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由於華夏用兵魯東南,因此南朝鮮方麵的求援自然落空了。理解的知道華夏的行動其實也牽製了清廷的力量,不理解的則認為華夏存著借刀殺人消耗南朝鮮軍力的不良心思。正是由於這種不理解存在,南朝鮮方麵便有人偷偷摸摸的聯係清廷,宣稱隻要清廷承認李爀的王位,南朝鮮就脫離華夏歸附清廷。
坡爾盆自然不會輕易相信了這些所謂使者的說辭,但藉此跟南朝鮮政權中某些首鼠兩端的反夏分子、聯清分子搭上線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麽壞事,因此他便煞有其事的通過這幾個暗線與某些人討價還價起來。
不過坡爾盆與南朝鮮密謀分子之間談得再熱絡,但成功卻需要實現兩點:第一,要瞞過北朝鮮方麵的耳目;第二,還要在戰場上保持強勢。
然而在華夏用兵魯東南之後,南朝鮮方麵已經集中了絕大部分可以集中的兵力,這支兩萬五千餘人的野戰軍的實力已經超過了清軍近一部有多,因此坡爾盆也不得不暫避鋒芒,主動放棄了整個黃海道,撤軍大同江畔,退保平壤不失。
平壤在朝鮮也算得上少數跟漢陽齊名的堅城,南朝鮮軍僅以不足兩倍的兵力自然是無法拿下的。打,既然拿不下,圍,白白浪費寶貴的糧秣,選擇到最後,南朝鮮也隻有自行退兵一途,戰事便由此迴到了清軍南下開城之前的勢態。
可惜的是,南朝鮮軍前腳剛剛撤迴開城、海州,康熙就給坡爾盆送來了援兵。
至此,清軍在朝鮮已經有了一個完整的新營製的綠營鎮、八個參領的八旗新軍、一千外火器營的炮手和二十七個佐領的錫伯、索倫、達斡爾、鄂倫春等關外八旗以及鑲黃旗滿洲第四參領下第十七佐領,即所謂的“俄羅斯佐領”在內的一萬四千餘馬步軍。
盤算了一下手中的力量,坡爾盆決定加大訛詐力度,於是清軍再度從平壤出擊,在八、九月間數次進出黃海道,將已經被蹂躪的不成樣子的中部朝鮮徹底變成了無人區。
清軍的卷土重來,讓一貫分裂的南朝鮮政壇再度陷入了爭議,然而親夏的勢力在南朝鮮政權中還是主流,在他們的壓力下,南朝鮮議政府還是做出了與清軍決一死戰的決定,不過鑒於降雪在即,且南朝鮮國庫中匱,因此前線被迫速戰速決。與此同時,為了防止重蹈開豐一役的覆轍,南朝鮮方麵被迫暫時放棄以文禦武的傳統,任命左讚成崔英之的從兄崔憲為正一品都總管統一指揮前線二萬六千餘朝軍。
十月初三,崔憲所部進入黃州,隨即沿大同江上溯,進入平安道境內。
麵對洶湧而來的南朝鮮軍,坡爾盆這一迴沒有選擇死守平壤。留下用於守城的一萬五千北朝軍和兩個參領的八旗新軍之後,坡爾盆悄然無聲的帶著剩下的清軍以及三千北朝鮮輔軍繞道大南江,經中和都護府奔襲黃州。
黃州雖然是黃海道重鎮之一,但實際上城池規模與清、夏國內的小縣城差不多,因此並不足以抵擋清軍如潮水般的攻勢,不過短短一天,黃州便就此易手。
黃州易手後,崔憲所部已經處於清軍前後包夾的狀態下,此時他有兩個選擇,第一是趁著平壤空虛強攻這座北朝鮮的王都,但平壤不是黃州,南朝鮮軍很可能困頓於堅城之下,結果被以逸待勞的清軍撿了便宜;第二是迴師黃州,但清軍兵械精良、士氣正旺,又處於守城的有利地位,南朝鮮軍若是強攻,損失巨大是可以肯定的,一旦南朝鮮軍的主力因此喪失殆盡,不但崔憲的地位不保,甚至背後的崔英之也有可能隨之倒台。
思來想去,崔憲出人意料的選擇了退至鎮南浦,依靠夏軍的小堡壘和港口建砦。
從兵學角度來說,不按照敵人預設的節拍起舞才是最正確的戰略,崔憲的選擇無疑讓坡爾盆出於兩難之中。
首先,一旦崔憲在南浦一線死守,清軍將無法在黃海道已經成為赤地的情況下,不顧糧道安危放心南下,這是因為清軍雖然可以以戰養戰就地劫掠,但開城之後就是漢陽和漢江,清軍絕不可能在無視夏軍水師實力的情況下孤軍殺過漢江進入南朝鮮的人口稠密區進行掠奪,也無實力一舉攻克漢陽這座朝鮮第一城,因此即便要恫嚇南朝鮮方麵,坡爾盆也必須在先保證自身安全的基礎上進行。
但若是坡爾盆因此被迫撤迴平壤,做了無用功的清軍上下的士氣就必然消減,對以後的作戰肯定會有影響??????
因此,思前想後了一番,冒險一搏的心思占據了上風——或許坡爾盆以為以清軍的實力即便消滅不了崔憲所部,但至少也能給其重創,如此或可以進一步分裂南朝鮮內部,從而形成若幹有利於清廷的轉機——於是坡爾盆下令從平壤城增調七千北朝鮮軍前往鎮南浦。
十月十五日,初來乍到立足未穩的清軍向崔憲派出邀戰的使者。
此時的崔憲也有麻煩,雖然依靠夏軍的運輸,所部糧食供輸不會中斷,但由於鎮南浦即將冰凍,運輸壓力倍增,因此他不得不接受清軍的挑戰。
由此,十月十六日卯時初,清、朝兩軍在鎮南浦以北的江西(縣)擺開陣勢。
清軍以一千外火器營炮手、四個八旗新軍的鳥銃參領和兩個八旗新軍前鋒營的佐領為核心,左右兩側各置一個副將協。同時因為地形的關係,在靠近大同江的左翼布置六千北朝鮮軍;對稱的右翼則以關外八旗二十八個佐領及俄羅斯佐領為核心,配屬北朝鮮四千人。
南朝鮮方麵同樣考慮到地形因素並汲取了開豐之戰的教訓,所以為了防備關外八旗的馬隊,其左翼便集中了十個炮隊、三十個步銃隊、三十五個披甲長槍隊和二十五個披甲刀盾隊計五千人、二十位二寸炮的兵力作為應對。
而在中央戰線,崔憲試圖以厚實的兵力擋住清軍的火力,因此布置了整整七十隊的披甲長槍兵、六十個隊的披甲刀盾兵、三十個隊的無甲弓箭手、三十個隊的步銃手和十個隊的炮兵,總計一萬人馬和二十位二寸炮。
至於右翼,南朝鮮軍則布置五個炮隊、五十個長槍隊、二十個刀盾隊和二十五個弓箭隊在內的五千人、十位二寸炮。
此外,鑒於地形不易展開,所以崔憲還保留了差不多五千人的預備隊為後手。
事實上,清、朝兩軍的目的完全相同,那就是集中己方的優勢兵力及火力,揚長避短、率先在某處打開缺口,進而動搖整條戰線,藉此獲取戰事的最終勝利。
卯時尚未過半,清軍布置在中線的大炮、小炮便齊齊開火,由於之前在開豐之戰的繳獲,清軍的炮兵實力大增,一時間轟得南朝鮮軍陣營支離破碎。更為讓南朝鮮軍上下肝膽俱裂的是,清軍還將射程較近的神威將軍炮和繳獲的夏軍二寸炮前移,直至其也能射擊到南朝鮮軍陣中為止。如此一來,南朝鮮軍的損失就成倍增長了。
苦苦煎熬了差不多半個時辰,位於中線的南朝鮮軍已經有二十幾個長槍隊、刀盾隊被迫撤下去重編了,而其左鄰右舍的各部也或多或少有些損失。好在此時,清軍的火炮也到了必須停下來散熱的程度,否則南朝鮮軍完全可能就被猛烈的炮火給直接打垮了。
清軍的火炮停止後,中線的清軍和左翼的北朝鮮軍開始緩緩前進了。照道理,這個時候南朝鮮軍的反擊火炮應該響起了,但崔憲的命令一直沒有下達,就在異乎尋常的寂靜中,清軍和北朝鮮軍已經距離南朝鮮軍的陣線不過兩三百步了。
正當所有南朝鮮軍手中都開始冒汗之際,崔憲開火的命令終於下達了,刹那間,電光雷鳴,無數霰彈、鏈彈砸在清軍和北朝鮮軍的頭上,同樣打倒了數以百計的對手。
以鬆散隊形前進的清軍開始頂著南朝鮮軍的炮火開始小跑步,而還沒有徹底散熱完畢的清軍火炮也冒險進行幹擾射擊。就這樣,頂過南朝鮮軍三輪炮擊之後,傷亡在四五百人以下的清軍大隊已經陸續突破了南朝鮮軍的炮火阻擊線。至於左翼的北朝鮮軍此時雖然有樣學樣的同樣突破了南朝鮮軍設置的死亡線,但損失略大,陣型也較為混亂。
突破了南朝鮮軍的炮火封鎖後,清軍沒有快速的推進,反而在推進了一段之後,開始就地調整陣型,其中鳥銃手密集成行,率先緩步逼向南朝鮮陣線。
觀察到清軍的動作,南朝鮮軍也跟著調整部屬,三十個隊的步銃手和三十個隊的弓箭手,同樣排列成橫陣迎敵,於是,雙方的對射很快開始了。
南朝鮮軍這邊堅持夏軍三列陣的戰法,而清軍卻以九進十連環的老傳統迴應,雙方的火力都是連綿不絕,但是顯然清軍的火力比之有明顯停頓的南朝鮮軍來說更加持續,不過由於單位火力密度的關係,雙方的損失程度還算接近,隻是因為南朝鮮軍的步銃數量較少,因此清軍才逐漸在互射中占據了上風。
但另一個方向的北朝鮮軍就沒有這麽幸運了,雖說這個方向南朝鮮軍和他們一樣隻有弓箭沒有火銃,但由於之前突破炮火封鎖時的混亂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整頓,因此在對射中就吃了大虧。眼見得己方的弓箭手被大量殺傷,不得已,同樣極少披甲的刀盾兵、長槍兵等戰兵隻能直衝南朝鮮軍完整的陣列。
此時,已經驅散了當麵的南朝鮮軍步銃隊的清軍鳥銃兵們轉而開始對南朝鮮軍的弓箭隊開火了。鑒於清軍位於弓箭的直射距離之外,隻能吊射的南朝鮮弓箭手給對手造成損失有限,崔憲不得不將其調去加強右翼戰線,而把若幹預備隊填入中央戰線。
弓箭手的調防還在進行,為了不被清軍鳥銃手逐一擊倒,擁有兵力上優勢的南朝鮮軍便主動反擊出去。見到南朝鮮軍直撲無甲的鳥銃手、弓箭手,拱衛在八旗新軍邊上的綠營及前鋒營的披甲戰兵便迎了上去,於是更加殘酷的白兵戰開始了。
幾乎同時,清軍左翼的北朝鮮軍也跟自己的同族白刃相交了。說著同樣語言的同族兄弟們相互廝打著,彼此之間絕無任何的留手,其血腥程度可謂更勝中央戰線??????
由於華夏用兵魯東南,因此南朝鮮方麵的求援自然落空了。理解的知道華夏的行動其實也牽製了清廷的力量,不理解的則認為華夏存著借刀殺人消耗南朝鮮軍力的不良心思。正是由於這種不理解存在,南朝鮮方麵便有人偷偷摸摸的聯係清廷,宣稱隻要清廷承認李爀的王位,南朝鮮就脫離華夏歸附清廷。
坡爾盆自然不會輕易相信了這些所謂使者的說辭,但藉此跟南朝鮮政權中某些首鼠兩端的反夏分子、聯清分子搭上線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麽壞事,因此他便煞有其事的通過這幾個暗線與某些人討價還價起來。
不過坡爾盆與南朝鮮密謀分子之間談得再熱絡,但成功卻需要實現兩點:第一,要瞞過北朝鮮方麵的耳目;第二,還要在戰場上保持強勢。
然而在華夏用兵魯東南之後,南朝鮮方麵已經集中了絕大部分可以集中的兵力,這支兩萬五千餘人的野戰軍的實力已經超過了清軍近一部有多,因此坡爾盆也不得不暫避鋒芒,主動放棄了整個黃海道,撤軍大同江畔,退保平壤不失。
平壤在朝鮮也算得上少數跟漢陽齊名的堅城,南朝鮮軍僅以不足兩倍的兵力自然是無法拿下的。打,既然拿不下,圍,白白浪費寶貴的糧秣,選擇到最後,南朝鮮也隻有自行退兵一途,戰事便由此迴到了清軍南下開城之前的勢態。
可惜的是,南朝鮮軍前腳剛剛撤迴開城、海州,康熙就給坡爾盆送來了援兵。
至此,清軍在朝鮮已經有了一個完整的新營製的綠營鎮、八個參領的八旗新軍、一千外火器營的炮手和二十七個佐領的錫伯、索倫、達斡爾、鄂倫春等關外八旗以及鑲黃旗滿洲第四參領下第十七佐領,即所謂的“俄羅斯佐領”在內的一萬四千餘馬步軍。
盤算了一下手中的力量,坡爾盆決定加大訛詐力度,於是清軍再度從平壤出擊,在八、九月間數次進出黃海道,將已經被蹂躪的不成樣子的中部朝鮮徹底變成了無人區。
清軍的卷土重來,讓一貫分裂的南朝鮮政壇再度陷入了爭議,然而親夏的勢力在南朝鮮政權中還是主流,在他們的壓力下,南朝鮮議政府還是做出了與清軍決一死戰的決定,不過鑒於降雪在即,且南朝鮮國庫中匱,因此前線被迫速戰速決。與此同時,為了防止重蹈開豐一役的覆轍,南朝鮮方麵被迫暫時放棄以文禦武的傳統,任命左讚成崔英之的從兄崔憲為正一品都總管統一指揮前線二萬六千餘朝軍。
十月初三,崔憲所部進入黃州,隨即沿大同江上溯,進入平安道境內。
麵對洶湧而來的南朝鮮軍,坡爾盆這一迴沒有選擇死守平壤。留下用於守城的一萬五千北朝軍和兩個參領的八旗新軍之後,坡爾盆悄然無聲的帶著剩下的清軍以及三千北朝鮮輔軍繞道大南江,經中和都護府奔襲黃州。
黃州雖然是黃海道重鎮之一,但實際上城池規模與清、夏國內的小縣城差不多,因此並不足以抵擋清軍如潮水般的攻勢,不過短短一天,黃州便就此易手。
黃州易手後,崔憲所部已經處於清軍前後包夾的狀態下,此時他有兩個選擇,第一是趁著平壤空虛強攻這座北朝鮮的王都,但平壤不是黃州,南朝鮮軍很可能困頓於堅城之下,結果被以逸待勞的清軍撿了便宜;第二是迴師黃州,但清軍兵械精良、士氣正旺,又處於守城的有利地位,南朝鮮軍若是強攻,損失巨大是可以肯定的,一旦南朝鮮軍的主力因此喪失殆盡,不但崔憲的地位不保,甚至背後的崔英之也有可能隨之倒台。
思來想去,崔憲出人意料的選擇了退至鎮南浦,依靠夏軍的小堡壘和港口建砦。
從兵學角度來說,不按照敵人預設的節拍起舞才是最正確的戰略,崔憲的選擇無疑讓坡爾盆出於兩難之中。
首先,一旦崔憲在南浦一線死守,清軍將無法在黃海道已經成為赤地的情況下,不顧糧道安危放心南下,這是因為清軍雖然可以以戰養戰就地劫掠,但開城之後就是漢陽和漢江,清軍絕不可能在無視夏軍水師實力的情況下孤軍殺過漢江進入南朝鮮的人口稠密區進行掠奪,也無實力一舉攻克漢陽這座朝鮮第一城,因此即便要恫嚇南朝鮮方麵,坡爾盆也必須在先保證自身安全的基礎上進行。
但若是坡爾盆因此被迫撤迴平壤,做了無用功的清軍上下的士氣就必然消減,對以後的作戰肯定會有影響??????
因此,思前想後了一番,冒險一搏的心思占據了上風——或許坡爾盆以為以清軍的實力即便消滅不了崔憲所部,但至少也能給其重創,如此或可以進一步分裂南朝鮮內部,從而形成若幹有利於清廷的轉機——於是坡爾盆下令從平壤城增調七千北朝鮮軍前往鎮南浦。
十月十五日,初來乍到立足未穩的清軍向崔憲派出邀戰的使者。
此時的崔憲也有麻煩,雖然依靠夏軍的運輸,所部糧食供輸不會中斷,但由於鎮南浦即將冰凍,運輸壓力倍增,因此他不得不接受清軍的挑戰。
由此,十月十六日卯時初,清、朝兩軍在鎮南浦以北的江西(縣)擺開陣勢。
清軍以一千外火器營炮手、四個八旗新軍的鳥銃參領和兩個八旗新軍前鋒營的佐領為核心,左右兩側各置一個副將協。同時因為地形的關係,在靠近大同江的左翼布置六千北朝鮮軍;對稱的右翼則以關外八旗二十八個佐領及俄羅斯佐領為核心,配屬北朝鮮四千人。
南朝鮮方麵同樣考慮到地形因素並汲取了開豐之戰的教訓,所以為了防備關外八旗的馬隊,其左翼便集中了十個炮隊、三十個步銃隊、三十五個披甲長槍隊和二十五個披甲刀盾隊計五千人、二十位二寸炮的兵力作為應對。
而在中央戰線,崔憲試圖以厚實的兵力擋住清軍的火力,因此布置了整整七十隊的披甲長槍兵、六十個隊的披甲刀盾兵、三十個隊的無甲弓箭手、三十個隊的步銃手和十個隊的炮兵,總計一萬人馬和二十位二寸炮。
至於右翼,南朝鮮軍則布置五個炮隊、五十個長槍隊、二十個刀盾隊和二十五個弓箭隊在內的五千人、十位二寸炮。
此外,鑒於地形不易展開,所以崔憲還保留了差不多五千人的預備隊為後手。
事實上,清、朝兩軍的目的完全相同,那就是集中己方的優勢兵力及火力,揚長避短、率先在某處打開缺口,進而動搖整條戰線,藉此獲取戰事的最終勝利。
卯時尚未過半,清軍布置在中線的大炮、小炮便齊齊開火,由於之前在開豐之戰的繳獲,清軍的炮兵實力大增,一時間轟得南朝鮮軍陣營支離破碎。更為讓南朝鮮軍上下肝膽俱裂的是,清軍還將射程較近的神威將軍炮和繳獲的夏軍二寸炮前移,直至其也能射擊到南朝鮮軍陣中為止。如此一來,南朝鮮軍的損失就成倍增長了。
苦苦煎熬了差不多半個時辰,位於中線的南朝鮮軍已經有二十幾個長槍隊、刀盾隊被迫撤下去重編了,而其左鄰右舍的各部也或多或少有些損失。好在此時,清軍的火炮也到了必須停下來散熱的程度,否則南朝鮮軍完全可能就被猛烈的炮火給直接打垮了。
清軍的火炮停止後,中線的清軍和左翼的北朝鮮軍開始緩緩前進了。照道理,這個時候南朝鮮軍的反擊火炮應該響起了,但崔憲的命令一直沒有下達,就在異乎尋常的寂靜中,清軍和北朝鮮軍已經距離南朝鮮軍的陣線不過兩三百步了。
正當所有南朝鮮軍手中都開始冒汗之際,崔憲開火的命令終於下達了,刹那間,電光雷鳴,無數霰彈、鏈彈砸在清軍和北朝鮮軍的頭上,同樣打倒了數以百計的對手。
以鬆散隊形前進的清軍開始頂著南朝鮮軍的炮火開始小跑步,而還沒有徹底散熱完畢的清軍火炮也冒險進行幹擾射擊。就這樣,頂過南朝鮮軍三輪炮擊之後,傷亡在四五百人以下的清軍大隊已經陸續突破了南朝鮮軍的炮火阻擊線。至於左翼的北朝鮮軍此時雖然有樣學樣的同樣突破了南朝鮮軍設置的死亡線,但損失略大,陣型也較為混亂。
突破了南朝鮮軍的炮火封鎖後,清軍沒有快速的推進,反而在推進了一段之後,開始就地調整陣型,其中鳥銃手密集成行,率先緩步逼向南朝鮮陣線。
觀察到清軍的動作,南朝鮮軍也跟著調整部屬,三十個隊的步銃手和三十個隊的弓箭手,同樣排列成橫陣迎敵,於是,雙方的對射很快開始了。
南朝鮮軍這邊堅持夏軍三列陣的戰法,而清軍卻以九進十連環的老傳統迴應,雙方的火力都是連綿不絕,但是顯然清軍的火力比之有明顯停頓的南朝鮮軍來說更加持續,不過由於單位火力密度的關係,雙方的損失程度還算接近,隻是因為南朝鮮軍的步銃數量較少,因此清軍才逐漸在互射中占據了上風。
但另一個方向的北朝鮮軍就沒有這麽幸運了,雖說這個方向南朝鮮軍和他們一樣隻有弓箭沒有火銃,但由於之前突破炮火封鎖時的混亂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整頓,因此在對射中就吃了大虧。眼見得己方的弓箭手被大量殺傷,不得已,同樣極少披甲的刀盾兵、長槍兵等戰兵隻能直衝南朝鮮軍完整的陣列。
此時,已經驅散了當麵的南朝鮮軍步銃隊的清軍鳥銃兵們轉而開始對南朝鮮軍的弓箭隊開火了。鑒於清軍位於弓箭的直射距離之外,隻能吊射的南朝鮮弓箭手給對手造成損失有限,崔憲不得不將其調去加強右翼戰線,而把若幹預備隊填入中央戰線。
弓箭手的調防還在進行,為了不被清軍鳥銃手逐一擊倒,擁有兵力上優勢的南朝鮮軍便主動反擊出去。見到南朝鮮軍直撲無甲的鳥銃手、弓箭手,拱衛在八旗新軍邊上的綠營及前鋒營的披甲戰兵便迎了上去,於是更加殘酷的白兵戰開始了。
幾乎同時,清軍左翼的北朝鮮軍也跟自己的同族白刃相交了。說著同樣語言的同族兄弟們相互廝打著,彼此之間絕無任何的留手,其血腥程度可謂更勝中央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