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柬珊,知縣賈涉在書房內正秉燭夜讀,時而又提筆書寫。


    嘉定八年(1215年),鄰近金境的寶應縣有縣令遺缺,中書省命當時的萬安縣丞賈涉知縣事。賈涉到任後,感於宋金情勢緊張,恐戰事再啟,為早綢繆,請求築城以固邊。


    任職時短,城未開修,賈涉便以母喪丁憂。此番宋金形勢再為緊張,朝廷再度起複賈涉為寶應縣令。也就是說,這是賈涉第二次知寶應縣事。


    再度任職,縣近邊境,賈涉依然是初衷不改,不斷向上官建議組織民團,訓練民兵,築城禦邊。其時,主管淮東安撫公事的應純之也積極在淮東沿邊推動築城,對賈涉之議十分讚賞,給予支持。


    雖有上官的支持,但賈涉想成事,依然是有困難。首先,築城不是小事,錢糧耗費不少;其次,鄭家莊的鄭賓卿,以及其他一些賊盜不除,便如哽在喉,難展拳腳;再有北人因戰亂不斷南下,如何處置,保證社會安定,也是一件難事。


    而這前兩件事情要解決,幾乎都要著落於縣吏身上。胥吏不廉,上下手腳,征納賦稅便打折扣;胥吏貪贓枉法,私相放縱,那鄭賓卿等人才能逍遙至今。


    至於北地南渡的流民,賈涉已上奏朝廷,希望能以安邊所沒入寶應縣的原屬韓侂胄的頃田地,撥予北人耕種,並從中選拔精壯,以充民兵。


    說起來,曆史上的賈涉雖有個臭名昭著的兒子,但自身還是很有才幹的,且為了洗刷父親冤情,前後費了十年的時間,不辭辛勞,奔走申訴,也可見其鍥而不舍的精神。


    這從賈涉履任寶應縣的種種處置,便能看出端倪。先是冷靜觀察,掌握民情縣況,收攏貼己之人;然後才抓住把柄,罷黜貪汙胥吏,騰出位置安插親信,從而逐漸地全麵掌握縣政。


    當然,時間還顯得倉促,賈涉的班底人手還顯不足。特別是文人吏員,在科舉正途的誘惑下,並沒有太多的人才願意入衙為吏。而死讀書,沒有真才實學的,賈涉卻也看不上眼。


    所以,賈涉借著吏員出缺,張貼告示,準備募招吏員,充實班底。在公開考試之前,他要求報名參考的人員各寫一篇策論呈上,算是一次摸底測驗吧!


    秉燭夜讀,賈涉可謂勤事,但看過考生的數篇文章後,他卻是搖頭多,讚賞少。


    對賈涉來說,這也不算意外。讀書人立誌的是科舉,讀的自然是四書五經之類,涉及到獄訟法律、稅賦算術等專業,那肯定是不熟不懂;而少數專業較熟的,卻又學識欠佳,文筆拙劣。


    要知道,大多數胥吏沒有受過正式教育,他們是靠自己的努力,學得工作所需的基本文書和算數技能。他們對於繁文縟節的了解,一部分是從工作中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另一部分則是得自其親戚或其他人的私下傳授。


    但胥吏之所以能夠在製度中操縱自如,卻顯然是有效地掌握了應用心理學的原理,且對當時的政治氣候有比較透徹的了解。通俗地說,胥吏不僅專業精通,而且善於迎合上官,體會朝廷的大略方針,比那些隻會四書五經的科考正途出身的迂腐文人,更加如魚得水。


    當然,官吏殊途。盡管南宋時也有胥吏晉升官職的規定,但胥吏的前途並不光明,少數晉為官的也受到排擠。而大多數的胥吏則長久在縣中差使,憑你上官如何調動,他卻能穩坐釣魚台。


    賈涉放下文章,揉著太陽穴,閉目養神了一會兒,正待繼續閱看,卻聽見敲門聲響起。


    通報之後,承差魏應能進了書房,向賈涉稟告事務。他是賈涉的親信,前些日子領了機密任務出外去辦。


    魏應能進了書房,施禮已畢,向賈涉稟告了查訪的結果,“迴相公,據小的暗中體訪,那鄭賓卿確是為惡一鄉。莊中除了有上百悍勇莊客外,家中還私養賊盜數夥,有陸上行劫的,也有水上搶掠的,殺人越貨,坐地分贓……”


    賈涉聽完之後,沉吟了片刻,說道:“此人梟獍為心,豺狼成性,我早知之。一是不得其實跡,輕易舉動,吾輩反為所乘,不可不慎!二則是縣中武備尚自不足,若是被其知覺,先來下手,非同小可。今番緝探,既獲數名賊盜名字,便可按圖索驥,從中突破。嗯,你訪著了此宗公事,功勞不小,本縣自有賞賜抬舉,但在外邊,卻不可走漏一毫風信。”


    “謝相公賞,小的敢不用心任事。”魏應能躬身拜謝,賈涉又慰勉數語,方才讓其自去休息。


    賈涉在書房內思索良久,覺得時機尚不成熟,隻能暫時隱忍。歎了口氣,他又拿起剩下的幾篇文章看了起來。


    看著看著,賈涉咦了一聲,神情肅正起來,很注意地看了看這位參考者的名字、年齡等資料。


    這篇文章正是孟九成所寫,文采也隻一般,可內容卻與那些不痛不癢的文章差別極大,讀之令人耳目一新。雖然也並不算如何獨出心裁,但對大形勢的判斷,以及對築城固邊、安定縣境、招募民兵等的建議,令賈涉頗有知音之感。


    其實,孟九成能寫出更加具有創見的文章,但鋒芒畢露恐不是好事。你的意見或建議,應該跟領導相近,但要比領導差一些,留出讓領導批評指正的餘地。這樣,一來顯得領導更有見識,二來也要讓領導看到你的思路和才幹。


    比如現在,賈涉對這篇文章便頗為讚賞,給他的感覺是:“不錯,與本官想得差不多,雖不盡善盡美,可這般年紀有如此見識,已是頗為難得了。假以時日,多加提攜指點,當是人才無疑。”


    孟九成的這番心思果然沒有白費。調查研究,投其所好,再加上他對曆史的記憶和後世為人處事的技巧,立刻便讓賈涉心中暗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孟九成,孟九成?是不是在街上有過一麵之識的那個少年?賈涉心中猜想,再看孟九成填報的年齡履曆,心中已經肯定了七八分。但他還不敢十分確定,隻是提筆在其文章上進行修改,並決定見麵如合心意,便募其為吏,好生提攜。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宋不靠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樣樣稀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樣樣稀鬆並收藏南宋不靠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