所以,對於靈魂不死,你能相信最好,如果不能相信,也不要否定,恰當的態度是存疑,而且不妨從存疑再朝前走一步,寧信其有,寧可相信靈魂是不死的。這有什麽好處呢?不僅僅是能夠平靜地麵對死,而且對生也是有好處的。你相信靈魂比肉體更本質、更長久,你活著的時候就會把重心放在靈魂上,來鍛鍊、提高、豐富自己的靈魂,注重精神生活,不太在乎物質享受,這樣你的人生會有更高的境界和格調。
其實,那些相信靈魂的哲學家也是抱著這個寧信其有的態度的。比如柏拉圖,他說靈魂來自並且要迴到一個永恆的世界,他稱之為理念世界,然後他就說這個信仰實際上是一種冒險,但這個險值得冒。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說得更到位,他說相信上帝存在和靈魂不死其實是一種賭博,但是我寧可把賭注下在上帝存在這一邊,如果我賭贏了,就贏得了一切,如果賭輸了,結果無非是和把賭注下在上帝不存在的人一樣罷了。哲學家是很理性的,重視根據,上帝存在這件事無法證明,所以即使相信也會心存懷疑,但同時即使心存懷疑也寧可相信,因為他們覺得,按照上帝存在、靈魂不死這樣一個前提來生活,人生會更有精神性,更有品格,更有意義,我覺得這是對的。
三、思考的意義
思考死亡問題,不一定會有一個結論。比如我,我承認到現在我還不能得出一個結論,還有許多困惑。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思考死:有意義的徒勞》,就是說雖然最後還是沒有想通,好像很徒勞,但這是有意義的徒勞。我覺得通過經常思考死亡問題,起碼有兩點收穫,一個是讓我們對人生更進取,另一個是更超脫。
思考死亡未必就會使人變得悲觀,其實也可以使人活得更積極、更進取。人終有一死,生命是有盡頭的,你不可能無限地活下去,這個道理很簡單,但是常常會被我們忘記。陷在具體的生活中,我們往往會有一種錯覺,好像可以無限期地活下去似的。當然這種錯覺也需要,否則我們不可能活得開心。但是,總是活在這種錯覺裏,就未免糊塗了,就會不知珍惜人生有限的光陰。我經常說,人生最根本的責任心是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你隻有一次生命,隻有一個人生,如果虛度了,沒有人能夠安慰你,說什麽都是空的。所以,想到這一點的話,你就不能糊裏糊塗地活。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有一個說法,叫作先行到死中去,向死而生,就是從你必有的死出發,迴過頭來籌劃你的生,讓你有限的生命活出最大的意義。用我們的說法,叫作置之死地而後生,不過我這從另一種意義上來用這句話,不是在事實上已被置於死地,而是在思考中把自己放在死亡來臨的時刻,然後迴過頭來看怎麽度過自己的一生才是最好的,才真正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你真能這麽想,就會明白,跟著時尚走,跟著習俗走,真是對不起你的生命啊。我覺得現在真正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人實在不多,很多人是盲目地生活著,完全受外界環境的支配。包括你們現在上學,你一定要從自己的整個人生出發來考慮,怎樣度過學生階段對於整個人生才是有價值的,能夠為有意義的人生打下一個基礎的。如果隻是為了拿一個文憑,隻是為了就業,你就已經是在浪費你的人生了,人生浪費不起啊。
思考死亡問題,不但能使我們更進取,對人生抱認真的態度,而且能使我們更超脫,與自己的人生拉開距離。人活在這個世界上要有兩手,一手是執著、進取,另一手是超脫、淡定,不能光有一手沒有另一手。光有執著、進取,這樣的人貌似積極,實際上是很脆弱的,遇到挫折就會一蹶不振,很容易被打倒。
古羅馬哲學家馬可·奧勒留有一本書叫《沉思錄》,據說溫家寶總理很喜歡,是他的床頭書,看了不下一百遍。你們不妨看看這本書,它實際上是一本教人超脫的書。馬可·奧勒留是古羅馬帝國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常年在戰馬上度過,這本書其實是他的日記,想起來就寫一段,都是在勸勉自己。基本上是兩類內容,一類是督促自己要認真,把該做的事做好,另一類是開導自己要超脫,這類內容占主要篇幅。他經常對自己說,你看歷史上以前有很多比你偉大的人,他們都上哪裏去了?所以你何必在乎你的這些稍縱即逝的遭遇呢。
書中有一句話,他說一個人應該經常用終有一死者的眼光來看看事物。比如說,你為一件事情痛苦得要死要活,這時候你就想一想,曾經為同樣的事情痛苦的人都上哪裏去了?你就會覺得犯不著這麽痛苦了。你和別人吵得你死我活,這時候你就想一想,一百年以後你在哪裏,他在哪裏,你就吵不下去了。當然,一個人如果永遠用這樣的眼光看問題,那就什麽也別幹了。但是我說我們有必要為自己保留這樣的一種眼光,人生必定會有挫折,有的挫折可能極其嚴重、無法挽迴,那個時候除了超脫別無他法,你就用得到這種眼光了,有了這種眼光,你其實會更堅強的。
我自己覺得,擁有這樣一種超脫的眼光,是學哲學的一大好處。哲學在某種意義上是教給人一種分身術,把人分成兩個我,一個是肉體的我,這個我在世界上生活、奮鬥、痛苦、快樂,還有一個更高的理性的我,在他之上看他、指點他、關照他。這個更高的理性的我其實就是通過學哲學獲得的一種超脫的眼光,能夠站在宇宙的立場上看自己的人生遭遇。有了這種眼光,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你不會把壽命看得太重要。用宇宙的眼光看,人活長活短都是一瞬間,早死晚死沒有多大區別。古希臘七賢之一的比阿斯說,我們應該能夠隨時安排我們的生命,既可以享高壽,也不要怕早夭。這種超然的心態,就是學哲學的一個收穫。
第29章 人生的境界(1)
——單純,高貴,寧靜
今天我講的題目是《人生的境界》,我想借這個題目來談談自己對人生的一些感受和體會,也就是和大家談心。今年我64歲了,對人生應該有一點體會了。我的專業是哲學,但是我今天不想跟你們講書本上的哲學。對於我來說,最後我成為一個哲學工作者,這完全是偶然的,我很可能不是從事哲學工作,但我知道即使那樣我也是離不開哲學的,我的生活中必須有哲學,我是一個比較想不開的人,會有許多困惑,是哲學給了我幫助。在我的一生中,哲學給我的好處太大了,今天我就想跟你們講一講在我的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哲學。
當然我會結合社會現實來談,其實我今天講的同時也是當今社會現狀給我的感觸。現在大家都忙忙碌碌,但是並不愉快,生活得很複雜,內心很焦慮,這是普遍的狀況。那麽,真的應該好好想一想了,這個國家應該向哪裏發展,作為個人應該怎麽生活,是時候了。無論從人類來說,還是從個人來說,生活怎麽算是有意義的,生活品質怎麽算是高的,用什麽來衡量?我覺得應該用境界來衡量。境界是一個高度,對於人類、民族、國家來說,是文明的高度,對於個人來說,是人性的高度。可是,我們很少關心高度,總是拚命橫向發展,追求財富和名利,活得沒有境界,我認為是很糊塗的。
</br>
其實,那些相信靈魂的哲學家也是抱著這個寧信其有的態度的。比如柏拉圖,他說靈魂來自並且要迴到一個永恆的世界,他稱之為理念世界,然後他就說這個信仰實際上是一種冒險,但這個險值得冒。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說得更到位,他說相信上帝存在和靈魂不死其實是一種賭博,但是我寧可把賭注下在上帝存在這一邊,如果我賭贏了,就贏得了一切,如果賭輸了,結果無非是和把賭注下在上帝不存在的人一樣罷了。哲學家是很理性的,重視根據,上帝存在這件事無法證明,所以即使相信也會心存懷疑,但同時即使心存懷疑也寧可相信,因為他們覺得,按照上帝存在、靈魂不死這樣一個前提來生活,人生會更有精神性,更有品格,更有意義,我覺得這是對的。
三、思考的意義
思考死亡問題,不一定會有一個結論。比如我,我承認到現在我還不能得出一個結論,還有許多困惑。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思考死:有意義的徒勞》,就是說雖然最後還是沒有想通,好像很徒勞,但這是有意義的徒勞。我覺得通過經常思考死亡問題,起碼有兩點收穫,一個是讓我們對人生更進取,另一個是更超脫。
思考死亡未必就會使人變得悲觀,其實也可以使人活得更積極、更進取。人終有一死,生命是有盡頭的,你不可能無限地活下去,這個道理很簡單,但是常常會被我們忘記。陷在具體的生活中,我們往往會有一種錯覺,好像可以無限期地活下去似的。當然這種錯覺也需要,否則我們不可能活得開心。但是,總是活在這種錯覺裏,就未免糊塗了,就會不知珍惜人生有限的光陰。我經常說,人生最根本的責任心是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你隻有一次生命,隻有一個人生,如果虛度了,沒有人能夠安慰你,說什麽都是空的。所以,想到這一點的話,你就不能糊裏糊塗地活。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有一個說法,叫作先行到死中去,向死而生,就是從你必有的死出發,迴過頭來籌劃你的生,讓你有限的生命活出最大的意義。用我們的說法,叫作置之死地而後生,不過我這從另一種意義上來用這句話,不是在事實上已被置於死地,而是在思考中把自己放在死亡來臨的時刻,然後迴過頭來看怎麽度過自己的一生才是最好的,才真正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你真能這麽想,就會明白,跟著時尚走,跟著習俗走,真是對不起你的生命啊。我覺得現在真正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人實在不多,很多人是盲目地生活著,完全受外界環境的支配。包括你們現在上學,你一定要從自己的整個人生出發來考慮,怎樣度過學生階段對於整個人生才是有價值的,能夠為有意義的人生打下一個基礎的。如果隻是為了拿一個文憑,隻是為了就業,你就已經是在浪費你的人生了,人生浪費不起啊。
思考死亡問題,不但能使我們更進取,對人生抱認真的態度,而且能使我們更超脫,與自己的人生拉開距離。人活在這個世界上要有兩手,一手是執著、進取,另一手是超脫、淡定,不能光有一手沒有另一手。光有執著、進取,這樣的人貌似積極,實際上是很脆弱的,遇到挫折就會一蹶不振,很容易被打倒。
古羅馬哲學家馬可·奧勒留有一本書叫《沉思錄》,據說溫家寶總理很喜歡,是他的床頭書,看了不下一百遍。你們不妨看看這本書,它實際上是一本教人超脫的書。馬可·奧勒留是古羅馬帝國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常年在戰馬上度過,這本書其實是他的日記,想起來就寫一段,都是在勸勉自己。基本上是兩類內容,一類是督促自己要認真,把該做的事做好,另一類是開導自己要超脫,這類內容占主要篇幅。他經常對自己說,你看歷史上以前有很多比你偉大的人,他們都上哪裏去了?所以你何必在乎你的這些稍縱即逝的遭遇呢。
書中有一句話,他說一個人應該經常用終有一死者的眼光來看看事物。比如說,你為一件事情痛苦得要死要活,這時候你就想一想,曾經為同樣的事情痛苦的人都上哪裏去了?你就會覺得犯不著這麽痛苦了。你和別人吵得你死我活,這時候你就想一想,一百年以後你在哪裏,他在哪裏,你就吵不下去了。當然,一個人如果永遠用這樣的眼光看問題,那就什麽也別幹了。但是我說我們有必要為自己保留這樣的一種眼光,人生必定會有挫折,有的挫折可能極其嚴重、無法挽迴,那個時候除了超脫別無他法,你就用得到這種眼光了,有了這種眼光,你其實會更堅強的。
我自己覺得,擁有這樣一種超脫的眼光,是學哲學的一大好處。哲學在某種意義上是教給人一種分身術,把人分成兩個我,一個是肉體的我,這個我在世界上生活、奮鬥、痛苦、快樂,還有一個更高的理性的我,在他之上看他、指點他、關照他。這個更高的理性的我其實就是通過學哲學獲得的一種超脫的眼光,能夠站在宇宙的立場上看自己的人生遭遇。有了這種眼光,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你不會把壽命看得太重要。用宇宙的眼光看,人活長活短都是一瞬間,早死晚死沒有多大區別。古希臘七賢之一的比阿斯說,我們應該能夠隨時安排我們的生命,既可以享高壽,也不要怕早夭。這種超然的心態,就是學哲學的一個收穫。
第29章 人生的境界(1)
——單純,高貴,寧靜
今天我講的題目是《人生的境界》,我想借這個題目來談談自己對人生的一些感受和體會,也就是和大家談心。今年我64歲了,對人生應該有一點體會了。我的專業是哲學,但是我今天不想跟你們講書本上的哲學。對於我來說,最後我成為一個哲學工作者,這完全是偶然的,我很可能不是從事哲學工作,但我知道即使那樣我也是離不開哲學的,我的生活中必須有哲學,我是一個比較想不開的人,會有許多困惑,是哲學給了我幫助。在我的一生中,哲學給我的好處太大了,今天我就想跟你們講一講在我的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哲學。
當然我會結合社會現實來談,其實我今天講的同時也是當今社會現狀給我的感觸。現在大家都忙忙碌碌,但是並不愉快,生活得很複雜,內心很焦慮,這是普遍的狀況。那麽,真的應該好好想一想了,這個國家應該向哪裏發展,作為個人應該怎麽生活,是時候了。無論從人類來說,還是從個人來說,生活怎麽算是有意義的,生活品質怎麽算是高的,用什麽來衡量?我覺得應該用境界來衡量。境界是一個高度,對於人類、民族、國家來說,是文明的高度,對於個人來說,是人性的高度。可是,我們很少關心高度,總是拚命橫向發展,追求財富和名利,活得沒有境界,我認為是很糊塗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