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薛寶釵,她在賈琰跟前得知消息的時候可以說是又驚又怒。

    她自認從無過錯,對賈琰跟賈赦邢夫人這一房也是恭恭敬敬的,就是銀錢,前前後後也孝敬了二十多萬,按理說,賈琰應該很清楚她和薛家的所求而已。按照常理,賈琰收了銀子之後,應該把這個消息告訴她才對。

    可現實呢?

    卻是她跟賈家的其餘的女孩子們一起知道的!

    而且等她從賈琰那邊迴來,竟然連後麵修行宮的工匠們都知道了!

    薛寶釵的心中別提有多難受了,卻還是要找薛姨媽來商量。

    薛姨媽剛聽說的時候,跟薛寶釵一樣,也是又驚又怒,連連跌足道:“怎麽會是這樣?怎麽會是這樣?娘娘,娘娘是不是因為你姨娘開始記恨我們了?”

    把情緒倒給母親之後,薛寶釵倒是要好多了,見母親如此,少不得找些話兒來安撫母親:

    “媽~也許娘娘是礙著姨娘的緣故對我們心存芥蒂,可從娘娘辦的事兒上看倒是比姨娘可靠許多。您看,姨娘在這府裏當家的時候,從我們手裏拿了多少銀子?可是哥哥的事兒竟然辦成了那個樣子!娘娘,還有大老爺那邊,雖然一樣從我們家拿了不少錢,可是該辦的事兒卻一樣不落地辦了:您看,之前的五千兩是恭賀娘娘晉位,元月裏送的十五萬是為修建行宮湊份子,順便換取在這裏繼續住下去的機會,因此我們才住了這絳芸軒邊上的屋子。那五萬兩是為了哥哥的事兒討一個主意,如今哥哥的事兒也了了,不用繼續懸著。一筆銀子,一件事兒。娘娘可比姨娘要靠譜多了。“

    薛姨媽聽說,這才鬆了一口氣,道:“若是這麽說,也沒錯。隻是,娘娘已經放出話兒來了,她要辦的事兒,沒有權沒人可辦不成。”

    薛寶釵在屋子裏轉悠了好幾圈,薛姨媽也扶著額,坐在那裏皺眉。

    過了好半天,才見薛寶釵道:“媽,娘娘缺錢、缺人,她要辦大事兒。這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而且這話娘娘已經放出去了,女兒想著,不獨我們,這京裏隻要是有這個心的,都會想法子抓住這個機會求到這府裏、求到娘娘跟前。我們比那些人便宜的就是,我們如今就在這府裏住著,要比別人更加容易見到娘娘。”

    薛姨媽聽說,微微搖頭,歎息道:“我們要見娘娘,又談何容易?”

    薛寶釵在母親的身邊坐下,拉著母親的手,道:“媽難道忘記了林

    妹妹嗎?”

    薛姨媽道:“好端端的,你說她作什麽?”

    就跟薛寶釵從來不認為自己會比賈家的女孩子們差了一樣,薛姨媽也從來不認為自己的女兒會不如林黛玉。

    隻不過林黛玉有賈琰護著,如今雖然說沒了父親,卻是朝廷欽封了的縣君,官民之分,天壤之別,因此薛姨媽這才沒有掛在嘴邊罷了。

    在薛姨媽看來,如果當年嫁給賈赦的是王夫人,如果賈琰是王夫人的女兒,那麽,她們薛家早就跟那賈芸一樣,風光顯赫得不得了了,她的女兒薛寶釵也跟那個林黛玉一樣,進了朝廷了眼了。哪裏跟現在這樣,就是送上大筆大筆的銀錢,還要被人嫌棄。

    薛姨媽的想法,薛寶釵知道得清清楚楚。

    可是有什麽辦法呢?這是命,也是運。

    因為命,她沒能跟賈琰做表姐妹,因此她借不到賈琰的光。因為運,她跟賈琰不夠親近,所以賈琰飛黃騰達,她也不能跟著雞犬升天。

    但是,這不是沒有機會。

    薛寶釵想了想,決定還是把自己知道的事兒跟母親在細細地梳理一遍。

    薛寶釵道:“媽~如今我們抱怨也沒有用,還不如想法子跟上娘娘的步子。別人,女兒是不清楚的,但是林妹妹的事兒,女兒好歹知道些個。林大人剛走的時候,林妹妹是得了一大筆錢,可是這些錢財,都是這府裏幫她保管的,她身邊,據說就隻有五萬兩銀子。”

    薛姨媽一愣,道:“隻有五萬兩銀子?”

    她還沒有反應過來。

    薛寶釵道:“正是。除了林家的那些老人,林妹妹身邊就隻有五萬兩銀子,這些銀子裏麵,她還拿出了兩萬兩用來采買修建行宮的香樟木。再除掉她還有留下來以備不時之需的銀錢,我想著,林妹妹真正能夠調用的銀錢,應該不超過兩萬兩銀子。”

    “兩萬兩?”

    薛姨媽輕輕地重複著。

    在為修建行宮出了銀子,再加上薛蟠身上又花了八|九萬(包括孝敬賈琰的五萬兩),她們薛家如今的銀錢是不多了,但是,兩萬兩還是拿得出來的。

    “對。”薛寶釵斬釘截鐵地道,“林妹妹手裏能夠調動的,應該就這麽些銀錢,然後就是跟了她們林家幾輩子的老人罷了。兩萬兩銀子,我們有,人,我們也有。我們也可以跟林妹妹一樣,去雇人開荒……對了,芸兒當初得官的時候,女兒就聽說過,那樣的手段,芸兒這

    等平民做得,這府裏卻是不能做的。我們家雖然有錢,可在這戶籍上依舊是平民。所以,我們也可能享受開荒免稅的國法條令!”

    也就是說,她們薛家隻要打探清楚那些官員的行事為人,然後就可以挑地方準備開荒了。

    “我們需要準備的,就是大量的糧食。隻要是糜子(即小米)和紅薯就成。然後,我們一樣可以大量種植紅薯……”

    土地才是硬道理。

    就是看不起劉姥姥這樣的人,薛寶釵終究還是這個世界的人,自然也知道土地的金貴。

    更何況,災荒之年,本來就是土地兼並的大年。跟薛家這樣,但凡手裏有點餘錢的,無論是高門大戶,還是尋常百姓之家,隻要有機會,絕對會大肆購進土地。

    薛寶釵知道,跟嚴家那樣,用海船運送數千萬斤的紅薯進京,他們薛家是做不到的,因為他們沒有那麽多船,也沒有那麽多現成的紅薯。但是,跟林黛玉一樣,在各地置辦莊子,種植紅薯、養殖雞鴨鵝,這種事情,她們薛家還是能夠做到的。

    有那麽一刻,薛寶釵都在後悔,早知道她們剛來京裏的那年就跟賈琰混了。

    不獨薛寶釵在後悔,就連薛姨媽也自傲後悔。

    薛姨媽盤算了兩天之後,就把兒子女兒叫到了跟前。

    對於鋪子和田地的事兒,薛蟠是不關心的。

    他隻要有錢花就成。

    聽說薛姨媽要在他們薛家的田地裏麵種紅薯、養雞鴨鵝,薛蟠完全沒有意見:

    “媽,這事兒您決定就成。有事兒跟妹妹商量著也就是了。我還有事兒,先走了。”

    看著這樣的兒子,薛姨媽又是心酸又是好笑,她道:“罷罷罷,既然這樣,你去吧。”

    薛蟠應了一聲轉身就走,走到門邊,他轉過身來,對薛姨媽道:“媽,妹妹,姨娘的事兒,你們跟娘娘提過了沒?”

    薛姨媽和薛寶釵都是一愣,然後非常沒有底氣地道:“這個……應該有人跟娘娘說了吧?”

    薛蟠說的,就是王夫人離開佛堂一事。

    不得不說,賈元春的命就是硬,中了那秘藥之後,還能在床上苟延殘喘——這跟王夫人的悉心照料是分不開的——密探隻能再度給她下了一次藥。

    除了那些密探,沒有人知道賈元春的真正死因。這位被賈家曾經一度寄予厚望的大小姐,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死在了佛堂裏麵。

    她死後,王夫人大病一場,李紈無奈,隻能悄悄地求到了賈母跟前,不想被賈寶玉聽到了,賈寶玉也流著淚,跪求賈母,這才有了王夫人離開佛堂一事。

    如今,王夫人正在賈政的院子裏麵,一間僻靜的屋子裏麵養病。

    如果不是薛家如今住的這個院子跟絳芸軒緊挨著,如果不是賈寶玉每天都有去探望王夫人,薛家也不會知道這件事情。

    薛寶釵和薛姨媽麵麵相覷,最後,還是薛寶釵站了起來,道:“媽,既然我們一家已經投了娘娘這邊,就應該跟姨娘那邊保持距離。這事兒,還是我悄悄地去說。”

    如果能夠順便得到跟賈琰私底下見麵的機會,那更好。

    薛姨媽也覺得,這事兒還是讓個丫頭跑一趟就行,哪裏需要女兒親自走這一趟?

    但是薛寶釵都這樣說了,薛姨媽也知道這事兒對她們薛家的重要性,因此遲疑了一下,她也點了頭。

    提起王夫人,薛姨媽也在後悔,早知道就不依王夫人傳出什麽金玉良緣了。她的寶釵樣樣不差,隻是薛家是商戶人家因此才比這府裏的姑娘們矮了一截。

    將來說親,也比這府裏的姑娘們艱難些。

    若是薛寶釵因為這金玉良緣耽誤了前程,那豈不是她害了她的女兒?

    此時此刻,看著為著家裏盡心盡力的女兒,薛姨媽的心中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希望這金玉良緣的事兒能夠早早地過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嬌女迎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法忘記的遺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法忘記的遺憾並收藏嬌女迎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