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反觀自心,佛眼禪師還做過一個比喻,說有一個人鼻頭粘了一點糞,他起先不知道,聞到臭味時以為自己的衣服臭,嗅到衣服果然臭,他就換了新衣服。但不管他拿到什麽東西,都以為是他拿的東西臭,不知道臭在自己的鼻上。後來遇到一個有智慧的人告訴他,臭在鼻上,他先是不信,試試用清水洗鼻子,立即全無臭氣,再嗅一切東西也都不臭了。
這是禪宗有名的“鼻頭著糞”,佛眼禪師說:“參禪亦然,不肯自休歇向已看,下尋合那,下尋會解,覓道理做計較,皆總不是。若肯迴光,就已看之,無所不了。”
關於當下承擔,禪宗裏有許多的公案,例如南泉普願禪師,因為他的弟子東西兩堂爭一隻貓,他說:“道得即救貓,道不得即斬。”他的弟子無言以對,他就把貓斬了。例如歸宗智常禪師除草的時候,見到一條蛇立即把蛇斬了。例如丹霞天然禪師取佛像來燒,人家都批評他,他說:“我燒取捨利。”人說:“木頭有何舍利?”他說:“無則再取兩個燒。”例如德山宣鑒禪師嗬佛罵祖等待。
古來禪師這樣的例子非常多,在凡俗眼中是犯了不可原諒的大戒,但在證悟者的眼中卻是最上乘境界,原因是他們都能當下承擔、無所分別、契入法性。當然,這種行止,我們凡夫是不可學的,學了反增加罪業,但我們應該知道有這樣的境界。那是“苦匏連根苦,甜瓜徹蒂甜”的境界;是“打破幹坤,當下心息”的境界;是“一擊響玲瓏,喧轟宇宙通”的境界;也就是“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的境界。
近代高僧月溪禪師曾說:“十方三世佛及一切眾生,修明心見性的法門隻有三種:第一種是奢摩他,中國音叫寂靜,就是說眼耳舌身意六根齊用,破無始無明見佛性。第二種的法門叫做三摩提,中國音叫做攝念,就是說六根的一根統領五根,破無始無明見佛性。第三種法門叫做禪那,中國音叫做靜慮,就是說六根隨便用哪一根破無始無明見佛性。”―――不管我們用寂靜、攝念、或靜慮來明心見性,都具有反觀自心、當下承擔的精神。
古代的祖師以自性比做洪爐,生死比做一點雪,自性中不著生死,如雪不能入燃燒的洪爐,對明心見性的人,生死如一點雪,那麽這世界上還有什麽蛤蟆與茄子的分別呢?
問題是,在這轉動紛擾的世界,能寂靜、攝念、靜慮來麵對的自我的,又有幾人呢?
佛經上說:“三界無安,譬如火宅。”對禪者而言,火宅不在三界,而在自心、心的紛亂、糾纏、煎熬、燃燒,才是一切不安的根本,而三界的安頓也是心的安頓罷了。
飛翔的木棉子
開車從光復南路經過,一路的木棉正盛開,火燃燒了一樣,再轉羅斯福路、仁愛路、復興南路、中山北路,都是正向天空招揚的木棉花,每年到這個時候,都市人就知道春天來了,也能感覺到台北不是完全沒有顏色的都市。
如果是散步,總會忍不住站在木棉樹下張望,或者彎下腰,撿拾幾朵剛落下的木棉花,它的姿形與色澤都還如新,卻從樹上落下了,仿佛又墜落一個春天,夏的腳步向前跨過一步。
木棉落下的聲音比任何花巨大,啪嗒作響,有時真能震動人的心靈,尤其是在都市比較寂靜的正午時分,可以非常清晰聽見一朵木棉離枝、破風、落地的響聲,如果心地足夠沉靜,連它落下滾動的聲息都明晰可聞。
但都市木棉的落地遠不如在鄉下聽來可驚,因為都市之木棉不會結子是人人都知道而習慣了,因此看到滿地木棉花也不覺得稀奇。在我生長的南部鄉下,每一朵木棉花都會結果,落下的木棉花就顯得可驚。
有一次,我住在親戚家裏,親戚家裏長了兩株高大的木棉,春雷響後,木棉開滿橙紅的花,那種動人的景觀隻有整群燕子停在電線上差堪比擬。但到了夜半,坐在廂房窗前讀書,突然聽見木棉花落,聲震屋瓦,轟然作響,扯動人的心弦,為什麽南方木棉的落地,會帶來那麽大的震動呢?
那是由於在南方,木棉花在開完後並不凋謝,而在樹上結成一顆堅實的果子,到了盛夏,果子在陽光下噗然裂開。這時,木棉果裏麵的木棉子會譁然飛起,每一粒木棉子長得像小鋼珠,拖著一絲白色棉花,往遠方飛去,有那些裂開時帶著彈性之力,且借著風走的木棉子,可以飛到數裏之遙,然後下種、抽芽,長成堅強偉岸的木棉樹。這是為什麽在鄉下廣大的田野,偶爾會看見一株孤零零的木棉樹,那通常是越過幾裏村野的一顆小小木棉子,在那裏落地生根的。
所以,鄉下木棉花落會引人嘆息,因為它預示了有一朵花沒有機會結子、飛翔、落種、成長,尤其當我們看到一朵完整美麗的花落下特別感到憂傷,會想到:這朵花為何落下,是失去了結子的心願呢?還是沉溺自己的美麗而失去了力量?
這些都不可知,但我們看到城市落了滿地的木棉花感到可怕,為什麽整個城市美麗的木棉花,竟沒有一朵結果?更可怕的是,大部分人都以為木棉花掉落是一種必然,甚至忘記這世界上有飛翔的木棉了。
是不是,整個城市的木棉花都失去了結子與飛翔的心願呢?
</br>
這是禪宗有名的“鼻頭著糞”,佛眼禪師說:“參禪亦然,不肯自休歇向已看,下尋合那,下尋會解,覓道理做計較,皆總不是。若肯迴光,就已看之,無所不了。”
關於當下承擔,禪宗裏有許多的公案,例如南泉普願禪師,因為他的弟子東西兩堂爭一隻貓,他說:“道得即救貓,道不得即斬。”他的弟子無言以對,他就把貓斬了。例如歸宗智常禪師除草的時候,見到一條蛇立即把蛇斬了。例如丹霞天然禪師取佛像來燒,人家都批評他,他說:“我燒取捨利。”人說:“木頭有何舍利?”他說:“無則再取兩個燒。”例如德山宣鑒禪師嗬佛罵祖等待。
古來禪師這樣的例子非常多,在凡俗眼中是犯了不可原諒的大戒,但在證悟者的眼中卻是最上乘境界,原因是他們都能當下承擔、無所分別、契入法性。當然,這種行止,我們凡夫是不可學的,學了反增加罪業,但我們應該知道有這樣的境界。那是“苦匏連根苦,甜瓜徹蒂甜”的境界;是“打破幹坤,當下心息”的境界;是“一擊響玲瓏,喧轟宇宙通”的境界;也就是“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的境界。
近代高僧月溪禪師曾說:“十方三世佛及一切眾生,修明心見性的法門隻有三種:第一種是奢摩他,中國音叫寂靜,就是說眼耳舌身意六根齊用,破無始無明見佛性。第二種的法門叫做三摩提,中國音叫做攝念,就是說六根的一根統領五根,破無始無明見佛性。第三種法門叫做禪那,中國音叫做靜慮,就是說六根隨便用哪一根破無始無明見佛性。”―――不管我們用寂靜、攝念、或靜慮來明心見性,都具有反觀自心、當下承擔的精神。
古代的祖師以自性比做洪爐,生死比做一點雪,自性中不著生死,如雪不能入燃燒的洪爐,對明心見性的人,生死如一點雪,那麽這世界上還有什麽蛤蟆與茄子的分別呢?
問題是,在這轉動紛擾的世界,能寂靜、攝念、靜慮來麵對的自我的,又有幾人呢?
佛經上說:“三界無安,譬如火宅。”對禪者而言,火宅不在三界,而在自心、心的紛亂、糾纏、煎熬、燃燒,才是一切不安的根本,而三界的安頓也是心的安頓罷了。
飛翔的木棉子
開車從光復南路經過,一路的木棉正盛開,火燃燒了一樣,再轉羅斯福路、仁愛路、復興南路、中山北路,都是正向天空招揚的木棉花,每年到這個時候,都市人就知道春天來了,也能感覺到台北不是完全沒有顏色的都市。
如果是散步,總會忍不住站在木棉樹下張望,或者彎下腰,撿拾幾朵剛落下的木棉花,它的姿形與色澤都還如新,卻從樹上落下了,仿佛又墜落一個春天,夏的腳步向前跨過一步。
木棉落下的聲音比任何花巨大,啪嗒作響,有時真能震動人的心靈,尤其是在都市比較寂靜的正午時分,可以非常清晰聽見一朵木棉離枝、破風、落地的響聲,如果心地足夠沉靜,連它落下滾動的聲息都明晰可聞。
但都市木棉的落地遠不如在鄉下聽來可驚,因為都市之木棉不會結子是人人都知道而習慣了,因此看到滿地木棉花也不覺得稀奇。在我生長的南部鄉下,每一朵木棉花都會結果,落下的木棉花就顯得可驚。
有一次,我住在親戚家裏,親戚家裏長了兩株高大的木棉,春雷響後,木棉開滿橙紅的花,那種動人的景觀隻有整群燕子停在電線上差堪比擬。但到了夜半,坐在廂房窗前讀書,突然聽見木棉花落,聲震屋瓦,轟然作響,扯動人的心弦,為什麽南方木棉的落地,會帶來那麽大的震動呢?
那是由於在南方,木棉花在開完後並不凋謝,而在樹上結成一顆堅實的果子,到了盛夏,果子在陽光下噗然裂開。這時,木棉果裏麵的木棉子會譁然飛起,每一粒木棉子長得像小鋼珠,拖著一絲白色棉花,往遠方飛去,有那些裂開時帶著彈性之力,且借著風走的木棉子,可以飛到數裏之遙,然後下種、抽芽,長成堅強偉岸的木棉樹。這是為什麽在鄉下廣大的田野,偶爾會看見一株孤零零的木棉樹,那通常是越過幾裏村野的一顆小小木棉子,在那裏落地生根的。
所以,鄉下木棉花落會引人嘆息,因為它預示了有一朵花沒有機會結子、飛翔、落種、成長,尤其當我們看到一朵完整美麗的花落下特別感到憂傷,會想到:這朵花為何落下,是失去了結子的心願呢?還是沉溺自己的美麗而失去了力量?
這些都不可知,但我們看到城市落了滿地的木棉花感到可怕,為什麽整個城市美麗的木棉花,竟沒有一朵結果?更可怕的是,大部分人都以為木棉花掉落是一種必然,甚至忘記這世界上有飛翔的木棉了。
是不是,整個城市的木棉花都失去了結子與飛翔的心願呢?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