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小白兔在家遭遇大灰狼敲門。


    後子針:不接,不接,我不接,心中自踹踹,誰宣都不接。


    沒瞅見晉國第一才子去秦庭宣戰,一樣沒人接下嗎?


    打贏了沒好處,輸的機率又超大,他毛病了才會選擇在這裏跟晉軍交戰。


    暫不再相會。


    告辭!


    呂陽問道:“阿父,秦不應戰,如之奈何?”


    呂武會用實際行動來言傳身教的。


    秦國的後子針不接受宣戰,迴去後老實待在營盤等待其餘部隊歸迴。


    齊軍在秦軍營寨的東麵鼓噪,一副“俺要恢複桓公時代風光”的炫耀。


    一部分晉軍繞到秦軍營寨南側,擺明了就是要截斷秦軍南歸的路線。


    呂武沒將事情做絕,比如再安排部隊將秦軍北側堵住,不給外出追擊義渠人的秦軍迴來。


    他若是真的不顧影響要將事情做絕,何必再去玩那麽多花樣一再挑釁秦人,不該是直接對各個局部的秦軍展開攻擊嗎?


    偏生後子針被指著鼻梁罵,還是能夠忍得住。


    其實呂武那些也不叫罵,純粹是講述實事而已。


    自認諸夏的各個諸侯國,有哪一家像秦國去跟白翟或赤狄結盟,並且結盟後看到白翟和赤狄不行立刻翻臉,想跟義渠結盟還被拒絕的?


    各個一流強國中,同樣是秦國第一個跟楚國眉來眼去,並且結成同盟來挑戰諸夏秩序守護者晉國。


    哪怕呂武不是晉國的“卿”,僅是作為一個普通的晉人,一樣夠資格罵秦人不講道義並且自棄於諸夏之外。


    呂武重新調兵遣將完畢,思考道:“不講規矩又沒有任何信譽的秦國,是怎麽挨過春秋時期的呢?”


    所以,道義和信譽是不是一種有用又沒用的玩意,看得還是自身的實力?


    呂武不知道是有什麽感概,低聲說道:“其興也浡焉,其亡也忽焉。”


    秦國在一片罵聲中崛起並橫掃六國,又在謾罵聲中二世而亡。


    為什麽要被罵?


    六國沒跟上時代,還活在講道義和講規矩的時代,秦人卻將不擇手段玩出了花。


    固然是六國迂腐,又有多種原因才導致亡國。


    在現代人看來,六國蠢到可以,秦國各種花式操作很溜。


    當代人卻不那麽看的。


    那樣輸掉的六國從上到下對秦國沒有一人心服口服,隻是礙於秦人的武力保留屈辱感,蟄伏著隨時準備反抗。


    姬周王朝不看是從什麽時候成為招牌,堅持了八百年之久,自秦以後沒有王朝能逃過兩三百年必亡的規律(西漢、東漢是兩個正權),有些看似強大的王朝甚至連二世都沒撐過。


    那麽多王朝兩三百年乃至二世而亡,理由和原因羅列起來一大堆的。


    是什麽讓姬周王朝堅持了八百年?其實並不是分封,純粹是道義在支撐。


    呂武已經穿上了靴子,跟晉國一樣需要道義和信譽,一再挑釁無果,看著秦軍連營盤都沒收拾給離去。


    “簡直蠢透了啊!”他以一個‘過來人’的心態這麽想著。


    其餘的晉人反應不大。


    在他們的價值觀和思想觀中,發生的一切是那麽正常,不存在一絲絲的吐槽點。


    相反,剛剛還在聯合起來幹義渠,秦人不接受宣戰為前提,展開攻擊才會讓晉人覺得不合適。


    就是因為這樣,呂武才總認為自己應該是作為一個秦人,不應該當一名晉人,要不心裏總覺得太過於格格不入。


    他已經命令陰氏三千騎士尾隨秦軍,一路上反正不主動發起攻擊,不遠不近地吊著,權當是超規格禮送了。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那樣搞,誰難受誰知道。


    如果秦軍受不了對陰氏三千騎士發起攻擊?那簡直是太好了啊!


    即便秦軍一直忍著,陰氏三千騎士也會跟著他們,後續還會有其餘的晉軍跟上,極可能會尾隨到秦國的都城“雍”。


    要是秦人連晉軍都逼到都城“雍”還能繼續忍?


    呂武隻剩下完全的無話可說。


    還能咋樣呢?


    已經將秦國的國格踩在地上踐踏,秦人都能忍得住,作為一個國家到這份上,不是堅韌到可怕的程度,準備來一波狠的,隻能是就此那麽廢了。


    真的發生那樣的事情,以後秦人碰上晉人,腦袋再也抬不起來,腰杆也絕對硬不起來,但凡被晉國找到機會,必然是一波將秦國帶走的結局。


    呂武賭五毛,秦人不會是一直忍的那種人,即便高層能苟得住,下麵的人也會暴起。


    “往新軍將處而去,告知速速清剿義渠,無若有成皆需三十日內追隨我部南下。”呂武是在給解朔下達命令。


    雖然雙方都是“卿”,解朔卻沒覺得有什麽不對的地方,領著自己的那個“旅”喜滋滋是踏上尋找魏琦的路途。


    解朔很感謝呂武的安排,琢磨著能加入對義渠的收獲中。


    呂武沒忘記白翟,會另有安排。


    這邊很快收拾好戰利品。


    呂武命令張朔為主帶著張氏的一個“旅”,以及陰氏的一個“旅”和呂陽、呂環,一同押解戰俘以及收獲,往靠近大河約十裏西岸的一處陰氏據點而去。


    耽擱六天,主要是呂武需要得到魏琦的迴複,來自晉國的兩個“師”又一個“旅”,夥同齊國的兩個“軍”,沿著秦軍撤退的路線展開行軍。


    在這一段時間裏,秦軍被三千陰氏騎士搞得賊難受。


    三千陰氏騎士一人雙馬,並且還攜帶了一批牛羊,持續吊在秦軍周邊,造成實際的威脅卻沒有真的發起進攻。


    當然有秦國貴族忍不住向統帥後子針建言攻擊那支陰氏騎兵。


    後子針的怒意不比其他人小,顧忌的地方卻遠要多得多。


    他需要顧全大局,每每都是笑嗬嗬地對前來建議開戰的秦國貴族闡述,說這是摸清陰氏戰法的好機會,不要著急之類。


    一次兩次,一天兩天,不能忍也繼續忍。


    十來次陰氏騎士過份靠近並有點像要展開攻擊,一跟就是半個月,簡直不要太囂張。


    搞得後子針自己都無法忍又必須忍,其餘秦國貴族則是心態完全炸裂。


    “公子,秦人可敗可亡,安能遭此屈辱!”


    後子針無言以對。


    他們已經撤到涇水邊上,由北向南渡河,再行軍兩百裏左右便是秦國都城“雍”的所在地。


    難道真的要忍受晉人越來越肆無忌憚的挑釁,渡河之後灰溜溜迴去嗎?


    “駐於此處,待後續援軍前來,介時……”後子針不能一副奔喪的表情,擺出了十足的自信,繼續說道:“晉人給予之恥辱,吾等必百倍千倍奉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大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譽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譽與忠誠並收藏春秋大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