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在鄴城呆了兩天後,便決定要動身返迴漢南國去了。
雖然袁熙挽留其多呆些時日,但劉協拜謝道:“多謝陛下好意,我這一路上,在鄴城裏麵,已經看到了足夠多的東西了。”
“相比之下,漢南那邊卻是事事落在後麵,我迴去後,必當向漢南王報說晉國氣象,讓漢南也能稍微加快腳步。”
“漢南以南的南蠻,千百年來還未曾教化,如今漢南王想要打通去暹羅的道路,協也想幫著出份力。”
劉協說的漢南王,是指新登位的劉禪,彼時算算年紀,也不過五六歲,即使文有徐庶,武有關羽輔助,也不過是個毛孩子,哪會有這種清晰的想法。
袁熙猜測這些話,應該是劉備的遺命和想法,特地借劉協之口向自己說出,就是暗示漢南國並無意爭鋒中原,希望袁熙看在往日的情分上網開一麵。
對此袁熙也是心中暗歎,他對劉協道:“公還請帶幫我帶話,說無論何時何地,漢南需要援手,晉國都會竭盡全力,義不容辭。”
劉協深深一拜道:“那我就替漢南王謝過陛下了。”
袁熙送劉協車隊到了鄴城門口,劉協下車和袁熙拜別,便上了馬車,旁邊伏壽上來盈盈一禮,說道
“大王救命之恩,妾銘記在心,可惜無以為報,今日一別,山高水長,相見無期,願大王心想事成。”
袁熙肅容道:“夫人英雄不讓須眉,就此別過,一路平安。”
伏壽斂衽還禮,跟著上了馬車,車隊緩緩啟程,出了鄴城,往遠方而去。
袁熙望著車隊揚起的滾滾沙塵,心道塵世紛紛,這對夫婦經曆了無數驚心動魄,生離死別,如今能夠安度餘生,脫離這塵世兇惡的旋渦,未嚐不是一種解脫。
漢南之事,袁熙並不覺得是需要自己長遠考慮的,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未來遲早有一天,漢南會重歸華夏,在此之前,自己隻要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將晉國的足跡遍布海外,提前麵對大航海時代的到來。
他坐上馬車迴城,直接去了諸葛亮官邸。
諸葛亮見袁熙到來,連忙出來迎接,袁熙拉著他的手道:“丞相這些日子辛苦了,過幾日我便要去江東巡視,同時尋找建立港口的地點,一來一去可能要大半年,鄴城這邊就交給丞相了。”
諸葛亮連忙拜道:“陛下放心,臣必然謹慎行事。”
他心道自己這個主公還真是異類,別的主公有了這麽大的疆域,麵對其中的無數事務,肯定要每天事必躬親,忙得睡不著覺。
但袁熙卻采用了丞相開府的法子,讓沮授諸葛亮陸遜等人各管數州事務,化繁為簡,這樣袁熙可以隨時離開,而不怕耽擱政務。
諸葛亮覺得這種做法,是袁熙是刻意為之的,其似乎在隱隱約約接近易經中所說的群龍無首,天下大吉的做法。
君主如群龍之首,似乎無處不在,又似乎從不存在,這似乎和千百年來君王們的想法背道而馳,偏偏目前晉國卻不怎麽受影響,反而是蒸蒸日上,生機蓬勃。
諸葛亮不禁感歎,自己在主公這邊,想要學習看透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也許真如讖語所說,主公能開創一個全新的時代吧。
他開口道:“主公離開的這些日子,曹魏那邊興兵的可能性不大,但北地那邊要是鮮卑入侵,以誰為主”
袁熙知道諸葛亮倒是很明白,這種事情沮授和諸葛亮都是謀士,必須要分個主次,不然打起仗來軍令傳達便不順暢。
他想了想,說道:“子龍身為大將軍,有北地戍邊之責,我會讓暫時駐紮在易京,負責冀州幽州的兵力調動,諸將聽他號令調動。”
“你和公與暫時不需要親自出征,若有子龍擋不住的時候,由他決定從哪裏調兵增援。”
諸葛亮聽了,連忙答應,就聽袁熙笑道:“說實在的,我覺得丞相搞內政的本事,比打仗也毫不遜色。”
“接下來的冀州會試著發行銀子代替銅幣,丞相隻要把這件事情做好,就足以青史留名。”
諸葛亮都一一答應下來,袁熙想了想,說道:“過幾日我便動身,但有句話我憋了一年多,卻一直不好向丞相說。”
“但是考慮到那位拖的年齡也不小了,所以我隻能厚顏和丞相提幾句。”
諸葛亮一頭霧水,等袁熙說了幾句話後,方才明白事情始末,吃驚道:“這,這怎麽可以”
“袁氏女郎身份擺在那裏,怎麽可以給亮做妾”
袁熙歎道:“身份倒不是問題,關鍵是那位認準了丞相,我要是強要她嫁給別人,隻怕她要恨我一輩子。”
“這姑娘腦子很軸,當日看到丞相後,便不改主意,現在算算都三四年了,馬上就到二九之齡了,而且看樣子還會等下去。”
“我倒也不是強逼丞相,隻是受皇後之托把話帶到,至於丞相是讓她等下去,或是直接拒絕,我便都不管了,皇後交代的這事,實在是不好交差。”
諸葛亮也苦笑起來,“亮何德何能,讓貴女如此惦記,我自負有些智謀,對此也是束手無策。”
袁熙哈哈大笑起來,拍著諸葛亮肩膀道:“孔明啊,你德才兼備,但其中最為關鍵的,還是儀表太過出眾了,結果讓人家思念至今啊。”
“就像我也是一樣,靠著一張還算過的去的麵皮,前些年也是惹了了不少風流債,最後還不是被迫償還”
“人生在世,大丈夫多些妻妾,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主要是能說服黃夫人啊。”
諸葛亮聽了更是無奈,忍不住抱怨道:“主公也沒有全還吧”
“我記得主公一直躲著那位清河公主,結果人家跑到朝鮮半島去投奔曹侯去了,主公就讓她待在那邊一輩子”
剛才還幸災樂禍的袁熙臉上一僵,咳嗽道:“孔明啊,我還以為你忠厚老實,沒想到你也會揭人的短啊。”
諸葛亮見袁熙吃癟,麵上微露得色,“主公本來是個灑脫的人,遇到這種事情也會頭痛”
“如今曹魏威脅並不大,且上一代的恩怨已經被主公終結,主公在擔心什麽”
袁熙氣急敗壞,“那丞相不一樣,又在擔心什麽”
兩人大眼瞪小眼,最後忍不住相對苦笑起來,真是各家都有各家的難處啊。
與此同時,漢東郡曹縣,曹晴正搓著手,抱怨道:“怎麽這個時候天氣變這麽涼了。”
一旁的曹昂微笑道:“據本地人說,北地這幾年確實比以前要冷一些。”
“去歲風雪就很厲害,而且都是眨眼猝起,不及時應對的話,牲畜乃至人都會被凍死。”
“這裏尚且如此,更不用說關外了,這也是為什麽關外胡人頻繁南下的原因,過冬食物都沒有,自然要出去搶掠。”
“不過好在北麵高句麗歸降,關外和漢東之間有了緩衝。”
“而且最關鍵的是,大王讓田將軍派了工匠,去關外東鮮卑素利處,教給當地人如何挖地穴保暖。”
“這種半埋在地下的房子,隻要通過木製架梁支撐,就能開辟不小的空間,且遠比地上帳篷暖和,讓人和牲畜能夠應對暴風雪。”
曹晴憤憤道:“讓他們全凍死不就好了,要是他們吃飽了飯,不還是會南下劫掠”
“我看那個兇虎,腦子就是有病!”
曹昂知道自己這個妹妹因為某些原因,對那位晉王至今相當仇視,不由苦笑道:“不,這正說明了大王的高明之處。”
“隻要能活下去,誰還想打仗,若是關外胡人能另辟蹊徑,找到一條新的生存之路,邊塞說不定能長久和平,這可是好事。”
“畢竟鮮卑數百萬人,真要和晉國打起來,兩邊會死多少人,誰也不敢說,受難的最後還是貧苦邊民百姓。”
曹晴撅著嘴,“阿兄說的都對,要是大哥做了魏王,魏國豈能變成現在這樣子”
“阿兄不會後悔嗎”
曹昂淡淡道:“有什麽好後悔的,不從魏國走出來,也看不到這些新氣象。”
“小妹,說實在的,晉王的格局,要比阿父大啊。”
“中原在他治下,對萬民來說,也是件好事,你應該也知道阿父在的時候,是什麽情況吧。”
曹晴無言以對,哼哼道:“非議阿父,是為不孝!”
曹昂無奈,岔開話題道:“你也老大不小了,準備就這麽過下去”
曹晴怒道:“不用阿兄管,我現在這樣就挺好!”
曹昂一直拿這個妹妹沒辦法,隻得道:“好好好,隨你。”
“對了,我有件事要交給你去做。”
“今歲曹縣的稅都收上來了,我購置些皮毛山參,還有些地主送來的新羅婢。”
“這些我不打算留著,我分成了兩份,一份你幫我帶給薊城的阿母。”
“至於剩下的,則是給大王的賀禮,你是親自送去鄴城,還是留在薊城陪阿母,你自己決定。”
曹晴嘟囔道:“我去什麽鄴城,不去!”
曹昂道:“好好好,阿母那邊,你總該去吧”
“我無法離開這裏,隻能托你幫我向阿母問好了。”
曹晴無法拒絕,隻得答應下來,曹昂帶著她去整理貨物,心中卻想自己這個妹妹,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心結才能解開啊。
雖然袁熙挽留其多呆些時日,但劉協拜謝道:“多謝陛下好意,我這一路上,在鄴城裏麵,已經看到了足夠多的東西了。”
“相比之下,漢南那邊卻是事事落在後麵,我迴去後,必當向漢南王報說晉國氣象,讓漢南也能稍微加快腳步。”
“漢南以南的南蠻,千百年來還未曾教化,如今漢南王想要打通去暹羅的道路,協也想幫著出份力。”
劉協說的漢南王,是指新登位的劉禪,彼時算算年紀,也不過五六歲,即使文有徐庶,武有關羽輔助,也不過是個毛孩子,哪會有這種清晰的想法。
袁熙猜測這些話,應該是劉備的遺命和想法,特地借劉協之口向自己說出,就是暗示漢南國並無意爭鋒中原,希望袁熙看在往日的情分上網開一麵。
對此袁熙也是心中暗歎,他對劉協道:“公還請帶幫我帶話,說無論何時何地,漢南需要援手,晉國都會竭盡全力,義不容辭。”
劉協深深一拜道:“那我就替漢南王謝過陛下了。”
袁熙送劉協車隊到了鄴城門口,劉協下車和袁熙拜別,便上了馬車,旁邊伏壽上來盈盈一禮,說道
“大王救命之恩,妾銘記在心,可惜無以為報,今日一別,山高水長,相見無期,願大王心想事成。”
袁熙肅容道:“夫人英雄不讓須眉,就此別過,一路平安。”
伏壽斂衽還禮,跟著上了馬車,車隊緩緩啟程,出了鄴城,往遠方而去。
袁熙望著車隊揚起的滾滾沙塵,心道塵世紛紛,這對夫婦經曆了無數驚心動魄,生離死別,如今能夠安度餘生,脫離這塵世兇惡的旋渦,未嚐不是一種解脫。
漢南之事,袁熙並不覺得是需要自己長遠考慮的,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未來遲早有一天,漢南會重歸華夏,在此之前,自己隻要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將晉國的足跡遍布海外,提前麵對大航海時代的到來。
他坐上馬車迴城,直接去了諸葛亮官邸。
諸葛亮見袁熙到來,連忙出來迎接,袁熙拉著他的手道:“丞相這些日子辛苦了,過幾日我便要去江東巡視,同時尋找建立港口的地點,一來一去可能要大半年,鄴城這邊就交給丞相了。”
諸葛亮連忙拜道:“陛下放心,臣必然謹慎行事。”
他心道自己這個主公還真是異類,別的主公有了這麽大的疆域,麵對其中的無數事務,肯定要每天事必躬親,忙得睡不著覺。
但袁熙卻采用了丞相開府的法子,讓沮授諸葛亮陸遜等人各管數州事務,化繁為簡,這樣袁熙可以隨時離開,而不怕耽擱政務。
諸葛亮覺得這種做法,是袁熙是刻意為之的,其似乎在隱隱約約接近易經中所說的群龍無首,天下大吉的做法。
君主如群龍之首,似乎無處不在,又似乎從不存在,這似乎和千百年來君王們的想法背道而馳,偏偏目前晉國卻不怎麽受影響,反而是蒸蒸日上,生機蓬勃。
諸葛亮不禁感歎,自己在主公這邊,想要學習看透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也許真如讖語所說,主公能開創一個全新的時代吧。
他開口道:“主公離開的這些日子,曹魏那邊興兵的可能性不大,但北地那邊要是鮮卑入侵,以誰為主”
袁熙知道諸葛亮倒是很明白,這種事情沮授和諸葛亮都是謀士,必須要分個主次,不然打起仗來軍令傳達便不順暢。
他想了想,說道:“子龍身為大將軍,有北地戍邊之責,我會讓暫時駐紮在易京,負責冀州幽州的兵力調動,諸將聽他號令調動。”
“你和公與暫時不需要親自出征,若有子龍擋不住的時候,由他決定從哪裏調兵增援。”
諸葛亮聽了,連忙答應,就聽袁熙笑道:“說實在的,我覺得丞相搞內政的本事,比打仗也毫不遜色。”
“接下來的冀州會試著發行銀子代替銅幣,丞相隻要把這件事情做好,就足以青史留名。”
諸葛亮都一一答應下來,袁熙想了想,說道:“過幾日我便動身,但有句話我憋了一年多,卻一直不好向丞相說。”
“但是考慮到那位拖的年齡也不小了,所以我隻能厚顏和丞相提幾句。”
諸葛亮一頭霧水,等袁熙說了幾句話後,方才明白事情始末,吃驚道:“這,這怎麽可以”
“袁氏女郎身份擺在那裏,怎麽可以給亮做妾”
袁熙歎道:“身份倒不是問題,關鍵是那位認準了丞相,我要是強要她嫁給別人,隻怕她要恨我一輩子。”
“這姑娘腦子很軸,當日看到丞相後,便不改主意,現在算算都三四年了,馬上就到二九之齡了,而且看樣子還會等下去。”
“我倒也不是強逼丞相,隻是受皇後之托把話帶到,至於丞相是讓她等下去,或是直接拒絕,我便都不管了,皇後交代的這事,實在是不好交差。”
諸葛亮也苦笑起來,“亮何德何能,讓貴女如此惦記,我自負有些智謀,對此也是束手無策。”
袁熙哈哈大笑起來,拍著諸葛亮肩膀道:“孔明啊,你德才兼備,但其中最為關鍵的,還是儀表太過出眾了,結果讓人家思念至今啊。”
“就像我也是一樣,靠著一張還算過的去的麵皮,前些年也是惹了了不少風流債,最後還不是被迫償還”
“人生在世,大丈夫多些妻妾,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主要是能說服黃夫人啊。”
諸葛亮聽了更是無奈,忍不住抱怨道:“主公也沒有全還吧”
“我記得主公一直躲著那位清河公主,結果人家跑到朝鮮半島去投奔曹侯去了,主公就讓她待在那邊一輩子”
剛才還幸災樂禍的袁熙臉上一僵,咳嗽道:“孔明啊,我還以為你忠厚老實,沒想到你也會揭人的短啊。”
諸葛亮見袁熙吃癟,麵上微露得色,“主公本來是個灑脫的人,遇到這種事情也會頭痛”
“如今曹魏威脅並不大,且上一代的恩怨已經被主公終結,主公在擔心什麽”
袁熙氣急敗壞,“那丞相不一樣,又在擔心什麽”
兩人大眼瞪小眼,最後忍不住相對苦笑起來,真是各家都有各家的難處啊。
與此同時,漢東郡曹縣,曹晴正搓著手,抱怨道:“怎麽這個時候天氣變這麽涼了。”
一旁的曹昂微笑道:“據本地人說,北地這幾年確實比以前要冷一些。”
“去歲風雪就很厲害,而且都是眨眼猝起,不及時應對的話,牲畜乃至人都會被凍死。”
“這裏尚且如此,更不用說關外了,這也是為什麽關外胡人頻繁南下的原因,過冬食物都沒有,自然要出去搶掠。”
“不過好在北麵高句麗歸降,關外和漢東之間有了緩衝。”
“而且最關鍵的是,大王讓田將軍派了工匠,去關外東鮮卑素利處,教給當地人如何挖地穴保暖。”
“這種半埋在地下的房子,隻要通過木製架梁支撐,就能開辟不小的空間,且遠比地上帳篷暖和,讓人和牲畜能夠應對暴風雪。”
曹晴憤憤道:“讓他們全凍死不就好了,要是他們吃飽了飯,不還是會南下劫掠”
“我看那個兇虎,腦子就是有病!”
曹昂知道自己這個妹妹因為某些原因,對那位晉王至今相當仇視,不由苦笑道:“不,這正說明了大王的高明之處。”
“隻要能活下去,誰還想打仗,若是關外胡人能另辟蹊徑,找到一條新的生存之路,邊塞說不定能長久和平,這可是好事。”
“畢竟鮮卑數百萬人,真要和晉國打起來,兩邊會死多少人,誰也不敢說,受難的最後還是貧苦邊民百姓。”
曹晴撅著嘴,“阿兄說的都對,要是大哥做了魏王,魏國豈能變成現在這樣子”
“阿兄不會後悔嗎”
曹昂淡淡道:“有什麽好後悔的,不從魏國走出來,也看不到這些新氣象。”
“小妹,說實在的,晉王的格局,要比阿父大啊。”
“中原在他治下,對萬民來說,也是件好事,你應該也知道阿父在的時候,是什麽情況吧。”
曹晴無言以對,哼哼道:“非議阿父,是為不孝!”
曹昂無奈,岔開話題道:“你也老大不小了,準備就這麽過下去”
曹晴怒道:“不用阿兄管,我現在這樣就挺好!”
曹昂一直拿這個妹妹沒辦法,隻得道:“好好好,隨你。”
“對了,我有件事要交給你去做。”
“今歲曹縣的稅都收上來了,我購置些皮毛山參,還有些地主送來的新羅婢。”
“這些我不打算留著,我分成了兩份,一份你幫我帶給薊城的阿母。”
“至於剩下的,則是給大王的賀禮,你是親自送去鄴城,還是留在薊城陪阿母,你自己決定。”
曹晴嘟囔道:“我去什麽鄴城,不去!”
曹昂道:“好好好,阿母那邊,你總該去吧”
“我無法離開這裏,隻能托你幫我向阿母問好了。”
曹晴無法拒絕,隻得答應下來,曹昂帶著她去整理貨物,心中卻想自己這個妹妹,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心結才能解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