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孟九成當然是不讚成。可宋廷對“歸化人”的不信任,對武人的猜忌,對義軍又利用又壓製的矛盾,種種愚蠢、短視、作死的行為,也確實很令人痛恨。
沉吟半晌,孟九成眼簾一抬,正色說道:“蒙軍進攻山東,燒殺搶掠之暴,比之金人如何?若說金人是狼,那蒙軍便是虎,更加兇惡殘暴,也必是宋之死敵。在下剛剛並未說宋人如何如何,而是說漢家兒郎,如果投靠金國、蒙古,耕讀隱世還算稍有良心,而助夷狄殺戮同胞、攻掠故國者,無論何借口,也是漢奸無疑,必要遺臭萬年。”
其實,孟九成這番言辭有些避重就輕,也有些含糊不明,但他絕不讚同那些諸如“國家對不起我,我又何須對得起國家”的漢奸言論。你可以屈膝去做順民,便為虎作倀卻不可原諒。
眾人都聽得凜然心驚,盡管並未理解全部的意思,但最後那“漢奸”“遺臭萬年”的誅心之語卻是明白的。
“孟官人此言——嗬嗬,那屈死的嶽武穆想必是萬分讚同的。”季德幹笑了兩聲,有些不自然地說道。
“屈死的嶽武穆能青史留名,能成神成聖,為萬世所景仰崇敬。”孟九成毫不示弱,反唇相譏道:“賣國求榮之漢奸,如石敬瑭之流,又能富貴幾代?卻至今仍有遺臭。”
“四弟說得好。”王忠峰拍拍孟九成的胳臂,說道:“咱即便不學嶽武穆,也別當那,那個漢奸。蒙人和金人都是一路貨色,燒殺搶掠是一般的狠毒,屠戮之慘景,令人憤恨難當,都該打殺。”
說到這裏,便頗有些話不投機的氣氛,季德麵色漲紅,低頭不語。
季先笑了兩聲,說道:“小侄兒見識淺薄,言語不當,諸位原諒則個。”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在下也有親朋喪於蒙人之手,亦恨蒙人。實不相瞞,在下曾在紅襖軍中與金人廝殺血拚,頗知義軍之窘困,也知義軍首領如楊安兒,很有投宋之意。奈何,宋廷懼怕金人,不敢接納。”
聽季先的話中提到楊安兒,又看他歎息搖頭,孟九成突然想起來有關他的事情了。
季先確是楊安兒舊部,至於他是受楊安兒所派,還是自己跑到宋地,卻是不清楚的事情。但他四處奔走,確實說服了應純之招納義軍。然後他招徠了石珪、葛平、楊德廣等義軍,並被朝廷任命為漣水忠義軍鈴轄。
而這也正是孟九成要走的路,招徠義軍,一躍而成為領軍將官,再徐圖發展,興王圖霸。
且不說季先後來因為被李全誣陷謀而被暗殺,從一介平民在短時間內成為一軍統領,這恰恰是時勢造英雄的典型例子。不一定是要個人才能出眾,隻須膽大心細,並趕上了形勢變化所造成的契機,就大有可能。
而季先四處奔走,遊說地方官員,終獲成功。就隻能說明這個人並不簡單,在粗豪的外表下,也有縝密的心思。
孟九成心中雖有傲氣,但卻對事不對人,他並不敢小瞧古人。所以,想起季先的曆史後,他的腦海裏急速翻騰,權衡利弊。
是借機結交,還是先於他向應純之遊說,把他的路堵死?思索的時間很短,孟九成已經做出了判斷和決定,先助季先一臂之力,日後是獨力招徠義軍,還是從季先那裏開始征戰生涯,便盡可看形勢而定。
想到這裏,孟九成輕撚著酒杯,意味深長地說道:“所謂的宋廷不接納,並不準確,應該說是不敢公開接納才對。至於地方官員,特別是邊境州縣的,對宋金形勢最是了然,想利用豪傑之士行恢複大業,也不意外。”
季先和季德望著孟九成,仔細揣摩話中之意。
季先反應過來,試探著問道:“不敢公開?那便是秘密接納,支助錢糧了?”
“或許吧!”孟九成淡淡一笑,說道:“這可能還要看宋金形勢的變化。嗯,這不過是在下粗陋之見,聽聽便可,莫要當真。”
“不,孟官人說得極有道理。”季先的神色鄭重起來,季德也點了點頭,“政策隨形勢而變,正是明理。然依孟官人所見,宋金形勢將如何變化?是否對北地義軍有利呢?”
“應該會吧!?”孟九成可不想變成能掐會算的神棍,話說到這裏已經差不多了,便模棱兩可地笑道:“酒席閑談而已,你我都不能左右形勢,且看以後吧!”
季先叔侄顯然意猶未盡,屢番碰壁卻因孟九成的一番話,又有了樂觀的希望,心情自然為之一暢。但孟九成收口不言,他倆也隻好不再詢問,眾人喝酒聊些閑事,氣氛倒也鬆緩下來。
“孟官人既是有拜見應相公的機會,能否煩勞——”季先得知孟九成等人來楚州的意圖,不禁想讓孟九成代為說項。
一介平民,想拜見太守,自然是門難進,臉難看。不過,你終究是會成功的。當然,孟九成稍微沉思了一下,覺得可以見機行事,倒也不敢一口答應。
“在下可不敢打保票。”孟九成很有餘地的說道:“待應相公召見,在下可先試試應相公的口風,再見機行事。若是應相公對義軍觀感很差,在下可也不想去觸黴頭。”
“那是自然。”季先趕忙拱手致謝,“萍水相逢,孟官人能伸手相助,在下叔侄便感激不盡了。”
說說談談,酒足飯飽,互通了住址後,眾人才拱手作別,各自散去。
“不想竟在此地遇到如此才俊!原來還是小瞧了南人。”望著孟九成遠去的背影,季先不禁發出感慨。
季德年輕,心中還有些不服,可又找不到其他的攻擊點,便故意一哂,說道:“他算什麽南人?嗯,倒是讀過幾天書,卻隻是嘴上功夫厲害。”
季先搖了搖頭,說道:“你看他走路的步態姿勢,象是文弱之人嘛?這般年紀,這般見識,已是十分難得。能來州城作公,顯是又深得知縣信任。憑他的口舌,應相公隻怕也要被說服。”
沉吟半晌,孟九成眼簾一抬,正色說道:“蒙軍進攻山東,燒殺搶掠之暴,比之金人如何?若說金人是狼,那蒙軍便是虎,更加兇惡殘暴,也必是宋之死敵。在下剛剛並未說宋人如何如何,而是說漢家兒郎,如果投靠金國、蒙古,耕讀隱世還算稍有良心,而助夷狄殺戮同胞、攻掠故國者,無論何借口,也是漢奸無疑,必要遺臭萬年。”
其實,孟九成這番言辭有些避重就輕,也有些含糊不明,但他絕不讚同那些諸如“國家對不起我,我又何須對得起國家”的漢奸言論。你可以屈膝去做順民,便為虎作倀卻不可原諒。
眾人都聽得凜然心驚,盡管並未理解全部的意思,但最後那“漢奸”“遺臭萬年”的誅心之語卻是明白的。
“孟官人此言——嗬嗬,那屈死的嶽武穆想必是萬分讚同的。”季德幹笑了兩聲,有些不自然地說道。
“屈死的嶽武穆能青史留名,能成神成聖,為萬世所景仰崇敬。”孟九成毫不示弱,反唇相譏道:“賣國求榮之漢奸,如石敬瑭之流,又能富貴幾代?卻至今仍有遺臭。”
“四弟說得好。”王忠峰拍拍孟九成的胳臂,說道:“咱即便不學嶽武穆,也別當那,那個漢奸。蒙人和金人都是一路貨色,燒殺搶掠是一般的狠毒,屠戮之慘景,令人憤恨難當,都該打殺。”
說到這裏,便頗有些話不投機的氣氛,季德麵色漲紅,低頭不語。
季先笑了兩聲,說道:“小侄兒見識淺薄,言語不當,諸位原諒則個。”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在下也有親朋喪於蒙人之手,亦恨蒙人。實不相瞞,在下曾在紅襖軍中與金人廝殺血拚,頗知義軍之窘困,也知義軍首領如楊安兒,很有投宋之意。奈何,宋廷懼怕金人,不敢接納。”
聽季先的話中提到楊安兒,又看他歎息搖頭,孟九成突然想起來有關他的事情了。
季先確是楊安兒舊部,至於他是受楊安兒所派,還是自己跑到宋地,卻是不清楚的事情。但他四處奔走,確實說服了應純之招納義軍。然後他招徠了石珪、葛平、楊德廣等義軍,並被朝廷任命為漣水忠義軍鈴轄。
而這也正是孟九成要走的路,招徠義軍,一躍而成為領軍將官,再徐圖發展,興王圖霸。
且不說季先後來因為被李全誣陷謀而被暗殺,從一介平民在短時間內成為一軍統領,這恰恰是時勢造英雄的典型例子。不一定是要個人才能出眾,隻須膽大心細,並趕上了形勢變化所造成的契機,就大有可能。
而季先四處奔走,遊說地方官員,終獲成功。就隻能說明這個人並不簡單,在粗豪的外表下,也有縝密的心思。
孟九成心中雖有傲氣,但卻對事不對人,他並不敢小瞧古人。所以,想起季先的曆史後,他的腦海裏急速翻騰,權衡利弊。
是借機結交,還是先於他向應純之遊說,把他的路堵死?思索的時間很短,孟九成已經做出了判斷和決定,先助季先一臂之力,日後是獨力招徠義軍,還是從季先那裏開始征戰生涯,便盡可看形勢而定。
想到這裏,孟九成輕撚著酒杯,意味深長地說道:“所謂的宋廷不接納,並不準確,應該說是不敢公開接納才對。至於地方官員,特別是邊境州縣的,對宋金形勢最是了然,想利用豪傑之士行恢複大業,也不意外。”
季先和季德望著孟九成,仔細揣摩話中之意。
季先反應過來,試探著問道:“不敢公開?那便是秘密接納,支助錢糧了?”
“或許吧!”孟九成淡淡一笑,說道:“這可能還要看宋金形勢的變化。嗯,這不過是在下粗陋之見,聽聽便可,莫要當真。”
“不,孟官人說得極有道理。”季先的神色鄭重起來,季德也點了點頭,“政策隨形勢而變,正是明理。然依孟官人所見,宋金形勢將如何變化?是否對北地義軍有利呢?”
“應該會吧!?”孟九成可不想變成能掐會算的神棍,話說到這裏已經差不多了,便模棱兩可地笑道:“酒席閑談而已,你我都不能左右形勢,且看以後吧!”
季先叔侄顯然意猶未盡,屢番碰壁卻因孟九成的一番話,又有了樂觀的希望,心情自然為之一暢。但孟九成收口不言,他倆也隻好不再詢問,眾人喝酒聊些閑事,氣氛倒也鬆緩下來。
“孟官人既是有拜見應相公的機會,能否煩勞——”季先得知孟九成等人來楚州的意圖,不禁想讓孟九成代為說項。
一介平民,想拜見太守,自然是門難進,臉難看。不過,你終究是會成功的。當然,孟九成稍微沉思了一下,覺得可以見機行事,倒也不敢一口答應。
“在下可不敢打保票。”孟九成很有餘地的說道:“待應相公召見,在下可先試試應相公的口風,再見機行事。若是應相公對義軍觀感很差,在下可也不想去觸黴頭。”
“那是自然。”季先趕忙拱手致謝,“萍水相逢,孟官人能伸手相助,在下叔侄便感激不盡了。”
說說談談,酒足飯飽,互通了住址後,眾人才拱手作別,各自散去。
“不想竟在此地遇到如此才俊!原來還是小瞧了南人。”望著孟九成遠去的背影,季先不禁發出感慨。
季德年輕,心中還有些不服,可又找不到其他的攻擊點,便故意一哂,說道:“他算什麽南人?嗯,倒是讀過幾天書,卻隻是嘴上功夫厲害。”
季先搖了搖頭,說道:“你看他走路的步態姿勢,象是文弱之人嘛?這般年紀,這般見識,已是十分難得。能來州城作公,顯是又深得知縣信任。憑他的口舌,應相公隻怕也要被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