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求情
眾人心驚,連忙查探,發現李淵隻是睡了過去,這才鬆了口氣,留下兩三個婢女在殿中伺候,其他人悄無聲息的卻步退出,到了殿外,走遠幾步,李世民招來幾個太醫,沉聲問道:“上皇身體情況,到底如何?”
幾個太醫麵麵相覷,推讓了片刻,還是韋慈藏出來答話,謹慎說道:“迴稟陛下,從脈象上來看,上皇得的是氣虛之疾,由於陰陽二氣驟變,上皇年高,抵禦不了涼氣入侵,內經有雲,強者氣盈則愈,弱者著而成病……”
認真聆聽太醫的診斷,李世民沒有發表任何意見,隻是直接問道:“什麽時候能夠康複?”
這個問題,不好迴答,就是醫術再高,再有把握,也不敢輕易許下日期,要是到時沒好,豈不是自取其咎,猶豫了下,韋慈藏隻能圓滑說道:“臣等自當盡力,隻要不出意外,上皇很快就能夠康複了。”
“很快是多久,五天?十天?半個月?”李世民皺眉,不悅道:“聽你言下之意,上皇的病情其實還未穩定下來,隨時會反複不成?”
“陛下,上皇年高,體質大不如前……”韋慈藏戰戰兢兢說道,沒有辦法,大人物總有點諱疾忌醫的毛病,幾個太醫哪裏敢直言不諱,李淵的病情,時好時壞,他們很難捏拿得準確無誤,自然要提前打個伏筆,以防萬一,免得又出現了意外,連解釋的機會也沒有。
“好了,朕不想聽這些托詞。”李世民說道:“上皇就交給你們了,不許出現任何意外,不然拿你們是問。”
“臣等遵旨。”幾個太醫連忙應聲,心中叫苦不迭,他們最害怕的,就是遇到這種情況,人生在世,生老病死是在所難免的事情,沒人可以擺脫得了,李淵自然也不例外,若是真出了什麽事情,他們又不是神仙,迴天乏術,那個時候,肯定要倒黴了。
揮退這幫心中叫苦的太醫,李世民轉身說道:“觀音婢,父皇身體才有起色,別人我不放心,就勞你多照顧了。”
“二郎放心,我會照看好父皇的。”長孫皇後說道,溫柔如水,卻有種令人信服的氣質。
說起來,李淵、李世民父子兩人,運氣真的不錯,娶到的皇後,都是出了名的賢良淑德,溫柔和善,令人羨慕妒嫉恨,所以物極必反,出了個武則天,可見平衡才是王道。
一句題外話,見到長孫皇後答應,李世民稍微安心,畢竟是帝王之尊,確定李淵暫時安然無事之後,立刻調節心態,擺駕離去,迴到太極宮殿閣,繼續處理政事,過了片刻,聽到李承乾求見,以為李淵又出現意外,連忙召見。
“皇祖仍在酣睡,太醫們正商議調養的方子,想必再過兩天,皇祖就能康複了。”李承乾說道,表情有幾分躊躇,似有所言,卻心有顧忌。
“如此便好。”放下心來,李世民是什麽人物,一眼就發現李承乾的異常,也不用拐彎抹角,直接就開口問道:“那麽乾兒來此,又是為了何事?”
“父皇,校書郎韓瑞,已經在禦史台待了多日,事情是否已經探查清楚了?”李承乾小心翼翼問道,李淵醒了,病情穩定,李世民的心情應該不錯,機會難得,現在不疏通求情,更待何時?
嗯,李世民微微皺眉,李承乾不提,他真把這事給忘記了,這也十分正常,畢竟作為天下之主,治下的百姓千萬,還有京城的官員,各州刺史,軍隊的武將,勳爵權貴,林林總總,猶如繁星,數不勝數,必然是不可能全部記得,所以李世民才會在寢宮的屏風之中,將一些重要位置的官員名字,詳細列了出來,以防疏漏。
相對,韓瑞的名字,能在李世民心中,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已經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機遇,按理來說,自己欽定的案件,李世民應該比較關心此事的,然而,最近,為了李淵的病情,李世民心中煩躁不安,連朝政都有點兒疏忽,更不必說這件小小的案子了。
李世民問道:“他托你向朕求情?”
“沒有,兒臣隻是覺得,韓校書品行高潔,此事應該不是他所為。”李承乾連忙否認,隻要確定是韓瑞的罪責,才會有求情之語,現在案件還沒有結果,肯定不能附和,免得李世民先入為主,將事情定了性。
李世民不置可否,地位不同,注定他不會的輕易相信一個人,見到李世民不語,李承乾心中惴惴,輕聲道:“父皇,兒臣覺得,這事有些蹊蹺……”
“乾兒,這事你無須理會,待禦史台審查清楚,自有公斷。”李世民擺手,轉而說道:“聽東宮官屬匯報,近些日子來,乾兒苦學不倦,學業長進極快,朕很是安慰。”
李承乾連忙站了起來,檢討說道:“自從李少師逝世,兒臣傷心難過,覺得東宮諸師,再無能令兒臣信服之人,所以無心向學,經常出宮遊玩、打獵,以至於荒廢學業,現在兒臣已經成*人,自知年少荒唐,自是要努力奮進,加以彌補。”
李少師,就是太子少師李綱,是個牛人,與太子很有緣分,他曾經是隋朝太子楊勇、唐朝太子李建成、還有現在的太子,李承乾的老師,如果曆史沒有改變,李綱應該能夠稱得上是太子殺手,教導的三個太子,全部給廢了。
不過也是稀奇,這樣的太子災星,呃,至少是以後世的眼光來看,的確就是這樣,在這個時代,卻非常有聲望,貞觀四年,李綱被拜為李承乾的太子少師,每當吐論發言,都辭色慷慨,李承乾非常信服,可惜才一年時間,李綱就逝世了。
李承乾親自為其樹碑,看得出來,對於這位老師,李承乾的確很是敬佩,直到現在仍然懷念不已,李世民感歎說道:“古來帝子,生於深宮之中,及其成*人,無不驕逸,所以朕嚴厲而教之,就是希望你們不要重蹈覆轍,而今你能夠幡然醒悟,也不枉費朕的苦心。”
“父皇,是兒臣愚昧,不能理解你的苦心。”李承乾咽聲說道,真情流露。
李世民微微點頭,考慮了片刻,突然寫了兩道聖旨,交給旁邊的寺人傳達下去,隨之認真提醒道:“乾兒,新任的東宮少詹事張玄素,左庶子於誌寧,性情剛直,誌存忠孝,你要多聽他們的意見,宜加尊敬,不得懈怠。”
李承乾連忙應聲,也明白了兩道聖旨的內容,心中有點兒驚喜,無論是張玄素,還是於誌寧,都是朝中的名臣,素有威望,而今歸屬於東宮,對於李承乾來說,何嚐不是李世民的一種態度。
和言溫語片刻,打發心情歡暢的李承乾迴去,李世民微笑,輕輕搖頭,繼續批閱奏折,沒過多久,外頭又傳來李泰求見的消息,兄弟兩人,倒是同心,李世民嘀咕,自然允許,很快,李泰就走了進來,恭敬行禮。
“青雀,此來何事?”李世民和聲問道,如果對待李承者是嚴父,那麽對待李泰的時候,卻是充滿慈祥之意,有點兒厚此薄彼了,不過也有些正常,畢竟在李世民心目中,李承乾是太子,日後繼承帝位,自然要加以磨礪,而李泰是個逍遙王爺,怎麽寵愛也不過分。
孰不知,就是這種不加節製的喜愛,容易令人誤會,產生不該有的想法。
李泰笑嗬嗬道:“父皇,難道沒事,就不能過來看你了。”
“自然是可以。”李世民笑道:“不過,父皇要批閱奏折,可沒空與你說話。”
“沒有關係,兒臣可以在旁邊等候。”李泰乖巧說道。
“好了,有話就直言,不要遮掩。”李世民微笑說道:“是不是準備辦個文學聚會,王府供帳不足,又來向父皇求助了。”
“不是。”李泰搖頭,眼睛轉了下,好奇問道:“父皇,兒臣來的時候,見到皇兄剛走,他來這裏,有什麽事情呀?”
嗯,李世民頓了頓,抬頭說道:“怎麽,你也是來給韓瑞求情的?”
原來如此,明白怎麽迴事,李泰自然否認,隨即收斂了笑容,肅然說道:“父皇,韓瑞嫌疑最重,或許事情真是他所為,扣壓提審,也是正常之理,然而秘書郎顧胤,隻不過是受到了牽連,卻也給關起來,怎麽也說不過去吧。”
秘書郎顧胤,李世民沉吟片刻,依稀有點兒印象,不過也不打算深究,微笑說道:“青雀,這事禦史台在查,真相是何,自有公論,你就不要多操心了,有空就多陪皇祖,讓他老人家安享天倫之樂。”
李泰有些失望,卻也不敢爭辯,輕輕點頭,告退而去。待李泰離開,李世民擱筆,考慮片刻,傳下口諭,召見馬周,這麽久了,事情居然沒有解決,難道其中有什麽問題不成?
不久之後,馬周匆匆而來,伏跪頓首,恭請聖安。
“不必拘禮。”李世民揮手,賜坐,也沒有兜圈子,淡聲問道:“馬禦史,前幾日朕交你審辦的案子,是否有了結論?”
“啟稟陛下,未曾。”馬周坦然說道:“微臣仍在調查之中。”
“進展這般緩慢?”李世民懷疑,皺眉道:“是案情複雜,還是有人從中作梗。”a
眾人心驚,連忙查探,發現李淵隻是睡了過去,這才鬆了口氣,留下兩三個婢女在殿中伺候,其他人悄無聲息的卻步退出,到了殿外,走遠幾步,李世民招來幾個太醫,沉聲問道:“上皇身體情況,到底如何?”
幾個太醫麵麵相覷,推讓了片刻,還是韋慈藏出來答話,謹慎說道:“迴稟陛下,從脈象上來看,上皇得的是氣虛之疾,由於陰陽二氣驟變,上皇年高,抵禦不了涼氣入侵,內經有雲,強者氣盈則愈,弱者著而成病……”
認真聆聽太醫的診斷,李世民沒有發表任何意見,隻是直接問道:“什麽時候能夠康複?”
這個問題,不好迴答,就是醫術再高,再有把握,也不敢輕易許下日期,要是到時沒好,豈不是自取其咎,猶豫了下,韋慈藏隻能圓滑說道:“臣等自當盡力,隻要不出意外,上皇很快就能夠康複了。”
“很快是多久,五天?十天?半個月?”李世民皺眉,不悅道:“聽你言下之意,上皇的病情其實還未穩定下來,隨時會反複不成?”
“陛下,上皇年高,體質大不如前……”韋慈藏戰戰兢兢說道,沒有辦法,大人物總有點諱疾忌醫的毛病,幾個太醫哪裏敢直言不諱,李淵的病情,時好時壞,他們很難捏拿得準確無誤,自然要提前打個伏筆,以防萬一,免得又出現了意外,連解釋的機會也沒有。
“好了,朕不想聽這些托詞。”李世民說道:“上皇就交給你們了,不許出現任何意外,不然拿你們是問。”
“臣等遵旨。”幾個太醫連忙應聲,心中叫苦不迭,他們最害怕的,就是遇到這種情況,人生在世,生老病死是在所難免的事情,沒人可以擺脫得了,李淵自然也不例外,若是真出了什麽事情,他們又不是神仙,迴天乏術,那個時候,肯定要倒黴了。
揮退這幫心中叫苦的太醫,李世民轉身說道:“觀音婢,父皇身體才有起色,別人我不放心,就勞你多照顧了。”
“二郎放心,我會照看好父皇的。”長孫皇後說道,溫柔如水,卻有種令人信服的氣質。
說起來,李淵、李世民父子兩人,運氣真的不錯,娶到的皇後,都是出了名的賢良淑德,溫柔和善,令人羨慕妒嫉恨,所以物極必反,出了個武則天,可見平衡才是王道。
一句題外話,見到長孫皇後答應,李世民稍微安心,畢竟是帝王之尊,確定李淵暫時安然無事之後,立刻調節心態,擺駕離去,迴到太極宮殿閣,繼續處理政事,過了片刻,聽到李承乾求見,以為李淵又出現意外,連忙召見。
“皇祖仍在酣睡,太醫們正商議調養的方子,想必再過兩天,皇祖就能康複了。”李承乾說道,表情有幾分躊躇,似有所言,卻心有顧忌。
“如此便好。”放下心來,李世民是什麽人物,一眼就發現李承乾的異常,也不用拐彎抹角,直接就開口問道:“那麽乾兒來此,又是為了何事?”
“父皇,校書郎韓瑞,已經在禦史台待了多日,事情是否已經探查清楚了?”李承乾小心翼翼問道,李淵醒了,病情穩定,李世民的心情應該不錯,機會難得,現在不疏通求情,更待何時?
嗯,李世民微微皺眉,李承乾不提,他真把這事給忘記了,這也十分正常,畢竟作為天下之主,治下的百姓千萬,還有京城的官員,各州刺史,軍隊的武將,勳爵權貴,林林總總,猶如繁星,數不勝數,必然是不可能全部記得,所以李世民才會在寢宮的屏風之中,將一些重要位置的官員名字,詳細列了出來,以防疏漏。
相對,韓瑞的名字,能在李世民心中,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已經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機遇,按理來說,自己欽定的案件,李世民應該比較關心此事的,然而,最近,為了李淵的病情,李世民心中煩躁不安,連朝政都有點兒疏忽,更不必說這件小小的案子了。
李世民問道:“他托你向朕求情?”
“沒有,兒臣隻是覺得,韓校書品行高潔,此事應該不是他所為。”李承乾連忙否認,隻要確定是韓瑞的罪責,才會有求情之語,現在案件還沒有結果,肯定不能附和,免得李世民先入為主,將事情定了性。
李世民不置可否,地位不同,注定他不會的輕易相信一個人,見到李世民不語,李承乾心中惴惴,輕聲道:“父皇,兒臣覺得,這事有些蹊蹺……”
“乾兒,這事你無須理會,待禦史台審查清楚,自有公斷。”李世民擺手,轉而說道:“聽東宮官屬匯報,近些日子來,乾兒苦學不倦,學業長進極快,朕很是安慰。”
李承乾連忙站了起來,檢討說道:“自從李少師逝世,兒臣傷心難過,覺得東宮諸師,再無能令兒臣信服之人,所以無心向學,經常出宮遊玩、打獵,以至於荒廢學業,現在兒臣已經成*人,自知年少荒唐,自是要努力奮進,加以彌補。”
李少師,就是太子少師李綱,是個牛人,與太子很有緣分,他曾經是隋朝太子楊勇、唐朝太子李建成、還有現在的太子,李承乾的老師,如果曆史沒有改變,李綱應該能夠稱得上是太子殺手,教導的三個太子,全部給廢了。
不過也是稀奇,這樣的太子災星,呃,至少是以後世的眼光來看,的確就是這樣,在這個時代,卻非常有聲望,貞觀四年,李綱被拜為李承乾的太子少師,每當吐論發言,都辭色慷慨,李承乾非常信服,可惜才一年時間,李綱就逝世了。
李承乾親自為其樹碑,看得出來,對於這位老師,李承乾的確很是敬佩,直到現在仍然懷念不已,李世民感歎說道:“古來帝子,生於深宮之中,及其成*人,無不驕逸,所以朕嚴厲而教之,就是希望你們不要重蹈覆轍,而今你能夠幡然醒悟,也不枉費朕的苦心。”
“父皇,是兒臣愚昧,不能理解你的苦心。”李承乾咽聲說道,真情流露。
李世民微微點頭,考慮了片刻,突然寫了兩道聖旨,交給旁邊的寺人傳達下去,隨之認真提醒道:“乾兒,新任的東宮少詹事張玄素,左庶子於誌寧,性情剛直,誌存忠孝,你要多聽他們的意見,宜加尊敬,不得懈怠。”
李承乾連忙應聲,也明白了兩道聖旨的內容,心中有點兒驚喜,無論是張玄素,還是於誌寧,都是朝中的名臣,素有威望,而今歸屬於東宮,對於李承乾來說,何嚐不是李世民的一種態度。
和言溫語片刻,打發心情歡暢的李承乾迴去,李世民微笑,輕輕搖頭,繼續批閱奏折,沒過多久,外頭又傳來李泰求見的消息,兄弟兩人,倒是同心,李世民嘀咕,自然允許,很快,李泰就走了進來,恭敬行禮。
“青雀,此來何事?”李世民和聲問道,如果對待李承者是嚴父,那麽對待李泰的時候,卻是充滿慈祥之意,有點兒厚此薄彼了,不過也有些正常,畢竟在李世民心目中,李承乾是太子,日後繼承帝位,自然要加以磨礪,而李泰是個逍遙王爺,怎麽寵愛也不過分。
孰不知,就是這種不加節製的喜愛,容易令人誤會,產生不該有的想法。
李泰笑嗬嗬道:“父皇,難道沒事,就不能過來看你了。”
“自然是可以。”李世民笑道:“不過,父皇要批閱奏折,可沒空與你說話。”
“沒有關係,兒臣可以在旁邊等候。”李泰乖巧說道。
“好了,有話就直言,不要遮掩。”李世民微笑說道:“是不是準備辦個文學聚會,王府供帳不足,又來向父皇求助了。”
“不是。”李泰搖頭,眼睛轉了下,好奇問道:“父皇,兒臣來的時候,見到皇兄剛走,他來這裏,有什麽事情呀?”
嗯,李世民頓了頓,抬頭說道:“怎麽,你也是來給韓瑞求情的?”
原來如此,明白怎麽迴事,李泰自然否認,隨即收斂了笑容,肅然說道:“父皇,韓瑞嫌疑最重,或許事情真是他所為,扣壓提審,也是正常之理,然而秘書郎顧胤,隻不過是受到了牽連,卻也給關起來,怎麽也說不過去吧。”
秘書郎顧胤,李世民沉吟片刻,依稀有點兒印象,不過也不打算深究,微笑說道:“青雀,這事禦史台在查,真相是何,自有公論,你就不要多操心了,有空就多陪皇祖,讓他老人家安享天倫之樂。”
李泰有些失望,卻也不敢爭辯,輕輕點頭,告退而去。待李泰離開,李世民擱筆,考慮片刻,傳下口諭,召見馬周,這麽久了,事情居然沒有解決,難道其中有什麽問題不成?
不久之後,馬周匆匆而來,伏跪頓首,恭請聖安。
“不必拘禮。”李世民揮手,賜坐,也沒有兜圈子,淡聲問道:“馬禦史,前幾日朕交你審辦的案子,是否有了結論?”
“啟稟陛下,未曾。”馬周坦然說道:“微臣仍在調查之中。”
“進展這般緩慢?”李世民懷疑,皺眉道:“是案情複雜,還是有人從中作梗。”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