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離含芯絲方吐,恍惚帶羞花著露。
***
紅牆金瓦、富麗堂皇的宮殿中,享福的人們不一定知道世間百姓的清貧和疾苦。拓跋氏雖然不是正宗中原漢人,可終究是這塊土地上的皇權貴族。皇宮和市井並不遙遠,皇族和百姓卻天壤之別。皇上想的是啥?重視的是啥?百姓想的是啥?重視的是啥?不可同一而論。皇族們想的是自己族人的利益高於一切,是自己占有的領地和權勢。天是他們的天,地是他們的地,他們讓誰臥著,誰就不敢盤著。他們不想知道平頭百姓心裏在想什麽,他們隻想知道平頭百姓們能聽到什麽。他們不可能知道自己領地之中的平民是誰,更不用說這些平民的命運了。
前麵說過的,那位被黃河水淹死的“女皇”姓胡,她是我國曆史中南北朝時期,北魏的一位曾經直接掌管皇權的太後。從她出生的那一天開始,這個女人就一直在命運的不可預測和險惡的生殺之中生存。
**
那是北魏孝文帝太和11年(公元487年)8月的一天深夜,在渭河以北、涇水之濱的安定郡臨涇城中,寧靜的黑夜突然被一陣強烈、嘶嗥的狗叫聲擾亂。緊接著,幾乎全城的狗都跟著叫了起來。
百姓們不知道在這樣的黑夜裏,這種反常現象會發生什麽事情。按照以往的經驗,他們隻能默默地祈求著上天,別把災難降臨到自己的茅草房中。也有膽子大一點的人偷偷地隔著破門縫向外看,觀察著事態的發展……。
漸漸的,人們發現是城東北部,北魏世襲武始伯胡國珍府宅方向。那裏一定發生了激烈的慘殺,從那邊傳來了讓人撕裂心肺的嗥叫。
這裏距北方的蠕蠕國不遠,有些蠕蠕人為了自己的幸福會突然南下,來這裏殺人劫貨。他們的生存鬥爭,總是以破壞大魏國的安定形勢為結局的。
這天,真的是一些蠕蠕人乘夜打劫,想要搶劫官宦人家胡國珍的財產。他們前幾天就越過黃河,躲在城外觀察了好幾天才乘著夏夜濃雲敝月之時,在人們貪睡的時候翻越府牆實施搶劫。
府宅的看家狗首先給主人報了警,胡國珍急忙穿衣操槍,聚合眾人。不容分說的時候,已有三四個家人被殺,生死之間,眾家人和盜匪拚打在一起。
胡國珍本是行武出身,家人中不論男女,自然都是習慣了打打殺殺的,這樣的事情是經曆過的。可是這次不同,蠕蠕人來得太多,又個個是訓練有素的北方兵士。他們有圍打男人的,有進入後宅的,有專門搶東西的,分工十分明確。
很快,胡國珍的身邊就隻剩下一個剛剛從京城投奔來的、姓鄭的遠房親戚。雖然兩人武藝高超,眾蠕蠕人也近他們不得,可是兩個人左衝右殺就是衝不出蠕蠕人的圍困……。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兩人感到筋疲力盡的時候,胡國珍示意兩人邊打邊向內庭轉去,他是要去救自己的妻子。
打到內宅,看到的也是滿庭屍血,身邊全是兇兇殺氣的盜匪。正在兩人隻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的時候,那些蠕蠕人卻一聲唿哨,唿的一下子撤走了。
胡國珍來不及顧全其它事情,急忙到處尋找妻子蹤影。卻隻見到處是流水般血跡、殘缺不全的死屍。再看家中器物,哪還有個保全的,不但貴重物品全都不見了蹤跡,就是一般舊物也被遭踏得破破亂亂。
這時,安定府派來的援兵也到了。太守很同情胡國珍家的遭遇,一聲令下,眾兵卒把府中內外清理一番,把那些肮髒的和可憐的,混身血跡、肢體殘缺的屍體搬出府外放在一處。胡國珍無瑕與太守寒暄,太守也很理解胡國珍此時的境遇,不去煩他,帶領兵卒也不告辭地迴去了。
當時,胡國珍並沒有一刻的消停,他與鄭家親戚打起火把,翻這找那地搜尋著妻子皇甫氏。最終在後院的柴草堆裏,找到了狼狽不堪、嚇得昏死過去的妻子。他與鄭家親戚把懷孕的皇甫氏抬進屋裏,點上破碎的燈燭,在零亂的地上找了丸藥塞進妻子嘴裏,又胡亂舀來些涼水灌進去,好不容易才算喚醒了妻子。
**
妻子皇甫氏本來就要臨盆,又因這陣折騰,豈能受得了這種駭人的驚嚇?醒來之後竟然覺得下腑疼痛難忍,不等她叫痛的時刻,早有一注血水從下身湧出。
鄭家親戚見狀,知道是要小產,急忙出去尋找接生婆。
胡國珍哪裏經過這樣的事情,隻能手足無措地在地上轉。皇甫氏更是忍耐不得,混混噩噩之中,在亂七八糟的破爛堆中生下一女。
此女生時,正是夜半時分,原本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突然間皓月當空,繁星閃爍,高遠之處傳來樂曲聲歌,仿佛有無數車馬和人丁飄然進入室內,隨後女嬰便呱呱墜地。
雖然是在破爛的環境中,又是不正常出生,但這小女卻哭聲響亮,使慌亂中的胡國珍不由不振奮起來。再見這小女孩眉發分明,特別是她的皮膚光潤晶瑩,習習泛出紅光,反襯得屋室中的燭光微弱慘白。
不知所措的胡國珍好像看到女孩身旁有些彩旗綾蓋之類的影像,不由得連聲驚唿神奇,歎息不已。
直到鄭家親戚引著產婆迴來,那產婆剛跨進內室,也依稀眼見著半空中一些恍恍惚惚的景象,竟張著嘴看得呆了。胡國珍連叫她幾聲,才從夢一般境地中醒來,忙不迭地奔向床前照料孕婦和孩子。她很麻利處理了小女孩,又細心地清理了皇甫氏的身體。然後站在孩子身邊呆呆地看著,心中終不免引起著多狐疑,說不清那些眼前晃現的怪異現象。
當時,北魏有一個術士名叫趙胡,因通曉相術易經和天文地理,是個很有名望的人。說來也是巧合,這產婆正是趙胡之妻,迴去一說如此這般,趙胡記在心裏。尋著小女百日那天,有意來到胡府,目的是要看一看這個神奇的小女孩。
偏是胡國珍也正想讓他給算一卦,兩人見麵不謀而合。趙胡進到胡府家中,胡國珍令人抱出小女,讓趙胡為女兒看相。
趙胡推算了半天,把她的生辰八字看了又看,再看看小女孩的麵相後,把胡國珍拉到外屋,單獨對他說:“賢女有大貴之表,方為天地之母,生是世人之主。”
胡國珍莫名其妙地問:“尋常之女,豈能如君所言?”
“此女生時是丁卯年、己酉月、乙巳日、癸亥時,天幹、地支皆為陰,女人為陰。合屬陰年、陰月、陰日、陰時;又有明月當頭,是為陰正,乃天生女主之像。以此推算,日後必有大貴,定在萬人之上,當為一國之母。所行事業可上仰天地,下撐庶民,受萬眾崇敬。隻是陰重無陽,時逢主國大業,偏遇盜賊侵宅,血腥之中誕生,恐怕……”
趙胡說到這裏,便不再往下說了。
胡國珍急著想聽,便接著問:“請先生講個明白,也讓在下心中有數。”
趙胡慢悠悠說:“福星大,災星也大,恐怕不得善終。”
胡國珍緊接著問:“可否破掉災星,讓女兒今生無恙?請先生給指個路子。”
“星月罩身是天意,人不能破。切記,今天所說之事決不可讓第三人知道。”
趙胡說完,不再理會胡國珍,也不再見眾人,又進屋看了看小女孩後返身走了。他走到門口迴頭對著眾人,又像是自言自語地說道:
“居於高,亂留叉,失正氣,終榮幸。”
胡國珍上前問趙胡說:“此話又當何講?”
趙胡不理胡國珍,信口說道:“此女易生,此女難生。”
胡國珍對這些話不甚明了,心中產生一片狐疑,想著趙胡的話,又喜又怕又說不出口。他隻能一再地囑咐眾人,好好地撫養小女,凡女兒之事一律由他親自過問才行。眾人都以為他是出於愛女心切,才這樣安排的,更沒有誰在意這個小女孩今後的興衰之事。後因北方蠕蠕國大舉興兵,越境犯邊,公然侵犯北魏疆土。胡國珍奉朝庭聖旨帶兵戍邊,出征打仗一去兩年。女兒的事自然也就漸漸淡了下去,可是蠕蠕人和胡家的怨仇卻越來越深,蠕蠕人發誓說要滅掉胡府滿門。
**
胡家女兒雖然長得靚麗健壯,卻常常突然之間就會得一些不知名、不曾見過的怪病;並且也不知是什麽時候,也不知是吃了什麽藥起的作用,會突然就好起來。小女孩的病不像其他人那樣隨著寒暑易節,外感風邪,或冷熱刺激等原因而發病。總是不明不白地突然出現病症,讓人感到莫名其妙,又不知所措。有時,正在大家高興時,小女兒會突然高燒,幾個醫生也看不出什麽結果,隻好亂投醫,亂拿藥,卻又在不知什麽原因的時候,已經病好無事了。看護孩子的奶娘、丫環常常被小孩子弄得心驚肉跳,時時刻刻不敢疏忽一點。
快到一周歲時,看孩子的奶娘為小女換衣服,身體還未動,頭剛轉過去,就不知從那裏下來一條叫做“五步倒”的青蛇,正好掉在孩子身旁。嚇得奶娘嗷嗷叫著不顧一切地把那條毒蛇甩了出去。奶娘的手被蛇狠狠地咬了一口,待眾人過來時,她已經倒在地上。那條蛇的毒性太大了,是人們傳說被它咬後活著走不到五步的毒蛇。沒等醫生來到,奶娘已經斷了氣。皇甫氏十分悲痛,送給奶娘家70兩銀子,還多次到家中去拜訪。
沒幾天,又有一個伸開肢爪有拳頭大的毒蜘蛛突然出現在孩子腦袋的上方,把屋中的保姆、丫環嚇得趕緊抱著孩子跑了出去。待男家丁進屋時,卻一切如舊,仿佛什麽也沒發生過。接二連三地驚嚇,皇甫氏不得不增加看護孩子的傭人,每天都要四五個人互相輪換著看護小女兒,也還是經常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雖然不容易,但胡女長到五歲時便已顯出秀色殊麗,姿容不俗。更兼聰明絕頂,具有柔性之剛,純金之韌,又十分會哄人,喜得胡國珍夫妻二人常常抱不舍手,家中傭人也是個個見了,個個愛。
這渭、涇、洛水之間的土地上,曾是炎黃二帝的發源地,本來就神奇輩出,看胡女那秀麗的眉目極像畫中黃帝身邊的禦女形象,母親偏又姓皇甫氏,所以有些使女家人常戲稱她為皇女。人們叫她,她也答應,好像她本來就叫皇女一樣。
有時丫環玩笑對她作朝拜的禮節,她會自然地做出高昂身姿擺一擺手,或說:“免了吧”,逗得大家開心。
一次,她看著乳母懷中抱著的小妹妹十分可愛,對著小女孩發了好長一陣子呆,然後跑到母親皇甫氏跟前問:
“小妹真好玩,是從哪兒來的?”
皇甫氏正在房中紡線,見女兒來問,便戲稱說:“是撿來的。”
又求母親說:“在哪兒撿的?再撿一個唄。”
“娘沒功夫。”
“那我去撿。”
“小孩子看不到,隻有大人才能撿到。”
“大人和小孩有啥不一樣?”
問得皇甫氏答不上來,隻好告訴她:“是娘生的。”
“怎麽生的?” 胡女還是不放鬆地問。
皇甫氏說:“你大了以後就知道了,小孩子不要問這些事。”
“小孩子為啥不準問?”
“這是大人的事。”
“咋不讓小孩知道?”胡女反倒要問個究竟。
皇甫氏不耐煩地說:“是壞事,小孩子不準學壞。”
這一下,胡女反倒抓住了理,繼續問道:“是娘做壞事,才有小妹妹嗎?”
“小孩子不準亂說話!”皇甫氏紅著臉,立起眼睛說她。引得旁邊陪著做活的丫環們抿起嘴偷偷地笑。
胡女還是不放鬆地說:“娘多做點壞事,多有些小妹妹。”
皇甫氏隻好閉口不言,召喚新來的小丫環帶胡女去外麵玩。小丫環是剛剛買來的,隻大胡女二三歲,兩個小孩個頭差不多,也很投緣。
管家胡媽看不上她,叨咕說:“這麽點的小孩買來幹啥,除了吃飯,一點活都不能幹。”
皇甫氏聽她說了多次,對她說:“別指望她幹活,讓她陪著小姐玩就行了。”
胡媽說:“花了那麽多錢,就為讓她來玩?”
皇甫氏說:“這孩子太可憐,再說,也是為了讓她有口飯吃。”
小丫環願意和胡女在一起,她會像小姐姐一樣照看她。兩個小孩子連蹦帶跳地奔後院去了,那裏是她們經常去的地方,有她們自己的小天地。
誰知這一次卻有些不同,她們常玩的地方被一堆大原木占據了。是因為胡家要在後院新建住宅樓和小花園,工匠們臨時放在那裏的。小丫環因要去房間為小姐取繡包,玩時用,讓小姐等一會。小姐沒有在原地等,說去後院等她。說來也怪,原本堆原本碼得結結實實的,卻在她剛到跟前的時候突然倒塌下來,紮紮實實地把胡女砸在下麵……。
小丫環正從屋中跑過來,把這一切看在眼裏,嚇得哇哇哭著大叫起來。
皇甫氏和傭人們跑過來,也嚇得目瞪口呆,急忙喚來工匠搬開大原木……。
隻見胡女正爬在大原木的縫隙中、一個小小的空間裏,一動也不敢動。傭人們急上前抱起孩子,皇甫氏和眾人忙檢查小孩的身上,卻又讓人驚喜一番。胡府上下又是祈禱,又是祝福,也免不了一番勸慰,一番叮囑。
這樣的事多了,胡家也不奇怪、習以為常了。胡女還是和小丫環一起院裏院外地玩,小丫環對小姐說:“我家還有個才一歲的小弟弟,比你小多了,可老實了,還好玩。”
胡女說:“你快迴去,把他帶來,咱們一起玩好嗎?”
小丫環搖了搖頭,把嘴緊緊地閉上不說話,眼睛裏忽閃著大大的淚珠。
正說著,胡媽氣虎虎地走過來,對著小丫環喊:“你這沒教養的小崽子,這麽糟蹋天物,是要受報應的。”說著,一手揪住小丫環的耳朵,另一手照著她的屁股打了起來,小丫環痛得哇哇哭著求饒。
小姐先是抱著管家胡媽的胳膊,使勁地拉她的手。胡媽不理小姐,告訴她說:“這是為她好,讓她知道愛惜糧食”。
胡女不懂這些道理,隻是急得沒了辦法,抱著胡媽的胳膊狠狠地咬了一口,胡媽痛得撒開手喊叫著說:“大小姐這是咋的了,我管教她還不是為了讓她懂點事?”這個“大小姐”乘機拉起小丫環就走。
聽著這邊的哭喊聲,皇甫氏帶領一幫人趕了過來攔住了兩個孩子。胡媽一邊捂著胳膊一邊向皇甫氏告狀說:“這小丫環從進來那天起就一直偷偷摸摸地,一到吃飯時就像個餓死鬼。每次都是吃到中間,瞅著人不注意就拿著幹糧跑出去。我還以為她有事出去,哪想到她把好好的糧食都糟蹋了。”
說完拽著小丫環的衣服領,領著皇甫氏一幫人來到後院放雜物的棚子間,從旮旯裏翻出一個破布包,隨手甩在地上,把一堆半半咯咯的幹糧塊子弄得一地。
小丫環心痛得一下子撲了過去,又撲地一下子哭著跪起來眼盯盯地看著皇甫氏,嚇得混身直打哆嗦,向著皇甫氏磕頭說:“太太……饒命,再也不敢了……”
胡媽上前照著她的屁股打了起來說:“這糧食都是老天爺給人活命的東西,你這麽糟蹋不怕天打雷劈嗎?”
皇甫氏也生氣地說:“你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咋這麽不心疼糧食?”
小丫環嚇得直叩頭,額頭上已經滲出了鮮血還在求饒。胡女不知如何是好,站在一邊“哇”地一聲也陪著她哭了起來,到母親身邊求情:“她再不能了……”。
皇甫氏的心向來很軟,這樣的事她是再看不下眼去的。她對著跪在地上的、小小的身體說:“行了,別這樣了,下次再不準糟蹋東西了。”
胡女見母親這般說,忙上前拉起小丫環問:“打壞沒有?”
管家胡媽也緩和了聲調,問小丫環:“你說說,你是種田人家出來的,知道這吃的東西來得不易,家中缺的就是糧食,為什麽不可惜這麽多吃的東西?”
小丫環噎住了哭泣,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說道:“我小弟從沒吃過幹糧,我媽他們快餓死了,……是我自己省下來的……。”
胡女上前拉住小丫環的手問她說:“是留著要給你小弟?”
小丫環點了點頭,又抬起頭看了看皇甫氏。皇甫氏差點落下淚來,咽了兩次喉嚨才說道:“賣你的錢,還夠他們吃些日子,以後我會幫他們,不用你管這些事了,好好在府裏陪小姐吧。”
一天,胡女看小丫環整天忙碌不休地被管家支使,要幹很多活,便問她:“你想家不?怎麽不迴去?”
小丫環不說話,流著淚發呆。胡女對她說:“別哭了”,又說:“我讓娘送你迴家吧”,說著便要去找娘。
小丫環忙拉住她說:“我不迴去,這裏好。我迴去了,家裏還多一個吃飯的。”
正說著,忽然院落外麵人聲大作,砸門聲和嘶喊聲越來越大。兩個小女孩知道大事不妙,急忙向院落子角落奔去,想尋找一個藏身的地方。小丫環忙把小姐拉到一個柴草垛旁,把她向草垛裏麵推,然後又用草捆把外麵嚴實地封好,才自己也鑽進旁邊的一個小草垛,用柴草掩蓋自己……
外麵的廝殺越來越烈,有人衝進院子中,一群蠕蠕盜賊看見柴草堆中露出了一隻小孩腳,上去一把將小丫環倒提起來。原來那小草垛太小,小丫環蓋好了頭和上身,卻遮不住下身,把腳露在了外麵。情急中的盜匪們一邊與家丁們廝打,一邊搶東西,還要顧著逃命。他們倒提著小丫環作為人質,威脅著衝過來的家丁:“你們再上前,就把她殺了!”
家丁們隻好站住腳,與盜匪們對峙著,誰也不敢輕舉枉動。
突然,胡女從柴草垛裏竄出來,轉眼之間就跳著去咬那隻抓著小丫環的手。那匪人被這突然的舉動驚呆了,鬆手放開小丫環,舉刀向胡女砍來……早被飛身過來的胡國珍用長槍架住,眾人一哄而上,打走了那些盜匪。
胡女蹲在地上為小丫環揉那條被提過的腿,小丫環說:“不用了,我沒有那麽嬌貴,沒事的。”
胡女說:“都是一樣的人,能不痛嗎?”
乳母走過來對胡女說:“傻小姐,這些事不用你管了。她和你不同,你生來就是享福的,她生來就是受苦的,都是前生修來的,咱們凡人誰也改不了。”
胡女問:“啥人能改?”
“那得找閻王爺,請閻王給她重批個字。”
為這事,胡女特意去了好多個寺廟去找閻王,對著那些泥像說了很多話,求了很多情,也沒有得到閻王爺的迴答。有時夜間起來,讓丫環和她一起燒香求閻王,也不管用。於是她又來找乳母問:“我找了那麽多閻王,咋不管用?”
乳母哄她說:“閻王不管這些小事,你不是皇女嗎?這些小事你管就行了。”
“我咋管?”
“你給批個字就行。”
乳母說完,做其它的事去了,胡女卻當成了真事,認真捉摸起來。第二天,她跑到父親房間,來到書房,拿起筆在一條白絹上勾勾巴巴地寫滿了筆筆畫畫。正趕上皇甫氏走來問道:“你在這裏搗的什麽亂?”
胡女自我得意地說:“是天書,讓小丫環不再幹活。”
說完又求皇甫氏,不讓別人管製丫環,讓丫環整天跟著她。皇甫氏不理睬她,她便幾次三番地去求母親,磨得皇甫氏終於耐不住性子,把小丫環專門配給了她。胡女這才心滿意足地告訴小丫環:“以後你隻跟著我就行了。”
從此,小丫環真的跟著她,很少再幹那些苦髒累的活計,管家也不再管她了。
**
一日,胡國珍閑來無事,與皇甫氏說:“女兒聰明靈利,不要讓她跟著家中粗人學壞。我打算給她聘個先生在家中教她習文練武,你看如何?”
皇甫氏說:“正該這樣,隻是所聘之人也要知道根底,又有真本事才好。”
胡國珍道:“我要聘的人叫欒雲,原是南方宋朝皇上的弟弟、丹陽王劉昶的舍人。曾為宋皇獻計除掉蕭鸞,可是劉家皇帝哪有什麽眼力?不久蕭鸞篡奪了劉宋的江山改為齊朝。他在南邊占不住腳,跟著劉昶投奔到我朝。皇上封劉昶為宋王,這欒雲跟著劉昶也在彭城落下腳。後因宋王病故,他不滿我朝官員對他們南來之人的羞辱,發誓再不為官,才流落到我們這個地方。這人十分了得,不但精通箭法、武藝高強,還頗曉詩書,真是難得的全才。他因家室都在南方,無處定居,至今已經流落到臨涇兩年有餘,專靠開館教學為生。”
“既是這樣,就讓他在我家外院安頓,每日在家裏教練女兒吧。”
夫妻兩人商量完,自去辦理各人的事。皇甫氏直去後院,到女兒住的閣樓安排女兒讀書之事。胡國珍想著女兒太小,獨自學習恐怕坐不住,又安排親戚家的一個孩子來陪女兒讀書。
這陪讀的是個男孩,叫鄭儼,年僅八歲,長女兒兩歲,生得秀美聰慧,十分惹人喜愛。鄭儼的祖父輩有人曾在朝中做大官,後獲罪貶官。他父親怕朝中有人報負受到牽連,舉家投奔胡府充當一名記室參軍。就是上次大難之中僅剩下的那個人,因此兩家來往十分密切。
胡國珍很看好鄭儼這孩子,時常帶到家中來玩耍。因鄭儼和胡女是表兄妹關係,所以平時來往兩小無猜,很是親切,兩家大人看著也都高興。
自從欒雲當了教師,兩個孩子學習十分用心,長進都很快。特別是胡女,不論學文還是習武,一點就破,一看就會,還很愛提問題,愛顯示自己。鄭儼卻因寄讀在胡家,處處小心,事事忍讓著胡女,總是看著胡女的眼色行事,不敢越雷池一步,反倒顯得呆板些。每當老師提出問題,鄭儼常常不敢先答,有了問題也不敢提問,胡女常叫他傻子。兩人在一起時,胡女雖不以主家而淩越在上,卻也讓人看出小小的胡女為主,高大的男孩鄭儼為輔的架式來。時間長了,胡女自己也看出些眉目來。有時欒雲在講習的時候提出問題來,胡女有意不答,偏偏站在一旁,兩眼看著鄭儼,意思讓他先答。鄭儼不敢搶先,憋得臉色通紅,她卻趁他發呆的時候,一鼓作氣迴答得圓圓滿滿,然後用手點著鄭儼的腦袋說:“傻子。”
**
公元494年,北魏開始把國都從原先的平城(現大同市)遷往洛陽,乘勢改革了舊的國家製度,棄北方習俗,就漢人風尚。使用中原語言和文字,穿漢族服飾,改北蠻姓氏為中原姓氏。朝庭皇族原本姓拓跋氏,也改為元姓。雖然有些遺老遺少為此爭議不休,卻也給那些南方過來的人,特別是那些官宦文仕出身的人充分發揮自己專長,帶來了最好的機會。欒雲本是一身高技,按理說應借此機會顯顯身手,可是世事並非如人所想。雖然也曾有人看重他,尋他出來做官,無奈那些欺生、排外的陋風俗氣真的讓欒雲傷透了心,他便一心地隱居下來。
南方朝庭決不甘心北魏發展和強盛,特別是對那些投降過來、又有用的人更是不能放過。對欒雲這樣的重要人物,南朝是不可能讓他輕易得勢的,他們派出很多人對這些北朝有可能用得上的叛徒施行追殺。
**
胡女在學習方麵曆來很主動,隨著年齡的增長,除槍棒武藝不如鄭儼外,她的文學和箭術特別長進,遠遠超過了鄭儼和所有的人。
秋季的一天,從早上開始便陰雨綿綿,早飯後不但沒停反倒變成了大雨。胡女打著傘,從後院早早就來到前院側廳的學堂裏,等候鄭儼來上課。欒雲就住在學堂的裏屋,自是過來邊看書邊等待學生。過了一會不見鄭儼,他估計是因雨大路遠不能來上課了,便與胡女商量,為她講《敕勒歌》這首詩。
欒雲講:“在我朝北方,蠕蠕國的西邊有個高車國。高車人屬於我們中國稱之謂古赤狄的人種,當
***
紅牆金瓦、富麗堂皇的宮殿中,享福的人們不一定知道世間百姓的清貧和疾苦。拓跋氏雖然不是正宗中原漢人,可終究是這塊土地上的皇權貴族。皇宮和市井並不遙遠,皇族和百姓卻天壤之別。皇上想的是啥?重視的是啥?百姓想的是啥?重視的是啥?不可同一而論。皇族們想的是自己族人的利益高於一切,是自己占有的領地和權勢。天是他們的天,地是他們的地,他們讓誰臥著,誰就不敢盤著。他們不想知道平頭百姓心裏在想什麽,他們隻想知道平頭百姓們能聽到什麽。他們不可能知道自己領地之中的平民是誰,更不用說這些平民的命運了。
前麵說過的,那位被黃河水淹死的“女皇”姓胡,她是我國曆史中南北朝時期,北魏的一位曾經直接掌管皇權的太後。從她出生的那一天開始,這個女人就一直在命運的不可預測和險惡的生殺之中生存。
**
那是北魏孝文帝太和11年(公元487年)8月的一天深夜,在渭河以北、涇水之濱的安定郡臨涇城中,寧靜的黑夜突然被一陣強烈、嘶嗥的狗叫聲擾亂。緊接著,幾乎全城的狗都跟著叫了起來。
百姓們不知道在這樣的黑夜裏,這種反常現象會發生什麽事情。按照以往的經驗,他們隻能默默地祈求著上天,別把災難降臨到自己的茅草房中。也有膽子大一點的人偷偷地隔著破門縫向外看,觀察著事態的發展……。
漸漸的,人們發現是城東北部,北魏世襲武始伯胡國珍府宅方向。那裏一定發生了激烈的慘殺,從那邊傳來了讓人撕裂心肺的嗥叫。
這裏距北方的蠕蠕國不遠,有些蠕蠕人為了自己的幸福會突然南下,來這裏殺人劫貨。他們的生存鬥爭,總是以破壞大魏國的安定形勢為結局的。
這天,真的是一些蠕蠕人乘夜打劫,想要搶劫官宦人家胡國珍的財產。他們前幾天就越過黃河,躲在城外觀察了好幾天才乘著夏夜濃雲敝月之時,在人們貪睡的時候翻越府牆實施搶劫。
府宅的看家狗首先給主人報了警,胡國珍急忙穿衣操槍,聚合眾人。不容分說的時候,已有三四個家人被殺,生死之間,眾家人和盜匪拚打在一起。
胡國珍本是行武出身,家人中不論男女,自然都是習慣了打打殺殺的,這樣的事情是經曆過的。可是這次不同,蠕蠕人來得太多,又個個是訓練有素的北方兵士。他們有圍打男人的,有進入後宅的,有專門搶東西的,分工十分明確。
很快,胡國珍的身邊就隻剩下一個剛剛從京城投奔來的、姓鄭的遠房親戚。雖然兩人武藝高超,眾蠕蠕人也近他們不得,可是兩個人左衝右殺就是衝不出蠕蠕人的圍困……。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兩人感到筋疲力盡的時候,胡國珍示意兩人邊打邊向內庭轉去,他是要去救自己的妻子。
打到內宅,看到的也是滿庭屍血,身邊全是兇兇殺氣的盜匪。正在兩人隻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的時候,那些蠕蠕人卻一聲唿哨,唿的一下子撤走了。
胡國珍來不及顧全其它事情,急忙到處尋找妻子蹤影。卻隻見到處是流水般血跡、殘缺不全的死屍。再看家中器物,哪還有個保全的,不但貴重物品全都不見了蹤跡,就是一般舊物也被遭踏得破破亂亂。
這時,安定府派來的援兵也到了。太守很同情胡國珍家的遭遇,一聲令下,眾兵卒把府中內外清理一番,把那些肮髒的和可憐的,混身血跡、肢體殘缺的屍體搬出府外放在一處。胡國珍無瑕與太守寒暄,太守也很理解胡國珍此時的境遇,不去煩他,帶領兵卒也不告辭地迴去了。
當時,胡國珍並沒有一刻的消停,他與鄭家親戚打起火把,翻這找那地搜尋著妻子皇甫氏。最終在後院的柴草堆裏,找到了狼狽不堪、嚇得昏死過去的妻子。他與鄭家親戚把懷孕的皇甫氏抬進屋裏,點上破碎的燈燭,在零亂的地上找了丸藥塞進妻子嘴裏,又胡亂舀來些涼水灌進去,好不容易才算喚醒了妻子。
**
妻子皇甫氏本來就要臨盆,又因這陣折騰,豈能受得了這種駭人的驚嚇?醒來之後竟然覺得下腑疼痛難忍,不等她叫痛的時刻,早有一注血水從下身湧出。
鄭家親戚見狀,知道是要小產,急忙出去尋找接生婆。
胡國珍哪裏經過這樣的事情,隻能手足無措地在地上轉。皇甫氏更是忍耐不得,混混噩噩之中,在亂七八糟的破爛堆中生下一女。
此女生時,正是夜半時分,原本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突然間皓月當空,繁星閃爍,高遠之處傳來樂曲聲歌,仿佛有無數車馬和人丁飄然進入室內,隨後女嬰便呱呱墜地。
雖然是在破爛的環境中,又是不正常出生,但這小女卻哭聲響亮,使慌亂中的胡國珍不由不振奮起來。再見這小女孩眉發分明,特別是她的皮膚光潤晶瑩,習習泛出紅光,反襯得屋室中的燭光微弱慘白。
不知所措的胡國珍好像看到女孩身旁有些彩旗綾蓋之類的影像,不由得連聲驚唿神奇,歎息不已。
直到鄭家親戚引著產婆迴來,那產婆剛跨進內室,也依稀眼見著半空中一些恍恍惚惚的景象,竟張著嘴看得呆了。胡國珍連叫她幾聲,才從夢一般境地中醒來,忙不迭地奔向床前照料孕婦和孩子。她很麻利處理了小女孩,又細心地清理了皇甫氏的身體。然後站在孩子身邊呆呆地看著,心中終不免引起著多狐疑,說不清那些眼前晃現的怪異現象。
當時,北魏有一個術士名叫趙胡,因通曉相術易經和天文地理,是個很有名望的人。說來也是巧合,這產婆正是趙胡之妻,迴去一說如此這般,趙胡記在心裏。尋著小女百日那天,有意來到胡府,目的是要看一看這個神奇的小女孩。
偏是胡國珍也正想讓他給算一卦,兩人見麵不謀而合。趙胡進到胡府家中,胡國珍令人抱出小女,讓趙胡為女兒看相。
趙胡推算了半天,把她的生辰八字看了又看,再看看小女孩的麵相後,把胡國珍拉到外屋,單獨對他說:“賢女有大貴之表,方為天地之母,生是世人之主。”
胡國珍莫名其妙地問:“尋常之女,豈能如君所言?”
“此女生時是丁卯年、己酉月、乙巳日、癸亥時,天幹、地支皆為陰,女人為陰。合屬陰年、陰月、陰日、陰時;又有明月當頭,是為陰正,乃天生女主之像。以此推算,日後必有大貴,定在萬人之上,當為一國之母。所行事業可上仰天地,下撐庶民,受萬眾崇敬。隻是陰重無陽,時逢主國大業,偏遇盜賊侵宅,血腥之中誕生,恐怕……”
趙胡說到這裏,便不再往下說了。
胡國珍急著想聽,便接著問:“請先生講個明白,也讓在下心中有數。”
趙胡慢悠悠說:“福星大,災星也大,恐怕不得善終。”
胡國珍緊接著問:“可否破掉災星,讓女兒今生無恙?請先生給指個路子。”
“星月罩身是天意,人不能破。切記,今天所說之事決不可讓第三人知道。”
趙胡說完,不再理會胡國珍,也不再見眾人,又進屋看了看小女孩後返身走了。他走到門口迴頭對著眾人,又像是自言自語地說道:
“居於高,亂留叉,失正氣,終榮幸。”
胡國珍上前問趙胡說:“此話又當何講?”
趙胡不理胡國珍,信口說道:“此女易生,此女難生。”
胡國珍對這些話不甚明了,心中產生一片狐疑,想著趙胡的話,又喜又怕又說不出口。他隻能一再地囑咐眾人,好好地撫養小女,凡女兒之事一律由他親自過問才行。眾人都以為他是出於愛女心切,才這樣安排的,更沒有誰在意這個小女孩今後的興衰之事。後因北方蠕蠕國大舉興兵,越境犯邊,公然侵犯北魏疆土。胡國珍奉朝庭聖旨帶兵戍邊,出征打仗一去兩年。女兒的事自然也就漸漸淡了下去,可是蠕蠕人和胡家的怨仇卻越來越深,蠕蠕人發誓說要滅掉胡府滿門。
**
胡家女兒雖然長得靚麗健壯,卻常常突然之間就會得一些不知名、不曾見過的怪病;並且也不知是什麽時候,也不知是吃了什麽藥起的作用,會突然就好起來。小女孩的病不像其他人那樣隨著寒暑易節,外感風邪,或冷熱刺激等原因而發病。總是不明不白地突然出現病症,讓人感到莫名其妙,又不知所措。有時,正在大家高興時,小女兒會突然高燒,幾個醫生也看不出什麽結果,隻好亂投醫,亂拿藥,卻又在不知什麽原因的時候,已經病好無事了。看護孩子的奶娘、丫環常常被小孩子弄得心驚肉跳,時時刻刻不敢疏忽一點。
快到一周歲時,看孩子的奶娘為小女換衣服,身體還未動,頭剛轉過去,就不知從那裏下來一條叫做“五步倒”的青蛇,正好掉在孩子身旁。嚇得奶娘嗷嗷叫著不顧一切地把那條毒蛇甩了出去。奶娘的手被蛇狠狠地咬了一口,待眾人過來時,她已經倒在地上。那條蛇的毒性太大了,是人們傳說被它咬後活著走不到五步的毒蛇。沒等醫生來到,奶娘已經斷了氣。皇甫氏十分悲痛,送給奶娘家70兩銀子,還多次到家中去拜訪。
沒幾天,又有一個伸開肢爪有拳頭大的毒蜘蛛突然出現在孩子腦袋的上方,把屋中的保姆、丫環嚇得趕緊抱著孩子跑了出去。待男家丁進屋時,卻一切如舊,仿佛什麽也沒發生過。接二連三地驚嚇,皇甫氏不得不增加看護孩子的傭人,每天都要四五個人互相輪換著看護小女兒,也還是經常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雖然不容易,但胡女長到五歲時便已顯出秀色殊麗,姿容不俗。更兼聰明絕頂,具有柔性之剛,純金之韌,又十分會哄人,喜得胡國珍夫妻二人常常抱不舍手,家中傭人也是個個見了,個個愛。
這渭、涇、洛水之間的土地上,曾是炎黃二帝的發源地,本來就神奇輩出,看胡女那秀麗的眉目極像畫中黃帝身邊的禦女形象,母親偏又姓皇甫氏,所以有些使女家人常戲稱她為皇女。人們叫她,她也答應,好像她本來就叫皇女一樣。
有時丫環玩笑對她作朝拜的禮節,她會自然地做出高昂身姿擺一擺手,或說:“免了吧”,逗得大家開心。
一次,她看著乳母懷中抱著的小妹妹十分可愛,對著小女孩發了好長一陣子呆,然後跑到母親皇甫氏跟前問:
“小妹真好玩,是從哪兒來的?”
皇甫氏正在房中紡線,見女兒來問,便戲稱說:“是撿來的。”
又求母親說:“在哪兒撿的?再撿一個唄。”
“娘沒功夫。”
“那我去撿。”
“小孩子看不到,隻有大人才能撿到。”
“大人和小孩有啥不一樣?”
問得皇甫氏答不上來,隻好告訴她:“是娘生的。”
“怎麽生的?” 胡女還是不放鬆地問。
皇甫氏說:“你大了以後就知道了,小孩子不要問這些事。”
“小孩子為啥不準問?”
“這是大人的事。”
“咋不讓小孩知道?”胡女反倒要問個究竟。
皇甫氏不耐煩地說:“是壞事,小孩子不準學壞。”
這一下,胡女反倒抓住了理,繼續問道:“是娘做壞事,才有小妹妹嗎?”
“小孩子不準亂說話!”皇甫氏紅著臉,立起眼睛說她。引得旁邊陪著做活的丫環們抿起嘴偷偷地笑。
胡女還是不放鬆地說:“娘多做點壞事,多有些小妹妹。”
皇甫氏隻好閉口不言,召喚新來的小丫環帶胡女去外麵玩。小丫環是剛剛買來的,隻大胡女二三歲,兩個小孩個頭差不多,也很投緣。
管家胡媽看不上她,叨咕說:“這麽點的小孩買來幹啥,除了吃飯,一點活都不能幹。”
皇甫氏聽她說了多次,對她說:“別指望她幹活,讓她陪著小姐玩就行了。”
胡媽說:“花了那麽多錢,就為讓她來玩?”
皇甫氏說:“這孩子太可憐,再說,也是為了讓她有口飯吃。”
小丫環願意和胡女在一起,她會像小姐姐一樣照看她。兩個小孩子連蹦帶跳地奔後院去了,那裏是她們經常去的地方,有她們自己的小天地。
誰知這一次卻有些不同,她們常玩的地方被一堆大原木占據了。是因為胡家要在後院新建住宅樓和小花園,工匠們臨時放在那裏的。小丫環因要去房間為小姐取繡包,玩時用,讓小姐等一會。小姐沒有在原地等,說去後院等她。說來也怪,原本堆原本碼得結結實實的,卻在她剛到跟前的時候突然倒塌下來,紮紮實實地把胡女砸在下麵……。
小丫環正從屋中跑過來,把這一切看在眼裏,嚇得哇哇哭著大叫起來。
皇甫氏和傭人們跑過來,也嚇得目瞪口呆,急忙喚來工匠搬開大原木……。
隻見胡女正爬在大原木的縫隙中、一個小小的空間裏,一動也不敢動。傭人們急上前抱起孩子,皇甫氏和眾人忙檢查小孩的身上,卻又讓人驚喜一番。胡府上下又是祈禱,又是祝福,也免不了一番勸慰,一番叮囑。
這樣的事多了,胡家也不奇怪、習以為常了。胡女還是和小丫環一起院裏院外地玩,小丫環對小姐說:“我家還有個才一歲的小弟弟,比你小多了,可老實了,還好玩。”
胡女說:“你快迴去,把他帶來,咱們一起玩好嗎?”
小丫環搖了搖頭,把嘴緊緊地閉上不說話,眼睛裏忽閃著大大的淚珠。
正說著,胡媽氣虎虎地走過來,對著小丫環喊:“你這沒教養的小崽子,這麽糟蹋天物,是要受報應的。”說著,一手揪住小丫環的耳朵,另一手照著她的屁股打了起來,小丫環痛得哇哇哭著求饒。
小姐先是抱著管家胡媽的胳膊,使勁地拉她的手。胡媽不理小姐,告訴她說:“這是為她好,讓她知道愛惜糧食”。
胡女不懂這些道理,隻是急得沒了辦法,抱著胡媽的胳膊狠狠地咬了一口,胡媽痛得撒開手喊叫著說:“大小姐這是咋的了,我管教她還不是為了讓她懂點事?”這個“大小姐”乘機拉起小丫環就走。
聽著這邊的哭喊聲,皇甫氏帶領一幫人趕了過來攔住了兩個孩子。胡媽一邊捂著胳膊一邊向皇甫氏告狀說:“這小丫環從進來那天起就一直偷偷摸摸地,一到吃飯時就像個餓死鬼。每次都是吃到中間,瞅著人不注意就拿著幹糧跑出去。我還以為她有事出去,哪想到她把好好的糧食都糟蹋了。”
說完拽著小丫環的衣服領,領著皇甫氏一幫人來到後院放雜物的棚子間,從旮旯裏翻出一個破布包,隨手甩在地上,把一堆半半咯咯的幹糧塊子弄得一地。
小丫環心痛得一下子撲了過去,又撲地一下子哭著跪起來眼盯盯地看著皇甫氏,嚇得混身直打哆嗦,向著皇甫氏磕頭說:“太太……饒命,再也不敢了……”
胡媽上前照著她的屁股打了起來說:“這糧食都是老天爺給人活命的東西,你這麽糟蹋不怕天打雷劈嗎?”
皇甫氏也生氣地說:“你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咋這麽不心疼糧食?”
小丫環嚇得直叩頭,額頭上已經滲出了鮮血還在求饒。胡女不知如何是好,站在一邊“哇”地一聲也陪著她哭了起來,到母親身邊求情:“她再不能了……”。
皇甫氏的心向來很軟,這樣的事她是再看不下眼去的。她對著跪在地上的、小小的身體說:“行了,別這樣了,下次再不準糟蹋東西了。”
胡女見母親這般說,忙上前拉起小丫環問:“打壞沒有?”
管家胡媽也緩和了聲調,問小丫環:“你說說,你是種田人家出來的,知道這吃的東西來得不易,家中缺的就是糧食,為什麽不可惜這麽多吃的東西?”
小丫環噎住了哭泣,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說道:“我小弟從沒吃過幹糧,我媽他們快餓死了,……是我自己省下來的……。”
胡女上前拉住小丫環的手問她說:“是留著要給你小弟?”
小丫環點了點頭,又抬起頭看了看皇甫氏。皇甫氏差點落下淚來,咽了兩次喉嚨才說道:“賣你的錢,還夠他們吃些日子,以後我會幫他們,不用你管這些事了,好好在府裏陪小姐吧。”
一天,胡女看小丫環整天忙碌不休地被管家支使,要幹很多活,便問她:“你想家不?怎麽不迴去?”
小丫環不說話,流著淚發呆。胡女對她說:“別哭了”,又說:“我讓娘送你迴家吧”,說著便要去找娘。
小丫環忙拉住她說:“我不迴去,這裏好。我迴去了,家裏還多一個吃飯的。”
正說著,忽然院落外麵人聲大作,砸門聲和嘶喊聲越來越大。兩個小女孩知道大事不妙,急忙向院落子角落奔去,想尋找一個藏身的地方。小丫環忙把小姐拉到一個柴草垛旁,把她向草垛裏麵推,然後又用草捆把外麵嚴實地封好,才自己也鑽進旁邊的一個小草垛,用柴草掩蓋自己……
外麵的廝殺越來越烈,有人衝進院子中,一群蠕蠕盜賊看見柴草堆中露出了一隻小孩腳,上去一把將小丫環倒提起來。原來那小草垛太小,小丫環蓋好了頭和上身,卻遮不住下身,把腳露在了外麵。情急中的盜匪們一邊與家丁們廝打,一邊搶東西,還要顧著逃命。他們倒提著小丫環作為人質,威脅著衝過來的家丁:“你們再上前,就把她殺了!”
家丁們隻好站住腳,與盜匪們對峙著,誰也不敢輕舉枉動。
突然,胡女從柴草垛裏竄出來,轉眼之間就跳著去咬那隻抓著小丫環的手。那匪人被這突然的舉動驚呆了,鬆手放開小丫環,舉刀向胡女砍來……早被飛身過來的胡國珍用長槍架住,眾人一哄而上,打走了那些盜匪。
胡女蹲在地上為小丫環揉那條被提過的腿,小丫環說:“不用了,我沒有那麽嬌貴,沒事的。”
胡女說:“都是一樣的人,能不痛嗎?”
乳母走過來對胡女說:“傻小姐,這些事不用你管了。她和你不同,你生來就是享福的,她生來就是受苦的,都是前生修來的,咱們凡人誰也改不了。”
胡女問:“啥人能改?”
“那得找閻王爺,請閻王給她重批個字。”
為這事,胡女特意去了好多個寺廟去找閻王,對著那些泥像說了很多話,求了很多情,也沒有得到閻王爺的迴答。有時夜間起來,讓丫環和她一起燒香求閻王,也不管用。於是她又來找乳母問:“我找了那麽多閻王,咋不管用?”
乳母哄她說:“閻王不管這些小事,你不是皇女嗎?這些小事你管就行了。”
“我咋管?”
“你給批個字就行。”
乳母說完,做其它的事去了,胡女卻當成了真事,認真捉摸起來。第二天,她跑到父親房間,來到書房,拿起筆在一條白絹上勾勾巴巴地寫滿了筆筆畫畫。正趕上皇甫氏走來問道:“你在這裏搗的什麽亂?”
胡女自我得意地說:“是天書,讓小丫環不再幹活。”
說完又求皇甫氏,不讓別人管製丫環,讓丫環整天跟著她。皇甫氏不理睬她,她便幾次三番地去求母親,磨得皇甫氏終於耐不住性子,把小丫環專門配給了她。胡女這才心滿意足地告訴小丫環:“以後你隻跟著我就行了。”
從此,小丫環真的跟著她,很少再幹那些苦髒累的活計,管家也不再管她了。
**
一日,胡國珍閑來無事,與皇甫氏說:“女兒聰明靈利,不要讓她跟著家中粗人學壞。我打算給她聘個先生在家中教她習文練武,你看如何?”
皇甫氏說:“正該這樣,隻是所聘之人也要知道根底,又有真本事才好。”
胡國珍道:“我要聘的人叫欒雲,原是南方宋朝皇上的弟弟、丹陽王劉昶的舍人。曾為宋皇獻計除掉蕭鸞,可是劉家皇帝哪有什麽眼力?不久蕭鸞篡奪了劉宋的江山改為齊朝。他在南邊占不住腳,跟著劉昶投奔到我朝。皇上封劉昶為宋王,這欒雲跟著劉昶也在彭城落下腳。後因宋王病故,他不滿我朝官員對他們南來之人的羞辱,發誓再不為官,才流落到我們這個地方。這人十分了得,不但精通箭法、武藝高強,還頗曉詩書,真是難得的全才。他因家室都在南方,無處定居,至今已經流落到臨涇兩年有餘,專靠開館教學為生。”
“既是這樣,就讓他在我家外院安頓,每日在家裏教練女兒吧。”
夫妻兩人商量完,自去辦理各人的事。皇甫氏直去後院,到女兒住的閣樓安排女兒讀書之事。胡國珍想著女兒太小,獨自學習恐怕坐不住,又安排親戚家的一個孩子來陪女兒讀書。
這陪讀的是個男孩,叫鄭儼,年僅八歲,長女兒兩歲,生得秀美聰慧,十分惹人喜愛。鄭儼的祖父輩有人曾在朝中做大官,後獲罪貶官。他父親怕朝中有人報負受到牽連,舉家投奔胡府充當一名記室參軍。就是上次大難之中僅剩下的那個人,因此兩家來往十分密切。
胡國珍很看好鄭儼這孩子,時常帶到家中來玩耍。因鄭儼和胡女是表兄妹關係,所以平時來往兩小無猜,很是親切,兩家大人看著也都高興。
自從欒雲當了教師,兩個孩子學習十分用心,長進都很快。特別是胡女,不論學文還是習武,一點就破,一看就會,還很愛提問題,愛顯示自己。鄭儼卻因寄讀在胡家,處處小心,事事忍讓著胡女,總是看著胡女的眼色行事,不敢越雷池一步,反倒顯得呆板些。每當老師提出問題,鄭儼常常不敢先答,有了問題也不敢提問,胡女常叫他傻子。兩人在一起時,胡女雖不以主家而淩越在上,卻也讓人看出小小的胡女為主,高大的男孩鄭儼為輔的架式來。時間長了,胡女自己也看出些眉目來。有時欒雲在講習的時候提出問題來,胡女有意不答,偏偏站在一旁,兩眼看著鄭儼,意思讓他先答。鄭儼不敢搶先,憋得臉色通紅,她卻趁他發呆的時候,一鼓作氣迴答得圓圓滿滿,然後用手點著鄭儼的腦袋說:“傻子。”
**
公元494年,北魏開始把國都從原先的平城(現大同市)遷往洛陽,乘勢改革了舊的國家製度,棄北方習俗,就漢人風尚。使用中原語言和文字,穿漢族服飾,改北蠻姓氏為中原姓氏。朝庭皇族原本姓拓跋氏,也改為元姓。雖然有些遺老遺少為此爭議不休,卻也給那些南方過來的人,特別是那些官宦文仕出身的人充分發揮自己專長,帶來了最好的機會。欒雲本是一身高技,按理說應借此機會顯顯身手,可是世事並非如人所想。雖然也曾有人看重他,尋他出來做官,無奈那些欺生、排外的陋風俗氣真的讓欒雲傷透了心,他便一心地隱居下來。
南方朝庭決不甘心北魏發展和強盛,特別是對那些投降過來、又有用的人更是不能放過。對欒雲這樣的重要人物,南朝是不可能讓他輕易得勢的,他們派出很多人對這些北朝有可能用得上的叛徒施行追殺。
**
胡女在學習方麵曆來很主動,隨著年齡的增長,除槍棒武藝不如鄭儼外,她的文學和箭術特別長進,遠遠超過了鄭儼和所有的人。
秋季的一天,從早上開始便陰雨綿綿,早飯後不但沒停反倒變成了大雨。胡女打著傘,從後院早早就來到前院側廳的學堂裏,等候鄭儼來上課。欒雲就住在學堂的裏屋,自是過來邊看書邊等待學生。過了一會不見鄭儼,他估計是因雨大路遠不能來上課了,便與胡女商量,為她講《敕勒歌》這首詩。
欒雲講:“在我朝北方,蠕蠕國的西邊有個高車國。高車人屬於我們中國稱之謂古赤狄的人種,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