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寧正在府中的花園溜達,周圍幾個年紀大小不一的女人以萬貴妃為首,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著話。
府中陰盛陽衰,大家都在盯著李秀寧,也都希望她能生個男孩出來,在將來撐起門戶。
府中倒也不是沒有孩子,隻是李淵再是顧及後代子孫,也不敢將兒子藏在女兒府中,所以安置在李秀寧府中的隻有兩個還在繈褓之中的女兒,也就是李秀寧的妹妹。
一家子的女人,你說說得有多熱鬧?
李秀寧愜意的聽著她們說著話,漫步在花樹之間,東瞅瞅西看看,覺著府中的花木應該再修整一下,這座府邸很久沒有修繕了,府中的人丁也一直趨於簡單,很多地方都照顧不過來,加上主人顧不上這些,也便有了些破敗的跡象。
此時萬氏正說著前些時李瑗來拜訪的事情,女人們不時的插著嘴,李瑗的八輩祖宗差點都被她們捋了一遍。
沒什麽好話,李瑗不成器也是女人們的共識。
主要是李瑗的來意讓她們很是憤怒,他想過繼個兒子給李秀寧,目的那可不是想沾李秀寧的光那麽簡單。
李淵的女兒李三娘如今頂起了門戶,而且李淵的五子李智雲漸漸長成,與這邊走的極近,幾乎是把李秀寧當做了母親在孝敬。
加上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兄弟的兒女們,長輩人都不在了,紛紛將姑姑視作了依靠,加在一起那真是一大家子人。
皇帝出乎意料的仁慈,讓李淵這一支的血脈大部分都保留了下來,也讓接任李氏閥主的李瑗壓力山大,所以便打起了歪主意。
這顯示出了隴西李氏在稍稍安穩之後,有了內訌的跡象。
府中的女人們自然不樂意,子孫傳承是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如果讓李瑗的兒子承繼了這一支,那她們早晚會被掃地出門,她們可不想迴娘家受人冷眼。
她們今日陪李秀寧到花園遛彎,說起這事來其實就是說給李秀寧聽的,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就多,何況又都是從宮中出來的女人們,各個皆非善類。
這要是李淵還在,枕頭風都能把李淵給吹起來。
李秀寧已經習慣了,保持著愉悅的心情,就是腹中稍有不適,長眉微蹙間,慣會察言觀色的女人們立即沒了聲音,相互打量著彼此,思忖著這是誰說錯話了嗎,可別是我……
李秀寧看了看她們,笑了起來,女人們頓時放下心來,又歡快的討論了起來,和當初宮中女人們相聚時頗為相似。
李秀寧聽了半晌,帶著人找了一處亭子坐下,就問萬氏,“馮世立過來都說了些什麽?”
上午時梁州錄事參軍馮立登門造訪,他是李秀寧薦給梁州總管李武的,和張公瑾,李大亮,薛氏叔侄等人一樣,隻要迴京都會到府上請安問好。
每次李秀寧都會親自接待,這些人各有才幹,李秀寧特意示恩於他們,為的還是李氏,想著將來他們有那麽一個兩個顯達了,能給李氏以支撐。
而且府中都是些女人,身份上還有些不妥,有些事做起來很不方便,有了這些人在外麵就要好上一些。
也是那會她和皇帝若即若離的心裏沒底才落下的棋子,等和李破關係更進一步之後,便收斂了許多。
今日馮立前來拜訪,李秀寧身在孕中不便接待,便讓萬氏前去相見……
萬氏道:“正想跟你說呢,馮世立(馮立字世立)是迴京述職來的。”
李秀寧有些驚訝,“他才到任梁州一年多些吧?怎麽就好改任他職了?”
萬氏笑道:“他在梁州因督查地方官吏,以及平定山蠻有功,正好西城郡太守缺職,李總管便薦他為西城郡太守,朝中已準,吏部令他迴京述職,過幾日待察之後就能去上任了。”
李秀寧點了點頭,“開國之初,立功的機會很多,倒也說的過去,西城郡連通南北,他到了那裏不缺晉升之機。
他要是聰明的話,要從兩個方麵入手,一個是上請工部,修整道路,南來北往的糧運是關鍵之處,二來嘛……”
說到這裏看到萬氏似笑非笑的看著她,立即醒悟了過來,跟府中之人一本正經的談西城郡如何如何,不免有些可笑。
看她尷尬的停住了話頭,萬氏掩著嘴笑了起來,其他的女人也不由莞爾。
旁邊的莫氏笑道:“可惜了,公主之才略不輸男兒,若能出外為官,定是一代名臣。”
宇文氏接話,“領兵也不輸他們,公主若出外領兵,皇帝定要以上柱國大將軍相酬才能說的過去。”
嗯,這位就是宇文士及的妹妹,李淵在時是九嬪之首,他本來迴家去了,可過了幾個月便來到了李秀寧府中,住下就不走了的那種。
理由嘛,不用她自己說大家也曉得,宇文述這一支如今就剩下了他們兄妹二人,一來可能是不願連累兄長,妨礙了他的仕途,二來就是無子無女,孤單寂寞的厲害,不如與她們湊到一處,在這裏安度餘生。
她們的處境大致相同,天下雖大,對於她們而言卻沒什麽安身立足之地,也就是李秀寧這裏還能清淨一些。
還是那句話,世事奇妙,她們在宮中的時候,之間沒少勾心鬥角,如今聚在一處報團取暖,同病相憐之下關係反而融洽了起來。
現在則你一言我一語的一起拍起了李秀寧的馬屁,配合那叫一個熟練。
李秀寧扶著肚皮,雖然被吹拍的頗為舒服,卻還是暗自告誡肚中的孩兒,莫要跟她們學壞了。
等聽的夠了,她才問萬氏,“我那堂兄一直未歸,不會病死在西城郡了吧?”
他說的自然就是前趙郡王李孝恭了,說的很不客氣,不過也能理解,李孝恭當初主持蜀中軍政大事,算是李淵付予了他方麵大權,並寄予厚望。
可李孝恭的才能……他根本就不是那種能夠開創局麵之人,算是牢牢拖住了李淵的後腿,主持蜀中軍政多年,未有寸功。
最後更是絲毫未以李氏家門為念,竟然投靠了蕭銑,別說他病倒在蜀中了,便是迴到長安來,李秀寧也不想搭理這人。
現在問起,估計是想得到這人病死在西城郡的消息,不然迴來也是個禍害,不定會連累到誰呢。
萬氏搖了搖頭,“這……人家就算知道,也不能跟咱們說啊,不過想來他應該還未曾病愈,不然來不來長安可由不得他自己做主吧?”
說到這看了看李秀寧,擔心的道:“公主可莫要去管他,他和別人不一樣,皇帝容不下他的……”
後半段的話到嘴邊,又被她強行咽迴了去,那就是李氏死的人不多,即便是為了做給隴西李氏的人看,李孝恭看上去也是必死無疑。
想要營救這樣一個人,必須得皇帝開口,她怕李秀寧顧念親情,向皇帝求肯,那可就太不妥當了,她在李淵身邊多年,知道在皇帝身邊什麽事能做,什麽事則要遠遠躲開。
李秀寧白了她一眼,“我隻不過問問,看把你嚇的。”
正說話間,有侍女急匆匆的過來,到李秀寧身邊湊在她的耳朵旁,低聲嘀咕了幾句,李秀寧聽了細長的眼睛稍稍眯起,即便沒有笑容流露,清楚她習慣的人也知道,這是高興了。
女人相互瞅了兩眼,都扭頭故作不知,萬氏則笑道:“公主有事要忙先就去吧,走路慢些,莫要著急,小心身體。”
宇文氏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起來……
想在這些女人麵前保存什麽秘密,真的很難。
……………………
此時李破已經吃飽喝足。
丈人家中一切如常,陳氏也早已習慣了丈夫不在家的日子,就是那些年落魄之時留下了精打細算的習慣,過的有些過於簡樸。
她在府中的林子裏放養了許多的雞仔,估計以後都得成了皇帝的盤中餐,還在池塘裏弄了些魚,不是觀賞那種,都是烏漆嘛黑的食用魚,然後又養了些鴨子。
之前養的那條黃狗也有了伴,還有幾隻大狸貓在府中四處亂晃,估計是怕著了鼠患,差不多快把一座諾大的府邸弄成農家院了。
陳氏還想著開出幾片地來,種些蔬菜瓜果什麽的……
李靖現在的封地以及城外的兩處莊園她也很是上心,那裏有多少產出都記得清清楚楚。
之外她族中子弟在戰亂的時候很多也搬去了三原居住,和三原李氏聚在一處共度時艱,這讓陳氏很欣慰,準備把李靖一部分俸祿拿出來,資助三原祖地修繕祠堂,建設族學什麽的。
像往常一樣,陳氏嘮嘮叨叨跟李破說了很多,李破一邊吃喝,一邊就大讚府中有生活氣息,丈母娘打算長遠什麽的,讓陳氏眉開眼笑間,覺得皇帝女婿真是貼心,不像其他兩個女婿就算嘴上不說,心裏也在叨咕她過的日子太過樸實,不像富貴人家。
李破則是心中了然,各地貴族經曆了這麽多年的戰亂,都很有憂患意識,大業年間漸漸興起的奢靡之風早已不見蹤影,各家現在誰沒有些積蓄?陳氏這才從哪到哪?
府中陰盛陽衰,大家都在盯著李秀寧,也都希望她能生個男孩出來,在將來撐起門戶。
府中倒也不是沒有孩子,隻是李淵再是顧及後代子孫,也不敢將兒子藏在女兒府中,所以安置在李秀寧府中的隻有兩個還在繈褓之中的女兒,也就是李秀寧的妹妹。
一家子的女人,你說說得有多熱鬧?
李秀寧愜意的聽著她們說著話,漫步在花樹之間,東瞅瞅西看看,覺著府中的花木應該再修整一下,這座府邸很久沒有修繕了,府中的人丁也一直趨於簡單,很多地方都照顧不過來,加上主人顧不上這些,也便有了些破敗的跡象。
此時萬氏正說著前些時李瑗來拜訪的事情,女人們不時的插著嘴,李瑗的八輩祖宗差點都被她們捋了一遍。
沒什麽好話,李瑗不成器也是女人們的共識。
主要是李瑗的來意讓她們很是憤怒,他想過繼個兒子給李秀寧,目的那可不是想沾李秀寧的光那麽簡單。
李淵的女兒李三娘如今頂起了門戶,而且李淵的五子李智雲漸漸長成,與這邊走的極近,幾乎是把李秀寧當做了母親在孝敬。
加上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兄弟的兒女們,長輩人都不在了,紛紛將姑姑視作了依靠,加在一起那真是一大家子人。
皇帝出乎意料的仁慈,讓李淵這一支的血脈大部分都保留了下來,也讓接任李氏閥主的李瑗壓力山大,所以便打起了歪主意。
這顯示出了隴西李氏在稍稍安穩之後,有了內訌的跡象。
府中的女人們自然不樂意,子孫傳承是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如果讓李瑗的兒子承繼了這一支,那她們早晚會被掃地出門,她們可不想迴娘家受人冷眼。
她們今日陪李秀寧到花園遛彎,說起這事來其實就是說給李秀寧聽的,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就多,何況又都是從宮中出來的女人們,各個皆非善類。
這要是李淵還在,枕頭風都能把李淵給吹起來。
李秀寧已經習慣了,保持著愉悅的心情,就是腹中稍有不適,長眉微蹙間,慣會察言觀色的女人們立即沒了聲音,相互打量著彼此,思忖著這是誰說錯話了嗎,可別是我……
李秀寧看了看她們,笑了起來,女人們頓時放下心來,又歡快的討論了起來,和當初宮中女人們相聚時頗為相似。
李秀寧聽了半晌,帶著人找了一處亭子坐下,就問萬氏,“馮世立過來都說了些什麽?”
上午時梁州錄事參軍馮立登門造訪,他是李秀寧薦給梁州總管李武的,和張公瑾,李大亮,薛氏叔侄等人一樣,隻要迴京都會到府上請安問好。
每次李秀寧都會親自接待,這些人各有才幹,李秀寧特意示恩於他們,為的還是李氏,想著將來他們有那麽一個兩個顯達了,能給李氏以支撐。
而且府中都是些女人,身份上還有些不妥,有些事做起來很不方便,有了這些人在外麵就要好上一些。
也是那會她和皇帝若即若離的心裏沒底才落下的棋子,等和李破關係更進一步之後,便收斂了許多。
今日馮立前來拜訪,李秀寧身在孕中不便接待,便讓萬氏前去相見……
萬氏道:“正想跟你說呢,馮世立(馮立字世立)是迴京述職來的。”
李秀寧有些驚訝,“他才到任梁州一年多些吧?怎麽就好改任他職了?”
萬氏笑道:“他在梁州因督查地方官吏,以及平定山蠻有功,正好西城郡太守缺職,李總管便薦他為西城郡太守,朝中已準,吏部令他迴京述職,過幾日待察之後就能去上任了。”
李秀寧點了點頭,“開國之初,立功的機會很多,倒也說的過去,西城郡連通南北,他到了那裏不缺晉升之機。
他要是聰明的話,要從兩個方麵入手,一個是上請工部,修整道路,南來北往的糧運是關鍵之處,二來嘛……”
說到這裏看到萬氏似笑非笑的看著她,立即醒悟了過來,跟府中之人一本正經的談西城郡如何如何,不免有些可笑。
看她尷尬的停住了話頭,萬氏掩著嘴笑了起來,其他的女人也不由莞爾。
旁邊的莫氏笑道:“可惜了,公主之才略不輸男兒,若能出外為官,定是一代名臣。”
宇文氏接話,“領兵也不輸他們,公主若出外領兵,皇帝定要以上柱國大將軍相酬才能說的過去。”
嗯,這位就是宇文士及的妹妹,李淵在時是九嬪之首,他本來迴家去了,可過了幾個月便來到了李秀寧府中,住下就不走了的那種。
理由嘛,不用她自己說大家也曉得,宇文述這一支如今就剩下了他們兄妹二人,一來可能是不願連累兄長,妨礙了他的仕途,二來就是無子無女,孤單寂寞的厲害,不如與她們湊到一處,在這裏安度餘生。
她們的處境大致相同,天下雖大,對於她們而言卻沒什麽安身立足之地,也就是李秀寧這裏還能清淨一些。
還是那句話,世事奇妙,她們在宮中的時候,之間沒少勾心鬥角,如今聚在一處報團取暖,同病相憐之下關係反而融洽了起來。
現在則你一言我一語的一起拍起了李秀寧的馬屁,配合那叫一個熟練。
李秀寧扶著肚皮,雖然被吹拍的頗為舒服,卻還是暗自告誡肚中的孩兒,莫要跟她們學壞了。
等聽的夠了,她才問萬氏,“我那堂兄一直未歸,不會病死在西城郡了吧?”
他說的自然就是前趙郡王李孝恭了,說的很不客氣,不過也能理解,李孝恭當初主持蜀中軍政大事,算是李淵付予了他方麵大權,並寄予厚望。
可李孝恭的才能……他根本就不是那種能夠開創局麵之人,算是牢牢拖住了李淵的後腿,主持蜀中軍政多年,未有寸功。
最後更是絲毫未以李氏家門為念,竟然投靠了蕭銑,別說他病倒在蜀中了,便是迴到長安來,李秀寧也不想搭理這人。
現在問起,估計是想得到這人病死在西城郡的消息,不然迴來也是個禍害,不定會連累到誰呢。
萬氏搖了搖頭,“這……人家就算知道,也不能跟咱們說啊,不過想來他應該還未曾病愈,不然來不來長安可由不得他自己做主吧?”
說到這看了看李秀寧,擔心的道:“公主可莫要去管他,他和別人不一樣,皇帝容不下他的……”
後半段的話到嘴邊,又被她強行咽迴了去,那就是李氏死的人不多,即便是為了做給隴西李氏的人看,李孝恭看上去也是必死無疑。
想要營救這樣一個人,必須得皇帝開口,她怕李秀寧顧念親情,向皇帝求肯,那可就太不妥當了,她在李淵身邊多年,知道在皇帝身邊什麽事能做,什麽事則要遠遠躲開。
李秀寧白了她一眼,“我隻不過問問,看把你嚇的。”
正說話間,有侍女急匆匆的過來,到李秀寧身邊湊在她的耳朵旁,低聲嘀咕了幾句,李秀寧聽了細長的眼睛稍稍眯起,即便沒有笑容流露,清楚她習慣的人也知道,這是高興了。
女人相互瞅了兩眼,都扭頭故作不知,萬氏則笑道:“公主有事要忙先就去吧,走路慢些,莫要著急,小心身體。”
宇文氏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起來……
想在這些女人麵前保存什麽秘密,真的很難。
……………………
此時李破已經吃飽喝足。
丈人家中一切如常,陳氏也早已習慣了丈夫不在家的日子,就是那些年落魄之時留下了精打細算的習慣,過的有些過於簡樸。
她在府中的林子裏放養了許多的雞仔,估計以後都得成了皇帝的盤中餐,還在池塘裏弄了些魚,不是觀賞那種,都是烏漆嘛黑的食用魚,然後又養了些鴨子。
之前養的那條黃狗也有了伴,還有幾隻大狸貓在府中四處亂晃,估計是怕著了鼠患,差不多快把一座諾大的府邸弄成農家院了。
陳氏還想著開出幾片地來,種些蔬菜瓜果什麽的……
李靖現在的封地以及城外的兩處莊園她也很是上心,那裏有多少產出都記得清清楚楚。
之外她族中子弟在戰亂的時候很多也搬去了三原居住,和三原李氏聚在一處共度時艱,這讓陳氏很欣慰,準備把李靖一部分俸祿拿出來,資助三原祖地修繕祠堂,建設族學什麽的。
像往常一樣,陳氏嘮嘮叨叨跟李破說了很多,李破一邊吃喝,一邊就大讚府中有生活氣息,丈母娘打算長遠什麽的,讓陳氏眉開眼笑間,覺得皇帝女婿真是貼心,不像其他兩個女婿就算嘴上不說,心裏也在叨咕她過的日子太過樸實,不像富貴人家。
李破則是心中了然,各地貴族經曆了這麽多年的戰亂,都很有憂患意識,大業年間漸漸興起的奢靡之風早已不見蹤影,各家現在誰沒有些積蓄?陳氏這才從哪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