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南蠻的落後,在於與世隔絕的閉塞,這不僅阻隔了文化交流,也阻斷了社會構成的進步,以致於數千年裏,南蠻都處於部落狀態,相當一部分下層民眾,還保有著奴隸身份。
這樣的環境下,其統治環境越發封閉,期間也有中央政權想要改變這種情況,但嚐試幾次後,都因為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而放棄了,直到後世近現代才有所改善。
這個時代,南中七郡雖然名義上屬於益州,但事實上已經處於被放棄的狀態,之前包括劉焉劉璋在內的政權,別說主動去平定南中,反而是被南蠻入侵搞得焦頭爛額,最後被迫封鎖了成都通往南中的棧道,就此兩不相幹。
後世蜀國在治理川中時,是花了大力氣去解決這個問題的,諸葛亮除了北伐之外,幾乎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平定南蠻上,其采取的懷柔政策,也逐漸被南蠻諸洞所接受。
但隨著諸葛亮的去世和蜀國在連年交戰中國力被抽空,對於南中的寬鬆政策也無法持續下去,到蜀國末期的時候,南蠻已經又有了重新反亂的苗頭。
這也是劉禪在被魏國打到成都時沒有逃去蜀中避難的緣故,因為南蠻的忠誠度可比不上蜀國老臣,是知道他們會不會把劉禪首級獻給魏國?
於是劉禪最後選擇了投降,而南中的南蠻也同樣很識趣地向魏國服軟,這也是魏國求之不得的,於是便保留了南蠻的現狀,將精力投入到了對吳國的征伐中去。
而南蠻的社會進化,也就此停止,雖然之後的歲月裏,出現過大理國這樣的相對亮眼的時期,但總體來說,其社會體製和中原相比一直是落後不少。
袁熙在攻打益州之前,自然也考慮到了這一點,先前他預想的最好的結果,便是逼得司馬懿狗急跳牆,隻能往南邊逃走。
為此他不惜兩次到南昌坐鎮和漢南國談判,不僅是表露誠意,也是表現出自己的底線,最終漢南國劉禪徐庶這對君臣在晉國恩威並施,尤其是漢南邊境的數萬晉軍的隱性警示下,最終還是放棄了孤注一擲翻臉,不是那麽非常情願的站在了晉國一邊,一同擋住了魏軍突破荊州的嚐試。
去歲司馬懿那場動用了曹魏舊將的攻擊,看著聲勢不大,其實已經是他能做出的最大努力,在數次攻擊都沒有突破晉軍和漢南軍的防線後,司馬懿其實早就決定放棄江陵一線,轉向南中了。
隻不過司馬懿做的極為隱蔽,以至於晉軍和漢南軍都以為魏國還留有餘力準備來年的下一次進攻,卻沒有想到司馬懿早就迴到成都,開始舉國之力,采用極為殘酷無情的手段打通南中。
袁熙將這份戰報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還是驚歎不已,不僅在於司馬懿的果決的判斷,更在於其狠辣的手段,這種近乎裹挾屠殺的做法,換了這世上其他人,都不可能毫無顧慮地做出來,偏偏司馬懿做到了,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司馬懿將南蠻當做奴隸驅使,而南蠻士兵似乎也能接受這種做法,這不禁讓袁熙感歎,難不成懷柔政策失敗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南蠻人抵觸的不是自己做奴隸,而是做不成奴隸主的緣故?
但不管如何,司馬懿這種做法,無疑是變相將南蠻的現狀徹底顛覆,之後袁熙要做事情,便容易了許多,所以他才有了感謝司馬懿的談笑之語。
曹節出聲道:“事態果如陛下所料,如今魏國覆滅在即,這司馬懿也是有意思,他已經將曹魏宗族殺得七七八八,大權獨攬,偏偏至今不肯篡位,也不知道在想什麽。”
袁熙出聲道:“各人追求不同,他年輕的時候,還裝病拒絕出仕,可見他不是個喜歡熱鬧的人。”
“這些年他被趕鴨子上架東征西討,也不知道經曆這麽多事情後,是否還能不改初衷,不然的話,就像你說的,他現在想要篡位,又有誰能攔得住?”
他忽然陷入了沉思,是啊,每個人的想法,都會受到自己的經曆和遭遇所影響,此世的司馬懿,並未受到後世曹魏那樣的猜疑和打壓,也沒有經曆過那麽長時間的蟄伏和磨練,自己有什麽理由認為,對方一定會造反呢?
其實如果可以的話,袁熙起初倒是很想招降司馬懿,以對方的能力,若要是老老實實做個能臣,隻怕不比孔明陸遜差多少。
但在經曆了無數考慮之後,袁熙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選擇,因為相比較於孔明陸遜,司馬懿顯然隱藏的野心更大,而且其對於自己的付出,也期盼著更高的迴報。
如果是袁熙做天子的話,還能憑借自己的個人威望壓製司馬懿,但若有一天袁熙諸葛亮不如司馬懿活的長呢?
到時候朝中大臣無人壓得住司馬懿,他會不會憑借家族的人脈和個人的能力,成為第二個霍光亦或何進?
袁熙不敢賭袁叡能壓得住司馬懿,就像誰也沒有想到後世晉國崩的那麽快導致五胡亂華一樣,於是可能的隱患,袁熙會盡量排除掉。
就像對司馬懿本人,袁熙從一開始,在多名謀士的群策群力的謀劃下,便通過行動和言語,暗示不會接受司馬懿的投降。
這些風聲,自然會傳到司馬懿耳朵裏,加上魏國內部暗地投靠袁熙的官員,也在不經意間散布助長這種傳言,這些林林總總的跡象,最後都傳入到了多疑的司馬懿耳朵裏。
司馬懿此人極為多疑,所以他想的很多,經過種種判斷後得出的結論,便是晉國絕對不會接受自己的投靠,反而極有可能為了打壓潁川派,從而拿自己開刀立威。
於是司馬懿最終選擇了死戰到底的同時,往天竺逃亡這條路線,畢竟當下的晉國,已經走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缺一兩人與否,都不會改變天下大勢了。
袁熙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說道:“他算是晉國最後的大患了,如今選擇逃亡,真是可喜可賀啊。”
“今天是個好日子,你去告知皇後和所有夫人,今天晚上設宴慶祝。”
這所謂的設宴,也不過是袁熙搞的家庭聚會,甚至簡陋了說,隻不過是各位夫人端著自己食盤過來聚餐而已,唯一比平常多加的,也不過幾道幹蔬小菜,以及一大桶熱氣騰騰的北地奶茶。
袁熙和女眷們的日常食物,也和之前魏國吳國鋪張奢靡的山珍海味,蜜餞美酒不同,其少有甜食酒水,更多的反而是粗糧蔬菜,食物也不過是清粥烙餅、
至於比例不多的肉食,也是以尋常魚類豬肉為主,經過了數代的改良和處理,晉國的豬經過閹割和多代選種養殖,味道已經超過了絕大部分山珍海味,在市麵上,反而要比野味更受歡迎。
這種樸素的做派,放在以前的吳國魏國,在中層官員家裏,都是上不了台麵的,更不用說天子了。
但袁熙這麽做,無疑是給晉國官員樹立了榜樣,如今的晉國,不僅沒有後世晉朝那種奢侈的攀比之風,更沒有清談煉丹的習氣,可以說後世所謂的魏晉風骨,已經完全不會出現在這個時代了。
對此袁熙倒不覺得有什麽遺憾,文學固然不可或缺,但沒有必要用一些抽象的行為去催發,如今的晉國走的時是實幹實用的路線,朝廷的行為導向,是給全天下人的示範,對此袁熙裝也得裝出一副樣子來。
他拿起烙餅咬了一口,尚有餘溫的碎渣在口中散發出淡淡的麥香,便順手遞到了身邊的甄宓嘴邊。
甄宓雖然知道袁熙不拘小節,但在諸女麵前還是有些尷尬,便伸出大袖擋在袁熙的手前,這才湊過頭去咬了一小口,順便埋怨地瞟了袁熙一眼。
袁熙哈哈一笑,他環顧四周,看著諸位夫人或在竊竊私語,或在談笑風生,呂玲綺喝了兩杯果酒,卻是興致上來,在中庭裏麵拔了佩劍舞動起來,贏得眾女連連喝彩。
袁熙把目光移到了下手的袁叡和太子妃張氏身上,小夫妻成婚不久,正是如膠似漆的時候,讓袁熙忍不住想起了自己迎娶甄宓的時光,不由有些出神。
甄宓順著袁熙的目光看過去,原本有些幽怨的眼神也柔和了不少,她輕聲道:“妾嫁給夫君一十七載,恍如昨日。”
“在妾眼裏,夫君仍然是和當年一模一樣,絲毫沒有變化,但妾已經是皺紋暗生,容顏不再了。”
袁熙微笑道:“在我眼裏,夫人的絕代風華不減當年,甚至更添風韻,遠勝往昔呢。”
甄宓眼睛彎了起來,如同夜空之中皎潔的月牙,“雖然妾知道夫君是哄妾開心,但這話妾真的很愛呢。”
她望了一眼下首,出聲道:“雖然叡兒是最大的,但看到幾個夫人後來居上,有兒有女的,妾也很羨慕呢。”
“尤其是蔡夫人那小女兒,看著真是可愛,妾也想要一個呢。”
袁熙大汗,“這些日子我多陪陪夫人好了。”
他想趕緊岔開話題,卻發現少了個人,說道:“今日香兒好像沒來?”
“最近我都沒看到她,她在忙什麽?”
</p>
南蠻的落後,在於與世隔絕的閉塞,這不僅阻隔了文化交流,也阻斷了社會構成的進步,以致於數千年裏,南蠻都處於部落狀態,相當一部分下層民眾,還保有著奴隸身份。
這樣的環境下,其統治環境越發封閉,期間也有中央政權想要改變這種情況,但嚐試幾次後,都因為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而放棄了,直到後世近現代才有所改善。
這個時代,南中七郡雖然名義上屬於益州,但事實上已經處於被放棄的狀態,之前包括劉焉劉璋在內的政權,別說主動去平定南中,反而是被南蠻入侵搞得焦頭爛額,最後被迫封鎖了成都通往南中的棧道,就此兩不相幹。
後世蜀國在治理川中時,是花了大力氣去解決這個問題的,諸葛亮除了北伐之外,幾乎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平定南蠻上,其采取的懷柔政策,也逐漸被南蠻諸洞所接受。
但隨著諸葛亮的去世和蜀國在連年交戰中國力被抽空,對於南中的寬鬆政策也無法持續下去,到蜀國末期的時候,南蠻已經又有了重新反亂的苗頭。
這也是劉禪在被魏國打到成都時沒有逃去蜀中避難的緣故,因為南蠻的忠誠度可比不上蜀國老臣,是知道他們會不會把劉禪首級獻給魏國?
於是劉禪最後選擇了投降,而南中的南蠻也同樣很識趣地向魏國服軟,這也是魏國求之不得的,於是便保留了南蠻的現狀,將精力投入到了對吳國的征伐中去。
而南蠻的社會進化,也就此停止,雖然之後的歲月裏,出現過大理國這樣的相對亮眼的時期,但總體來說,其社會體製和中原相比一直是落後不少。
袁熙在攻打益州之前,自然也考慮到了這一點,先前他預想的最好的結果,便是逼得司馬懿狗急跳牆,隻能往南邊逃走。
為此他不惜兩次到南昌坐鎮和漢南國談判,不僅是表露誠意,也是表現出自己的底線,最終漢南國劉禪徐庶這對君臣在晉國恩威並施,尤其是漢南邊境的數萬晉軍的隱性警示下,最終還是放棄了孤注一擲翻臉,不是那麽非常情願的站在了晉國一邊,一同擋住了魏軍突破荊州的嚐試。
去歲司馬懿那場動用了曹魏舊將的攻擊,看著聲勢不大,其實已經是他能做出的最大努力,在數次攻擊都沒有突破晉軍和漢南軍的防線後,司馬懿其實早就決定放棄江陵一線,轉向南中了。
隻不過司馬懿做的極為隱蔽,以至於晉軍和漢南軍都以為魏國還留有餘力準備來年的下一次進攻,卻沒有想到司馬懿早就迴到成都,開始舉國之力,采用極為殘酷無情的手段打通南中。
袁熙將這份戰報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還是驚歎不已,不僅在於司馬懿的果決的判斷,更在於其狠辣的手段,這種近乎裹挾屠殺的做法,換了這世上其他人,都不可能毫無顧慮地做出來,偏偏司馬懿做到了,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司馬懿將南蠻當做奴隸驅使,而南蠻士兵似乎也能接受這種做法,這不禁讓袁熙感歎,難不成懷柔政策失敗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南蠻人抵觸的不是自己做奴隸,而是做不成奴隸主的緣故?
但不管如何,司馬懿這種做法,無疑是變相將南蠻的現狀徹底顛覆,之後袁熙要做事情,便容易了許多,所以他才有了感謝司馬懿的談笑之語。
曹節出聲道:“事態果如陛下所料,如今魏國覆滅在即,這司馬懿也是有意思,他已經將曹魏宗族殺得七七八八,大權獨攬,偏偏至今不肯篡位,也不知道在想什麽。”
袁熙出聲道:“各人追求不同,他年輕的時候,還裝病拒絕出仕,可見他不是個喜歡熱鬧的人。”
“這些年他被趕鴨子上架東征西討,也不知道經曆這麽多事情後,是否還能不改初衷,不然的話,就像你說的,他現在想要篡位,又有誰能攔得住?”
他忽然陷入了沉思,是啊,每個人的想法,都會受到自己的經曆和遭遇所影響,此世的司馬懿,並未受到後世曹魏那樣的猜疑和打壓,也沒有經曆過那麽長時間的蟄伏和磨練,自己有什麽理由認為,對方一定會造反呢?
其實如果可以的話,袁熙起初倒是很想招降司馬懿,以對方的能力,若要是老老實實做個能臣,隻怕不比孔明陸遜差多少。
但在經曆了無數考慮之後,袁熙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選擇,因為相比較於孔明陸遜,司馬懿顯然隱藏的野心更大,而且其對於自己的付出,也期盼著更高的迴報。
如果是袁熙做天子的話,還能憑借自己的個人威望壓製司馬懿,但若有一天袁熙諸葛亮不如司馬懿活的長呢?
到時候朝中大臣無人壓得住司馬懿,他會不會憑借家族的人脈和個人的能力,成為第二個霍光亦或何進?
袁熙不敢賭袁叡能壓得住司馬懿,就像誰也沒有想到後世晉國崩的那麽快導致五胡亂華一樣,於是可能的隱患,袁熙會盡量排除掉。
就像對司馬懿本人,袁熙從一開始,在多名謀士的群策群力的謀劃下,便通過行動和言語,暗示不會接受司馬懿的投降。
這些風聲,自然會傳到司馬懿耳朵裏,加上魏國內部暗地投靠袁熙的官員,也在不經意間散布助長這種傳言,這些林林總總的跡象,最後都傳入到了多疑的司馬懿耳朵裏。
司馬懿此人極為多疑,所以他想的很多,經過種種判斷後得出的結論,便是晉國絕對不會接受自己的投靠,反而極有可能為了打壓潁川派,從而拿自己開刀立威。
於是司馬懿最終選擇了死戰到底的同時,往天竺逃亡這條路線,畢竟當下的晉國,已經走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缺一兩人與否,都不會改變天下大勢了。
袁熙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說道:“他算是晉國最後的大患了,如今選擇逃亡,真是可喜可賀啊。”
“今天是個好日子,你去告知皇後和所有夫人,今天晚上設宴慶祝。”
這所謂的設宴,也不過是袁熙搞的家庭聚會,甚至簡陋了說,隻不過是各位夫人端著自己食盤過來聚餐而已,唯一比平常多加的,也不過幾道幹蔬小菜,以及一大桶熱氣騰騰的北地奶茶。
袁熙和女眷們的日常食物,也和之前魏國吳國鋪張奢靡的山珍海味,蜜餞美酒不同,其少有甜食酒水,更多的反而是粗糧蔬菜,食物也不過是清粥烙餅、
至於比例不多的肉食,也是以尋常魚類豬肉為主,經過了數代的改良和處理,晉國的豬經過閹割和多代選種養殖,味道已經超過了絕大部分山珍海味,在市麵上,反而要比野味更受歡迎。
這種樸素的做派,放在以前的吳國魏國,在中層官員家裏,都是上不了台麵的,更不用說天子了。
但袁熙這麽做,無疑是給晉國官員樹立了榜樣,如今的晉國,不僅沒有後世晉朝那種奢侈的攀比之風,更沒有清談煉丹的習氣,可以說後世所謂的魏晉風骨,已經完全不會出現在這個時代了。
對此袁熙倒不覺得有什麽遺憾,文學固然不可或缺,但沒有必要用一些抽象的行為去催發,如今的晉國走的時是實幹實用的路線,朝廷的行為導向,是給全天下人的示範,對此袁熙裝也得裝出一副樣子來。
他拿起烙餅咬了一口,尚有餘溫的碎渣在口中散發出淡淡的麥香,便順手遞到了身邊的甄宓嘴邊。
甄宓雖然知道袁熙不拘小節,但在諸女麵前還是有些尷尬,便伸出大袖擋在袁熙的手前,這才湊過頭去咬了一小口,順便埋怨地瞟了袁熙一眼。
袁熙哈哈一笑,他環顧四周,看著諸位夫人或在竊竊私語,或在談笑風生,呂玲綺喝了兩杯果酒,卻是興致上來,在中庭裏麵拔了佩劍舞動起來,贏得眾女連連喝彩。
袁熙把目光移到了下手的袁叡和太子妃張氏身上,小夫妻成婚不久,正是如膠似漆的時候,讓袁熙忍不住想起了自己迎娶甄宓的時光,不由有些出神。
甄宓順著袁熙的目光看過去,原本有些幽怨的眼神也柔和了不少,她輕聲道:“妾嫁給夫君一十七載,恍如昨日。”
“在妾眼裏,夫君仍然是和當年一模一樣,絲毫沒有變化,但妾已經是皺紋暗生,容顏不再了。”
袁熙微笑道:“在我眼裏,夫人的絕代風華不減當年,甚至更添風韻,遠勝往昔呢。”
甄宓眼睛彎了起來,如同夜空之中皎潔的月牙,“雖然妾知道夫君是哄妾開心,但這話妾真的很愛呢。”
她望了一眼下首,出聲道:“雖然叡兒是最大的,但看到幾個夫人後來居上,有兒有女的,妾也很羨慕呢。”
“尤其是蔡夫人那小女兒,看著真是可愛,妾也想要一個呢。”
袁熙大汗,“這些日子我多陪陪夫人好了。”
他想趕緊岔開話題,卻發現少了個人,說道:“今日香兒好像沒來?”
“最近我都沒看到她,她在忙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