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7月8日,北海之上難得的晴朗天氣,兩隊輕型戰艦在海麵上疾馳。兩隊戰艦上除了本國的國旗之外,還懸掛著紅色和藍色的信號旗用於區分。其中紅隊是德國海軍新建造的布萊梅型輕型巡洋艦,而藍隊隊則是德國舊式的德累斯頓型輕型巡洋艦。


    和德國建造的主力艦艇不同,布萊梅型輕型巡洋艦並沒有華夏海軍的印記,是一款真真正正的德國血統戰艦。這艘排水量達到4000噸,長125米,寬14米,吃水5.2米的輕型巡洋艦在現在世界各國的艦隊中顯得如此另類。


    首先因為受到甲午戰爭、美西戰爭以及華俄海戰的影響,各國對巡洋艦的認知有了極大的改變。根據經驗,各國都認為巡洋艦的噸位要麽達到萬噸左右,作為一種既可以上戰列線又可以做前衛的戰艦,要麽就幹脆就造2000噸小船,裝備大量的4.7寸甚至更小的艦炮用來反雷擊。像這種4000噸級的巡洋艦在各國看來就有點高不成低不就了。


    但是德國人有自己的想法,首先隨著對輕型戰艦航速要求的提升,戰艦必須裝備更多的鍋爐提供更多的動力,原來輕巡洋艦20節就算及格的航速在未來海戰中已經遠不夠用了,要知道,現在主力艦都20節以上的航速了,輕巡洋艦不到25節對得起觀眾嗎?其次,巡洋艦的防護問題,2000噸的巡洋艦防護能做到什麽?在保證動力的情況下估計連穹甲都鋪不滿!而且脆的還和一張紙一樣。這樣的防護別說100mm以上的火炮了,即使88反雷擊炮都可以輕易的打穿。所以為了保證有足夠的防護,穹甲的厚度必須足夠。至少要能抗住105mm級別的火炮吧?


    第三點就是船舶的抗沉性和試航性。在船型相似的情況下,越大的船試航性越好這是常識,雖然德國人沒有必要遠涉重洋,但是自己家門口的北海卻十分不給麵子,狂暴程度程度堪比大西洋,所以德國人的戰艦尤其是輕型戰艦必須兼顧試航性。至於抗沉性嗎,德國人也有想法。除了船大能抗更多的炮彈之外,如何保證彈藥庫不被一發入魂,如何保證有盡可能多的浮力德國人可是很有心得的。所以這艘戰艦雖然沒有水線裝甲。但是穹甲和放火做的非常好,而且艦橋使用的還是大隔艙。


    也許有人就問了,艦橋使用大隔艙有好處嗎?一發炮彈打上去,整個隔艙都沒法用了。為什麽不用小隔艙艦橋?其實用小隔艙來減少損失不過是某些沒有實戰經驗的人的主觀臆斷而已。小隔艙就可以把高爆彈的損失降低了嗎?顯然不是!要知道,炮彈你們是有炸藥的,而炸藥時會爆炸的!


    要知道一發6寸高爆彈炮彈重達45.2kg而裏麵的苦味酸炸藥是6到7kg。如此大的裝藥量一旦爆炸產生的破片都是極其有殺傷力的,普通船板根本擋不住,即使采用小隔艙,船體上部建築物被打穿後,依然可以損毀數個隔艙,而且因為隔艙破裂。可以帶來更多的彈片,二次殺傷的效果反而會更厲害!


    你要說都加上一定的防護。那也行啊,但是如果小隔艙還要加一堆防護的話,這重量可就超標了!所以德國人幹脆就弄個大隔艙,然後隔艙壁弄的厚一些完事!當然了水線以上是大隔艙,但是水線以下就是小隔艙了,這個是原則問題沒法改的!


    同時德國人新式的布萊梅型輕型巡洋艦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繼續保留了6寸火炮,而且舍棄了首尾兩個雙聯裝的布局,全部都改用單聯裝,從頭到尾是沿中軸分部的6個單裝炮廊炮!船首尾各兩個背負的,船體舯部還有兩個,剩下2門則在船首前部的左右耳台中!一艘船8門6寸炮。同時還裝備了大量的88mm或者50mm速射炮,布萊梅級一共三艘戰艦,其中2艘是88mm炮,另外兩艘則是50mm炮,之所以弄成這樣,原因很簡單,德國人也不知道到底是數量較少的88炮好用還是數量較多的50mm炮好用!既然結果不清楚,那就兩邊押寶吧!


    而反觀其他國家的輕型巡洋艦,包括華夏共和國的計劃艦,都是使用了120mm艦炮甚至是更小的105mm艦炮作為武器,因為在其它國家眼中,麵對幾乎沒有防護的輕型巡洋艦,無論是6寸炮還是4.7寸炮亦或者更小的105mm炮都可以將輕巡洋艦打的稀爛,前提是炮彈足夠多的情況下,而炮彈足夠多的標準就是投射量要足,顯然4.7寸炮和105mm炮的炮彈更輕,而且狀態起來更迅速。


    但是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4.7寸炮和105mm級別的火炮真的可以通過投射量來獲得更大的優勢嗎?當劉步蟾問道德國人為何依然選擇6寸炮的時候,德國人就說了一句話:“4.7寸炮的炸藥量隻有6寸炮的一半不到,而射速上4.7寸炮不可能達到6寸炮的一倍以上,再加上同等投射量的情況下,重炮炮彈的威力顯然高於小炮炮彈,所以這個結果很明顯!”


    至於說為何德國人放棄了雙聯裝的6寸炮而是不厭其煩的使用單裝6寸,以至於在船中心線上弄了6個炮廊,也是有原因的。第一,雙聯裝6寸炮的轉速太慢,作為一艘小型戰艦,它不可能像無畏艦那樣裝備完善的觀瞄和火控係統。兩支小型艦隊交戰時,說白了就是用直瞄瞄準鏡在5km以內的距離上互相丟炮彈。再加上速度極快,所以要求火炮轉動必須要跟得上敵艦,而雙聯裝火炮的轉速就很成問題。而曆史上相似的就是美國2戰驅逐艦上有不少都采用5座單裝炮塔。就是為了保證轉速利於防空。


    而第二點就是秉承著不要把雞蛋都扔到一個籃子中的理論,一艘4000噸的戰艦你想要讓火炮防護對方打來的4.7寸炮彈或者6寸炮彈實在是太困難了,炮塔也不要想了。多派幾個壯實點的水兵抗炮彈的了,你要是弄雙聯裝炮廊的話,那對方一炮上去就會讓你損失2門炮,而如果是單裝炮廊的話,那就是1門炮,而且因為船體足夠長,所以在中軸布置6門火炮一點問題也沒有。


    而除了布萊梅型輕型巡洋艦以外。其它各型巡洋艦包括德國人的德累斯頓型輕型巡洋艦上麵都裝有8到10門105mm或者120mm速射炮。而且還帶有一定量的雷裝,少則2座2聯裝18寸魚雷發射管,多則3座兩聯裝18寸魚雷發射管。在各國海軍的設計中,這些輕型巡洋艦不但要對付對方的魚雷艇,必要的時候還要用來實施雷擊。而德國人隻是在船體水下部分裝有2座單裝魚雷發射管。按照德國人的設計,這款戰艦的作用就是全麵壓製對方的前衛戰艦和雷擊戰艦為自己的主力艦提供衛護。至於雷擊什麽的。還是交給專業的幾百噸級別的驅逐艦和雷擊戰艦的了!


    雖然德國人設想的很不錯,但是到地實際情況如何還要經過實戰檢驗,考慮到6寸炮的炮彈威力遠比4.7寸炮和105mm炮的威力要大,所以在設定中,6寸炮單發炮彈的威力是4.7寸炮彈的2.5倍。是105mm炮彈的4倍。雙方交戰戰艦都使用50mm手動上彈小炮來模擬彈道,同時為了體現出射速,將有裁判官站在炮位上監督,隻有當一門火炮完成上彈工作後。用來實際設計的50mm小炮才可以開火。


    而炮彈則是用一層薄薄的軟鐵作為外殼,然後內部填充染料。火炮被擊中後視為損失,動力艙等部分則根據防護情況分為數個等級。至於船體的損失則最後通過結算來進行評估。而為了讓這場較量相對比較公平,布萊梅型輕型巡洋艦一方為紅方,一共有3艘。而藍方則是4艘德累斯頓型輕巡洋艦。雙方將在海上展開一場模擬實戰較量,以驗證在接近實戰的情況下這兩種設計到地哪種更加優秀。


    作為德意誌帝國的盟友,華夏共和國海軍方麵也參加了這場演習,紅方的指揮官是希佩爾,華夏方麵觀察員是鄧世昌。而藍方的指揮官是舍爾,華夏方麵觀察員是劉步蟾。雙方先是並排開往演習海域,然後拉開10公裏左右的距離,再模仿常規戰鬥的情況進行交戰。


    “舍爾將軍的艦隊來了,距離我們8500米。”副官說道。


    “記住,我們現在是敵人,我們的稱謂應該也是敵軍距離我軍8500米。”希佩爾嚴肅的說道。對於這場交戰的結果希佩爾也是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雖然前期論證中自己以三艘戰艦打對方四艘戰艦按說應該是大優,但是實際情況到底如何?可就沒準呢,畢竟105mm炮高達一分鍾一打以上的射速是十分驚人的!


    “準備接敵吧,一號艦攻擊對方旗艦,二號艦和三號艦負責壓製後麵的三艘敵艦。”麵對占據有數量優勢的地方艦隊舍爾想了半天還是決定均勻分配火力為主,重點打擊為輔,大家都是輕型戰艦,除了重點區域,其它區域的防護和沒有差不多,要是讓對方一艘戰艦不受幹擾的向著自己傾瀉彈雨的話,那麽憑借高爆彈的高射速,在最後結算的時候,這艘戰艦很可能會被判定為受傷過重而沉沒。畢竟高爆彈打無防護戰艦還是很威武的。


    “而與此同時,舍爾也決定先用一號艦和二號艦來對付希佩爾的旗艦,剩下兩艘戰艦牽製對方另外兩艘,以便盡早獲得優勢。雙方的安排不同,但是指導原則都是一樣的。


    感謝書友山輕盈的打賞,以及書友兩眼發呆、loanshark、athlon9527的月票支持,這周有推薦,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一下~~~~。(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甲午之華夏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終極側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終極側位並收藏甲午之華夏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