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子針期待的是晉軍來攻擊自己所統率的秦軍,換成齊軍搞幺蛾子,哪怕最後跟呂武扯上關係,操作輿論的難度會比較高,並且秦國/楚國肯定會失去齊國。


    “方才有晉人前來?”他問。


    吳剛說道:“來者乃是張氏子。”


    不得不說,後子針有點後悔沒接見那個晉人了。


    現在,一旦齊軍真的攻擊秦軍,晉人完全能夠說是要過來通報這件事情。


    這麽一搞,晉人能夠把自己摘出去,成了秦人不識好歹。


    後子針感到後悔之際,有人前來通報說是那個晉人又來了。


    沒有多久,張朔見到了後子針,沒提齊軍在幹的什麽事,張嘴就說道:“我與秦營寨對峙,恐有誤會以至兵戎相見,懇請公子撤營寨之軍。”


    這是用恭敬的態度,講很強硬的話?


    人的心態是什麽,聽到任何話都會自己進行腦補。


    後子針的想法是,晉人這是拿捏住他們的短板,拿齊軍迫進這件事情威脅秦軍。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擺明了就是,一旦齊軍攻擊秦軍,晉軍迫不得已會加入戰鬥序列。


    一眾秦人皆是露出怒容。


    後子針問道:“齊軍為何至此?”


    張朔並不那麽明顯的一愣。


    齊國被晉國削了一頓,南疆幾近成了無人區,有兩個“軍”成為“人質”被帶走了呀。


    這些事情秦國不知道嗎?


    張朔臉上滿是誠懇,說道:“請公子撤離營寨秦軍!”


    遠處在傳來戰鼓聲。


    齊軍已經迫進到秦軍營寨不足三裏的距離,停下來進行整隊的同時,戰鼓聲變得越來越急促。


    而這時,又有秦人過來匯報,南方發現晉國數千騎兵正在遊弋。


    嘛呢!


    昂?


    晉人這是要幹麽呀!?


    一種強烈的壓迫感突然環繞在秦人的心間,搞得他們唿吸沉重,情緒也變得無比緊張。


    後子針卻是“哈哈哈”一陣大笑,笑得張朔莫名其妙,笑得其餘秦人貴族不明所以也跟著笑。


    他笑夠了,盯著張朔說道:“陰武子欲攻我?可也!蒼天將為證,世人必銘記此無德之舉!”


    張朔心態有點崩。


    秦人咋就這麽不識好歹呢!


    不知道什麽叫情勢不如人,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嗎?


    可是,後子針說得很對。


    晉軍聯合齊軍將這股秦軍擊敗或消滅,秦人固然會損失慘重,卻是能夠挽迴秦國的一波國際聲望。


    真發生那樣的事情,秦人就能“滿世界”嚷嚷不單單隻有秦國不講武德,晉國一樣不是什麽好東西。


    秦國不講武德是一種光腳不怕穿鞋,也是破罐子破摔,反正跟晉國一比,秦國能失去的又不多。


    晉國跟秦國不一樣,他們現在是中原霸主喲。


    而身為霸主需要維持人設,怎麽敢凡事不講規矩,甚至需要費盡心思地去維護既有規則。


    張朔威脅道:“戰若起,世人隻知秦人暴起,我等憤而反擊罷了(liǎo)。”


    哥們,隻有勝利者才有資格書寫曆史。


    而一旦交戰,勝利者必將是俺們!


    張朔無視了秦人的滿臉憤怒,又說:“秦有幾‘師’焉?故弗,先涇水之畔亡三‘軍’,痛失城邑若幹,你等若亡於此,國有益乎?”


    後子針明白了,晉人就是想讓義渠人營寨裏麵的秦軍撤離。


    晉人為什麽要這樣?是想要壓秦人一頭嗎?


    還是說,晉人有他們沒想到的意圖???


    秦人卻是需要承認一點,晉國來的這個張朔有些事情說得很對。


    前幾年秦國已經損失夠慘重,並且失去了疆域之東的很多城邑,一旦這邊的四萬大軍再全軍覆沒,必然會使秦國接下來的日子更難過。


    完成任務的張朔迴去了。


    後子針對吳剛說道:“我攻義渠已成,國之北疆再無患矣。晉人來者不善!張氏子言而有物,若我亡於此,國事必難。或可退也?”


    好像真是那麽迴事。


    義渠人經此大敗,實力遭到極大的削弱,等於秦國已經完成戰略目標。


    晉軍明顯不光要搞義渠或白翟?


    秦軍不能給晉軍任何機會,是該跑路了啊!


    迴到營區的張朔喜滋滋地向呂武匯報,說是不負所托已經完成任務。


    呂武讓張朔將過程複盤一下,越聽眉頭皺得越深,有抽出劍捅過去的衝動。


    “你誤事矣!”呂武不再理會張朔,喚來另外的貴族,吩咐道:“你往新軍佐處而去,如此這般,這般如此……”


    獻會將每一個字牢記,行禮之後趕緊出發。


    完全懵了的張朔則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麽會得到這種待遇。


    有些人就是這樣,站在自己的角度認為將事情辦得完美無缺,沒發現在更大層麵進行了攪局,乃至於可能會讓本來大好的局麵遭到瓦解。


    他們的層次也就那樣,搞不明白自己沒得到獎賞也就罷了,怎麽還遭到責難,進而滿腹委屈無處敘說。


    義渠人營寨中的秦軍已經在撤離。


    有晉人輔兵撲進去開始搜刮起了戰利品,原本與秦軍對峙的晉軍則是收到命令迴營休整。


    呂武帶著從頭到尾待命狀態的一個“師”開始朝秦軍的營寨推進。


    他當然不是要當即展開對秦軍的攻擊,甚至之前派出一個齊國“軍”也隻是一種作態。


    現在秦國可以不宣而戰,能搞偷襲。


    晉國以前也沒少幹不宣而戰和偷襲的事情,隻是發達起來之後需要經營人設,不能再去幹那些事情。


    等哪天晉國不需要維持人設,必然會加入到對規矩的破壞者行列裏麵去。


    事實上,晉國和秦國的角色進行了互換。


    曾經的秦國作為霸主,幹的就是維護規則的事情,晉國在當時一再破壞規矩。


    這個就叫此一時彼一時也。


    下達了一連串命令的後子針,一係列的命令中包括放開對義渠人的堵截,要讓那批秦軍趕緊迴來。


    他的思維是,晉人要維護諸夏霸權,活讓晉軍去幹,己方要趁晉軍暫時脫不開身趕緊跑路。


    秦人不知道的是呂武也讓負責堵住義渠人的解朔放開口子。


    後子針不知道北方還有一個晉國的“軍”在掃蕩義渠各部落,屬於那種隻想跑掉,其餘不管不顧的類型。


    呂武則是篤定義渠人是向北逃竄依然逃不掉,會成為魏琦的口中食。


    他帶著一個“師”迫進,引發了秦人比較強烈的反應。


    不知道有多少秦人在破罵晉人果然不講武德,情緒緊張地開始了一係列準備。


    後子針再一次不管不顧,卻不是馬上跑,選擇獨自一車出營,迎向了還在繼續迫進的晉軍。


    他沒有遭到攻擊,接近晉軍之後得到迎接,來到呂武的所在地,車沒停就大聲喝問:“陰子欲意何為!?”


    呂武的這一乘戰車停了下來,其餘的晉軍則是還在繼續推進。


    後子針臉色難看地盯視著金屬人一般的呂武,發現戰車上還有兩個“小人兒”給情不自禁地愣住了。


    這兩個“小人兒”當然是呂陽和呂環。


    他們一樣看上去像個金屬人,隻不過沒套多少層甲,身上隻穿一套鎖子甲(環鎖甲)。


    孩子嘛,哪經得起太大的負重,意思意思就行了。


    這一意思意思,穿的是陰氏產量極低的鎖子甲。


    呂武拉起麵甲,笑眯眯地說道:“統兵數千裏而來方知公子在此。既知公子在此,焉能不來一見。”


    後子針是公子沒錯,地位方麵卻不比晉國的“卿”高貴到哪去,要說有什麽值得驕傲的地方,隻是血統上比呂武高貴。


    呂武又說:“早先通名,不知秦來人為何不發一語調頭而去,彼何人也?竟如此失禮。”


    老實說,吳剛當時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要調頭就跑。


    吳剛當然有聽過呂武的威名,調頭就跑是一種下意識的反應,迴過神來自己都懵逼了。


    後子針決定直接一些,問道:“陰子但請直言!”


    “此處有山有水有綠被,風光獨好。”呂武抬起手指向還在推進的己方大軍,又指了指秦軍營寨,遠方還在激戰的區域,笑嗬嗬地往下繼續說道:“因緣際會於此。若不嬉戲一番,豈不可惜?”


    後子針想道:“就特麽知道不安好心啊!”


    推進中的晉軍換了個方向,擺明了就是要攔住秦軍向南撤的路線。


    再看遠方,已經有晉軍或秦軍成群結隊在返迴,明顯就是雙方都放棄對義渠人的堵截了。


    事情發展到現階段,其實就是一件心照不宣的事情。


    義渠人已經完蛋,臨時聯合的基礎已經不在,是不是該輪到晉軍和秦軍的較量了呢?


    “秦結白翟、赤狄為盟又悖之,複偷襲白翟以結義渠,義渠不納秦,三方戰於此處。我聞之,特此前來。”呂武還是一臉的笑眯眯,沒等後子針講點什麽,繼續說道:“我聞秦楚蜀地會盟,廣邀列國而往,為晉之敵也。此番已來,與會公子,為晉之‘卿’,敢不試秦輕重,挽秦反複於傾倒?”


    哥們,別一臉的無辜樣了。


    秦人沒有道義,又沒有信譽,甘於和禽獸為伍也就罷了,還要跟楚國攪在一起破壞諸夏秩序。


    既然在這裏碰上了,俺肯定要試一試秦國到底哪裏來的自信,怎麽就鐵了心要跟晉國為敵。


    所以,別再嗶嗶啦。


    俺宣戰。


    你接著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大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譽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譽與忠誠並收藏春秋大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