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關於開海禁大規模通商這件事情,和珅是強力支持的,但是乾隆就很反對。具體的原因太多了,有他對外國的不屑,有他擔心漢人揭竿而起,不利於控製的因素,也有他對於現狀的滿足,總之,他是反對派,和珅的強力支持也被他強行壓製。
其實清朝始終擔心地方勢力的崛起強大會威脅到他們的統治,畢竟他們有外來戶的心理,所以對地方的權力防範的而非常的嚴格,最後為什麽還是滅亡了呢?實際上不是他們的路線的錯誤而是操作方麵的失誤了,這個做法是正確的,但是在做的過程中有了問題。
明朝如果有清朝的動員能力和對地方的掌控能力,顯然不會被玩死,不會被愁死的。清朝雖然沒有做到最好,但是也比明朝在這個方麵做的好的多,所以他一直維持著中央政府的強勢,最後的滅亡,實在是趕上了各種矛盾和內部袁世凱的諸多問題,否則的話,人家根本不會滅亡,甚至可能分裂中·國。
當時就有許多的滿蒙王公大臣,要求隆裕皇太後,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放棄內地,退入關外,還內地給中國。把關外的新疆,唐努烏梁海,外蒙古,內蒙古,東北全部**,形成一個大規模的滿蒙`**。
實際上當時的中國人對這些地區真興趣不大,加上這些地區漢人稀少,東北較多的漢人也基本是包衣和漢軍旗,和內地漢人不一樣,他們支持**。這是屬於滿蒙實力的圈子範圍,是有**的條件的。
當時,他們有四十多萬正規軍,幾乎清一色的滿蒙族人,如果清廷當時真的同意了這套方案,則分列成為必然。加上當時的日俄等君主製國家,強烈反對中國進行這種廢除帝製的現代化改革,在他們的強力支持之下,中國是沒有能力去用武力解決這些地區的,實際上清朝打不下去了,不是打不過南京方麵,在戰場上,他們有絕對把握可以取勝,是因為財政危機,沒錢了,才被迫議和。
最後,也是北方勢力贏了,袁世凱和清廷的鬥爭,屬於北方內鬥,不論誰贏,南京方麵的孫中山都是必然的失敗者,他無力對抗北方的強大。
幸好,當時的隆裕皇太後力挽狂瀾,堅決反對分裂祖國的行為,強令滿蒙和仆從各族的士兵放下武器,接受改編,關鍵時刻和張學良接受蔣介`石統一一樣,她也放棄了本可以唾手可得的一切,堅決支持國家統一。否則的話,今天的中國不但是無法崛起,更要麵臨著一個強大的北方強敵的存在。
這說明了什麽,說明了清朝在旗人製度方麵的意義,雖然在治國上有諸多弊端,但是真的處於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治理中國治理不下去了,我們撤迴去,反正漢人被限製進入北方這些地區,我們人少地方大,人均資源多,還是會很爽的。
但是這個政策的缺陷就是不夠穩定,內地既然人多,如果足夠強大,你又沒有外援,不過是下一個被漢朝打敗的匈奴,明朝幹掉的蒙古,唐朝滅掉的突厥罷了。實際上,這個問題有修正的辦法,那就是擴大旗人的規模,讓旗人從貴族降格為待遇較好的群體就可以了,貴族必然人數限製很高,多了就沒法貴了,所以不可能幾百萬旗人對抗幾個億的普通人民。
如果旗人的數量是一個億,普通百姓數量是三個億,那憑借高度控製著這一個億的旗人,清朝永遠都不會滅亡,有的隻可能是內部的政變。但是清朝的教訓,被新中國繼承了,新中國用兩個手段,解決了問題。
一個問題是上麵向下,一個問題是,下麵向上。
何為上麵向下?就是統治階層向下浮動,降低權力,擴大人口,昔日帝王堂前燕飛進尋常百姓家。把旗人的超高級貴族待遇,改為了黨員團員,數量龐大的很,但是就沒有那麽多的特權了,隻是一般的權力階層而已,但是卻加大了對全民的控製力度。
這方麵有點學太平天國的大肆封王,真以為洪秀全傻了吧唧的封幾千個王侯鬧笑話呢?一看就知道,類似於明朝太監監軍的性質,是想讓自己徹底的掌控任何一支部隊和力量,把力量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裏而已,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要會看才行。
另一個方麵就是底層向上,讓原本大量的宗族力量被消除,底層力量由民間自治,改為了鄉鎮和農村兩級管理機構,徹底的掃除權力控製的最後一個也是最難解決的黑洞,宗族的黑洞。
這就是文`革和除四舊背後的目的,直接的掃除截止到民國這幾千年的宗族文化,目的是掃除他們隱藏在文化背後的政治力量,掃除了,我看你還怎麽辦?你當我傻呢,沒事人家搞電子產業升級我搞鬥爭,那是有目的的,不搞的話,國家都無法得到有效控製,發展什麽你都是個失敗者,永遠的失敗者。
看印度立刻就明白了,it業搞的不錯吧,咋就怎麽都發展不上來呢?那就是他地方力量太強大了,比中國宗族還厲害,國內的無數個邦國就是無數個黑洞,而且和中國不同的是,他各地文化都不一樣,宗教也有巨大矛盾,這就比中國更難治理,更難發揮動員能力了,無法有效控製地方,當然發展會失敗。
中國好歹沒有文化和宗教問題,縣級以上地區就算是沒有掃除宗族黑洞,也一樣可以高效控製,所以說,控製,是政治的關鍵問題所在。
兩個問題一解決了,別看老百姓常常罵政府,但是,永遠都不可能推翻這個政府,因為他們遇到了一個比任何朝代都更聰明的統治階層。當對手比你強大的時候,你當然勝率降低,沒辦法,這個對手太強大了,對老百姓和國家,曆史的研究太透徹了,至少目前看來,沒有任何可能顛覆他,隻有外部力量,內部不可能了。
可是就新中國的局麵看,什麽樣子的外部力量有如此強大的威力,可以推翻他呢?聯合**都被最虛弱時期的新中國給打跑了,要不然怎麽說他是最聰明的呢,外部力量在他的高度動員能力下無法幹掉中國,這家夥強大的不可匹敵。
這是一個最聰明的領導團體,也是一個穿越者最需要學習的偶像,幾千年的每一個朝代滅亡的原因,看似千奇百怪,其實都是這個原因,控製力的問題。控製力遇到挑戰了,所以才會在各種打擊下,無法保護中央,導致改朝換代的問題出現,而這個團體,解決了這個困擾中國領導團體三千年的麻煩,是真正的集大成者。
隻要是可以控製住地方,什麽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明朝要是可以控製好江南的文人利益集團,能把稅收收上來,怎麽可能滅亡呢,何至於分明知道民變四起的原因,是因為稅收太重,而無法解決呢?
明朝因為既得利益團體,幾乎控製全部工商業,這些人朋比為奸,掌握了和中央對抗的力量和資本,無論如何就是不交稅。萬曆年間是二十抽一的工商稅,到末年就成了四十抽一,到了崇禎年間直接被取消了,皇帝也沒有辦法。而農田呢,因為他們有免稅和低稅的特殊利益,也幾乎不繳納,這就把負擔全壓在了貧困的百姓農民身上,他們承擔了不屬於自己的稅收,交不起,活不下去,隻有反。
其實隻要恢複正常的稅收製度不就解決了,工商稅正常繳納,取消特殊利益,你大地主不交稅,讓人家農民交稅,合理嗎?但是沒用,明朝沒有控製力,說的話等同於廢話,地方根本不聽,錦衣衛和東廠也沒有辦法,他們在天啟年間牛,是因為魏忠賢壓製了文官集團。到了崇禎年間,沒有了這個角色,王承恩沒有這個能力,所以他的東廠,皇帝的錦衣衛,在人家地方武官麵前,形同虛設,大勢已去,無力迴天。
崇禎不願意南渡的原因,隻是因為他知道,在北京他的老巢都沒有了控製力,去了陌生,且控製力度更低的南京,他就更不可能守住江山了。與其一路逃命的丟人而死,不如死的轟轟隆隆,還保住了麵子,讓別人去承擔明朝最後的悲劇收場吧,他的選擇被證明選對了,不但贏得了後世民眾的同情,也讓清朝的皇帝不得不做樣子常常去祭祀他,而永曆這個真正意義上的亡國之`君,當然就沒有了這樣的待遇。
陳世青學習了這個最成功的團體,看到了他們掌控權力的核心精髓,所以他需要有塊試驗田,地方越小越好掌握,硬件越適合大航海時代越好發展前景。陳世青推行的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產業化,這是掌握權力的關鍵,你自由發展的小農經濟我不好掌握你,你隻要進入了我的產業化,就離不開我了,我想怎麽玩你就怎麽玩你。
人都從山裏到了城市裏了,城市化了,我當然更容易控製你們,不然你躲在山裏,我就真沒有辦法對付你了。都工業化了,大家在工廠裏幹活,靠著我發錢,我當然好控製你了,為什麽官員和軍隊好控製,因為他們吃我的飯,為什麽百姓難控製,因為他們不吃我的飯,你們吃我的飯了,事情當然好解決了。
“世青,這百姓要是有錢了和洋人接觸得多了,利於我們的統治嗎?”乾隆擔憂的問道,這正是他最擔心的地方。
其實你和誰好,和誰不好,乾隆還真不關心,關鍵是你不要威脅到我的統治就可以了。
統治者不怕貪官就怕百姓,貪官得到了利益,才會感激現在的體製和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富貴生活,需要更進一步的向統治者效忠。而且,貪`腐再多,也是肉爛在鍋裏,還是在國內消費,對於統治者來說無所謂,但是如果老百姓失控了就真的是他的末日,他需要這些人幫助他去控製老百姓,就是這個原因,所以不怕貪`腐就怕失控。
有時候也會玩脫了,讓下麵的地方長官掌握了大量權力之後,就成了藩鎮勢力,門閥實力,唐朝就是中央失控被節度使玩死的,這個度啊,是真的不容易掌握了,各有利弊。鬆了,活泛了經濟,減弱了統治,緊了,加強了統治,壓製了經濟和思想,百姓會怒的,真是要一個高水平的人,才能夠把持好這個尺度,做好統治者的這個問題,換了是一般人的話,幾天就能玩垮了自己。
“利於不利於統治,其實不在於他們接觸什麽人,有什麽樣子的想法,而是我們的控製力度的高低。皇阿瑪試想一下,百姓是看在眼皮子底下更好管理,還是任由他們散步在天涯海角比較好管理呢,當然是集中起來了,這樣的話,他們的想法不重要,國家也絕對可以保持穩定。”陳世青自信的說道。
“朕別的事情不怕,就怕是失去地方的控製,鬧的各地戰亂連綿,民變四起,明朝亡於民變,唐朝亡於地方,每一次都是戰亂連綿,百姓流離失所,朝廷分崩離析,這樣的事情,真的永遠不要再發生了。除了對於打天下的人之外,無論對於皇家,還是對於地方官吏,還是對於百姓,這都是輸家,哪一次不是死了幾千萬的人,好端端的城市也被燒毀了,也沒法`正經種田了,哎,都是恨呀!”乾隆感慨著說道。
“正是因為如此,世青才提出這樣的建議的呀,皇阿瑪請相信世青,和洋人的貿易,引進他們的技術,不會造成我大清的統治危機,反而是對我大清解決財政困境有絕對的好處,反而是可以絕對的確保大清江山的統治。”陳世青堅定的說道。
關於開海禁大規模通商這件事情,和珅是強力支持的,但是乾隆就很反對。具體的原因太多了,有他對外國的不屑,有他擔心漢人揭竿而起,不利於控製的因素,也有他對於現狀的滿足,總之,他是反對派,和珅的強力支持也被他強行壓製。
其實清朝始終擔心地方勢力的崛起強大會威脅到他們的統治,畢竟他們有外來戶的心理,所以對地方的權力防範的而非常的嚴格,最後為什麽還是滅亡了呢?實際上不是他們的路線的錯誤而是操作方麵的失誤了,這個做法是正確的,但是在做的過程中有了問題。
明朝如果有清朝的動員能力和對地方的掌控能力,顯然不會被玩死,不會被愁死的。清朝雖然沒有做到最好,但是也比明朝在這個方麵做的好的多,所以他一直維持著中央政府的強勢,最後的滅亡,實在是趕上了各種矛盾和內部袁世凱的諸多問題,否則的話,人家根本不會滅亡,甚至可能分裂中·國。
當時就有許多的滿蒙王公大臣,要求隆裕皇太後,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放棄內地,退入關外,還內地給中國。把關外的新疆,唐努烏梁海,外蒙古,內蒙古,東北全部**,形成一個大規模的滿蒙`**。
實際上當時的中國人對這些地區真興趣不大,加上這些地區漢人稀少,東北較多的漢人也基本是包衣和漢軍旗,和內地漢人不一樣,他們支持**。這是屬於滿蒙實力的圈子範圍,是有**的條件的。
當時,他們有四十多萬正規軍,幾乎清一色的滿蒙族人,如果清廷當時真的同意了這套方案,則分列成為必然。加上當時的日俄等君主製國家,強烈反對中國進行這種廢除帝製的現代化改革,在他們的強力支持之下,中國是沒有能力去用武力解決這些地區的,實際上清朝打不下去了,不是打不過南京方麵,在戰場上,他們有絕對把握可以取勝,是因為財政危機,沒錢了,才被迫議和。
最後,也是北方勢力贏了,袁世凱和清廷的鬥爭,屬於北方內鬥,不論誰贏,南京方麵的孫中山都是必然的失敗者,他無力對抗北方的強大。
幸好,當時的隆裕皇太後力挽狂瀾,堅決反對分裂祖國的行為,強令滿蒙和仆從各族的士兵放下武器,接受改編,關鍵時刻和張學良接受蔣介`石統一一樣,她也放棄了本可以唾手可得的一切,堅決支持國家統一。否則的話,今天的中國不但是無法崛起,更要麵臨著一個強大的北方強敵的存在。
這說明了什麽,說明了清朝在旗人製度方麵的意義,雖然在治國上有諸多弊端,但是真的處於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治理中國治理不下去了,我們撤迴去,反正漢人被限製進入北方這些地區,我們人少地方大,人均資源多,還是會很爽的。
但是這個政策的缺陷就是不夠穩定,內地既然人多,如果足夠強大,你又沒有外援,不過是下一個被漢朝打敗的匈奴,明朝幹掉的蒙古,唐朝滅掉的突厥罷了。實際上,這個問題有修正的辦法,那就是擴大旗人的規模,讓旗人從貴族降格為待遇較好的群體就可以了,貴族必然人數限製很高,多了就沒法貴了,所以不可能幾百萬旗人對抗幾個億的普通人民。
如果旗人的數量是一個億,普通百姓數量是三個億,那憑借高度控製著這一個億的旗人,清朝永遠都不會滅亡,有的隻可能是內部的政變。但是清朝的教訓,被新中國繼承了,新中國用兩個手段,解決了問題。
一個問題是上麵向下,一個問題是,下麵向上。
何為上麵向下?就是統治階層向下浮動,降低權力,擴大人口,昔日帝王堂前燕飛進尋常百姓家。把旗人的超高級貴族待遇,改為了黨員團員,數量龐大的很,但是就沒有那麽多的特權了,隻是一般的權力階層而已,但是卻加大了對全民的控製力度。
這方麵有點學太平天國的大肆封王,真以為洪秀全傻了吧唧的封幾千個王侯鬧笑話呢?一看就知道,類似於明朝太監監軍的性質,是想讓自己徹底的掌控任何一支部隊和力量,把力量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裏而已,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要會看才行。
另一個方麵就是底層向上,讓原本大量的宗族力量被消除,底層力量由民間自治,改為了鄉鎮和農村兩級管理機構,徹底的掃除權力控製的最後一個也是最難解決的黑洞,宗族的黑洞。
這就是文`革和除四舊背後的目的,直接的掃除截止到民國這幾千年的宗族文化,目的是掃除他們隱藏在文化背後的政治力量,掃除了,我看你還怎麽辦?你當我傻呢,沒事人家搞電子產業升級我搞鬥爭,那是有目的的,不搞的話,國家都無法得到有效控製,發展什麽你都是個失敗者,永遠的失敗者。
看印度立刻就明白了,it業搞的不錯吧,咋就怎麽都發展不上來呢?那就是他地方力量太強大了,比中國宗族還厲害,國內的無數個邦國就是無數個黑洞,而且和中國不同的是,他各地文化都不一樣,宗教也有巨大矛盾,這就比中國更難治理,更難發揮動員能力了,無法有效控製地方,當然發展會失敗。
中國好歹沒有文化和宗教問題,縣級以上地區就算是沒有掃除宗族黑洞,也一樣可以高效控製,所以說,控製,是政治的關鍵問題所在。
兩個問題一解決了,別看老百姓常常罵政府,但是,永遠都不可能推翻這個政府,因為他們遇到了一個比任何朝代都更聰明的統治階層。當對手比你強大的時候,你當然勝率降低,沒辦法,這個對手太強大了,對老百姓和國家,曆史的研究太透徹了,至少目前看來,沒有任何可能顛覆他,隻有外部力量,內部不可能了。
可是就新中國的局麵看,什麽樣子的外部力量有如此強大的威力,可以推翻他呢?聯合**都被最虛弱時期的新中國給打跑了,要不然怎麽說他是最聰明的呢,外部力量在他的高度動員能力下無法幹掉中國,這家夥強大的不可匹敵。
這是一個最聰明的領導團體,也是一個穿越者最需要學習的偶像,幾千年的每一個朝代滅亡的原因,看似千奇百怪,其實都是這個原因,控製力的問題。控製力遇到挑戰了,所以才會在各種打擊下,無法保護中央,導致改朝換代的問題出現,而這個團體,解決了這個困擾中國領導團體三千年的麻煩,是真正的集大成者。
隻要是可以控製住地方,什麽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明朝要是可以控製好江南的文人利益集團,能把稅收收上來,怎麽可能滅亡呢,何至於分明知道民變四起的原因,是因為稅收太重,而無法解決呢?
明朝因為既得利益團體,幾乎控製全部工商業,這些人朋比為奸,掌握了和中央對抗的力量和資本,無論如何就是不交稅。萬曆年間是二十抽一的工商稅,到末年就成了四十抽一,到了崇禎年間直接被取消了,皇帝也沒有辦法。而農田呢,因為他們有免稅和低稅的特殊利益,也幾乎不繳納,這就把負擔全壓在了貧困的百姓農民身上,他們承擔了不屬於自己的稅收,交不起,活不下去,隻有反。
其實隻要恢複正常的稅收製度不就解決了,工商稅正常繳納,取消特殊利益,你大地主不交稅,讓人家農民交稅,合理嗎?但是沒用,明朝沒有控製力,說的話等同於廢話,地方根本不聽,錦衣衛和東廠也沒有辦法,他們在天啟年間牛,是因為魏忠賢壓製了文官集團。到了崇禎年間,沒有了這個角色,王承恩沒有這個能力,所以他的東廠,皇帝的錦衣衛,在人家地方武官麵前,形同虛設,大勢已去,無力迴天。
崇禎不願意南渡的原因,隻是因為他知道,在北京他的老巢都沒有了控製力,去了陌生,且控製力度更低的南京,他就更不可能守住江山了。與其一路逃命的丟人而死,不如死的轟轟隆隆,還保住了麵子,讓別人去承擔明朝最後的悲劇收場吧,他的選擇被證明選對了,不但贏得了後世民眾的同情,也讓清朝的皇帝不得不做樣子常常去祭祀他,而永曆這個真正意義上的亡國之`君,當然就沒有了這樣的待遇。
陳世青學習了這個最成功的團體,看到了他們掌控權力的核心精髓,所以他需要有塊試驗田,地方越小越好掌握,硬件越適合大航海時代越好發展前景。陳世青推行的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產業化,這是掌握權力的關鍵,你自由發展的小農經濟我不好掌握你,你隻要進入了我的產業化,就離不開我了,我想怎麽玩你就怎麽玩你。
人都從山裏到了城市裏了,城市化了,我當然更容易控製你們,不然你躲在山裏,我就真沒有辦法對付你了。都工業化了,大家在工廠裏幹活,靠著我發錢,我當然好控製你了,為什麽官員和軍隊好控製,因為他們吃我的飯,為什麽百姓難控製,因為他們不吃我的飯,你們吃我的飯了,事情當然好解決了。
“世青,這百姓要是有錢了和洋人接觸得多了,利於我們的統治嗎?”乾隆擔憂的問道,這正是他最擔心的地方。
其實你和誰好,和誰不好,乾隆還真不關心,關鍵是你不要威脅到我的統治就可以了。
統治者不怕貪官就怕百姓,貪官得到了利益,才會感激現在的體製和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富貴生活,需要更進一步的向統治者效忠。而且,貪`腐再多,也是肉爛在鍋裏,還是在國內消費,對於統治者來說無所謂,但是如果老百姓失控了就真的是他的末日,他需要這些人幫助他去控製老百姓,就是這個原因,所以不怕貪`腐就怕失控。
有時候也會玩脫了,讓下麵的地方長官掌握了大量權力之後,就成了藩鎮勢力,門閥實力,唐朝就是中央失控被節度使玩死的,這個度啊,是真的不容易掌握了,各有利弊。鬆了,活泛了經濟,減弱了統治,緊了,加強了統治,壓製了經濟和思想,百姓會怒的,真是要一個高水平的人,才能夠把持好這個尺度,做好統治者的這個問題,換了是一般人的話,幾天就能玩垮了自己。
“利於不利於統治,其實不在於他們接觸什麽人,有什麽樣子的想法,而是我們的控製力度的高低。皇阿瑪試想一下,百姓是看在眼皮子底下更好管理,還是任由他們散步在天涯海角比較好管理呢,當然是集中起來了,這樣的話,他們的想法不重要,國家也絕對可以保持穩定。”陳世青自信的說道。
“朕別的事情不怕,就怕是失去地方的控製,鬧的各地戰亂連綿,民變四起,明朝亡於民變,唐朝亡於地方,每一次都是戰亂連綿,百姓流離失所,朝廷分崩離析,這樣的事情,真的永遠不要再發生了。除了對於打天下的人之外,無論對於皇家,還是對於地方官吏,還是對於百姓,這都是輸家,哪一次不是死了幾千萬的人,好端端的城市也被燒毀了,也沒法`正經種田了,哎,都是恨呀!”乾隆感慨著說道。
“正是因為如此,世青才提出這樣的建議的呀,皇阿瑪請相信世青,和洋人的貿易,引進他們的技術,不會造成我大清的統治危機,反而是對我大清解決財政困境有絕對的好處,反而是可以絕對的確保大清江山的統治。”陳世青堅定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