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頒獎禮結束後的派對修月並未參加,《第九區》開拍在即,她有很多工作要做。
這部影射種族歧視的影片拍攝地定在南非,那裏有他們需要的場景:破敗的貧民窟、落後的環境,以及相對低廉的拍攝成本。
攝影師、布景師、燈光、造型師、藝術指導;財務管理、後勤管理;好萊塢一線演員、在南非當地請來的群眾演員...《第九區》作為一個科幻片有著龐大的劇組,首次單獨執導影片就得管理好這麽大的劇組,對於修月是個很大的考驗。
好在之前在兩個劇組的學習和工作給了她很多經驗,斯皮爾伯格也無私地給她各種有用的忠告,在3月2日這天,《第九區》在南非展開了拍攝。
南非是個神奇的地方:它曾經是非洲大陸上唯一的發達國家,也是世界上唯二從發達國家倒退迴發展中國家的地方(另一個是阿根廷);它是唯一一個有三個首都的國家,行政首都茨瓦內、司法首都布隆方丹和立法首都開普敦;而它最大的城市卻是約翰內斯堡。
約翰內斯堡是座財富之都,但也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恐怖之都,這讓整個劇組都有些緊張,尤其是當他們的拍攝工作大部分在貧民窟進行時。
然而沒有人懷疑這裏適不適合拍攝:《第九區》最適合的拍攝地大概就是約翰內斯堡了。
劇本關乎種族歧視,沒有比南非更適合這個故事的地方了——那些貧民窟的混亂和壓抑,是搭建不出來的。
也許在霓虹燈閃耀的街道後麵就隱藏著肮髒混亂的貧民窟,誰也不知道下一秒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是什麽。
這並非修月第一次來南非,實際上在《第九區》初版劇本創作時她就來此采過風,但在一座城市采風和在一座城市住下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劇組下榻的地方是約翰內斯堡市內有名的酒店,這裏相對安全並且環境不錯,但酒店完全不建議住客在附近街道散步,所以主創人員們幾乎被憋在這裏,每天從片場迴來後隻能看看電視打打遊戲。
距離這個酒店兩條街區遠的地方就是貧民窟,之前收工走那條路的時候貧民窟的孩子們甚至上來敲車窗乞討。
讓修月感到吃驚的是:南非的貧民窟,住的很多都是白人。
他們穿著破舊的衣服,神色委頓,他們的孩子看上去營養不良,目光呆滯。
在查了很多資料並且詢問了不少當地人之後修月才知道:當年南非廢除種族隔離製度之後,走上了另外一個極端。黑人比白人更容易找到工作,哪怕前者隻是初中畢業,而後者擁有本科學位。漸漸地,被歧視這件事從黑人身上轉移到白人身上,白人失業,有點本事的白人都選擇離開南非。於是現在的南非,準確地來說,並未告別種族歧視這件事——隻是如今被歧視的是白人。
這無疑是個衝擊性的事實。
修月決定臨時增加一個結局——盡管她之前還未定下《第九區》真正的結局,她寫了五六個版本,都會拍攝成為素材,在剪輯時再決定最終結局,抑或幹脆在不同的場合公映不同版本的結局。
《第九區》的主要演員都是男性,包括扮演外星人的威廉·達福(他不得不在現場戴著各種感應器拍攝,以便事後進行特效製作,把他“變”成一隻長得像大蝦的外星人),女性角色戲份並不重,除了安排的mnu工作人員和男主角懷可.範.德.梅裏的親戚好友們之外就沒有別人了。
然而這部電影的導演是位女性。
這樣就更顯得怪異——老實說,女導演現在已經不算罕見,可拍攝科幻大片的女導演?沒有。
男人和女人思維的差異導致了如今的局麵,女性導演更偏向溫暖、治愈或者哪怕是致鬱也都會在小細節處透出點溫柔的意思;而需要磅礴想象力、成品是各種“大場麵”的科幻片顯少見到女性導演的名字。
老實說馬特.達蒙一開始對《第九區》抱有不小的疑問,他並非性別歧視,然而女性導演在科幻片這一分類裏不見身影。
更何況是讓斯皮爾伯格覺得好的劇本,讓派拉蒙願意投資數千萬給一個菜鳥導演的劇本。
然而看完劇本後不得不說,他心動了。
老實說,在《心靈捕手》《天才霍普利》和《諜影重重》係列之外,盡管他依舊憑借在其他影片中的表現多次入圍各種獎項,但能讓他心動的角色卻實在不多。
《第九區》是。
他有直覺,他的好友本也同意這個直覺:種族歧視、貧富差距、人與人的關係變異、變形記...還有顛覆以往好萊塢科幻片的外星人和人類的不對等身份!加上特效!《第九區》是部野心之作,它想講述的內容太多,如果講得好,那麽這部片子不僅會成為票房大片,還會贏得頒獎禮評委們的青睞。
然而如果講得不好,太雜太亂,那就狗屎都不是。
對方得到了斯皮爾伯格的認可,目前來說馬特.達蒙傾向於修月會做得好。
在南非的拍攝工作有些枯燥乏味,無論是演員們還是工作人員都被要求拍片時間以外乖乖待在酒店,不過好處是整個劇組很快互相熟悉起來。
修月原本和馬特.達蒙隻維持在公事公辦的交流程度上,但開工沒多久他們就發現彼此很聊得來:馬特.達蒙出生於波士頓,麻省理工和哈佛所在的劍橋鎮,而且他還是哈佛大學的學生,關於劍橋鎮,他們有很多共同話題。
“那我們可算是對手了。”馬特.達蒙得知修月是mit的畢業生後開了個小玩笑。
修月給了個小小的反擊:“嘿威爾,你曾經可是mit的清潔工(注1)!”
兩人相視一笑。
當主演、也是整個劇組最大牌的馬特.達蒙表現出了自己對於修月的尊重,原本劇組裏一些不和諧的現象也逐漸消失——這麽大的劇組管理起來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她沒有資曆還是個年輕的亞裔女孩兒,總有些人覺得她做不好,對她陽奉陰違、表麵一套背裏一套。
劇組的問題解決了,然而電影本身的拍攝工作卻進行得並不順利。
拍攝進行到後半期的時候,馬特.達蒙不在狀態,前期還好,到了發現自己變形後的部分,他的表演算不上不好,可總是差點什麽,修月說不準那是什麽,隻是直覺感到不對勁,她隻能一遍又一遍喊卡。
八千萬美元的投資有兩千萬都是馬特.達蒙的片酬,她能支配的部分並不算多,然而這一遍又一遍的拍攝仍然燒掉了大量膠片。
更糟糕的還不是這個,在變形後馬特.達蒙需要化妝,開始時隻是手臂,到後麵是半個身體,盡管後期會做得更加逼真,可現場拍攝時他也要進行特效化妝,而這會讓演員很不舒服。
於是拍攝暫停一天,整個劇組都待在酒店裏,但沒人敢說一句“導演讓我們去安全區玩一玩”之類的屁話——人們都看到了這些天在片場的氣氛,壓抑緊張,導演隻知道喊卡卻並不說問題在哪裏,馬特.達蒙盡管脾氣很好也不免有些不服,一次次來隻會一次比一次更糟糕。
他們並沒有意識到,在不到兩個月的拍攝時間裏,那個原本在他們眼中“嬌小、溫和、沒有威嚴、看上去更像是個演員”的女導演,在劇組裏已經成為一個王,她的情緒能影響整個劇組的情緒。
不得不說,修月其實很適合做導演。
這部影射種族歧視的影片拍攝地定在南非,那裏有他們需要的場景:破敗的貧民窟、落後的環境,以及相對低廉的拍攝成本。
攝影師、布景師、燈光、造型師、藝術指導;財務管理、後勤管理;好萊塢一線演員、在南非當地請來的群眾演員...《第九區》作為一個科幻片有著龐大的劇組,首次單獨執導影片就得管理好這麽大的劇組,對於修月是個很大的考驗。
好在之前在兩個劇組的學習和工作給了她很多經驗,斯皮爾伯格也無私地給她各種有用的忠告,在3月2日這天,《第九區》在南非展開了拍攝。
南非是個神奇的地方:它曾經是非洲大陸上唯一的發達國家,也是世界上唯二從發達國家倒退迴發展中國家的地方(另一個是阿根廷);它是唯一一個有三個首都的國家,行政首都茨瓦內、司法首都布隆方丹和立法首都開普敦;而它最大的城市卻是約翰內斯堡。
約翰內斯堡是座財富之都,但也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恐怖之都,這讓整個劇組都有些緊張,尤其是當他們的拍攝工作大部分在貧民窟進行時。
然而沒有人懷疑這裏適不適合拍攝:《第九區》最適合的拍攝地大概就是約翰內斯堡了。
劇本關乎種族歧視,沒有比南非更適合這個故事的地方了——那些貧民窟的混亂和壓抑,是搭建不出來的。
也許在霓虹燈閃耀的街道後麵就隱藏著肮髒混亂的貧民窟,誰也不知道下一秒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是什麽。
這並非修月第一次來南非,實際上在《第九區》初版劇本創作時她就來此采過風,但在一座城市采風和在一座城市住下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劇組下榻的地方是約翰內斯堡市內有名的酒店,這裏相對安全並且環境不錯,但酒店完全不建議住客在附近街道散步,所以主創人員們幾乎被憋在這裏,每天從片場迴來後隻能看看電視打打遊戲。
距離這個酒店兩條街區遠的地方就是貧民窟,之前收工走那條路的時候貧民窟的孩子們甚至上來敲車窗乞討。
讓修月感到吃驚的是:南非的貧民窟,住的很多都是白人。
他們穿著破舊的衣服,神色委頓,他們的孩子看上去營養不良,目光呆滯。
在查了很多資料並且詢問了不少當地人之後修月才知道:當年南非廢除種族隔離製度之後,走上了另外一個極端。黑人比白人更容易找到工作,哪怕前者隻是初中畢業,而後者擁有本科學位。漸漸地,被歧視這件事從黑人身上轉移到白人身上,白人失業,有點本事的白人都選擇離開南非。於是現在的南非,準確地來說,並未告別種族歧視這件事——隻是如今被歧視的是白人。
這無疑是個衝擊性的事實。
修月決定臨時增加一個結局——盡管她之前還未定下《第九區》真正的結局,她寫了五六個版本,都會拍攝成為素材,在剪輯時再決定最終結局,抑或幹脆在不同的場合公映不同版本的結局。
《第九區》的主要演員都是男性,包括扮演外星人的威廉·達福(他不得不在現場戴著各種感應器拍攝,以便事後進行特效製作,把他“變”成一隻長得像大蝦的外星人),女性角色戲份並不重,除了安排的mnu工作人員和男主角懷可.範.德.梅裏的親戚好友們之外就沒有別人了。
然而這部電影的導演是位女性。
這樣就更顯得怪異——老實說,女導演現在已經不算罕見,可拍攝科幻大片的女導演?沒有。
男人和女人思維的差異導致了如今的局麵,女性導演更偏向溫暖、治愈或者哪怕是致鬱也都會在小細節處透出點溫柔的意思;而需要磅礴想象力、成品是各種“大場麵”的科幻片顯少見到女性導演的名字。
老實說馬特.達蒙一開始對《第九區》抱有不小的疑問,他並非性別歧視,然而女性導演在科幻片這一分類裏不見身影。
更何況是讓斯皮爾伯格覺得好的劇本,讓派拉蒙願意投資數千萬給一個菜鳥導演的劇本。
然而看完劇本後不得不說,他心動了。
老實說,在《心靈捕手》《天才霍普利》和《諜影重重》係列之外,盡管他依舊憑借在其他影片中的表現多次入圍各種獎項,但能讓他心動的角色卻實在不多。
《第九區》是。
他有直覺,他的好友本也同意這個直覺:種族歧視、貧富差距、人與人的關係變異、變形記...還有顛覆以往好萊塢科幻片的外星人和人類的不對等身份!加上特效!《第九區》是部野心之作,它想講述的內容太多,如果講得好,那麽這部片子不僅會成為票房大片,還會贏得頒獎禮評委們的青睞。
然而如果講得不好,太雜太亂,那就狗屎都不是。
對方得到了斯皮爾伯格的認可,目前來說馬特.達蒙傾向於修月會做得好。
在南非的拍攝工作有些枯燥乏味,無論是演員們還是工作人員都被要求拍片時間以外乖乖待在酒店,不過好處是整個劇組很快互相熟悉起來。
修月原本和馬特.達蒙隻維持在公事公辦的交流程度上,但開工沒多久他們就發現彼此很聊得來:馬特.達蒙出生於波士頓,麻省理工和哈佛所在的劍橋鎮,而且他還是哈佛大學的學生,關於劍橋鎮,他們有很多共同話題。
“那我們可算是對手了。”馬特.達蒙得知修月是mit的畢業生後開了個小玩笑。
修月給了個小小的反擊:“嘿威爾,你曾經可是mit的清潔工(注1)!”
兩人相視一笑。
當主演、也是整個劇組最大牌的馬特.達蒙表現出了自己對於修月的尊重,原本劇組裏一些不和諧的現象也逐漸消失——這麽大的劇組管理起來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她沒有資曆還是個年輕的亞裔女孩兒,總有些人覺得她做不好,對她陽奉陰違、表麵一套背裏一套。
劇組的問題解決了,然而電影本身的拍攝工作卻進行得並不順利。
拍攝進行到後半期的時候,馬特.達蒙不在狀態,前期還好,到了發現自己變形後的部分,他的表演算不上不好,可總是差點什麽,修月說不準那是什麽,隻是直覺感到不對勁,她隻能一遍又一遍喊卡。
八千萬美元的投資有兩千萬都是馬特.達蒙的片酬,她能支配的部分並不算多,然而這一遍又一遍的拍攝仍然燒掉了大量膠片。
更糟糕的還不是這個,在變形後馬特.達蒙需要化妝,開始時隻是手臂,到後麵是半個身體,盡管後期會做得更加逼真,可現場拍攝時他也要進行特效化妝,而這會讓演員很不舒服。
於是拍攝暫停一天,整個劇組都待在酒店裏,但沒人敢說一句“導演讓我們去安全區玩一玩”之類的屁話——人們都看到了這些天在片場的氣氛,壓抑緊張,導演隻知道喊卡卻並不說問題在哪裏,馬特.達蒙盡管脾氣很好也不免有些不服,一次次來隻會一次比一次更糟糕。
他們並沒有意識到,在不到兩個月的拍攝時間裏,那個原本在他們眼中“嬌小、溫和、沒有威嚴、看上去更像是個演員”的女導演,在劇組裏已經成為一個王,她的情緒能影響整個劇組的情緒。
不得不說,修月其實很適合做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