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從戰略角度作為出發點,先巴蜀再東出肯定是漢國的最優選擇。


    原因是巴蜀的出產並不貧瘠,將蜀地平原經營起來就是糧倉,礦產方麵也算豐富。


    人口對漢國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鼓勵生育吧?以現在的衛生條件,呂武一旦強製每一個女人必須生多少胎,無疑問就是在草菅人命。


    不鼓勵生育?其實現在的人不知道是沒有娛樂節目,還是對造人十分感興趣,成家之後的夫妻其實一直都在生,關鍵問題是不但產婦危險極大,嬰兒的夭折率也著實太高太高了。


    不開任何玩笑,醫療衛生艱難的時代,普通家庭生五六個隻活下來兩三個孩子,可以算作是父母很用心在照顧子女了。這種事情即便是到了近現代的二十世紀依然常見,絕不是在聳人聽聞。


    好了,生民本來就對生孩子很熱衷,需要特別去鼓勵嗎?有那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呂武還不如趕緊加強普及衛生知識,再耗費巨資去培養醫療體係的人才。


    在醫療方麵,呂武一直以來都無比的重視,要命的是他對醫療知識太匱乏,能懂的也就是很少的一些外科知識,比如處理傷口的工具必須消毒,怎麽去縫合傷口等等,涉及到更高端的醫療知識則是兩眼摸瞎。


    現在是公元前545年,很負責任的講,哪怕是曾經盛產名醫的秦國,也就是那個“扁鵲”組織,懂得的醫療手段也僅是那些。


    什麽望、聞、問切基本沒有形成體係,對藥物的利用可能有許多,隻是沒人去編寫一本“藥物百科全書”,導致這個中醫或許知道哪些草藥有用,其他中醫就不知道了。


    呂武建國之初就發出了求賢令,不是要征集什麽善內政善軍事的人才,針對懂得醫療體係的人表現出求才若渴的態度。


    比較尷尬的是,響應漢國征集令的人少之又少。


    呂武將這一部分集中起來,不是養著隨時隨地給達官貴人看病,而是請求他們進行深度的交流,再將自己掌握的藥方貢獻出來,一一經過驗證再列在書籍之上。


    話說,呂武那麽幹就是一種強盜行為。


    現在是一個講究“專利”的時代,能夠有一手醫術,誰還不是貴族?而貴族的恆產和其餘資產,包括所懂得的知識,算是他們家族的“傳世之資”,哪能是說拿出來就拿出來?


    道德綁架那一套?比如為了億兆蒼生什麽的,誰誰誰必須貢獻之類的?當前用道德綁架去脅迫,會被用看傻子的目光看待。


    所以了,呂武搞的是一種利誘外加等價交換。


    拿出知識,不但給予重金,爵位方麵也不吝於賞賜,並且還會幫其揚名,還是流芳百世的那種。


    這一套組合拳下去,大部分人也就都妥了。


    肯定也存在一些不願意將“傳世資本”拿出來的人,哪怕是一國之君的呂武也不能拿他們怎麽樣,甚至還要刻意去進行保護,免得出了什麽事搞到破壞大局。


    好家夥!不貢獻就要死翹翹,沒得說,跑吧!


    啥?不貢獻會死全族,貢獻倒是貢獻了,是不是真的,你猜?


    哪怕貢獻的知識是真實的,心裏極度不爽,咱們是不是要耗費巨資,才弄到驗證成功?


    所以了,在諸夏數千年的曆史之中,醫術高明的人絕對不少,能夠流芳百世的人也就那幾個。


    為什麽?拿東漢末年的兩位名醫來說吧。


    華佗能夠流芳百世並不是簡單因為被曹操弄死,還有華佗經年走動行醫,有教無類地教導“五禽戲”,最大的貢獻點則是將“麻沸散”的藥方公布出來。


    張仲景其實更加偉大,他撰寫出諸夏曆史上第一本理法方藥兼備、理論聯係實際的臨床著作,也就是《傷寒雜病論》,並且沒有私藏,選擇了向世人傳播。這本《傷寒雜病論》為什麽會出現?主要是東漢末年發生瘟疫的次數著實是太多了!


    明明張仲景的貢獻更多,卻是華佗因為一本《三國演義》更加出名,跟誰說理去?


    很多對東漢末年曆史一知半解的人,以為東漢末年的人口銳減主要是直接死於刀兵之下,其實並不是!


    東漢末年死在戰爭間接帶來的瘟疫散播的人口最多,幾乎占到了三分之二!


    有明一朝的幾位,為什麽能流芳百世?李時珍編寫醫書的。劉純、吳有性、汪機、徐春甫、楊濟時等人,他們一樣留有著作。


    在呂武看來,為了民族強健體魄減少病痛的幾位,貢獻其實並不輸給開疆拓土的名臣名將。


    對了,漢國在編寫“醫書”時是以呂武為“總綱”,以後要是出現百家並且有個“醫家”的話,盡管呂武隻是教導並傳播一些外科小手術的知識,有了那本“醫書”絕對遺漏不了呂武的名字,還會占比較重的“成份”。


    沒辦法,有權和有錢,稍微這麽任性一下下,沒有對內幹什麽殘暴的事情,不過份吧?


    當下的時局,範國和楚國集團在打生打死,戰火已經波及到了宋國;荀國跟齊國、魯國、曹國等等聯軍的戰爭已經進入到如火如荼的階段,後繼莒國、萊國、杞國、牟國等等列國也被卷了進去;後麵被卷進戰爭的列國,有的作為荀國的盟友,更多則是站到了齊國和魯國為首的聯軍那一邊。


    在荀國方麵,漢國雖然沒有出兵,像是莒國和萊國對齊國開戰,裏麵就是漢國的功勞。


    而範國那邊,一再被求援的漢國依然不為所動,還是那種連在邦交上使點勁都沒有的狀態。


    國外打生打死,漢國內部則是抓緊了建設。


    修渠的事不用多說,反正就是讓漢國投入最多的人力物力,保證工程計劃中進度的同時,能加快工程進度則是努力去辦到。


    呂武時不時會去長渠那邊視察,更多的時間則是待在“長安”,處理朝政的空檔再關注醫書的編寫。


    今天,當代扁鵲正在驗證把脈。


    不管是之前還是現在,呂武對把脈這種事情都帶著極強的好奇心,因為不懂也就納悶怎麽能從手腕的脈搏看出那麽多呢。


    為什麽是“當代”扁鵲?隻因為“扁鵲”一直都有,一代一代將這個名字用下去。


    現如今的在任扁鵲在為人把脈,可能是因為呂武在場的關係,低聲說道:“脈為血之府,貫通全身,因而體髒腑發生病變,往往反映於脈,有時症狀未顯露,脈象已然可見端倪。”


    啊?是這樣嗎?


    呂武至少懂得基本常識,知道人的血液會流過心髒,因此脈搏聽的其實主要是律動。


    脈搏除了會顯示心髒的律動之外,跟一個人的肺部也有關係,也就是血氣旺不旺盛方麵的問題。


    中醫有一個說法叫“肺朝百脈,肺氣敷布”,講得通俗易懂一些就是,血液其實是通過肺部布散的。


    其餘脾、肝、腎也能從脈搏律動上察覺出端倪,因此把脈也就形成了一個體係。


    現任的扁鵲是一位老者,老代表活得夠久,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以及施展所學;長相普通,氣質卻是一點都不普通。


    話說也是,不是個貴族,怎麽可能獲得知識,而貴族有屬於自己的教導,氣質方麵肯定不差。


    呂武在看到當代扁鵲時,第一個產生的想法是“幸虧不是女的”。


    絕對不是呂武看不起女性,而是他沒穿越之前看小說,先秦時代十本寫到扁鵲的小說,裏麵至少有七本將扁鵲寫成了女性,並且主角絕對還會跟女扁鵲發生一些不能詳細描述的夜間……可能也是白晝跟顏色有關的故事。


    有那麽一件事讓呂武異常的印象深刻,也就是他剛剛踏上晉國政治舞台的初期,恰好是晉景公病重的當口。


    當時的晉國跟秦國一再開打,晉國的國君生病了,還是向秦國請求了醫療幫助。


    秦國並沒有因為在跟晉國交戰而拒絕,派出了當代的扁鵲到“新田”為晉景公看病,得出了一個“病入膏肓”的結論。


    後續的發展則是很有戲劇性,反正晉景公不是薨逝於疾病,天曉得上個茅廁怎麽會掉下茅坑得了一個飽死的下場。


    這樣一來,扁鵲那個“病入膏肓”的病情診斷無法得到證明,近一步使得晉國和秦國的外交關係更加惡化。


    說!扁鵲是不是故意嚇唬晉景公,要搞亂晉國朝政的?


    死無對證,沒法說清楚了。


    在接下來,呂武又看了接骨、正骨等等,哪怕是親自到場,還是看到了不成功的案例。


    還是沒辦法,從零開始總是最為困難的階段,等待什麽都摸索出來,看著挺難的事,專業人士做來卻是水到渠成的那般簡單。


    在婦科方麵,呂武遭遇到了難題。


    現在的醫者自己研究時,各方各麵可以很雜,獨獨對婦科是一點興趣都沒有。


    為什麽呢?不是什麽男女有別的授受不親之類,反正就是沒有醫者感興趣。


    當然,目前也沒有男科,所以不注重婦科算不上是什麽歧視,隻能說是時代的落後。


    呂武一圈走下來,沒有進行什麽不懂裝懂,安靜看的時間遠比開口瞎嗶嗶要多得多,有開口也隻是詢問有什麽困難,表示會解決之類。


    “軍中傷口處理之法多矣,器髒難也。”扁鵲緊皺眉頭。


    呂武剛才在講遇到難產可能遇到難題的辦法,比如難產時可以適當地“開個口子”之類的,結果是扁鵲當做沒有聽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大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譽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譽與忠誠並收藏春秋大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