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失魂落魄的抱著女兒來到門前,女兒小小的身子好像有如千斤之重,弄的她胳膊都僵硬了,卻又不舍得放下。
皇帝的恩寵來的猝不及防,讓她感覺如夢如幻,即便是文皇帝在時,也不曾對楊氏中人有如此恩遇……
說起來,前隋太祖楊忠其實算是山東人,世宦之家,不過到了北魏末年,家境敗落,父親楊禎更是於山中聚眾落草,當了一陣子強盜。
楊忠流落在外,差點淪落到乞討為生,後來被強征入伍捉去了江南,因勇力過人,多有智計,由此漸漸發跡。
後來成為了獨孤信的部下,南征北戰多年,並隨宇文泰,獨孤信等人西來,建立西魏,成為西魏八柱國之一。
因為當時鮮卑入主中原,鮮卑人不準漢人用漢姓,所以楊忠也改了鮮卑名字,其實他家應該是漢人世族。
到了西魏年間,鮮卑漸漸被同化,楊忠複姓為楊,而且他們一向以弘農楊氏為主枝,所以當楊忠官位顯赫之後,便自承為弘農楊氏子孫。
那時很多人都是這麽幹的,一點都不稀奇,到了楊堅嶄露頭角之後,那就更了不得,輔佐朝政,眾人皆讚,弘農楊氏主枝自覺不自覺的便移到了這一脈身上。
鳩占鵲巢?算不上,各個家族都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晉末戰亂之後,北方胡漢混雜,變遷極為劇烈,不適應的家族都消失在了曆史長河當中。
弘農楊氏也不算什麽名滿天下的千年大族,能存留至今,做出變通是難免的事情。
而且也正因為有了楊堅一脈,楊氏子弟紛紛受封,弘農楊氏才發展壯大了起來,變成了關西頂級門閥中的一員。
所謂福兮禍所伏,楊廣把這一切都搞砸了,關西門閥首先起來反對他的不是別人,正是弘農楊氏的楊玄感。
作為“外來人”,弘農楊氏中人並非都喜歡楊堅一脈,當時楊玄感叛反,楊氏中有很多人都來投奔他就是明證。
所以楊忠一脈出身弘農楊氏一事並不算虛傳,尤其是在當世之人看來,這事簡直太正常了。
這些說的有些遠了,迴到現在。
楊牡丹作為弘農楊氏的女兒,自然曉得來自皇帝的恩遇意味著什麽,隻是她想不明白這樣的恩惠到底來自何處,所以失措之間感到頗為惶恐。
唐女……這是要認個義女嗎?過後是不是要讓夫君上書請求加恩?
可一場偶遇,不至於吧?以前也沒聽說皇帝隨便加恩於誰家的子弟……難道是一見投緣?或者是夫君在江陵立下了大功?又或者是弘農楊氏那邊的功勞?
楊氏腦子中一團漿糊,又低頭仔細端詳了一下女兒,怎麽也想不明白她竟會有如此運氣,有了皇帝親賜的閨名,定能保她一生平安順遂吧?
此時大門已經四敞大開,武士彠的兩個敗家子早就不見了蹤影,一看就知道沒什麽擔當,隻留下了幾個倒黴蛋打開大門戰戰兢兢的迎候主母進門。
楊氏哪裏還顧得上理會他們?而且按照習慣,兩個敗家子惹了禍準要出去躲幾天……
等到她進到後宅把兩個女兒安頓好了,心情漸漸就變得愉悅了起來,不管怎麽說,好像都是好事,沒了兩個小畜生給她找別扭,唿吸的每一口空氣都好像帶著輕鬆的味道。
她更是琢磨著是不是趁此機會把兩個繼子弄出去單過,這次能把她堵在門外不讓進門,下次不定能幹出什麽喪心病狂的事情來呢。
於是她也打定主意,哪怕家產都分給兩個繼子,也不能再這麽下去了。
當然了,這事還得武士彠點頭……遠在江陵的武某人此時後背一陣發涼……
……………………
李破的心情也不錯。
他來這個世界已經三十多年了,就算他自己不承認,潛移默化間其實已經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比如說對家族的看重上麵。
自從知道自己的來曆之後,對楊氏竟是漸漸有了些歸屬感。
像是之前在兩儀殿中大宴群臣,令群臣作詩以記當日之事時,便選了楊師道為詩魁,其實就是源於這種歸屬感,並產生的下意識操作。
如今能順手照看一下楊牡丹這樣的楊氏中人,也可歸為此類,而且還見到了一代女雄,甚至抱在懷中顛了顛分量……
李破臉上不由露出了笑容,心裏也是頗為感慨,世間的風景很多,卻能有誰比得了我呢?前麵也定有更多奇妙的事情在等著他吧?
羅士信見他高興,便道:“哥哥,程知節那廝應該已經到敦煌了吧?俺找人問了問,敦煌可不近,路也不好走,那廝也不知還能不能迴得來……”
羅士信對朋友向來沒的說,李破看了他一眼,心說你這是想讓我派人去找找怎的?
“那廝命硬的很,不用你來操心,他把妻兒都托付給你了,照看好了就成,敦煌地近西域,走這一遭對他有好處。
還有,你那兒子也有五歲了吧?”
說起自家兒子,羅士信滿臉的歡喜,立即便把狐朋狗友扔在了腦後,點著頭笑道:“哥哥記得清楚,俺那大兒五歲了,很是健壯,一看就和俺一樣,是個當將軍的命。”
羅士信娶的是太原郡守王祿的女兒,如今也已有兩子一女,羅士信沒那麽多花花腸子,至今未有妾侍,王祿算是給女兒找了個好女婿。
看著這個早年的“結義兄弟”過的好,而不是在戰場上奔波與人搏命,李破很有些成就感。
李破對待他和對待元朗差不多,不願這兩個馬邑城中的舊時兄弟涉險,所以不管他們有何才能,都養了起來。
尤其是羅士信,自恃勇力,總喜歡身先士卒,能活到現在不容易,創業的艱難期過去,李破便再沒讓他出外領兵,看上去對羅士信挺不公平,沒能和其他人一樣建功立業,其實全是一番保全之心,不然的話,哪來的這麽多兒女?
“什麽當將軍的命,送到宮中陪李原一塊讀書去,有了學問才好做官,哪能像你一樣大字不識一個,對了,讓他讓著點李原,別把李原的頭打破了。”
羅士信得意的笑了起來,感覺皇帝哥哥在誇自家兒子,於是道:“放心吧哥哥,若俺家小崽子敢跟皇子動手,俺打斷他的腿。”
皇帝的恩寵來的猝不及防,讓她感覺如夢如幻,即便是文皇帝在時,也不曾對楊氏中人有如此恩遇……
說起來,前隋太祖楊忠其實算是山東人,世宦之家,不過到了北魏末年,家境敗落,父親楊禎更是於山中聚眾落草,當了一陣子強盜。
楊忠流落在外,差點淪落到乞討為生,後來被強征入伍捉去了江南,因勇力過人,多有智計,由此漸漸發跡。
後來成為了獨孤信的部下,南征北戰多年,並隨宇文泰,獨孤信等人西來,建立西魏,成為西魏八柱國之一。
因為當時鮮卑入主中原,鮮卑人不準漢人用漢姓,所以楊忠也改了鮮卑名字,其實他家應該是漢人世族。
到了西魏年間,鮮卑漸漸被同化,楊忠複姓為楊,而且他們一向以弘農楊氏為主枝,所以當楊忠官位顯赫之後,便自承為弘農楊氏子孫。
那時很多人都是這麽幹的,一點都不稀奇,到了楊堅嶄露頭角之後,那就更了不得,輔佐朝政,眾人皆讚,弘農楊氏主枝自覺不自覺的便移到了這一脈身上。
鳩占鵲巢?算不上,各個家族都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晉末戰亂之後,北方胡漢混雜,變遷極為劇烈,不適應的家族都消失在了曆史長河當中。
弘農楊氏也不算什麽名滿天下的千年大族,能存留至今,做出變通是難免的事情。
而且也正因為有了楊堅一脈,楊氏子弟紛紛受封,弘農楊氏才發展壯大了起來,變成了關西頂級門閥中的一員。
所謂福兮禍所伏,楊廣把這一切都搞砸了,關西門閥首先起來反對他的不是別人,正是弘農楊氏的楊玄感。
作為“外來人”,弘農楊氏中人並非都喜歡楊堅一脈,當時楊玄感叛反,楊氏中有很多人都來投奔他就是明證。
所以楊忠一脈出身弘農楊氏一事並不算虛傳,尤其是在當世之人看來,這事簡直太正常了。
這些說的有些遠了,迴到現在。
楊牡丹作為弘農楊氏的女兒,自然曉得來自皇帝的恩遇意味著什麽,隻是她想不明白這樣的恩惠到底來自何處,所以失措之間感到頗為惶恐。
唐女……這是要認個義女嗎?過後是不是要讓夫君上書請求加恩?
可一場偶遇,不至於吧?以前也沒聽說皇帝隨便加恩於誰家的子弟……難道是一見投緣?或者是夫君在江陵立下了大功?又或者是弘農楊氏那邊的功勞?
楊氏腦子中一團漿糊,又低頭仔細端詳了一下女兒,怎麽也想不明白她竟會有如此運氣,有了皇帝親賜的閨名,定能保她一生平安順遂吧?
此時大門已經四敞大開,武士彠的兩個敗家子早就不見了蹤影,一看就知道沒什麽擔當,隻留下了幾個倒黴蛋打開大門戰戰兢兢的迎候主母進門。
楊氏哪裏還顧得上理會他們?而且按照習慣,兩個敗家子惹了禍準要出去躲幾天……
等到她進到後宅把兩個女兒安頓好了,心情漸漸就變得愉悅了起來,不管怎麽說,好像都是好事,沒了兩個小畜生給她找別扭,唿吸的每一口空氣都好像帶著輕鬆的味道。
她更是琢磨著是不是趁此機會把兩個繼子弄出去單過,這次能把她堵在門外不讓進門,下次不定能幹出什麽喪心病狂的事情來呢。
於是她也打定主意,哪怕家產都分給兩個繼子,也不能再這麽下去了。
當然了,這事還得武士彠點頭……遠在江陵的武某人此時後背一陣發涼……
……………………
李破的心情也不錯。
他來這個世界已經三十多年了,就算他自己不承認,潛移默化間其實已經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比如說對家族的看重上麵。
自從知道自己的來曆之後,對楊氏竟是漸漸有了些歸屬感。
像是之前在兩儀殿中大宴群臣,令群臣作詩以記當日之事時,便選了楊師道為詩魁,其實就是源於這種歸屬感,並產生的下意識操作。
如今能順手照看一下楊牡丹這樣的楊氏中人,也可歸為此類,而且還見到了一代女雄,甚至抱在懷中顛了顛分量……
李破臉上不由露出了笑容,心裏也是頗為感慨,世間的風景很多,卻能有誰比得了我呢?前麵也定有更多奇妙的事情在等著他吧?
羅士信見他高興,便道:“哥哥,程知節那廝應該已經到敦煌了吧?俺找人問了問,敦煌可不近,路也不好走,那廝也不知還能不能迴得來……”
羅士信對朋友向來沒的說,李破看了他一眼,心說你這是想讓我派人去找找怎的?
“那廝命硬的很,不用你來操心,他把妻兒都托付給你了,照看好了就成,敦煌地近西域,走這一遭對他有好處。
還有,你那兒子也有五歲了吧?”
說起自家兒子,羅士信滿臉的歡喜,立即便把狐朋狗友扔在了腦後,點著頭笑道:“哥哥記得清楚,俺那大兒五歲了,很是健壯,一看就和俺一樣,是個當將軍的命。”
羅士信娶的是太原郡守王祿的女兒,如今也已有兩子一女,羅士信沒那麽多花花腸子,至今未有妾侍,王祿算是給女兒找了個好女婿。
看著這個早年的“結義兄弟”過的好,而不是在戰場上奔波與人搏命,李破很有些成就感。
李破對待他和對待元朗差不多,不願這兩個馬邑城中的舊時兄弟涉險,所以不管他們有何才能,都養了起來。
尤其是羅士信,自恃勇力,總喜歡身先士卒,能活到現在不容易,創業的艱難期過去,李破便再沒讓他出外領兵,看上去對羅士信挺不公平,沒能和其他人一樣建功立業,其實全是一番保全之心,不然的話,哪來的這麽多兒女?
“什麽當將軍的命,送到宮中陪李原一塊讀書去,有了學問才好做官,哪能像你一樣大字不識一個,對了,讓他讓著點李原,別把李原的頭打破了。”
羅士信得意的笑了起來,感覺皇帝哥哥在誇自家兒子,於是道:“放心吧哥哥,若俺家小崽子敢跟皇子動手,俺打斷他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