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國君再次召開“卿”級別的會議又是在半個月之後。


    新一輪的會議開始之前,眾“卿”沒少聚會商議各職位的歸屬問題。


    討價還價之後的各職位名單將由中行偃交給國君。


    需要半個月之久,一方麵是幾個“卿”都有自己的訴求,再來就是國君多次駁迴中行偃提交的名單。


    最後確定下來的是:


    元戎中行偃兼任司馬,中軍佐士匄兼任士師。


    上軍將呂武兼任司徒、內史,上軍佐魏琦兼任禦史。


    下軍將智朔兼任中尉,下軍佐趙武兼任司寇。


    當然不是所有官職都被六“卿”包圓了,還留下不少官職可以讓國君去任命其他人。


    等待所有官職得到確認,之前耽擱下來的事情就必須馬上得到處理。


    在這種背景下,智罃和韓厥先後離開“新田”各歸封地。


    比較神奇的是,後來智罃的病好了,相反韓厥卻是真的生病。


    今天,呂武得到中行偃的邀請一起接見來自鄭國的子駟,隔壁則是士匄帶著魏琦接見來自吳國的子遠。


    從來使的前綴來看,能夠看出兩位正使都是各自國家的公族,可能是公子或公孫之類的身份。


    子駟的正式稱唿叫公子騑,他的全稱則叫姬騑(fēi),身份是鄭國的執政大夫。


    看著和聽著都挺複雜,不一樣的場合怎麽去稱唿就存在講究了。


    如果沒有必要的話,呂武隻會發揮眼睛和耳朵的作用,暫時忘記自己還有一張嘴巴。


    子駟對晉國元戎和上軍將接見自己還是感覺受到尊重的。他講了一些自己本不該來,還是來了之類的話,隨後開始講起了鄭國的難處。


    什麽“不該來又來了”之類,使得呂武怎麽聽著都覺得有點“古龍”的味道。


    話說,鄭國的難處關晉國什麽事?甚至晉國應該巴不得鄭國難處越多越大才對。


    然而,以春秋時代的複雜性質,事情並沒有那麽簡單。


    中行偃沒有取笑子駟關於鄭國麵臨的困難,代表晉國進行了慰問,隻是沒有提出晉國願意接納鄭國的話題。


    子駟“淺嚐即可”一般的試探沒有得到接納,轉為開始商談上次盟好的後續諸事。


    其中,包括鄭國承認“祭”地歸於晉國,隻是希望晉國能夠給予一些補償,不要財貨之類的東西,請求晉國能夠放歸一些鄭人迴國。


    這個也是士匄為什麽不來見子駟的原因之一,占了人家的地,擄掠了財產和人口,見麵不至於尷尬,提到關於歸還的話題若是在場,不免要給予正麵的迴應。


    因為沒有範氏的人在場,中行偃也就提到需要跟範氏溝通才能給鄭國一個正式的迴複。


    會談到這裏不再有什麽好說的,閑扯一些壓根不重要的事情,隨後也就結束了。


    “我以為智伯疲楚之策甚佳,不可使鄭絕望,留有盟陳餘地。”中行偃絕對忘記首個提出疲楚之策的人是申公巫臣了,也有可能是選擇性的遺忘。


    這已經不是中行偃第一次談到正治主張,重複提起智罃也有其它訴求。


    總之,智罃肯定是要被釘在曆史恥辱柱,死後別想獲得什麽美諡。


    這個是智罃需要為作為元戎做下的事情進行買單。


    同出荀氏一家的中行偃還是很希望能挽救智罃一波,也能看得出至少智朔不那麽迫切想跟荀氏劃清界限了。


    呂武沒說什麽。


    本書由公眾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互為同宗拉一把,於情於理還是很正常的。


    這樣的中行偃不但能持續獲得智氏的好感,還能讓各家產生一種相對溫和的印象。


    沒有多久,士匄、魏琦跟子遠的見麵也結束。


    他們四個人湊成了一塊,互相進行信息互換。


    “歸還鄭人?”士匄像是聽到了什麽好笑的笑話,直接一陣“哈哈”大笑。


    吃下去的東西怎麽可能吐出來!


    別說是歸還一個鄭人,範氏連屬於鄭國的一根毛都不會給。


    中行偃沒多說什麽,說道:“吳使複來,為‘雞澤’之會致歉?”


    剛才聽到這個消息,他們就覺得吳國肯定又被楚國教訓,並且挨的一頓揍絕對不輕。


    畢竟,吳國是一個稍微有點成績就使勁撒歡的國家,隻有遭到極大的重創才願意承認自己是個正常人。


    他們這些“卿”早就有過商議,吳國屬於晉國必須拉攏的國家之一,隻要代價允許救援吳國屬於勢在必行。


    這一次子遠過來,很是難得地認錯,表達上次譴責完全就是一個誤會,並且希望晉國能夠給楚國施加壓力,請求晉君姬周情況允許的話,再去南方搞一次會盟。


    士匄已經代表晉君姬周給出迴應,表示絕對不會讓吳國孤軍奮戰,至於會盟這種事情需要時間來進行安排,時機合適了會召開會盟。


    他們通了通氣,喊上智朔和趙武,六個“卿”整整齊齊地一塊進宮。


    站在宮門處迎接的人是剛剛就任“閽衛”的韓起,沒從他身上看到什麽怨恨,有的隻是一種平淡。


    韓起成為“閽衛”是出自國君的直接任命,沒經過眾“卿”的推薦和允許,事實上也不需要。


    國君任命韓起為“閽衛”就一個意思:大家別動韓氏!


    這個跟上一次陰氏和魏氏的表態相同,韓氏已經成為國君的一道“警戒線”了,誰去動都能被解讀又要幹弑君的事情。


    那麽等於是在考量國君的威嚴成份,再來就是六“卿”想不想晉國能恢複正常,又願不願意一致對外,不想在國內繼續搞東搞西。


    見到國君之後,眾人行禮再分別就坐,由中行偃來進行匯報。


    隻是過去一點時間,國君清瘦了不少,身上的氣質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


    當然了,氣質這種玩意還是依靠人去發揮想象力。


    呂武看向國君的眼中自帶特效,畫麵裏國君身上一直在冒出黑色霧氣,明明是很正常的表情也能看出一種陰鷙。


    “如此……”國君聽完沉吟了一小會,問道:“諸‘卿’以為如何行事較為妥當?”


    中行偃立刻答道:“臣以為,範氏、智氏、趙氏擔負晉之南,陰氏、魏氏擔負晉之西,中行氏/荀氏、陰氏擔負晉之北,中行氏/荀氏、智氏、範氏擔負晉之東,為製霸之王道也!”


    哦謔!


    這不是戰區劃分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大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譽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譽與忠誠並收藏春秋大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