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哲學是什麽,你一定不要看教科書,看我們那些教科書是絕對入不了門的,應該直接去看哲學家的原著。這是我的切身體會,我對哲學真正有一點概念,完全是靠自己去讀那些大師的作品,從古希臘開始,柏拉圖,亞裏斯多德,到後來的康德、尼采等等,包括馬克思,也一定要讀他的原著。我們現在講馬克思,一是與原著割裂,二是與歐洲文化傳統割裂,就完全走樣了。這麽多哲學家,讀誰的著作?我建議你先找一本好的簡明哲學史來看,對主要的哲學家及其基本觀點有一個了解,然後再選擇若幹個引起了你的興趣的哲學家,去看他們的原著。把一本好的哲學史當作嚮導,在它的引領下去找你心儀的大師,我覺得這是學哲學的一個捷徑。看大哲學家的書,重點是看他們在思考什麽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是什麽。你會發現,那些偉大的頭腦所思考的基本問題是共同的,也就那麽幾個問題,但是每個人思考的角度有所不同。這些問題實際上屬於我們每一個人,你也許已經想過,也許是在讀他們的書時被喚醒的。我要一再強調,重要的是問題,隻有你自己真正去想這些問題了,你和哲學才是有了關係,才是進入了哲學。讀書的作用是推動你深入地想,你不要接受任何一個哲學家的結論,你要自己去尋找答案,如果找不到,就寧肯沒有答案。
二、人生哲學討論什麽問題
我們今天的題目是《哲學與人生》,前麵講了什麽是哲學,接下來該講人生了,就是人生哲學。如果說哲學是對世界和人生的根本問題的思考,那麽,對人生的根本問題的思考這一塊就是人生哲學。什麽是人生的根本問題呢?說到底是一個問題,就是人生的意義問題,人生到底有沒有意義,如果有,怎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
從西方哲學來說,古希臘最重要的哲學家,包括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翻來覆去在討論一個問題,就是什麽樣的生活才是好的生活。好,good,我們也翻譯成“善”,柏拉圖認為是哲學中的最高概念。好的生活,實際上也就是有意義的生活。按照我的理解,“好”可以分兩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好”就是令人滿意,什麽樣的生活是令人滿意的,是讓人覺得愉快的,討論這樣一個問題。這個意義上的“好”,其實就是幸福,涉及的是人生的世俗意義,或者說生活質量。這是人生哲學討論的一個大問題,就是幸福問題。
第二個層次,“好”就是正當,什麽樣的生活是正當的,是作為人應該過的生活。這個層次涉及的是人生的精神意義,人生的境界,討論的是道德和信仰問題。這是人生哲學的第二個大問題。柏拉圖主要是在這個層次上討論什麽是好的生活,人應該怎樣生活才是真正作為人在生活,人生才有精神的、超越的、神聖的意義。
可是,我們討論什麽是好的生活,到頭來躲不過一件壞事,就是死亡。你說人這樣生活是幸福的,又是正當的,人生多麽有意義,但是,人總有一死,如果死了以後歸於虛無,什麽也沒有了,所有這些意義豈不是一場空?死亡是對人生意義的最大挑戰,這是人生哲學不能迴避的第三個大問題,就是生死問題。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對人生意義的追根究底的追問,探究的是人生的終極意義,人生有沒有超越生死的永恆意義。
我想來想去,人生的大問題就是這三個問題,人生哲學要討論的就是這三大問題。第一是幸福問題,討論的是人生的世俗意義;第二是道德和信仰問題,討論的是人生的精神意義;第三是生死問題,討論的是人生的終極意義。我們最後會發現,這三個問題的解決,實際上都有賴於靈魂和肉體的關係問題的解決,人生的意義歸根到底取決於靈魂的品質。簡單地說,靈魂的豐富是幸福的源泉,靈魂的善良和高貴是道德的根本,相信靈魂某種意義上的不朽則是超越死亡的必由之路。
1.幸福問題
哲學立足於價值觀探討幸福問題。人身上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和精神,如果這兩個東西都處於令人滿意的好的狀態,人就真正會感到幸福。這種令人滿意的好的狀態,對於生命來說是單純,對於精神來說是豐富,幸福在於生命的單純和精神的豐富。(略,參看本書中《幸福的哲學》一文。)
2.道德和信仰問題
第23章 哲學與人生(3)
探討道德問題要抓住道德的根本。道德尋求正當的生活,何謂正當,也是從生命和精神(靈魂)兩個方麵看。作為生命,人要有同情心,把愛生命的本能推己及人,作為靈魂,人要有尊嚴感,自尊並且尊重他人,這是道德的兩個基礎。生命的善良和靈魂的高貴是最重要的道德品質。把道德建立在靈魂的高貴和做人的尊嚴的基礎上,這就已經是信仰了。信仰有不同的形態,共同點是相信靈魂生活是人的本質生活,因而能夠在道德上自律。(略,參看本書中《道德的根本》一文。)
3.生死問題
死亡是人生的必然歸宿,我們不應該迴避,要去麵對它,去思考它,尋找一個適合於自己的思路,從而獲得人生的最後一項成就,就是安詳地死去。對於死亡,多數哲學家主張理智地接受,排除恐懼心理,基督教和佛教則以相反的思路教人看破生死,皆可供我們參考。通過思考死亡,我們最後即使不能得出一個結論,也會有重大收穫,可以使我們對人生持一種既認真又超脫的態度。(略,參看本書中《思考死亡》一文)
清華大學現場互動
問:周老師,剛才您上台的時候,我看見您穿了一件短袖,輕易地跳上講台,我是非常的驚訝,覺得不可思議。在我心裏,您是一位長者,沒想到您顯得這麽年輕,您的精神也非常年輕。這是不是得益於您的勤於思考呢?
答:我覺得哲學對我的心態肯定有特別好的作用。一個人怎樣才能年輕啊?就是你別世故,一世故心思就複雜了,就會變老。哲學就是要讓人不世故,通過想那些大問題,讓你對小事情看開一些,糊塗一些,不去糾結。
問:您說馬克思理想中的共產主義社會是人的自由發展,可是我們都聽過一句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覺得人的自由發展是很難實現的,很多現實的東西阻礙理想的實現。我覺得您的哲學思想和現實有很大的距離,這應該是哲學麵對現實的尷尬吧。
答:哲學和現實當然有距離,如果沒有距離,要哲學幹什麽?距離和距離還不一樣呢,有的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有的是引領現實的理想。理想怎樣才算實現了?並不是說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才算實現了,理想的真正作用是給精神一個藍圖,一個目標,引導你向某個方向走。無論人類也好,個人也好,都是這樣。馬克思的這個理想可能帶有烏托邦的色彩,但是所有的理想如果追問到底都帶有烏托邦的色彩。烏托邦永遠是一個遠景,可是人類需要烏托邦,也應該有烏托邦,如果沒有烏托邦,人類就被封閉在現實中了,不可能有精神層麵的進步。作為個人來說,當然你要有基本的生存保障,但是,如果你確實知道,作為一個真正意義的人,你最重要的使命是要把你的精神素質發展好,把精神生活過好,如果你明確了這一點,你就不會永遠為解決物質生活的問題做事情了,你會往高處走,而把解決物質問題僅僅當作一個手段。可是如果你沒有那個理想的話,你就可能一輩子隻是賺錢,隻在物質生活上努力。所以,理想是給你的人生一個方向,有沒有理想,人生的走向是不一樣的。
</br>
二、人生哲學討論什麽問題
我們今天的題目是《哲學與人生》,前麵講了什麽是哲學,接下來該講人生了,就是人生哲學。如果說哲學是對世界和人生的根本問題的思考,那麽,對人生的根本問題的思考這一塊就是人生哲學。什麽是人生的根本問題呢?說到底是一個問題,就是人生的意義問題,人生到底有沒有意義,如果有,怎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
從西方哲學來說,古希臘最重要的哲學家,包括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翻來覆去在討論一個問題,就是什麽樣的生活才是好的生活。好,good,我們也翻譯成“善”,柏拉圖認為是哲學中的最高概念。好的生活,實際上也就是有意義的生活。按照我的理解,“好”可以分兩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好”就是令人滿意,什麽樣的生活是令人滿意的,是讓人覺得愉快的,討論這樣一個問題。這個意義上的“好”,其實就是幸福,涉及的是人生的世俗意義,或者說生活質量。這是人生哲學討論的一個大問題,就是幸福問題。
第二個層次,“好”就是正當,什麽樣的生活是正當的,是作為人應該過的生活。這個層次涉及的是人生的精神意義,人生的境界,討論的是道德和信仰問題。這是人生哲學的第二個大問題。柏拉圖主要是在這個層次上討論什麽是好的生活,人應該怎樣生活才是真正作為人在生活,人生才有精神的、超越的、神聖的意義。
可是,我們討論什麽是好的生活,到頭來躲不過一件壞事,就是死亡。你說人這樣生活是幸福的,又是正當的,人生多麽有意義,但是,人總有一死,如果死了以後歸於虛無,什麽也沒有了,所有這些意義豈不是一場空?死亡是對人生意義的最大挑戰,這是人生哲學不能迴避的第三個大問題,就是生死問題。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對人生意義的追根究底的追問,探究的是人生的終極意義,人生有沒有超越生死的永恆意義。
我想來想去,人生的大問題就是這三個問題,人生哲學要討論的就是這三大問題。第一是幸福問題,討論的是人生的世俗意義;第二是道德和信仰問題,討論的是人生的精神意義;第三是生死問題,討論的是人生的終極意義。我們最後會發現,這三個問題的解決,實際上都有賴於靈魂和肉體的關係問題的解決,人生的意義歸根到底取決於靈魂的品質。簡單地說,靈魂的豐富是幸福的源泉,靈魂的善良和高貴是道德的根本,相信靈魂某種意義上的不朽則是超越死亡的必由之路。
1.幸福問題
哲學立足於價值觀探討幸福問題。人身上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和精神,如果這兩個東西都處於令人滿意的好的狀態,人就真正會感到幸福。這種令人滿意的好的狀態,對於生命來說是單純,對於精神來說是豐富,幸福在於生命的單純和精神的豐富。(略,參看本書中《幸福的哲學》一文。)
2.道德和信仰問題
第23章 哲學與人生(3)
探討道德問題要抓住道德的根本。道德尋求正當的生活,何謂正當,也是從生命和精神(靈魂)兩個方麵看。作為生命,人要有同情心,把愛生命的本能推己及人,作為靈魂,人要有尊嚴感,自尊並且尊重他人,這是道德的兩個基礎。生命的善良和靈魂的高貴是最重要的道德品質。把道德建立在靈魂的高貴和做人的尊嚴的基礎上,這就已經是信仰了。信仰有不同的形態,共同點是相信靈魂生活是人的本質生活,因而能夠在道德上自律。(略,參看本書中《道德的根本》一文。)
3.生死問題
死亡是人生的必然歸宿,我們不應該迴避,要去麵對它,去思考它,尋找一個適合於自己的思路,從而獲得人生的最後一項成就,就是安詳地死去。對於死亡,多數哲學家主張理智地接受,排除恐懼心理,基督教和佛教則以相反的思路教人看破生死,皆可供我們參考。通過思考死亡,我們最後即使不能得出一個結論,也會有重大收穫,可以使我們對人生持一種既認真又超脫的態度。(略,參看本書中《思考死亡》一文)
清華大學現場互動
問:周老師,剛才您上台的時候,我看見您穿了一件短袖,輕易地跳上講台,我是非常的驚訝,覺得不可思議。在我心裏,您是一位長者,沒想到您顯得這麽年輕,您的精神也非常年輕。這是不是得益於您的勤於思考呢?
答:我覺得哲學對我的心態肯定有特別好的作用。一個人怎樣才能年輕啊?就是你別世故,一世故心思就複雜了,就會變老。哲學就是要讓人不世故,通過想那些大問題,讓你對小事情看開一些,糊塗一些,不去糾結。
問:您說馬克思理想中的共產主義社會是人的自由發展,可是我們都聽過一句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覺得人的自由發展是很難實現的,很多現實的東西阻礙理想的實現。我覺得您的哲學思想和現實有很大的距離,這應該是哲學麵對現實的尷尬吧。
答:哲學和現實當然有距離,如果沒有距離,要哲學幹什麽?距離和距離還不一樣呢,有的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有的是引領現實的理想。理想怎樣才算實現了?並不是說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才算實現了,理想的真正作用是給精神一個藍圖,一個目標,引導你向某個方向走。無論人類也好,個人也好,都是這樣。馬克思的這個理想可能帶有烏托邦的色彩,但是所有的理想如果追問到底都帶有烏托邦的色彩。烏托邦永遠是一個遠景,可是人類需要烏托邦,也應該有烏托邦,如果沒有烏托邦,人類就被封閉在現實中了,不可能有精神層麵的進步。作為個人來說,當然你要有基本的生存保障,但是,如果你確實知道,作為一個真正意義的人,你最重要的使命是要把你的精神素質發展好,把精神生活過好,如果你明確了這一點,你就不會永遠為解決物質生活的問題做事情了,你會往高處走,而把解決物質問題僅僅當作一個手段。可是如果你沒有那個理想的話,你就可能一輩子隻是賺錢,隻在物質生活上努力。所以,理想是給你的人生一個方向,有沒有理想,人生的走向是不一樣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