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敲耳邊
邪王驕寵:紈絝小王妃 作者:茶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柳枂枂笑眯眯的說道:“小哥哥,皇兄他們跟義父都進去了,我們也進去吧。”
宇文崎澔點點頭,柳枂枂高興的伸手去拉宇文崎澔的手,拉著宇文崎澔快步的進了宮殿去。
李公公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王公大臣們,隨後無奈的搖搖頭的歎息了一聲的轉身往宮殿走去。
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間倒是真的有些進退兩難的不知道自己應該下一步做什麽了。
“兒臣見過父皇。”太子行禮。
“兒臣見過父皇。”各個皇子也跟太子一般的行禮了一下。
百裏荼隻是微微的行禮了一下的說道:“見過皇上。”
後一步進來的宇文崎澔快步的走到了自己的皇兄們的身邊,對著帝王行禮了一下。
“兒臣見過父皇。”
帝王微微的蹙眉了一下,隨後威嚴的臉上有些許的不悅的開口。
“怎麽都來了?”
“迴稟父皇。”太子連忙的說道:“兒臣去給母後請安的時候聽聞母後提及此事,所以才前來。”
二皇子跟三皇子也連忙的說道,他們也是給皇後娘娘去請安,遇到了太子皇兄才一道過來的。
五皇子是一個武癡,說謊什麽的向來都是他不屑的,官場上的小心思他更是玩不起來,所以說出來的話向來直接。
“兒臣是在軍營裏麵聽聞七皇子要進宮給柳妃娘娘請安,想著兒臣已經有兩日沒有給皇後娘娘跟柳妃娘娘請安了,所以也就一道來了。”
六皇子對著帝王作揖了一下的說道:“兒臣隻是在宮門口碰到了九千歲,聽聞九千歲要來見父皇,所以隨九千歲一道來給父皇請安。這到了宮門前,卻發現許多大臣們跪在地上。”
“你們既然都已經請安了,就都退下吧。”帝王淺聲。
三皇子想說話,卻被四皇子拉了一下衣袖,三皇子想說的話頓時就沒有再說出來。
太子微微的不悅,卻也明白這個時候多說話,對自己並沒有任何的好處。
五皇子是一個直接的人,見大家都不說話,忍不住的開口了。
“父皇,這群大臣跪在這裏鬧死鬧活的,是不是因為撤藩的事情?”
五皇子的話一出,帝王頓時手往桌子上一拍,拍的所以的皇子都嚇的連忙的跪在了地上,大氣都不敢出一個。
柳枂枂的目光投向了百裏荼,眼眸之中滿滿的都是詢問的意思。
百裏荼不動聲色的點點頭,眼眸之中是讚許的神色。
柳枂枂隨即連忙的走到了帝王的麵前,伸手拉帝王的衣袖的搖晃的低聲帶著一絲撒嬌的說道:“皇姨父能不能別生氣,枂枂很心疼的。要是氣傷了身子的話,皇姨父是準備心疼死枂枂嗎?”
帝王聽到柳枂枂的話,臉上的表情微微的有些緩和了許多。
“皇上,枂枂說的對。此事何不從長計議,氣壞了身子不值得。”百裏荼淺聲。
“你們都下去吧。”帝王冷聲,隨後說道:“老七留下了陪枂枂。”
幾個皇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隨後隻能跪拜了一下之後退了出去。
出了宮殿的太子一行人站在宮門口,看著跪在地上的王公大臣們,王公大臣們也看著幾個皇子,猜測著下一步的動向。
太子卻冷著臉的,一副要殺人的模樣。
三皇子小聲的說道:“為何父皇獨留下老七?”
六皇子連忙的說道:“枂枂在裏麵,父皇隻是讓老七留下來陪著枂枂罷了。”
四皇子冷哼一聲的說道:“老六,你就別拍九千歲的馬屁了,站著這麽遠的說什麽,宮殿裏麵的人也聽不見了。這誰不知道,枂枂是打小就在父皇身邊議政的,這老七五年都不在的時候,怎麽沒有見著枂枂要人陪的。為何這一次在撤藩這麽大的事情上,枂枂就突然一下子要人陪了。還不是父皇偏心,要老七參與此事。”
“我隻是就事論事罷了,四皇兄何須這般說。”六皇子淡聲。
“就事論事。”四皇子冷哼了一下的說道:“別以為百裏荼幫了你幾次,你就能一步登天了。你那什麽心思,還當別人不知道是吧。”
“四皇兄,你何必說這些話。九千歲隻是碰巧遇到了罷了,我又何須有什麽心思。”六皇子冷聲。
“四皇兄,六皇弟,你們為何要這般的爭吵。父皇為了撤藩的事情都這般心情不好了,我們做兒子的應該想辦法幫父皇解決這事情,而不是我們在這裏爭吵。”五皇子說道:“大臣們都跪在宮殿麵前,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去跪著求父皇一下?”
太子淡聲,“老五,你就不要湊亂了。”
對於五皇子,太子倒是沒有多大的喜愛也沒有多大的敵意。這麽多兄弟裏麵,也就隻有這一個是無腦又無謀的,整日裏就是一個武癡。
五皇子點點頭說道:“我聽太子皇兄的。”
太子微微的蹙眉的看了一眼不遠處的宮殿緊閉的宮殿大門,隨後轉身快步的往外走去。
三皇子跟四皇子見太子走了,連忙的抬腳跟了上去。
六皇子看了一眼五皇子,隨後淡漠的離開了。
五皇子站在那裏,左邊看了一眼,右邊看了一眼,隨後又看了一眼不遠處跪著的王公大臣,心中犯了一絲的為難的不知道自己應該下一步做什麽。
“要是我像皇兄他們一樣聰明就好了,要是像枂枂一般明白父皇的心思也好啊。”五皇子無奈的懊惱的說道:“都怪我太笨,不然也能幫一下父皇了。”
五皇子說完,轉了一圈之後,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去見柳妃娘娘,跟柳妃娘娘說一下自己心中的苦悶。
這麽多的娘娘裏麵,也就隻有柳妃娘娘對他特別的好,所以他進宮基本上都會去給柳妃娘娘請安的。
帝王等皇子們都離開了之後,才微微的蹙眉了一下的開口問百裏荼。
“九千歲,此事你有何想法?”
百裏荼連忙的對著帝王作揖了一下,隨後說道:“此事,諸位大臣們如果想跪,皇上何不讓他們繼續跪著好了。這樣,即能顯示他們的忠心,也能顯示他們對先皇跟太祖的尊重。”
“枂枂說的那一大堆的康裕王朝的律例的話,是你讓枂枂說的?”帝王淡聲,心中卻多多少少的有些懷疑。
百裏荼淺聲,“皇上,這隻不過是一個事實罷了。枂枂,也隻是熟讀了康裕王朝的律例罷了。”
宇文崎澔並不知道柳枂枂說了什麽,可是從自己的父皇跟百裏荼的對話之中,他卻能聽到了一些。
父皇說到律例,而且百裏荼還說到了先皇跟太祖。
那麽是不是就如他猜測的那般,枂枂用了太祖規定下來的律例來反駁跪在宮殿外的那些各位大臣們了?
那,那一地的血是因為枂枂而造成的?
“好一句事實,好一句熟讀。百裏荼,你可知道此番話,是對先皇如何的大不敬?”帝王冷聲。
帝王的話一出,百裏荼連忙的跪了下來,跪在了帝王的麵前。
柳枂枂一見到自己的義父跪了下來,連忙的也走到了百裏荼的身邊跪了下來。
“皇上,臣沒有對先皇大不敬,更不會對先皇大不敬。”百裏荼說道:“撤藩的事情是勢在必行的,這關係到整個康裕王朝的國之根本。臣隻不過就事論事罷了,根本就不是認為先皇的所作所為有何不妥。先皇罷免了太祖訂立的和親跟遠嫁的律例,更多的是為了我康裕王朝的子民。皇上如今要撤藩,何嚐也不是為了我康裕王朝的子民。”
“為何廢了和親跟遠嫁的律例,廢了嫁入東廠的不成文的規矩那些大臣們一個個的都不開口反對,還不是因為這些都關係到他們切身的利益罷了,所以他們才會如此讚成的沒有一個人反對。撤藩卻牽扯不到他們任何的利益,他們就會選擇性遺忘了一切好的,隻記得了律例裏的這些。如今,這話題重新提及起來,微臣還真的想知道這些所為的忠君的大臣們如何表現出他們的忠心來。”
柳枂枂連忙的可憐兮兮的看著帝王的說道:“皇姨父,您能不能不生義父的氣啊?枂枂也隻是氣不過那些個大臣叔叔伯伯們動不動就尋死溺活的逼迫皇姨父,一點都不尊重皇姨父。皇姨父,以後枂枂再也不敢了。”
“父皇。”宇文崎澔連忙的跪下來開口說道:“九千歲說的話在理,這些個大臣們隻為自己,卻不考慮父皇,何不讓大臣們再清晰的記得一次太祖所立的康裕王朝的律例。”
帝王微微的蹙眉,眼眸之中卻沒有真正的不悅。
他就是要一個人提及這些,哪怕推翻了先皇當時為江山社稷為王公大臣們設想的和親之類的事情,他也在所不惜的為代價用力撤藩。
隻是,他沒有想到的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這些的時候,卻是枂枂想到了。確切的說,是百裏荼想到了這些。然後,借住了枂枂的童言無忌,來把這一切說了出來,算是給那些大臣們敲了一下耳邊。
宇文崎澔點點頭,柳枂枂高興的伸手去拉宇文崎澔的手,拉著宇文崎澔快步的進了宮殿去。
李公公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王公大臣們,隨後無奈的搖搖頭的歎息了一聲的轉身往宮殿走去。
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間倒是真的有些進退兩難的不知道自己應該下一步做什麽了。
“兒臣見過父皇。”太子行禮。
“兒臣見過父皇。”各個皇子也跟太子一般的行禮了一下。
百裏荼隻是微微的行禮了一下的說道:“見過皇上。”
後一步進來的宇文崎澔快步的走到了自己的皇兄們的身邊,對著帝王行禮了一下。
“兒臣見過父皇。”
帝王微微的蹙眉了一下,隨後威嚴的臉上有些許的不悅的開口。
“怎麽都來了?”
“迴稟父皇。”太子連忙的說道:“兒臣去給母後請安的時候聽聞母後提及此事,所以才前來。”
二皇子跟三皇子也連忙的說道,他們也是給皇後娘娘去請安,遇到了太子皇兄才一道過來的。
五皇子是一個武癡,說謊什麽的向來都是他不屑的,官場上的小心思他更是玩不起來,所以說出來的話向來直接。
“兒臣是在軍營裏麵聽聞七皇子要進宮給柳妃娘娘請安,想著兒臣已經有兩日沒有給皇後娘娘跟柳妃娘娘請安了,所以也就一道來了。”
六皇子對著帝王作揖了一下的說道:“兒臣隻是在宮門口碰到了九千歲,聽聞九千歲要來見父皇,所以隨九千歲一道來給父皇請安。這到了宮門前,卻發現許多大臣們跪在地上。”
“你們既然都已經請安了,就都退下吧。”帝王淺聲。
三皇子想說話,卻被四皇子拉了一下衣袖,三皇子想說的話頓時就沒有再說出來。
太子微微的不悅,卻也明白這個時候多說話,對自己並沒有任何的好處。
五皇子是一個直接的人,見大家都不說話,忍不住的開口了。
“父皇,這群大臣跪在這裏鬧死鬧活的,是不是因為撤藩的事情?”
五皇子的話一出,帝王頓時手往桌子上一拍,拍的所以的皇子都嚇的連忙的跪在了地上,大氣都不敢出一個。
柳枂枂的目光投向了百裏荼,眼眸之中滿滿的都是詢問的意思。
百裏荼不動聲色的點點頭,眼眸之中是讚許的神色。
柳枂枂隨即連忙的走到了帝王的麵前,伸手拉帝王的衣袖的搖晃的低聲帶著一絲撒嬌的說道:“皇姨父能不能別生氣,枂枂很心疼的。要是氣傷了身子的話,皇姨父是準備心疼死枂枂嗎?”
帝王聽到柳枂枂的話,臉上的表情微微的有些緩和了許多。
“皇上,枂枂說的對。此事何不從長計議,氣壞了身子不值得。”百裏荼淺聲。
“你們都下去吧。”帝王冷聲,隨後說道:“老七留下了陪枂枂。”
幾個皇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隨後隻能跪拜了一下之後退了出去。
出了宮殿的太子一行人站在宮門口,看著跪在地上的王公大臣們,王公大臣們也看著幾個皇子,猜測著下一步的動向。
太子卻冷著臉的,一副要殺人的模樣。
三皇子小聲的說道:“為何父皇獨留下老七?”
六皇子連忙的說道:“枂枂在裏麵,父皇隻是讓老七留下來陪著枂枂罷了。”
四皇子冷哼一聲的說道:“老六,你就別拍九千歲的馬屁了,站著這麽遠的說什麽,宮殿裏麵的人也聽不見了。這誰不知道,枂枂是打小就在父皇身邊議政的,這老七五年都不在的時候,怎麽沒有見著枂枂要人陪的。為何這一次在撤藩這麽大的事情上,枂枂就突然一下子要人陪了。還不是父皇偏心,要老七參與此事。”
“我隻是就事論事罷了,四皇兄何須這般說。”六皇子淡聲。
“就事論事。”四皇子冷哼了一下的說道:“別以為百裏荼幫了你幾次,你就能一步登天了。你那什麽心思,還當別人不知道是吧。”
“四皇兄,你何必說這些話。九千歲隻是碰巧遇到了罷了,我又何須有什麽心思。”六皇子冷聲。
“四皇兄,六皇弟,你們為何要這般的爭吵。父皇為了撤藩的事情都這般心情不好了,我們做兒子的應該想辦法幫父皇解決這事情,而不是我們在這裏爭吵。”五皇子說道:“大臣們都跪在宮殿麵前,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去跪著求父皇一下?”
太子淡聲,“老五,你就不要湊亂了。”
對於五皇子,太子倒是沒有多大的喜愛也沒有多大的敵意。這麽多兄弟裏麵,也就隻有這一個是無腦又無謀的,整日裏就是一個武癡。
五皇子點點頭說道:“我聽太子皇兄的。”
太子微微的蹙眉的看了一眼不遠處的宮殿緊閉的宮殿大門,隨後轉身快步的往外走去。
三皇子跟四皇子見太子走了,連忙的抬腳跟了上去。
六皇子看了一眼五皇子,隨後淡漠的離開了。
五皇子站在那裏,左邊看了一眼,右邊看了一眼,隨後又看了一眼不遠處跪著的王公大臣,心中犯了一絲的為難的不知道自己應該下一步做什麽。
“要是我像皇兄他們一樣聰明就好了,要是像枂枂一般明白父皇的心思也好啊。”五皇子無奈的懊惱的說道:“都怪我太笨,不然也能幫一下父皇了。”
五皇子說完,轉了一圈之後,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去見柳妃娘娘,跟柳妃娘娘說一下自己心中的苦悶。
這麽多的娘娘裏麵,也就隻有柳妃娘娘對他特別的好,所以他進宮基本上都會去給柳妃娘娘請安的。
帝王等皇子們都離開了之後,才微微的蹙眉了一下的開口問百裏荼。
“九千歲,此事你有何想法?”
百裏荼連忙的對著帝王作揖了一下,隨後說道:“此事,諸位大臣們如果想跪,皇上何不讓他們繼續跪著好了。這樣,即能顯示他們的忠心,也能顯示他們對先皇跟太祖的尊重。”
“枂枂說的那一大堆的康裕王朝的律例的話,是你讓枂枂說的?”帝王淡聲,心中卻多多少少的有些懷疑。
百裏荼淺聲,“皇上,這隻不過是一個事實罷了。枂枂,也隻是熟讀了康裕王朝的律例罷了。”
宇文崎澔並不知道柳枂枂說了什麽,可是從自己的父皇跟百裏荼的對話之中,他卻能聽到了一些。
父皇說到律例,而且百裏荼還說到了先皇跟太祖。
那麽是不是就如他猜測的那般,枂枂用了太祖規定下來的律例來反駁跪在宮殿外的那些各位大臣們了?
那,那一地的血是因為枂枂而造成的?
“好一句事實,好一句熟讀。百裏荼,你可知道此番話,是對先皇如何的大不敬?”帝王冷聲。
帝王的話一出,百裏荼連忙的跪了下來,跪在了帝王的麵前。
柳枂枂一見到自己的義父跪了下來,連忙的也走到了百裏荼的身邊跪了下來。
“皇上,臣沒有對先皇大不敬,更不會對先皇大不敬。”百裏荼說道:“撤藩的事情是勢在必行的,這關係到整個康裕王朝的國之根本。臣隻不過就事論事罷了,根本就不是認為先皇的所作所為有何不妥。先皇罷免了太祖訂立的和親跟遠嫁的律例,更多的是為了我康裕王朝的子民。皇上如今要撤藩,何嚐也不是為了我康裕王朝的子民。”
“為何廢了和親跟遠嫁的律例,廢了嫁入東廠的不成文的規矩那些大臣們一個個的都不開口反對,還不是因為這些都關係到他們切身的利益罷了,所以他們才會如此讚成的沒有一個人反對。撤藩卻牽扯不到他們任何的利益,他們就會選擇性遺忘了一切好的,隻記得了律例裏的這些。如今,這話題重新提及起來,微臣還真的想知道這些所為的忠君的大臣們如何表現出他們的忠心來。”
柳枂枂連忙的可憐兮兮的看著帝王的說道:“皇姨父,您能不能不生義父的氣啊?枂枂也隻是氣不過那些個大臣叔叔伯伯們動不動就尋死溺活的逼迫皇姨父,一點都不尊重皇姨父。皇姨父,以後枂枂再也不敢了。”
“父皇。”宇文崎澔連忙的跪下來開口說道:“九千歲說的話在理,這些個大臣們隻為自己,卻不考慮父皇,何不讓大臣們再清晰的記得一次太祖所立的康裕王朝的律例。”
帝王微微的蹙眉,眼眸之中卻沒有真正的不悅。
他就是要一個人提及這些,哪怕推翻了先皇當時為江山社稷為王公大臣們設想的和親之類的事情,他也在所不惜的為代價用力撤藩。
隻是,他沒有想到的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這些的時候,卻是枂枂想到了。確切的說,是百裏荼想到了這些。然後,借住了枂枂的童言無忌,來把這一切說了出來,算是給那些大臣們敲了一下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