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總管範文進傳報朝中,程知節率人已至高地伏俟城,並受到了吐蕃統帥囊聶瑪本的熱情接待,因冬日已至,不好南下,便落腳在了伏俟城,明春再啟程南去。


    程知節使人報個平安之外,還對高地的局勢做了些簡單的描述。


    吐蕃駐守在高地的人馬並不多,最多也就是萬餘人,甚至是幾千人的規模。


    他們麵臨的局麵也很糟糕,和南邊斷絕了消息,眼瞅著前幾年已經被他們征服的吐穀渾和羌族諸部有了反抗的跡象,但吐蕃人的力量已不足以壓製高地奴部的叛亂。


    明年春天吐蕃人很可能會放棄高地,和大唐使節一同南下迴到吐蕃國中。


    另外就是那些扮做商人的軍情司諜探已經早早南下趕往吐蕃王城邏些城了,也許是立功心切,致使兩邊配合的並不默契。


    他們本應該在高地等待程知節一行的到來才對……


    換句話說,就像一些打前站的探子卻變成了大軍的前鋒,行事太過莽撞了一些。


    不過也正常,軍情司的人和他們沒有任何統屬關係,因為吐蕃國內的局勢明顯比較混亂,離著大唐又遠,所以給他們的命令多數都是趁便行事。


    這次看來他們確實是想爭一爭功勞了……


    程知節傳迴來的消息很有意思,他認為囊聶等人已是孤立無援,他想勸這些人留在高地,用他們一邊可以鎮壓高地上的部落,一邊則可以試著收服他們。


    吐蕃人很貪財,隻要大唐能給予他們足夠的好處,他們估計就不會再想著迴到吐蕃國中去參與內亂了。


    當然,如果囊聶野心足夠大的話,也許他不會受到誘惑,誰知道呢,囊聶有自己的主意,那他的部屬們呢?


    程知節已經到達了伏俟城,他有一個冬天的時間和這些人周旋,反正唐軍短時間內也上不了高地,所以這也就成為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


    今年涼州的西海馬場弄的終於有了些眉目。


    主要是涼州駐紮著一支精銳騎軍,除了之前陸續調往靈州,朔方方向的軍旅之外,這支騎軍大概還維持在七千多人左右的規模。


    範文進和張倫商量了一下,準備調兩千人到西海,經營牧場之外,還能清理西海左近的遊牧部落。


    剩下的他們正招募西突厥人從軍,除了繼續清剿不服管束的靈州羌人,吐穀渾部族之外,還會致力於整飭河西走廊到敦煌一線的通路,恢複和西域各國的交往。


    這些事無論是張倫,龐玉等諸將,還是以涼州總管範文進為首的涼州官吏們做起來都很積極。


    他們對朝廷政策走向不很敏感,但對自己一畝三分地的事情卻非常專注,其實就是暫時失去了吐蕃這個對手之後,也就剩下這些事了。


    ………………


    張倫等人還不知道,朝廷已經在琢磨著陸續收迴衛府的兵權,他們那種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好日子沒幾天了。


    這是隋末戰亂遺留下來的問題,在諸般戰事漸漸平息的今日,也到了該解決的時候。


    比李破預料的要早很多,可誰讓戰略環境變化的這麽快呢?


    同時各地總管的好日子也快到頭了,今年天下各處設道,總管這樣的職位就顯得有些多餘了起來。


    不過有鑒於各處依舊不算平穩,總管們估計還能在任個一兩年不等。


    此時朝中已經開始有意無意的給即將迴朝的封疆大吏們騰出位置,其實不難安排,因為朝中的一些人會出任地方,加之有些人年紀老邁,也到了退休的年紀,所以安排幾位總管也是綽綽有餘的。


    ………………


    臘月裏,幽州總管宇文歆的奏表到了。


    駐紮於幽州的唐軍各部經過一番裁撤,還剩下四萬人左右,依舊是一支不小的力量,加上幽州身後的河北諸部駐軍,兵力還是非常雄厚,有十多萬人。


    大軍糧草充足,士氣也保持的不錯。


    除了這些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宇文歆向朝中報說關於遼東戰事的消息。


    那邊離著畢竟不近,阿史那多聞又對後路有著些安排,所以探到的消息十分有限。


    九月時宇文歆得到準確的消息,阿史那多聞率軍攻下了扶餘城,掏了高句麗的老巢,那裏是當年扶餘人初初建國的地方。


    當然了,那裏也不是第一次淪陷了,不往遠了說,大業八年楊廣征高句麗的時候,這些小城在百萬隋軍的攻勢之下,皆不能免。


    這次阿史那多聞攻遼東,集結了差不多十萬人的大軍,中間隻有六萬餘突厥人,其餘都是附屬於突厥的部族。


    阿史那多聞猶猶豫豫的,最終還是沒敢傾力東向,徹底賭上一把,留了一些餘力防備有人給他來個背刺什麽的。


    本來他還想直入重點,集合兵力去攻打遼東城,可最後卻被心腹們勸服,先掃蕩遼水之畔的高句麗城池,把遼東城放在最後麵。


    這麽做的有點和缺點同樣明顯。


    隻要攻下兩三座城池,突厥大軍也就有了立足之處,不論在戰略和戰術上都是比較穩妥的做法。


    當年隋軍征遼東時就是這麽做的,別看沒有攻下遼東城,可高句麗位於遼東的其他城池都失陷了。


    可隋軍人數太眾,後勤傷不起,無法在遼東立足,再加上不論是楊廣還是那些隋軍將領們也看不上遼東的這些小城,於是隋軍撤軍時就又都棄之不顧了。


    突厥人明顯不同,他們可以依托這些城池持續的對高句麗進行襲擾,因為遼東的土地是適合突厥人放牧的場所,他們在這個方麵有著天然的優勢。


    壞處就是無法做到速戰速決。


    可以說阿史那多聞準備攻打遼東很長時間了,但戰略上卻一直處於混沌狀態,竟然還能臨機應變,你說這要放在中原軍旅身上,得有多奇怪,一定會在指揮係統上產生混亂,甚至會極大的影響到戰局。


    可突厥人就這麽幹了,也沒人去質疑汗王的顛三倒四。


    其實八月間,突厥人就已分兵四處,取得了不小的戰果。


    阿史那多聞親自率軍攻扶餘城,一日而下,阿史那多聞也很嫌棄,因為扶餘城雖然以前是高句麗的王城,又是高句麗位於最北邊的軍事重鎮。


    曾經也很重要,有了曾經這個詞,其實大家也就能明白之後還有個但是……


    但是如今扶餘城早已破敗不堪,當年隋軍攻下扶餘城之後,並未在這裏多留,因為他們還要迴軍跟大軍主力匯合攻打遼東城,所以隋軍臨走的時候在這裏放了一把火,差點把扶餘城給燒沒了。


    這些年焦頭爛額的高句麗人也自覺不自覺的忘了祖宗是誰,根本沒有重修扶餘城的打算,隻是派了些人在這裏駐守而已。


    阿史那多聞看著扶餘城中的殘垣斷壁,連城牆也倒塌了幾處,他們就是從這裏輕輕鬆鬆攻進來的,阿史那多聞覺著分外的晦氣。


    於是大手一揮,又在這裏放了一把火,徹底把扶餘城變成了廢墟。


    突厥人馬不停蹄,匯合了另外兩部攻新城,三日後破之,新城離著遼東城已經很近了,防衛的力量還是比較強的。


    不得不說的是,高句麗守軍和百姓還是那麽的自信,在突厥人的迅猛攻勢之下依舊進行了頗為頑強的抵抗。


    然後……嗯,然後就是老規矩,等突厥人破城而入的時候,高句麗的守軍將領們便投降了,希望突厥人能給他們一個體麵的投降儀式。


    聽著是不是有點耳熟?這顯然是高句麗人在和隋軍的戰事當中學到的經驗。


    可阿史那多聞不是楊廣那個奇葩,他覺著新城挺不錯的,離著遼東城又近,正好作為大軍落腳的地方。


    這個選擇順便也決定了高句麗人的命運。


    突厥人屠新城,按照突厥人的習慣,這是給高句麗人以震懾,能夠讓之後交戰當中的高句麗放棄抵抗。


    屍體保留下來,說不定還可以當做冬天的食物……年輕的女子則會充為軍用。


    八月的後半段裏,高句麗的城池除了遼東城之外,諸如建安城,安市城,以及東邊的國內城盡數陷落。


    遼東城內外斷絕,在戰略上已經被突厥人包圍了起來。


    突厥人毫不意外的揮舞起了屠刀,即便阿史那多聞在起兵之前就跟首領們說過,盡量留下一些高句麗人做奴隸。


    可到了時候,連阿史那多聞自己都收不住手,你還指望別的人能夠遵守這個命令?


    於是高句麗人倒了黴,突厥人破安市城,屠之,破建安城,屠之,國內城陷落,幹脆的也來了個殺人放火。


    各處的塢堡凡是被突厥人發現的,都被一掃而空,突厥人縱橫於遼東平原之上,所過之處,煙塵四起,徹底粉碎了遼東已維持多年的平靜。


    可當八月末尾,遼東大雪來臨的時候,遼東城依然屹立在那裏,給予突厥人攻城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宇文歆的奏表之中,幸災樂禍的向皇帝奏明,今年突厥人並沒有攻下遼東城,他們要在遼東過冬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河邊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河邊草並收藏北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