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是一個累積的過程,明知道那個方向是對的,哪能因為一時的失敗和困難就放棄?


    呂武沒想搞什麽大動作,他隻是在進行必要的積累。


    之前已經提到培養各種工匠的困難度,需要消耗的資源也會非常龐大。


    呂武沒有天真到認為自己短時間能夠培養出足夠數量的匠人,隻是需要有一個規劃,分批地逐漸累積數量。


    其實還有另外一個辦法!


    他能對外購買匠人。


    目前,大部分的匠人都是“家養”型,以國君名下的匠人數量最多。


    國君甚至會專門開設各種作坊,委托在某個誰的名下,交給那個人去管理和經營。


    屬於自由身的匠人數量非常稀缺,他們的生存空間其實也不大。


    原因相當簡單。


    有錢並有購物欲望的人,絕大多數會是貴族。


    而貴族有自己的領地,肯定會有各種各樣的人才,想要什麽東西大多自產自足,不夠了也是向同為貴族采購。


    自由匠人,他們生產的量不會高,也不夠資格參與到貴族貿易中去,有錢並有那個意願購買東西的國人(一般指住自由民),他們也會選擇大貴族經營的店鋪。


    一開始呂武想要搞各種各樣的路邊攤,主要是他壓根不知道春秋的社會生態和環境,才會有那種“超前”的想法。


    現在,他已經知道有錢並有購買欲的群體都是哪些,早就放棄了擺攤的想法。


    並且每次想起了,他還會有點小尷尬。


    難以大批量地培訓匠人?


    呂武的選擇是從屬民中挑一些半大不小的機靈少年,跟著那些匠人打下手。


    他還在進行觀察和思索,能不能編寫出什麽教科書來。


    這個想法剛生起就被他自己掐滅了。


    寫書或許不難,隻是溝通與觀察,將歸納來的知識,用文字記載起來。


    關鍵是,字認識他們,他們不認識字啊!


    要是為了培養匠人,再去教孩子識字,肯定要瘋了。


    以老呂家目前的財力也辦不到。


    那麽,事實就顯得很蒼白了。


    需要的是手把手教,耗費的時間通常很長。


    呂武召集了家臣,問道:“缺匠人,何處可購?”


    幾個家臣麵麵相覷了一下。


    他們對呂武想要買匠人肯定是支持的態度。


    隻是,匠人雖然也是奴隸的一種,願意賣的貴族,卻幾乎沒有。


    “主,征之戰可得。”虞顯直白地說:“購無可購。”


    隨軍出戰,幸運了碰上去打某個小國的都城,殺進去有針對性地俘虜一批,是最快的獲得方式。


    去攻打其他貴族也能搶一批,但也輪不到老呂家去打。


    呂武看向其餘的家臣。


    他們附和了虞顯的意見。


    表現得比較活躍的衛睿,說道:“主或可尋韓、魏?”


    有姻親關係,呂武這邊正在建設期,的的確確是能尋求韓氏和魏氏的幫助。


    呂武卻是遲疑了。


    要搞的東西有保密性質,借來了各種工匠,既然是借,肯定是有還的那麽一天。


    “可。”呂武又問:“需幾多?”


    他借來的匠人可以幹很多事情,自己家的那些匠人著投入到需要保密的工程中去。


    虞顯立刻來了精神。


    他負責建設的建設項目不少,一直以來都在苦惱沒有足夠的匠人,需要工具無法及時打造,報出了一個數量。


    呂武將幾名家臣的建議書以文字。


    畢竟,記性好,不如爛筆頭。


    春耕已經過去,到了該歇一歇的時間段。


    韓氏和魏氏要是沒有搞什麽大開發或工程建設,會很樂意借出匠人。


    要不然,匠人閑著也是閑著。


    交情好的貴族,互相之間借東西和借人,其實非常頻繁。


    東西什麽的,要不要利息,會事先約定好。


    借人,則是自家沒活幹,養著也是白養,借出去能省了糧食消耗,也能增加匠人技術的熟練度,不至於長時間沒活幹,技能給生疏了。


    呂武特地派人迴老封領讓韓妏與魏晗寫好家信,才選定家臣前往韓氏與魏氏那邊。


    她們不是寫求援的內容,隻是一些家常話。


    呂武的求援,需要家臣去操辦。


    兩位夫人已經知道呂武想做什麽,她們是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子,同樣重視夫主的領地建設,對於夫主找自己的娘家借人,非但不反對,還感到很有麵子。


    倒是作為正妻的趙?知道後,連續好幾天有些心情抑鬱。


    她也想幫,但趙氏現在明顯出不了多少力。


    老封領那邊的事情,呂武隻是在關注,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新封領。


    他讓卓陪同,進山查看了一圈。


    這邊的山體大體上不怎麽陡峭,甚至某些山更像是隆起的一個大坡地,並且不長樹,覆蓋了很茂密的草地。


    這就是卓為什麽會說適合放牧的原因。


    其實吧?


    該片區域在未來被不止一個勢力當成了養馬場,先後培育出了不少的優良戰馬。


    呂武查看下來,修建養馬場的想法肯定有,隻是底子限製,再加上財力不足,需要比較現實地劃分區域用來放羊。


    該去看的煤山以及鐵礦區,他也先後去查看了。


    總的來說,煤真的到處都是,要是有那個能力向下挖,以目前的消耗量而言,屬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鐵礦隻找到了兩處,隻不過無法判斷鐵礦石的質量怎麽樣。


    他們還找到了不錯的黏土。


    其他人不知道用途的石灰岩,呂武發現後又有了新的驚喜。


    這邊的“陰”城被清理出來,農耕區也播種完畢。


    呂武從山地出來後,設宴款待了親自過來的幾名貴族。


    至於沒親自來,卻是派來人手幫忙的其餘幾家,他也吩咐家臣準備好了禮物,會讓各家帶迴去。


    周邊貴族來幫忙是出於目前的習俗。


    大概就是一種守望相助的意思。


    【看書福利】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這個“陰”地周邊的貴族,依附魏氏的那些會是老呂家天然上的盟友,他們從某種程度來講,也樂意跟呂武締結友誼,期望能夠有所收獲。


    被清理出來的“陰”城,擠一擠能進住六千餘人,不太講究的話擠個上萬人也是可以的。


    野外並沒有絕對的安全,周邊的村落體係沒建立起來之前,呂武就將所有奴隸給集中了進去。


    安排好武士看管城池。


    屬民以及“陰”地本來的住民,住在城外的營盤。


    宴會結束後,呂武特地留下了梁挈。


    他倆現在已經不是同一個階層的人物。


    梁挈行為舉止方麵變得無比恭敬。


    呂武留下梁挈隻是想問一問北邊胡人的事情,打聽有多少個部落,存在什麽特產。


    其實這種行為很不禮貌。


    梁挈也沒有那個義務告知呂武那些情報。


    隻是一個不是真貴族。


    另一個很希望能跟對方繼續合作,又或者說保持友好關係,溝通也就顯得很順利。


    老呂家從去年開始就在圍獵曠野的野人,有了新的封地後,行動自然還是繼續。


    呂武打聽胡人的消息,主要還是尋求貿易渠道。


    要是胡人真的很好欺負,也不是不能欺負一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大領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譽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譽與忠誠並收藏春秋大領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