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紅樓釵黛]鹹豬手,蟹黃酒 作者:司晨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寶釵一驚,竟不知該如何迴答,就聽見秦氏又道:“世人以訛傳訛,聽風就是雨,編排出這些有的沒的,我也不好和他們計較。隻是你既和西府裏鳳嬸子是姑表親,難道來前竟不請她參詳一二?”
寶釵素來沉穩,胸有城府,但不知道為什麽,見秦氏這般模樣,竟不願瞞她,正遲疑間,誰料想秦氏也是個最玲瓏剔透的人物,已經被她看出端倪。隻聽的秦氏又輕笑一聲說道:“是我想的差了。你這番來,必然是得了鳳嬸子的主意。我隻說我們從小玩得投契,好過這麽一場,她必定對我有幾分真心在。想不到牆倒眾人推,別人尚未聽到什麽風聲,她反倒先落井下石起來。是我高看她了。”聲音裏大是悶悶不樂。
寶釵搖頭苦笑道:“想來是我平日不得她的歡心,隨意搪塞誠心看我出醜也未可知。”
那秦氏聽她如是說,卻搖頭道:“哪裏有這般簡單。我那鳳嬸子,少說也有幾萬個心眼子。隻怕讓你出醜還是小事,要和我婆婆一起對付我才是真的。從前我家好時,娘兒們有說有笑,何其親密,如今見我家裏不行了,西府裏老太太、太太隻怕還不知道消息呢,她就先變了嘴臉。”說到此處,隻覺得一股徹骨的寂寞由心底生起。
寶釵心中暗暗詫異,心想:果然先前王夫人所言非虛,她出身另有來曆,絕非秦家自養生堂抱來的棄嬰那麽簡單。不然,焉能有這般底氣?她所言“我家”絕非是秦家,隻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問個明白?一個不慎,反招來殺身之禍。
秦氏看寶釵神色變幻,也不去細問,隻是自顧自歎道:“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如今這榮寧兩府,除了他之外,竟無一個男子能挑大梁的,那賈璉隻顧耍些小聰明,餘者更是鼠目寸光,難堪大任。我原說鳳嬸子是脂粉隊裏的英雄,原盼著她能從旁襄助的,想不到她反倒助著那愚婦,爭些意氣。我一個將死之人,顏麵掃地,又有何懼,隻是從此賈家的名聲,就毀於一旦了!”
寶釵隻管想著秦氏口中的“他”是指何人,若說是賈蓉,無論如何也不像,又想著平日兩府裏傳聞,她是和賈珍不妥的,莫非竟是說他?正疑惑間,那秦氏又道:“你如今來的意思,我也知道了。必是為你哥哥得罪了秦鍾那孩子,西府裏老太太、太太不知道我家裏的事,仍看作往日一般,生怕我心中不自在,故遣你過府來請罪。隻是不該穿成這副模樣。我婆婆正想尋我的錯呢,清早一大早命人去喚我這個病人陪她逛園子,我走累了才說要來逗蜂軒休息,不想更是中了她的毒計。你這麽個打扮,在軒裏這麽一等,倒像我是約好了,來偷會什麽男人了!那起子下人最聽風就是雨的,嚷開了去,你我又有什麽意思?”
寶釵聽得暗暗心驚。一來她尚未出閣,再料想不到婆媳之間竟算計至此,二來她極少來寧國府,更是初會秦氏,竟不防秦氏說話如此直言不諱,絲毫不肯給尤氏留麵子。她見秦氏一雙眼睛似笑非笑,直往自己身上打量,忙笑著說道:“清者自清。幸虧我是女兒之身,倒不妨事的。”
秦氏冷笑道:“不妨事?你知道什麽?你道西府裏那位珠大奶奶,何以不受人待見?做女人命苦啊!行止稍有差錯,就是一輩子的事。李家隻道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哪裏管她的死活?這還罷了,她好歹有個小子,還能守著。我那爹娘,才叫過分,我未落草時,隻盼著是個帶把的,多方籌謀,待到知道是個女兒家,也就撂開了手,如泥土瓦礫一般了。不然,我何以淪落此處,又何以日日要受尤氏的閑氣?”
寶釵見秦氏越發激憤起來,自忖交淺言深,絕非善事,忙笑著說道:“奶奶這話從何說起?我年紀尚輕,竟是不懂。奶奶久病初愈,難免思慮重些,這並不算什麽事。平素裏奶奶孝敬珍大嫂子,都是闔府稱讚的,珍大嫂子也待奶奶如自家女孩兒一般,娘兒們一團和氣,何必因了這些小事思慮傷感?奶奶放心,我並不是那傳話的人,這話誰會記在心中,不過聽聽就忘了。還請奶奶保重身子,少思多動……”
寶釵話尚未說完,那秦氏已經變了顏色:“說到底,你竟是來教訓我的了?你雖是個女孩兒,卻也是皇商家庭出身,難道不懂這和氣生財的道理?薛家白遣了你來了!平日裏常聽人傳你會做人,我隻道你也如鳳丫頭一般,是個會見人下菜碟,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誰料想你反倒跟我講起大道理來了!是不是你以為我家裏落魄了,就可以任由你教訓?”
寶釵自知說錯了話,漲紅了臉,一言不發。若論輩分,她原比秦氏高了一倍,但如今情勢比人強,隻能低頭受教。就聽得秦氏劈頭教訓道:“我先前雖未見你,也早知道你的賢名,隻道你果然是個聰慧孩子,便如鳳丫頭一般,倒也擔當得起興衰大事。想不到竟是個死讀書的愚人。須知那三綱五常,三從四德,原本是多事的人編排出來,好哄騙人的。隻因暗合了龍椅上頭人的意思,才流傳開了。聰明的人拿這個當幌子,隻為了自己的位子做得穩當,其實並不曾把其中所謂聖賢之言當成聖旨一般。就算是聖旨,也如放屁,陽奉陰違,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事情多了!隻有傻子,才拿個雞毛當令箭,對別人橫挑鼻子豎挑眼的。我是什麽人,豈容你在這裏說三道四?”
其實秦氏說寶釵是個死讀書的愚人,固然偏激刻薄,但也不能算毫無根由。
寶釵自幼飽讀詩書,深受儒家教化,看似平和,實則外圓內方,遇到有悖儒家禮儀的事情,眼中容不得沙子。譬如說她深知鳳姐平日行徑,大看不慣,認定了不是一路人,敬而遠之,所以雖然是姑表親,卻不如和王夫人、三春姐妹來得親近。
寶釵自以為她掩飾得很好,但鳳姐畢竟比她大上好幾歲,何等聰明老辣,怎不知她心意?鳳姐原本就忌憚她,再加上這一層,就格外疏遠起來。譬如這迴薛蟠和秦鍾大鬧,薛蟠固然冒失,但鳳姐是早知道秦氏靠山已倒的消息的,若她肯在賈母、王夫人麵前透露一言半語,賈母又怎會拉偏架,逼得薛家低頭認錯?再不濟也不至於出這麽個餿主意,害得寶釵和秦氏差點丟了麵子。
寶釵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暗道常聽人說東府裏秦大奶奶性格驕縱,喜怒無常,自己初見她時,見她一派楚楚可憐,說話甚有條理,隻當是那起子小人們刻意詆毀她,想不到才沒說幾句話,已經置疑起聖賢來。若是往日,依了寶釵的性子,冒犯自己猶可,冒犯聖賢斷然不可取,必要引經據典和人辯論一番。如今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隻得咬牙忍了,隻是一股委屈憤懣的氣息從心底而生,好容易才壓製住了,一言不發。
逗蜂軒中兩人一站一坐,沉默了許久。寶釵心中隻盼著尤氏趕緊迴來替她解圍,心中納悶:怎麽去了這麽許久還不迴來,也不見人將大夫請來,難道果真如秦氏所言,寧國府已經徹底放棄了秦氏?
秦氏半坐半躺在一張貴妃榻上,喘了幾口氣,麵色漸漸平和下來,望著寶釵長歎一聲,說話卻溫和了許多:“普天底下的人多是如此,為了芝麻丟了西瓜的,也怨不得一代不如一代了。你看看那些公子哥兒們,一味胡鬧,可有幾個能挑大梁的,或打理族中事務,或致力於仕途光宗耀祖的?一族人裏總要有幾個出類拔萃堪當重任的,這戶人家才不至於衰落,其他的子弟才能繼續花天酒地,做他們公子哥兒們的美夢。你也是個命苦的,偏生有這樣一個哥哥。想來平素也很是為難罷。”
這一番話和先前的激憤刻薄不同,卻是平和溫柔,大近情理。寶釵聽了這話,正中心事,又被秦氏一雙眼睛望著,竟恍惚覺得那目光裏有無盡的關懷之意,不知道怎麽的,鼻子一酸,差點哭出來。她想起來意,忙向秦氏行禮賠不是道:“說來都是我哥哥太過莽撞衝動。衝撞了秦小相公。我……”
她的話還沒說完,秦氏已經略顯疲倦地擺了擺手:“我早就告訴秦家,秦鍾那孩子若再不學好,隻怕神仙也難救了。偏他貪玩不用心念書,反在一些不三不四的事情上下功夫,又能怪誰?如今我身子這個樣子,時局又是如此,難道竟為了這些有的沒的小事思慮氣惱?再者,就算我有心追究,隻怕也追究不起了罷。”
寶釵見秦氏明言說不予追究,心中大慰,因念及寧府是非之地,不宜久留,正想著再說一會子話就離開的時候,秦氏突然又說道:“你事事力圖賢德,雖是迂腐了些,原也不能算錯。既然你我有一麵之緣,我且給你個忠告罷:既然不幸身為女兒,別的事情猶可,唯獨一個情字是萬萬沾染不得的,若是不慎失了腳,憑有千般心氣,萬般籌謀,也就不算什麽了,被作踐得如同枯葉野草一般……”
這話於寶釵而言,更是晴天霹靂。她越發不知道該如何迴答。欲要打斷時,隻覺得秦氏如同交待後事一般不管不顧,竟是無從打斷。正覺得尷尬間,忽然聽得外間腳步聲起,門簾響處,卻是一個男人大踏步走了進來。
寶釵一看之下,見是賈珍,因避之不及,遂打定主意,先上前行禮,以兄稱唿之,再趁勢告辭。誰知賈珍才進門就向著秦氏開口說道:“聽佩鳳說那婆娘硬要拉你來園子裏亂逛,我就知道不好,急著趕過來,路上又聽偕鴛說你暈倒了,如今可曾好些了?”一語未落,已看到房中還有別人,見是個穿著男子衣衫的陌生男子,不覺微微眯了眼睛,沉聲問道:“你是何人?”
寶釵忙趕著給賈珍見禮,說明身份,在解釋自己穿著時,隻淡淡說一時頑皮,圖個新鮮,那賈珍想是心中有事,哪裏有心思管這些,因寶釵是女眷,更不便多說,不過寒暄了幾句,寶釵就瞅個機會告辭而去了。賈珍如釋重負,哪裏肯留。
寶釵素來沉穩,胸有城府,但不知道為什麽,見秦氏這般模樣,竟不願瞞她,正遲疑間,誰料想秦氏也是個最玲瓏剔透的人物,已經被她看出端倪。隻聽的秦氏又輕笑一聲說道:“是我想的差了。你這番來,必然是得了鳳嬸子的主意。我隻說我們從小玩得投契,好過這麽一場,她必定對我有幾分真心在。想不到牆倒眾人推,別人尚未聽到什麽風聲,她反倒先落井下石起來。是我高看她了。”聲音裏大是悶悶不樂。
寶釵搖頭苦笑道:“想來是我平日不得她的歡心,隨意搪塞誠心看我出醜也未可知。”
那秦氏聽她如是說,卻搖頭道:“哪裏有這般簡單。我那鳳嬸子,少說也有幾萬個心眼子。隻怕讓你出醜還是小事,要和我婆婆一起對付我才是真的。從前我家好時,娘兒們有說有笑,何其親密,如今見我家裏不行了,西府裏老太太、太太隻怕還不知道消息呢,她就先變了嘴臉。”說到此處,隻覺得一股徹骨的寂寞由心底生起。
寶釵心中暗暗詫異,心想:果然先前王夫人所言非虛,她出身另有來曆,絕非秦家自養生堂抱來的棄嬰那麽簡單。不然,焉能有這般底氣?她所言“我家”絕非是秦家,隻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問個明白?一個不慎,反招來殺身之禍。
秦氏看寶釵神色變幻,也不去細問,隻是自顧自歎道:“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如今這榮寧兩府,除了他之外,竟無一個男子能挑大梁的,那賈璉隻顧耍些小聰明,餘者更是鼠目寸光,難堪大任。我原說鳳嬸子是脂粉隊裏的英雄,原盼著她能從旁襄助的,想不到她反倒助著那愚婦,爭些意氣。我一個將死之人,顏麵掃地,又有何懼,隻是從此賈家的名聲,就毀於一旦了!”
寶釵隻管想著秦氏口中的“他”是指何人,若說是賈蓉,無論如何也不像,又想著平日兩府裏傳聞,她是和賈珍不妥的,莫非竟是說他?正疑惑間,那秦氏又道:“你如今來的意思,我也知道了。必是為你哥哥得罪了秦鍾那孩子,西府裏老太太、太太不知道我家裏的事,仍看作往日一般,生怕我心中不自在,故遣你過府來請罪。隻是不該穿成這副模樣。我婆婆正想尋我的錯呢,清早一大早命人去喚我這個病人陪她逛園子,我走累了才說要來逗蜂軒休息,不想更是中了她的毒計。你這麽個打扮,在軒裏這麽一等,倒像我是約好了,來偷會什麽男人了!那起子下人最聽風就是雨的,嚷開了去,你我又有什麽意思?”
寶釵聽得暗暗心驚。一來她尚未出閣,再料想不到婆媳之間竟算計至此,二來她極少來寧國府,更是初會秦氏,竟不防秦氏說話如此直言不諱,絲毫不肯給尤氏留麵子。她見秦氏一雙眼睛似笑非笑,直往自己身上打量,忙笑著說道:“清者自清。幸虧我是女兒之身,倒不妨事的。”
秦氏冷笑道:“不妨事?你知道什麽?你道西府裏那位珠大奶奶,何以不受人待見?做女人命苦啊!行止稍有差錯,就是一輩子的事。李家隻道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哪裏管她的死活?這還罷了,她好歹有個小子,還能守著。我那爹娘,才叫過分,我未落草時,隻盼著是個帶把的,多方籌謀,待到知道是個女兒家,也就撂開了手,如泥土瓦礫一般了。不然,我何以淪落此處,又何以日日要受尤氏的閑氣?”
寶釵見秦氏越發激憤起來,自忖交淺言深,絕非善事,忙笑著說道:“奶奶這話從何說起?我年紀尚輕,竟是不懂。奶奶久病初愈,難免思慮重些,這並不算什麽事。平素裏奶奶孝敬珍大嫂子,都是闔府稱讚的,珍大嫂子也待奶奶如自家女孩兒一般,娘兒們一團和氣,何必因了這些小事思慮傷感?奶奶放心,我並不是那傳話的人,這話誰會記在心中,不過聽聽就忘了。還請奶奶保重身子,少思多動……”
寶釵話尚未說完,那秦氏已經變了顏色:“說到底,你竟是來教訓我的了?你雖是個女孩兒,卻也是皇商家庭出身,難道不懂這和氣生財的道理?薛家白遣了你來了!平日裏常聽人傳你會做人,我隻道你也如鳳丫頭一般,是個會見人下菜碟,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誰料想你反倒跟我講起大道理來了!是不是你以為我家裏落魄了,就可以任由你教訓?”
寶釵自知說錯了話,漲紅了臉,一言不發。若論輩分,她原比秦氏高了一倍,但如今情勢比人強,隻能低頭受教。就聽得秦氏劈頭教訓道:“我先前雖未見你,也早知道你的賢名,隻道你果然是個聰慧孩子,便如鳳丫頭一般,倒也擔當得起興衰大事。想不到竟是個死讀書的愚人。須知那三綱五常,三從四德,原本是多事的人編排出來,好哄騙人的。隻因暗合了龍椅上頭人的意思,才流傳開了。聰明的人拿這個當幌子,隻為了自己的位子做得穩當,其實並不曾把其中所謂聖賢之言當成聖旨一般。就算是聖旨,也如放屁,陽奉陰違,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事情多了!隻有傻子,才拿個雞毛當令箭,對別人橫挑鼻子豎挑眼的。我是什麽人,豈容你在這裏說三道四?”
其實秦氏說寶釵是個死讀書的愚人,固然偏激刻薄,但也不能算毫無根由。
寶釵自幼飽讀詩書,深受儒家教化,看似平和,實則外圓內方,遇到有悖儒家禮儀的事情,眼中容不得沙子。譬如說她深知鳳姐平日行徑,大看不慣,認定了不是一路人,敬而遠之,所以雖然是姑表親,卻不如和王夫人、三春姐妹來得親近。
寶釵自以為她掩飾得很好,但鳳姐畢竟比她大上好幾歲,何等聰明老辣,怎不知她心意?鳳姐原本就忌憚她,再加上這一層,就格外疏遠起來。譬如這迴薛蟠和秦鍾大鬧,薛蟠固然冒失,但鳳姐是早知道秦氏靠山已倒的消息的,若她肯在賈母、王夫人麵前透露一言半語,賈母又怎會拉偏架,逼得薛家低頭認錯?再不濟也不至於出這麽個餿主意,害得寶釵和秦氏差點丟了麵子。
寶釵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暗道常聽人說東府裏秦大奶奶性格驕縱,喜怒無常,自己初見她時,見她一派楚楚可憐,說話甚有條理,隻當是那起子小人們刻意詆毀她,想不到才沒說幾句話,已經置疑起聖賢來。若是往日,依了寶釵的性子,冒犯自己猶可,冒犯聖賢斷然不可取,必要引經據典和人辯論一番。如今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隻得咬牙忍了,隻是一股委屈憤懣的氣息從心底而生,好容易才壓製住了,一言不發。
逗蜂軒中兩人一站一坐,沉默了許久。寶釵心中隻盼著尤氏趕緊迴來替她解圍,心中納悶:怎麽去了這麽許久還不迴來,也不見人將大夫請來,難道果真如秦氏所言,寧國府已經徹底放棄了秦氏?
秦氏半坐半躺在一張貴妃榻上,喘了幾口氣,麵色漸漸平和下來,望著寶釵長歎一聲,說話卻溫和了許多:“普天底下的人多是如此,為了芝麻丟了西瓜的,也怨不得一代不如一代了。你看看那些公子哥兒們,一味胡鬧,可有幾個能挑大梁的,或打理族中事務,或致力於仕途光宗耀祖的?一族人裏總要有幾個出類拔萃堪當重任的,這戶人家才不至於衰落,其他的子弟才能繼續花天酒地,做他們公子哥兒們的美夢。你也是個命苦的,偏生有這樣一個哥哥。想來平素也很是為難罷。”
這一番話和先前的激憤刻薄不同,卻是平和溫柔,大近情理。寶釵聽了這話,正中心事,又被秦氏一雙眼睛望著,竟恍惚覺得那目光裏有無盡的關懷之意,不知道怎麽的,鼻子一酸,差點哭出來。她想起來意,忙向秦氏行禮賠不是道:“說來都是我哥哥太過莽撞衝動。衝撞了秦小相公。我……”
她的話還沒說完,秦氏已經略顯疲倦地擺了擺手:“我早就告訴秦家,秦鍾那孩子若再不學好,隻怕神仙也難救了。偏他貪玩不用心念書,反在一些不三不四的事情上下功夫,又能怪誰?如今我身子這個樣子,時局又是如此,難道竟為了這些有的沒的小事思慮氣惱?再者,就算我有心追究,隻怕也追究不起了罷。”
寶釵見秦氏明言說不予追究,心中大慰,因念及寧府是非之地,不宜久留,正想著再說一會子話就離開的時候,秦氏突然又說道:“你事事力圖賢德,雖是迂腐了些,原也不能算錯。既然你我有一麵之緣,我且給你個忠告罷:既然不幸身為女兒,別的事情猶可,唯獨一個情字是萬萬沾染不得的,若是不慎失了腳,憑有千般心氣,萬般籌謀,也就不算什麽了,被作踐得如同枯葉野草一般……”
這話於寶釵而言,更是晴天霹靂。她越發不知道該如何迴答。欲要打斷時,隻覺得秦氏如同交待後事一般不管不顧,竟是無從打斷。正覺得尷尬間,忽然聽得外間腳步聲起,門簾響處,卻是一個男人大踏步走了進來。
寶釵一看之下,見是賈珍,因避之不及,遂打定主意,先上前行禮,以兄稱唿之,再趁勢告辭。誰知賈珍才進門就向著秦氏開口說道:“聽佩鳳說那婆娘硬要拉你來園子裏亂逛,我就知道不好,急著趕過來,路上又聽偕鴛說你暈倒了,如今可曾好些了?”一語未落,已看到房中還有別人,見是個穿著男子衣衫的陌生男子,不覺微微眯了眼睛,沉聲問道:“你是何人?”
寶釵忙趕著給賈珍見禮,說明身份,在解釋自己穿著時,隻淡淡說一時頑皮,圖個新鮮,那賈珍想是心中有事,哪裏有心思管這些,因寶釵是女眷,更不便多說,不過寒暄了幾句,寶釵就瞅個機會告辭而去了。賈珍如釋重負,哪裏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