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記事》

    第四節

    薑李公社,坐落在膠東半島內陸,沒山可依,也沒海可傍。一眼向鎮外望去,茫茫無涯,稀稀落落,河涯溝邊幾株老樹,孤獨寂寥,無可奈何看著零星的幾隻小鳥飛過。

    極目遠望,依稀幾個村莊,煙氣朦朧中,倒有幾柱炊煙直直地升起,勾勒出人煙的樣子。

    薑李公社,也不象什麽鄉鎮場所,到象是幾個村莊的組合——隻不過是人口多點,房子比村莊的大一點,高一點,街道寛一點,能跑開三駕牛車的意思。公社上最輝煌的建築,便是供銷社大樓了。

    大樓上下三層,外牆皮用黃乎乎的顏色塗刷過,斑駁處,又露出上上次塗刷的灰白的顏色。大樓雖說是三層,卻不十分高,幾棵青皮小樹,正努力地仰著臉,教著勁,比較著要超過他,好去爭奪他頭上的陽光——我看,超過他,頂多也就是再一年的事——大樓經過我和張磊、張岩、大明沒幾次反複攀爬,也失去了新鮮感。但是,有一個最具吸引力,以前上很少見過的新東西,卻漸漸吸引著我們的眼球。

    薑李公社,雖沒有發達的工業,豐富的礦產,卻有一件好事,可謂得天獨厚。那便是平日公路從小鎮的西邊,坑坑窪窪地經過。於是等待一段時間,或十幾分鍾,或一個小時,便有一輛鐵皮鐵殼鐵身子,隻有幾個橡皮軲轆的大氣車,一路咣咣當當的地走過去。汽車大多是前麵車頭載著一車石頭或木頭,後麵還掛著一節車廂,也裝滿石頭或木頭。

    汽車,以前也就是從書本上學過他的名字,看過它的畫圖,那裏能比得上看真家夥般來的刺激!看它噴著黑氣,轟哧轟哧,好象馱了千萬斤重,一路搖搖晃晃,一路步履蹣跚,但又一路轟隆轟隆,努力前行。尤其是恰逢幾輛這樣的長龍,首尾相咬,魚貫而過,那簡直就像看一部《上海灘》的電視劇,《九陽白骨爪》小說一樣過癮。

    這條公路,離東邊我們學校坐落的地方,頂多也就一裏路,對我們的腳力,也就幾分鍾的事。每逢中午放學,下午放學,我們這些偏遠的學生,是不迴家吃飯的,都是從家裏一捎幾天的幹糧,一天三頓,在學校食堂裏一“通”(熱)晚上擠在學校宿舍的大通鋪睡覺,是幾天才迴家一趟的寄宿生。

    我們得以跑到公路邊,找一避蔭的地方,或坐或爬,等著汽車經過,體驗那轟隆轟隆,地皮顫抖帶來的震撼。再有另一件,也是我們以前很少經曆的事,那就是逢初一,排初六的薑李大集了。

    薑李的集,就在學校南麵的空地上。雖然當時村裏是大集體,一早上隊長要吹哨,召集社員點名,上地裏幹活,又得點名,看誰會半途溜號,也好以不計工分作懲罰。但逢一排六這一天,對點名中間這段時間,隊長卻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任幾個膽大的姑娘、小夥、偷跑了出去,衣服也不用換洗,是早就預謀好了的,一路小跑,十裏八裏,個把小時,來到集上,也不為買賣什麽東西,隻圖人多,熱鬧,小夥對姑娘,品頭論足,姑娘擠在一起嘰嘰咕咕。三裏八鄉,人是早認識的,隻有幾個膽大的男孩、女孩才少有交談。逛蕩幾個小時,看看時候差不多了,再跑迴田裏,隻要點名時人到就行。這是當時大集體最流行的,叫糊弄工分。有膽子大的,早吩咐了人,點名時,亂哄哄的,叫人幫著答應一聲 ,應付上差事,連中午都在集上耗過,隻過午迴去,應付上工的隊長點名。

    張多文、張多武便是這樣膽大的人當中,膽子最大的,這樣,我們中午放學,跑去集上玩的時候,到也經常碰見他們。

    “哎,多文、多武、我們在這裏!”這天,張磊老遠就看見多文,多武在集上零亂的攤鋪中間閑逛。多文、多武也較好發現,稀湯薄飯也沒怎麽耽誤他們長個,興許再幾日工夫,他們躲在大人堆裏,就分不出誰是小孩了。

    “嘿!集合,張磊、張岩!你們放學了”

    “多文,你們出來,又撈不著工分了。看你爹你娘不揍死你。”“我才不管呢!聽大人講,外邊什麽地方講承包了以後,再也不用掙工分了。”

    “承包?什麽是承包。”我頭一次聽這個詞,還有些不懂。

    “承包,就是把一塊一塊的地分給個人,再出工,早了晚了的,自己說了算,種棉花,種麥子,也是自己說了算。”大鵬在邊上,一知半解的向我們解釋著。

    “那樣,就不用偷偷摸摸了”張岩瘦而高,看樣子十分羨慕那樣的日子。

    “趕集算什麽!"

    多武說:“大爺前幾夜在我家,和爹商量說,聽說外邊大城市都開放了,都自由了賣東西也不管了,商量著要去大城市裏闖闖呢!”我連忙製止他:“快別 胡說了,讓人家聽去了。”

    當時,我們小孩,在大人言傳身教下,社會的潛移默化中,形成了獨特見解——作買賣犯法,出去闖是盲流。大人們有這種行為的,小孩一般都不能亂說,讓大隊知道,要挨鬥,要遊街。

    在我們的印象中,挨鬥遊街是十分可恥的事。一個人挨了鬥,遊了街,在村子裏就住不下去了,往往會被逼走去闖東北的。

    “哧!現在誰還管,養豬、養鵝。養雞,咱村上有的是!隊長他們家都養著豬呢!”

    我也不相信,因為迴家拿幹糧,我就看見過爹用土泥壘了個豬圈,裏麵就有二個小豬仔。並不望門的大黃狗。就拴在豬圈門子上。

    大鵬偷偷摸摸地走過來,拽著我的袖子,走到一株柳樹下麵,小聲說:“集合,我們都有相好的了。”

    打從年齡漸長,大鵬漸漸地不叫我小叔了,其實,真論起年齡來,我們倆還真不知道誰比較大一些。

    “跟誰交相好了?”

    “就是跟後莊上,跟我們一塊趕集的。多文他們都有相好的。她們要上那裏看電影,什麽時侯趕集,都在村頭等我們呢!有時侯,我們也等她們。”

    當時對相好的理解,還不深刻,隻是從大鵬話裏,理解到和女孩處相好,強過看電影,看金庸武打小說,強過看成串的汽車,是最有意思的事了。

    “我們一連好幾夜都玩到十一二點,都不知道演的是什麽電影。”

    經我細問,隻不過是他們幾個人,一到電影場地,個人找一角落,一對對,各自說些亂七八糟的話。敢和女孩拉拉手的,也就是多文、多武兩個人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鄉村土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八子同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八子同集並收藏鄉村土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