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氏崛起過於迅猛,玩的自然要比那些“循規蹈矩”上位的家族更加高端。


    正常的崛起軌跡,一般是小家族經過長久的奮鬥晉升成為中等家族,再以中等家族的身份當某家的盟友或隱性的附庸,持續與同等家族撕咬,費盡心思以及更加漫長的沉澱再緩慢地提高層次。


    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沒可能不出現仇敵,更加沒辦法將每一個敵人都幹掉,必然留下連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的隱患。


    能從那種環境生存並崛起的家族,沒有任何一家會顯得簡單,智商不夠又沒有強力手腕該倒在向上爬的途中。


    哪怕是某天真的奮鬥到獲得卿位,隱患也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剪除,甚至剛成為卿位家族的前期就迎來危機四伏的局麵。


    目前的解氏就麵臨那樣的局勢。


    上有國君和韓厥布局,下有仇敵虎視眈眈,搞得解朔自成為八“卿”之一,沒有一天能夠睡個安穩覺。


    呂武就不一樣了。


    陰氏跟小貴族以及中等貴族沒有曆史遺留的仇恨值,崛起之迅猛又減少發生利益衝突的可能性。


    等呂武成為八“卿”之一,各個中小貴族心裏肯定各種羨慕和嫉妒,隻是不存在實際的利益衝突,再看呂武已經是“卿”為前提,巴結還來不及,誰傻了才無緣無故去招惹一名“卿”呢。


    他們已經抵近義渠人的疆域邊界,停下來進行必要的休整。


    同時,先前被呂武拆散的齊軍慢慢完成任務過來集結。


    事實證明齊軍並不廢物,他們對上了白翟部隊能打得非常兇猛,偶爾還能上演摧枯拉朽的攻擊態勢。


    這個是建立在有陰氏先行布局,齊軍隻要快速行軍抵達攻擊位置,再不講武德沒有派人邀戰,直接攻入部落營地,一次次都能輕易擊敗白翟部落。


    因為是遊牧不是定居,打遊牧部落最難的是找到他們。


    一旦能找到遊牧部落,諸夏這邊心裏占據優勢,武器裝備全麵占優,能根據即時的形勢進行包圍或設伏,揍起來真的不要太簡單。


    大河以西經過陰氏一再掃蕩和清除,沒有新的部落不明所以地跑過來,早早就沒什麽遊牧部落了。


    齊國的兩個“軍”忙活了將近一個半月,消滅的遊牧部落還全是陰氏事先就盯上的那些,才能在短暫的時間內完成任務。


    換作是兩眼摸瞎地開始軍事行動,過程應該是耗費極長的時間用來尋找敵人,展開跟蹤以及預設戰場,調動己方的部隊進入位置,還不一定真的能發起攻勢。


    春秋戰國之後的遊牧部落為什麽變得難打了?


    不是那時候的遊牧部落的科技樹得到提升,也不是諸夏王朝武力變弱,純粹是遊牧民族的棲息地變得更廣,找起來的難度更高了。


    拿白翟來作為例子吧。


    他們的活動範圍不超過千裏方圓,甚至是被限製在不到兩百裏的活動範圍之內。


    能夠活動的區域就那麽大,周邊並不是廣袤沒有地標的草原,受於地形限製能遊牧的地點就那麽幾個,又能有多麽難找?


    “陰子,我軍糧秣已然不多,未得補充恐難再行征戰。”晏嬰是齊國的特使,負責跟呂武進行溝通的。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他的年紀很小,不會超過九歲,辦事卻像是個成年人一般。


    一開始呂武還納悶齊國怎麽派個小孩子跟自己溝通,接觸下來看到了這個小孩的智慧,知道小孩子也不能小覷。


    呂武笑著說道:“繳獲之牛羊可劃三成予齊軍,陰氏暫補餘下糧秣,待齊國轉運輜重再補陰氏。”


    雖然是拿齊軍當仆從軍使用,該給的甜頭總是要給一些的。


    這樣幹能極大降低齊軍的怨氣,說不定還能鼓動他們更加賣力幹活。


    過程中陰氏其實沒有任何付出,繳獲是來自白翟,齊國也會補足陰氏的“投資”,剩下的都算是陰氏白白賺到的。


    晏嬰稍微一個愣神,臉上的笑容很勉強。


    他有心拒絕,一來沒那個膽子拒絕呂武,再來就是一旦拒絕會得罪被陰氏強拉來的齊人。


    畢竟,有肉能吃誰不願意?


    哪怕那些肉是他們拚死搶來,搞成了呂武賞賜下去。


    晏嬰滿心鬱悶的想道:“這算什麽事啊!”


    呂武像是想到了什麽,說道:“既如此,陰氏再予一應器具,亦可補之兵、甲,齊國補陰氏財貨,據物而易皆可。”


    拉齊國的軍隊來當仆從軍,死了人齊國自己承擔,繳獲什麽能不能分到看呂武的心情,一應的所有軍費開支和後勤都由齊國來負擔。


    現在,呂武還打算賺齊國的錢???


    晏嬰也就沒看過《三國演義》,要不就該一口老血堵在胸膛,抬起手顫巍巍地指著呂武,來一句:世間竟有此等厚顏無恥之人!


    小孩子感覺什麽都不對勁,偏偏要感謝陰氏願意在齊國的輜重沒送來之前,先擔負起齊軍的後勤補給,心裏無比膈應地告辭離開了。


    沒有多久,齊軍營盤內傳出歡唿聲。


    那是陰氏這邊的車隊運去了鍋碗瓢盆,還有很多宰殺後處理好下水的牛羊,少不了數量足夠的青銅戈、矛、劍、弓、箭矢、皮甲、藤甲、木甲。


    不用刻意去分辨,隻要是跟武器裝備相關,事實上就是來自於齊國的原產貨。


    這些東西是上一次呂武率軍伐齊的戰利品,拿來補給齊軍不用擔心他們用不慣,簡直是再合適不過了。


    引發齊軍士兵歡唿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人手一個得到一套來自陰氏士兵的基礎套裝。


    包括裝水用的皮囊,鐵質的勺子、鐵質筷子、裝飯用的鐵質盒子(78式軍用飯水一體壺),裝湯用的鐵質長筒,行軍裝物用的背式皮包,一條帶有扣子的皮腰帶,一條毛氈毯子。


    齊國是“東方世界”的第一經濟強國,每每都能出現一些新鮮玩意。


    關鍵是,陰氏給的那些軍用品是獨家,不但晉國這邊隻有陰氏在用,其餘諸侯國更別想獲得了。


    呂武才剛配給自家的部隊不久,考慮到做出來的玩意就是用來賣,再來就是讓齊軍感受一下來自陰氏的優越感,先行操作了一波。


    事實上,成了陰氏仆從軍的這些齊軍士兵,到最後真不知道能有多少迴去齊國。


    他們可以是戰死,也能是失蹤,更可能是加入陰氏。


    暫時沒發生的事情,誰能確認什麽,是吧?


    吸引移民最管用的是什麽,不就是一再展示獨家持有,優越感炫耀到令所有人都感到羨慕嗎?


    再給輿論操作一波,講述加入某某家的待遇,未來的前景等等,再給他們看到實際的好處,很好進行誘拐的。


    晉國是中原霸主國。


    陰氏是晉國的卿位家族。


    那不都是事實嗎?


    晏嬰手裏拿著一套“陰氏出品”在發愣。


    其餘的東西可以先行無視,他無法忽略毛氈的存在。


    齊國是紡織大國,能生產的布匹種類多到連齊君呂環都不清楚。


    作為貴族家庭一員的晏嬰並不是沒見過毛氈,觀察許久得出陰氏毛氈是用羊毛紡織而成,訝異為什麽沒有動物皮毛該有的濃烈異味,又看不出是個什麽紡織的方式。


    毛氈這種玩意真不值得稀奇,遠古時代就已經被創造出來。


    存在區別是一代代革新了製造的手法,產生了紡織技術上的進步。


    晉國是中原霸主國沒錯,有自己的鹽池和紡織技術,該從齊國進口食鹽以及布匹還是要進行采購。


    晏嬰親自試驗了一下,發現來自陰氏的毛氈毯子卷一卷能成為一捆,搭配那個皮革背包,不但看上去造型好看,還一點都不礙事,著實太過於適合士兵來使用。


    最重要的是什麽?


    是陰氏出產的毛氈毯子保暖方麵非常強!


    要說缺點的話,也就是皮膚直接接觸有點莫名刺刺的。


    如果沒有後麵這個缺點,拿來當成衣布料之後,齊國的紡織業該遭到多大的重創?


    光是非常適合軍隊使用,已經能夠對齊國的紡織業形成競爭了啊!


    “晉國霸權何時衰?”晏嬰人小鬼大,想道:“晉國一日不衰弱,齊國怎麽敢插手晉國卿位家族的鬥爭。”


    是的,哪怕很清楚晉國的卿位家族鬥爭激烈,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進行插手,幹涉什麽的就更別提了。


    一旦有哪個不開眼的諸侯國敢這麽幹,晉國每每都能暫時放下內部矛盾,先收拾敢亂伸手的諸侯國,收拾了外部再繼續內鬥。


    晏嬰又想道:“想要對付陰氏也極難啊!陰武子辦事玲瓏八麵,樂於利益均沾,深得晉國中小貴族愛戴,各卿位家族與之沒有生死大仇。”


    他還覺得呂武這一次西征做得太對了!


    陰氏本身足夠強大能自保為前提,擺出不將精力放在晉國內部的傾向,其餘卿位家族對陰氏的忌憚感將降到最低。


    那些卿位家族該考慮的是怎麽讓陰氏持續對外開拓,跟在後麵混吃混喝的同時保持友善關係,又怎麽可能去無故招惹。


    “晉國之‘卿’貪婪成性,唯有期盼陰武子某日不再利益均沾?”晏嬰看著樂瘋了的齊軍士兵,思緒越飄越遠,不自覺地低聲嘀咕道:“齊國萬不可惡了陰武子,或可有求必應,借助其威勢逼迫山東列國,以求得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大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譽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譽與忠誠並收藏春秋大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