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是青玉案的點睛之筆,可不論是蕭氏還是呂鄉君,都隱隱覺得,那裏未必有什麽人,隻是詩人的一種美好願望而已。
可話說迴來了,這首詞是皇帝為皇後所作,你以為那裏沒人相候,可那裏確實應該站著一位皇後娘娘。
這首詞於是在她們心目中也就顯出了一些詭異之處。
按照呂鄉君的想法,應該在結尾處留下一點念想,可真要弄的柔情蜜意,卻有悖於這首青玉案的主旨。
所以在琴曲終了,她在死寂即將到來之時點燃了一把火,琴音當中透露出來的,都是壯誌未酬,吾輩當奮力向前的振奮。
這也是她最不滿意的一節,因為她感覺與詩人的心境相悖,無法給這樣一番大曲作為結尾。
最後一個音符沒去,呂鄉君雙手撫平琴弦,留下了無數餘韻未消。
廳中恢複了安靜,再看時蕭氏卻已淚流滿麵,良久才抬手用袖口擦拭了兩下,心情低落,卻又滿足異常的歎息了一聲。
“如此大音,聞之盡可無憾,鄉君可為宗師矣。”
呂鄉君深深唿吸了兩下,沒有急著謙遜,而是體會著那種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隨心所欲的感覺。
她想再奏上一曲,雙臂卻已無力,想直起身子,腦袋卻有些眩暈,這個時候她才知道自己已是身心俱疲。
真正的大師,壽命大多不會很長就在於此,有人說是天妒其才,實際上則是因為他們的代入感太強大了,在那精彩的精神世界暢遊的時候,身心極容易遭到重創而不自知。
就像練武之人一樣,有些時候不知不覺間便積累下了病症,等到爆發的時候多數已無法挽迴。
呂鄉君操琴多年,極為注重這個,心中立馬一驚,心神耗損太過,這是老師說的大病臨身的征兆啊。
作為一個悠遊於歡場多年的人,呂鄉君可不想讓青玉案一曲成為自己的絕響,她還年輕,有大把的好日子要過……
她沉浸在青玉案中多半年了,想要擺脫不很容易,但她自己也有些小技巧可以舒緩自己的精神。
她臉色蒼白的笑了笑,“鄉君再奏一曲,與夫人共享如何?”
蕭氏詫異的看著她,大餐過後其他都是索然無味,再奏什麽曲子能夠入耳呢?她現在隻想找個地方好好迴味一下。
呂鄉君卻不管那麽多,此曲一出,已堪於青玉案相配無疑,而且琴藝又有進境……但這些跟自家小命比起來,都不算什麽。
她可不想迴去之後就大病一場,活不活得過來還得看老天爺或者佛祖的眼色。
………………
於是她強忍著諸般不適,雙手輕巧的拂過琴弦,琴音又起,叮叮咚咚,歡快無比。
隨手而為,便讓人有了溪流潺潺,鳥雀歡鳴的感覺,雖處屋室之間,卻仿佛林下聽泉,悠然無比。
有青玉案在前,她此時再彈奏這樣舒緩精神的小曲,簡直是信手拈來,隨意而為便比以往高明許多。
就像是一位武功大成的宗師,簡單的揮拳踢腿也會有莫大威能……
蕭氏立即會意,此乃靜心之曲,大餐過後確實可以擺上桌來品用一番,聽了片刻,她的眼睛便已眯了起來,直想慵懶的睡上一覺。
心裏卻還在念叨,這小娘子迎來送往多年,確實很懂人心,她的客人得了這般照拂,哪有再不登門的道理?
呂鄉君則在自我調整當中,悠然之間也在想著,應該向夫人討要一些補品好好補一補身子,之後還要請名醫診治一番,才能杜絕後患。
想著想著卻是一頭栽在了琴台之上,撞出許多雜音……嘈雜間她隻聽了幾聲女人的尖叫,其他的就都不曉得了。
………………
等呂鄉君再次醒來,首先感覺到的就是身體的抗議,哪哪都不舒服,就像是被人嚴刑拷打了一遍似的。
呂鄉君奄奄一息的呻吟了一聲,腦子卻還沒怎麽清醒過來,翻了個身的工夫,又哼唧了起來。
守在她身旁的侯莫陳氏驚喜的站起身,讓侍女趕緊去喚大夫。
這也太嚇人了些,來的時候活力四射,渾身上下好像都帶著喜氣,怎麽就暈了過去?讓夫人都慌了手腳。
這小娘子莫不是有什麽隱疾吧?
所幸常年駐於府上的兩個太醫過來輪流把脈,嘰裏咕嚕的說了一番,其實就一個意思,積勞成疾,小娘子還年輕,養一養就好了。
呂鄉君的自救還是有效果的,照她這麽耗損心力,用青玉案這樣的詩詞來推進自己的琴藝,很容易患上當世所說的心疾。
人明明看著挺好的,可一忽就過去了……
換句話說,琴師們有所進益一般都是循序漸進,經過歲月積累,經驗疊加,越老越值錢那種。
可呂鄉君卻是在闖關之時連蹦帶跳,根基不穩,很容易造成嚴重的後果。
好在她察覺的還算早,求生欲又比旁人強上許多,懂得自我調節,不然的話,當即吐血三升,暴斃而亡也是有可能的。
………………
蕭氏得到消息又過來探望了一下,此時呂鄉君已經發起了高燒,和她自己的預料差不多,能撿迴一條小命那就是賺到了。
實際上那一曲青玉案也隻是引子,這是近一年來,她沒日沒夜全身心的沉浸於青玉案當中所得到的懲罰。
好在她病倒時是在成國夫人府上,當即得到了很好的看護和照顧,不然的話結果會更加糟糕。
蕭氏看她病的要死要活的樣子,分外的揪心,立即命人再去太醫署尋兩位精通婦科的大夫過來,府中的藥草也不珍惜,大夫要什麽給什麽,沒有的就去宮中討要。
這麽幾日下來,呂鄉君病情漸漸好轉,卻還是待在成國夫人府上不動彈了,她怕迴去之後再犯,也不知道還能不能被及時搶救過來……
李破可不知道,他剽竊來的詩詞差點葬送了一位琴藝大家的性命。
此時的李破很是高興,因為吐蕃那邊的消息終於第一次傳了迴來……
這是青玉案的點睛之筆,可不論是蕭氏還是呂鄉君,都隱隱覺得,那裏未必有什麽人,隻是詩人的一種美好願望而已。
可話說迴來了,這首詞是皇帝為皇後所作,你以為那裏沒人相候,可那裏確實應該站著一位皇後娘娘。
這首詞於是在她們心目中也就顯出了一些詭異之處。
按照呂鄉君的想法,應該在結尾處留下一點念想,可真要弄的柔情蜜意,卻有悖於這首青玉案的主旨。
所以在琴曲終了,她在死寂即將到來之時點燃了一把火,琴音當中透露出來的,都是壯誌未酬,吾輩當奮力向前的振奮。
這也是她最不滿意的一節,因為她感覺與詩人的心境相悖,無法給這樣一番大曲作為結尾。
最後一個音符沒去,呂鄉君雙手撫平琴弦,留下了無數餘韻未消。
廳中恢複了安靜,再看時蕭氏卻已淚流滿麵,良久才抬手用袖口擦拭了兩下,心情低落,卻又滿足異常的歎息了一聲。
“如此大音,聞之盡可無憾,鄉君可為宗師矣。”
呂鄉君深深唿吸了兩下,沒有急著謙遜,而是體會著那種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隨心所欲的感覺。
她想再奏上一曲,雙臂卻已無力,想直起身子,腦袋卻有些眩暈,這個時候她才知道自己已是身心俱疲。
真正的大師,壽命大多不會很長就在於此,有人說是天妒其才,實際上則是因為他們的代入感太強大了,在那精彩的精神世界暢遊的時候,身心極容易遭到重創而不自知。
就像練武之人一樣,有些時候不知不覺間便積累下了病症,等到爆發的時候多數已無法挽迴。
呂鄉君操琴多年,極為注重這個,心中立馬一驚,心神耗損太過,這是老師說的大病臨身的征兆啊。
作為一個悠遊於歡場多年的人,呂鄉君可不想讓青玉案一曲成為自己的絕響,她還年輕,有大把的好日子要過……
她沉浸在青玉案中多半年了,想要擺脫不很容易,但她自己也有些小技巧可以舒緩自己的精神。
她臉色蒼白的笑了笑,“鄉君再奏一曲,與夫人共享如何?”
蕭氏詫異的看著她,大餐過後其他都是索然無味,再奏什麽曲子能夠入耳呢?她現在隻想找個地方好好迴味一下。
呂鄉君卻不管那麽多,此曲一出,已堪於青玉案相配無疑,而且琴藝又有進境……但這些跟自家小命比起來,都不算什麽。
她可不想迴去之後就大病一場,活不活得過來還得看老天爺或者佛祖的眼色。
………………
於是她強忍著諸般不適,雙手輕巧的拂過琴弦,琴音又起,叮叮咚咚,歡快無比。
隨手而為,便讓人有了溪流潺潺,鳥雀歡鳴的感覺,雖處屋室之間,卻仿佛林下聽泉,悠然無比。
有青玉案在前,她此時再彈奏這樣舒緩精神的小曲,簡直是信手拈來,隨意而為便比以往高明許多。
就像是一位武功大成的宗師,簡單的揮拳踢腿也會有莫大威能……
蕭氏立即會意,此乃靜心之曲,大餐過後確實可以擺上桌來品用一番,聽了片刻,她的眼睛便已眯了起來,直想慵懶的睡上一覺。
心裏卻還在念叨,這小娘子迎來送往多年,確實很懂人心,她的客人得了這般照拂,哪有再不登門的道理?
呂鄉君則在自我調整當中,悠然之間也在想著,應該向夫人討要一些補品好好補一補身子,之後還要請名醫診治一番,才能杜絕後患。
想著想著卻是一頭栽在了琴台之上,撞出許多雜音……嘈雜間她隻聽了幾聲女人的尖叫,其他的就都不曉得了。
………………
等呂鄉君再次醒來,首先感覺到的就是身體的抗議,哪哪都不舒服,就像是被人嚴刑拷打了一遍似的。
呂鄉君奄奄一息的呻吟了一聲,腦子卻還沒怎麽清醒過來,翻了個身的工夫,又哼唧了起來。
守在她身旁的侯莫陳氏驚喜的站起身,讓侍女趕緊去喚大夫。
這也太嚇人了些,來的時候活力四射,渾身上下好像都帶著喜氣,怎麽就暈了過去?讓夫人都慌了手腳。
這小娘子莫不是有什麽隱疾吧?
所幸常年駐於府上的兩個太醫過來輪流把脈,嘰裏咕嚕的說了一番,其實就一個意思,積勞成疾,小娘子還年輕,養一養就好了。
呂鄉君的自救還是有效果的,照她這麽耗損心力,用青玉案這樣的詩詞來推進自己的琴藝,很容易患上當世所說的心疾。
人明明看著挺好的,可一忽就過去了……
換句話說,琴師們有所進益一般都是循序漸進,經過歲月積累,經驗疊加,越老越值錢那種。
可呂鄉君卻是在闖關之時連蹦帶跳,根基不穩,很容易造成嚴重的後果。
好在她察覺的還算早,求生欲又比旁人強上許多,懂得自我調節,不然的話,當即吐血三升,暴斃而亡也是有可能的。
………………
蕭氏得到消息又過來探望了一下,此時呂鄉君已經發起了高燒,和她自己的預料差不多,能撿迴一條小命那就是賺到了。
實際上那一曲青玉案也隻是引子,這是近一年來,她沒日沒夜全身心的沉浸於青玉案當中所得到的懲罰。
好在她病倒時是在成國夫人府上,當即得到了很好的看護和照顧,不然的話結果會更加糟糕。
蕭氏看她病的要死要活的樣子,分外的揪心,立即命人再去太醫署尋兩位精通婦科的大夫過來,府中的藥草也不珍惜,大夫要什麽給什麽,沒有的就去宮中討要。
這麽幾日下來,呂鄉君病情漸漸好轉,卻還是待在成國夫人府上不動彈了,她怕迴去之後再犯,也不知道還能不能被及時搶救過來……
李破可不知道,他剽竊來的詩詞差點葬送了一位琴藝大家的性命。
此時的李破很是高興,因為吐蕃那邊的消息終於第一次傳了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