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誌軍一邊收拾桌上的紅紙筆墨一邊說:“英華,我看咱還是現在就把肉給爸媽送去吧?”他嘴裏的爸媽指的是蘇德富和馮春苗。


    野豬肉要送的就那麽幾家,先送的是住在城裏的蘇德富一家,陳誌軍割了八斤肉和半扇排骨。


    為啥先送城裏?


    還不是為了掩人耳目,一下子送出這麽多斤肉很惹眼,又沒殺豬有沒進城買,這不是明目張膽地讓人懷疑豬肉的來路嗎!


    蘇英華一想起這茬,心裏說不出的鬱悶。他們一不偷二不搶,豬也是自個掉進陷阱的,可不管是把豬給搬迴來也好,還是送豬肉都偷偷摸摸地進行,明明是一件開心的事,搞得他們像是在做壞事,見不得人。


    鬱悶歸鬱悶,這事照舊得暗地裏來。


    陳誌軍他們當然是不會真的買豬肉迴來,他們順帶去進了貨,在眾目睽睽之下載著大包小包地迴來。到時候他們一下子拿出那麽多的肉,也不會引起別人的懷疑。


    到家了他們也顧不得歇息,拿著蘇英華分好的豬肉挨家挨戶地送去,兩個爸媽家一家五六斤,其他人家一律三四斤。


    陳誌黨騎著車給自家兩個姐姐送肉去,陳誌軍則送村裏的那麽幾家親戚,送了一圈,就蘇英華娘家還沒送。也不是不送,隻是蘇英華的意思是想等年初二迴娘家的時候再拿過去,省得再費錢買禮物。雖然現在家裏點心罐頭之類的不缺,但那也是花錢買的。


    蘇英華寧願把這些點心罐頭放家裏賣,好歹能賺幾塊幾毛,要是送到蘇家去,不但討不到馮春苗的一聲好,而且肯定會被嫌棄送的少。


    已經猜到會是這樣的結果,蘇英華一點都不想帶禮迴娘家,甚至連娘家也不想迴,不過小陳村這裏,以後娘家迴不迴隨你,但新婚頭一年年初二娘家是一定要走一趟的。


    陳誌軍見媳婦悶不吭聲,曉得她心裏頭不願意,“英華,那邊家裏還有大哥、遠鵬他們呢。”媳婦不喜歡娘家他是知道的,他丈母娘一家是怎麽對待媳婦的,他看在眼裏,也生氣,換做他是媳婦,他也不願意親近他們。可不管怎麽說,那也是媳婦的親媽。就像他再看不順眼馬盼娣,該給的還是得給。


    不提丈母娘老丈人,拿蘇衛國一家三口說事,因為他知道媳婦挺關心他們,在迴門的時候逗著蘇遠鵬,聽說了張紅霞身子不好巴巴地拎著雞蛋去看她。


    他繼續說:“前天上山的時候碰上大哥,人看著瘦了很多。”風一吹就到,咋都得吃點好的補補?不是他要埋汰他丈母娘,就那小氣的性子,哪舍得割上幾斤肉,有個一斤都算是客氣,但六口人一人兩三口就沒了,塞牙縫都不夠還怎麽補呢?


    家裏要是沒肉就算了,可這不是有現成的嗎?也商量好要給的,這早送晚送差別也不大,早幾天送過去讓他們提前吃上。


    果然蘇英華神情鬆動,“大哥迴來了?什麽時候迴來的?大嫂爸的事辦完了?”這段日子蘇衛國白天在他老丈人家幫著料理後事,到了晚上不放心張紅霞又匆匆抹黑趕迴來。


    “恩,大哥前天剛迴來。”剛進家門就被陳大隊長叫來了,他看到的時候蘇衛國是一臉的疲倦,眼眶發青,像是好幾天沒睡覺似的。


    說到蘇衛國,蘇英華想到了大著肚子的張紅霞,光靠雞蛋補身子是不夠的,但要馮春苗特意為張紅霞買肉,那也是不可能的,態度軟了下來,“行,你去送。”她是不想看到馮春苗哼哼唧唧的嘴臉。


    陳誌軍提著豬肉往外走。


    “哎,等等,”蘇英華叫住陳誌軍,拿起刀說,“我割點排骨,排骨補身子效果好。”她飛快地跺了兩份差不多分量的排骨包好,“一份給嫂子,一份給三嬸。”兩邊都是媽,不能厚此薄彼。


    陳誌軍迴來地很快,蘇英華的一條魚還沒殺完,“咋樣?她有沒有說啥?”陳誌軍接過媳婦手裏的刀,“嫂子在家,我給嫂子了。”馮春苗也在家,拉著他問東問西肉哪來的?有多少?怎麽就這麽點?咋給的是後丘肉?


    不過這些沒必要跟媳婦說,免得壞了她心情。


    他瞬間皺了眉,雖然很快舒展開來,蘇英華依舊注意到了,心裏自然清楚他在蘇家怕是受了氣,“怎麽,她嫌棄?有本事別拿還迴來。”不是早清楚馮春苗的德行,但真的發生了,她依舊很生氣,上趕著給她送肉,撈不著感謝還受埋怨,一開始就不該送的。


    她霍地轉身就要衝出去。


    陳誌軍見媳婦生氣了,忙放下刀攔著安慰道:“別氣了,她也沒把我怎麽著,倒是我像是嚇著了她。”他拉下臉,馮春苗就不敢吱聲了,結結巴巴地找了個借口落荒而逃地轉身進屋,還差點被門檻給絆倒。


    蘇英華聽了臉色總算緩和點,然後突然想起陳誌軍的話,“嫂子能下床了?”醫生說要多臥床休息,咋就不到一個月就下地呢?“人看著怎麽樣?氣色好不好?”


    陳誌軍忍好不好他說不上來,“我過去的時候她正在洗菜。”他一大男人哪好意思盯著媳婦家嫂子看。


    蘇英華眉頭微蹙,隻是再擔心也管不到那邊去,而且馮春苗看樣子很關心張紅霞肚子裏的那塊肉,應該不會讓她累著吧?


    “大哥呢?不在家嗎?”她又問。


    “在的,和大嫂一起洗菜。”陳誌軍用刀在魚身上劃了兩刀,“這魚你打算怎麽做?”


    蘇英華徹底放下擔憂,有蘇衛國在,他總會護著張紅霞,“我打算紅燒呢。”


    她把她想好的菜報給陳誌軍聽,“炒麵、紅燒魚,爆炒雞肉……一共六個菜,你覺得怎麽樣?”


    陳誌軍沒意見,點了點頭,“成,差不多了,到時候再熱幾個饅頭。”饅頭昨天蒸好了。


    蘇英華手腳麻利地把菜要麽蒸熟要麽過水煮熟,然後一碗碗端到竹筐裏,蓋上鍋蓋,和陳誌軍一起用扁擔擔著竹筐前往陳家的祠堂,出門路過桌子的時候順手拿過一袋千張和香。


    小陳村的習俗是過年過節辦幾盆菜,先拿到祠堂祭拜先祖,拜過後才重新放到鍋裏加油加鹽加調料地料理那些菜。


    沒有祠堂的就在自己門口擺上桌子祭拜。


    這個習俗也才恢複兩三年,再往前推別說祭拜先祖了,連祠堂都沒給毀了。


    所以小陳村陳家現在的祠堂是新建的。


    蘇英華是第一次踏進陳家的祠堂,不是她印象中的祠堂,就一間不大的堂屋,堂屋正中間的牆上架著塊跟屋一樣寬的木板,上麵擺著陳家祖先的牌位,每個牌位前各有一隻裝有泥土的碗或者香爐,堂屋正中擺著張四方桌,旁邊的牆上靠著一把梯子,緊挨著是一個斑駁的鍋。


    他們到的時候前麵剛好有人祭拜完,等前麵那個人收拾好東西走後,蘇英華動手把六碗菜一一擺上桌子,在她擺菜的時候,陳誌軍扛著梯子到了牌位前,看媳婦擺好菜,他把數好的香點好火,甩了甩,然後爬上梯子把香插到自家祖先靈位前的碗裏。


    等陳誌軍下來,蘇英華開始把千張點燃放到鍋裏燒,嘴裏輕聲念叨。


    她問過人,一般這個時候說一些保佑庇護的話,什麽列祖列宗保佑家宅安康之類的。


    她是第一次做,不過事先做好了準備,自我感覺做的有模有樣。


    蘇英華邊燒千張邊念,陳誌軍跟著蹲下拿了根樹枝挑挑撥撥鍋裏燒著的千張。


    千張燒完了,兩人又等了會,這才把桌子上的菜放迴竹筐裏打道迴府。


    陳家的年夜飯就三個人吃,陳誌黨迴自己家吃,他往日直接住在這裏,但大年三十卻是在原來那個家吃,年年都是如此。雖然比平日少了個人,但是聽著廣播吃著飯,照舊很熱鬧。


    陳國強是第一個熬不住去睡覺的,等到了十二點,蘇英華開始打哈欠,一個接著一個打,眼淚都出來了,陳誌軍關了收音機,摟著迷迷糊糊的媳婦上樓睡覺去。


    陳家的年夜飯就三個人吃,陳誌黨迴自己家吃,他往日直接住在這裏,但大年三十卻是在原來那個家吃,年年都是如此。雖然比平日少了個人,但是聽著廣播吃著飯,照舊很熱鬧。


    陳國強是第一個熬不住去睡覺的,等到了十二點,蘇英華開始打哈欠,一個接著一個打,眼淚都出來了,陳誌軍關了收音機,摟著迷迷糊糊的媳婦上樓睡覺去。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蘇英華找出木圓盤,裏麵放著餅幹糖果,擺到桌子上,等待會有人過來拜年的時候可以拿著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穿今八十年代的家長裏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姐並收藏古穿今八十年代的家長裏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