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應純之還有一項大計劃,便是針對楚州東北方向地勢平坦,難以布防的特點,正動員軍民大幹,開鑿“管家湖”,設置鬥門水閘,使湖蕩迴還相連,變平地為天險。
經過這番治理,楚州百姓人心漸安,外逃的百姓也有一些迴遷的。但畢竟時日尚短,州城的人口、買賣、街市等情形,還是顯得蕭條。
中午,孟九成等人隨便找了家酒樓,吃喝著,他不禁發出了感慨,“平地鑿湖,工程甚大啊!”
“四弟有異議?”王忠峰不解其意,試探著問道。
孟九成搖了搖頭,說道:“改造地形,遏製騎兵,這確是很高明的策略。可未必需要如此大的工程,這樣的防禦也稍嫌被動。”
“那依四弟的意思呢?”王忠峰笑著喝了口酒。
孟九成的聰明他是知道的,但要說到打仗和克製騎兵,他並不覺得孟九成也會有絕妙的辦法。畢竟專業不同,孟九成練武的時間也不算長,對於軍事可能隻是書本上的知識,紙上談兵罷了。
“北地多英豪,心向故國,正可招之而戰。嘿嘿,這也隻是紙上談兵而已,小弟還是有自知之明的。”孟九成卻不想多說,說出來的也未必就管用。
至於鑿湖,孟九成也不反對。抗戰時期,為了遏製鬼子的機械化部隊,還挖道溝啥的呢!應純之的設想中規中矩,除了工程量大、耗時長以外,倒也無可厚菲。
隻不過,此時中原叛金武裝風起雲湧,宋廷正可加以招納,利用這些豪傑之士,從事恢複大業。
孟九成認為這才是正著。但宋廷顯然已經患上了恐金症,或是喪失了進取之心,生怕因此得罪金國,而不願施以援手。隻是袖手旁觀地看著叛金武裝浴血奮戰,卻屢遭失敗的危境。盡管應純之、賈涉等地方官員深知邊防之重要、宋金的虛實,屢次上書,卻依然不得采納。
王忠峰臉上顯出憤激之色,冷笑道:“喪地失民,卻不思恢複,還把南歸之民視為敵人,視為盜賊,封鎖淮水,戮之焚之。如此朝廷,令人心寒。北地英豪奮起抗金,卻未必肯投宋。”
孟九成搖了搖頭,說道:“北地飽經戰亂,百姓流離失所,耕地荒蕪,百業凋弊,義軍想要長久,所需錢糧何來?宋、金、蒙古,若大哥是義軍頭領,審時度勢,卻要投靠哪方?同是漢家兒郎,怕是不甘為韃虜作馬牛吧?”
王忠峰為之語結,雖然心裏還有不甘,但北地的情形他還是知道的,孟九成說得並沒有錯。
“好見識。”驀地一聲喝彩,打斷了這桌人等的談話。
這座酒樓比較簡陋,沒有雅間,隻用屏風簡單相隔。進來時,人也很少,孟九成等人也沒在意。況且,宋朝時還沒有莫談國事的禁忌,甚至有伶人編戲嘲諢王安石、秦檜等朝中一品,王安石等“亦不敢明行譴罰”。
所以,孟九成等人談話甚是隨便。可沒想到,還真有人偷聽並叫好。
孟九成等人側目觀瞧,轉過屏風的卻是一條魁梧大漢,濃眉環眼,麵色黑紅。他的身後還跟著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大眼有神,頗有英氣,隻是皮膚黝黑,凹凸粗糙,卻是不討人喜。
“諸位官人有禮。”大漢先是拱手作禮,朗聲說道:“在下定遠小民季先,聞得高論,冒昧請見,還請多多原諒。”
定遠,又名定城,本屬濠州(現安徽鳳陽縣)。原為金兵所占,直到嘉定四年(1211年)金兵退去,才有宋官前去接掌,縣治又遷迴原址並築土城。
季先確實來得冒昧,王忠峰等人本著禮貌,下意識地拱手還禮,但臉上卻顯出疑惑之色。
隻有孟九成還禮過後,習慣性地撓了撓下巴,這名字有點熟悉,但卻一時想不起來。
“不知剛才是哪位官人所發高論?”季先環視一圈,並不太敢確定。
眾人還未言聲,季先身後的年輕人已經把目光投注到孟九成身上,不知他是如何猜出的。
“粗陋之見,隨口而說,不敢稱高論。”孟九成謙虛了一下,猶豫地望了一眼王忠峰,不知是否該請此人坐下。
季先微露驚異之色,畢竟孟九成看起來年紀不大,但旋即轉向王忠峰笑道:“不想在此地遇到同鄉,真是令人欣喜。”
王忠峰也聽出了季先的口音,又見他生得粗豪,頓生親切之感,笑道:“果然令人欣喜,足下若不嫌棄,同坐相敘如何?”
這一桌隻有王忠峰、孟九成、梁二鐵三人,另幾個人卻在另一桌,再加上季先二人也不算擠。
聽到王忠峰相邀,季先也不客氣。拱手致謝後,便讓夥計把他們桌上的酒菜端來,又介紹了自己的兒子季德,才一同坐下敘話。
孟九成並沒有多說話,一邊是在思索,一邊也覺得這季先看似粗豪,實則心細。能從王忠峰口音中辨出同鄉並不算什麽,但能借此套近乎,成功地坐在一起,卻也不是一般的心思。
共通姓名,寒喧已畢,季先與王忠峰聊了些鄉情,便轉向了孟九成。
“孟官人既是官府中人,不知那番議論是自己所想,還是官府之意?”季先望著孟九成,目光中頗有期盼之意。
“隻是在下的一點淺見。”孟九成淡淡一笑,說道:“在下微末小吏,官府又有何政策,卻是不知。”
季先微露失望之色,季德卻好象對孟九成更有興趣,開口問道:“孟官人剛才所言,見識非同一般。北地義軍以抗金為己任,蒙亦以金為敵,若投宋不成,以抗金大業為重,反投蒙古,或也是選擇之一吧?”
北地義軍因為民族的關係,自是以投宋為第一選擇。但曆史上,南宋朝廷隻是利用,卻不信任,分化瓦解、錢糧控製、挑拔相攻等手段無所不用。終使部分義軍為之心寒,如石珪、嚴實等便轉投蒙古。
正如季德所說,當時的國家、民族觀念尚不完全,在某些人看來,投蒙的目的是抗金,也就是以抗金大業為重。
經過這番治理,楚州百姓人心漸安,外逃的百姓也有一些迴遷的。但畢竟時日尚短,州城的人口、買賣、街市等情形,還是顯得蕭條。
中午,孟九成等人隨便找了家酒樓,吃喝著,他不禁發出了感慨,“平地鑿湖,工程甚大啊!”
“四弟有異議?”王忠峰不解其意,試探著問道。
孟九成搖了搖頭,說道:“改造地形,遏製騎兵,這確是很高明的策略。可未必需要如此大的工程,這樣的防禦也稍嫌被動。”
“那依四弟的意思呢?”王忠峰笑著喝了口酒。
孟九成的聰明他是知道的,但要說到打仗和克製騎兵,他並不覺得孟九成也會有絕妙的辦法。畢竟專業不同,孟九成練武的時間也不算長,對於軍事可能隻是書本上的知識,紙上談兵罷了。
“北地多英豪,心向故國,正可招之而戰。嘿嘿,這也隻是紙上談兵而已,小弟還是有自知之明的。”孟九成卻不想多說,說出來的也未必就管用。
至於鑿湖,孟九成也不反對。抗戰時期,為了遏製鬼子的機械化部隊,還挖道溝啥的呢!應純之的設想中規中矩,除了工程量大、耗時長以外,倒也無可厚菲。
隻不過,此時中原叛金武裝風起雲湧,宋廷正可加以招納,利用這些豪傑之士,從事恢複大業。
孟九成認為這才是正著。但宋廷顯然已經患上了恐金症,或是喪失了進取之心,生怕因此得罪金國,而不願施以援手。隻是袖手旁觀地看著叛金武裝浴血奮戰,卻屢遭失敗的危境。盡管應純之、賈涉等地方官員深知邊防之重要、宋金的虛實,屢次上書,卻依然不得采納。
王忠峰臉上顯出憤激之色,冷笑道:“喪地失民,卻不思恢複,還把南歸之民視為敵人,視為盜賊,封鎖淮水,戮之焚之。如此朝廷,令人心寒。北地英豪奮起抗金,卻未必肯投宋。”
孟九成搖了搖頭,說道:“北地飽經戰亂,百姓流離失所,耕地荒蕪,百業凋弊,義軍想要長久,所需錢糧何來?宋、金、蒙古,若大哥是義軍頭領,審時度勢,卻要投靠哪方?同是漢家兒郎,怕是不甘為韃虜作馬牛吧?”
王忠峰為之語結,雖然心裏還有不甘,但北地的情形他還是知道的,孟九成說得並沒有錯。
“好見識。”驀地一聲喝彩,打斷了這桌人等的談話。
這座酒樓比較簡陋,沒有雅間,隻用屏風簡單相隔。進來時,人也很少,孟九成等人也沒在意。況且,宋朝時還沒有莫談國事的禁忌,甚至有伶人編戲嘲諢王安石、秦檜等朝中一品,王安石等“亦不敢明行譴罰”。
所以,孟九成等人談話甚是隨便。可沒想到,還真有人偷聽並叫好。
孟九成等人側目觀瞧,轉過屏風的卻是一條魁梧大漢,濃眉環眼,麵色黑紅。他的身後還跟著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大眼有神,頗有英氣,隻是皮膚黝黑,凹凸粗糙,卻是不討人喜。
“諸位官人有禮。”大漢先是拱手作禮,朗聲說道:“在下定遠小民季先,聞得高論,冒昧請見,還請多多原諒。”
定遠,又名定城,本屬濠州(現安徽鳳陽縣)。原為金兵所占,直到嘉定四年(1211年)金兵退去,才有宋官前去接掌,縣治又遷迴原址並築土城。
季先確實來得冒昧,王忠峰等人本著禮貌,下意識地拱手還禮,但臉上卻顯出疑惑之色。
隻有孟九成還禮過後,習慣性地撓了撓下巴,這名字有點熟悉,但卻一時想不起來。
“不知剛才是哪位官人所發高論?”季先環視一圈,並不太敢確定。
眾人還未言聲,季先身後的年輕人已經把目光投注到孟九成身上,不知他是如何猜出的。
“粗陋之見,隨口而說,不敢稱高論。”孟九成謙虛了一下,猶豫地望了一眼王忠峰,不知是否該請此人坐下。
季先微露驚異之色,畢竟孟九成看起來年紀不大,但旋即轉向王忠峰笑道:“不想在此地遇到同鄉,真是令人欣喜。”
王忠峰也聽出了季先的口音,又見他生得粗豪,頓生親切之感,笑道:“果然令人欣喜,足下若不嫌棄,同坐相敘如何?”
這一桌隻有王忠峰、孟九成、梁二鐵三人,另幾個人卻在另一桌,再加上季先二人也不算擠。
聽到王忠峰相邀,季先也不客氣。拱手致謝後,便讓夥計把他們桌上的酒菜端來,又介紹了自己的兒子季德,才一同坐下敘話。
孟九成並沒有多說話,一邊是在思索,一邊也覺得這季先看似粗豪,實則心細。能從王忠峰口音中辨出同鄉並不算什麽,但能借此套近乎,成功地坐在一起,卻也不是一般的心思。
共通姓名,寒喧已畢,季先與王忠峰聊了些鄉情,便轉向了孟九成。
“孟官人既是官府中人,不知那番議論是自己所想,還是官府之意?”季先望著孟九成,目光中頗有期盼之意。
“隻是在下的一點淺見。”孟九成淡淡一笑,說道:“在下微末小吏,官府又有何政策,卻是不知。”
季先微露失望之色,季德卻好象對孟九成更有興趣,開口問道:“孟官人剛才所言,見識非同一般。北地義軍以抗金為己任,蒙亦以金為敵,若投宋不成,以抗金大業為重,反投蒙古,或也是選擇之一吧?”
北地義軍因為民族的關係,自是以投宋為第一選擇。但曆史上,南宋朝廷隻是利用,卻不信任,分化瓦解、錢糧控製、挑拔相攻等手段無所不用。終使部分義軍為之心寒,如石珪、嚴實等便轉投蒙古。
正如季德所說,當時的國家、民族觀念尚不完全,在某些人看來,投蒙的目的是抗金,也就是以抗金大業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