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偉大變革·改土歸流
曝光曆代皇帝六維圖,老祖宗慌了 作者:九品大韭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從了解了古代戶籍製後,我真的對什麽網上的朝代之爭屁興趣都沒有了………}
{所以說,雖然隻是相對平等,但在帝製社會且集權巔峰的皇帝中,雍正確實不錯,就算是清黑頭子,一般都繞過雍正,甚至稱為四哥。}
{清黑是想黑不動,隻能造謠誹謗,但雍正做的事都能看到,所以實在黑不動。}
{想黑雍正還不簡單,親兒子登基以後第一件事兒就是把它改革的重點法案先廢了再說,唯一一個寫本書被下一個兒子給禁了的狠人。}
{你是不知道這兩件事幹了之後,那朝堂上有多支持乾小四,可見雍正治國之不得人心(狗頭)}
……
大秦。
嬴政笑了,笑得很開心。
笑得其他四人心裏直發毛。
“果然啊……”
嬴政正襟危坐,笑道:
“又是父慈子孝。”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不清楚那父子倆的關係如何。
但也得說雍正目前的內政挑不出一絲毛病。
這話哪怕是文帝在世也會認同。
那對比就出來了。
“乾隆……”
劉徹念著這兩個字,心下明白了。
他沒頂住士紳們反撲的壓力。
……
大唐·高祖時期
李淵有點惋惜。
“無仇不成父子啊。”
李建成端著茶盞表示與我無關。
畢竟腦袋掉的是我。
李世民則忍受著話裏的嘲諷。
沒辦法,一個名正言順的太子之位實在是太重要了!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當然了,不跳兩下也不是他的性格。
李淵聽著這句話立刻拉長了臉。
無力反駁。
……
大明。
朱元璋很想顯擺一下自己的父子情,想說標兒一定不會改自己的政策。
但腦子不由自主想到明朝皇帝的潛規則。
上位就改前位皇帝的政策。
而且……
坐在椅子上的朱元璋換了個姿勢。
標兒的主意可正了,自己製定的那些製度,他要上位了估計還真得改……
但這是咱的問題!
雖然不喜歡清朝,但實事求是的說,雍正的政策沒問題。
沒問題還改,那就是他兒子有問題!
這麽一對比……還是咱標兒好!
馬皇後就看著老朱在那裏變臉。
都不用問,又在那跟人虛空較勁呢。
……
大清·雍正時期
晴天大霹靂!
弘曆人都傻了。
什麽玩意兒啊?哪跟哪啊!
你話說清楚我改什麽了?!
至於那本書……
說起那本書啊……他腦瓜子都嗡嗡的!
那本書必須得禁!
不過此時此刻還得照顧眼前事,畢竟……
砰!
通透碧綠的十八子摔在弘曆身上。
雍正站起身指著弘曆,氣的臉色發紫。
“你個逆子!”
“古人雲: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剛登基就想著動手改政?你個不孝子!”
雍正氣的要死。
前麵還在自得,後麵就當頭一棒。
關鍵是,他廢的都是自己的心血啊!
雍正這人脾氣上來那是誰都攔不住,弘曆也明白他阿瑪的脾氣秉性,隨即搶先道:
“汗阿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自古新皇登基為權宜計者不計其數,兒臣許有難言之隱啊!”
說著,弘曆一個叩首。
雍正則沉著臉看著他。
他猶豫了。
朝野上的那些人有多處理他是知道的,就因為知道所以他才猶豫。
“那朕就看看,你到底有何難言之隱。”
弘曆叩首不言。
一切都拜托你了!
未來的我!
……
天幕上。
視角從宏大的清朝疆域縮小下拉至南方。
隨後,一片片七彩斑斕大小不一的勢力劃分鋪滿畫麵。
……
【雲南、貴州、廣西以及同它們鄰近的湖南、湖北、四川居住著許多少數民族。】
【因為這些地方的地理環境大多都是四周較平坦而中部突兀多山,所以經濟落後,生產方式不同,與中原朝廷的關係疏密不一。】
【自元明以來,這些地方就實行土司製度,土司管轄各該民族,他們的承繼行世襲法,然需朝廷批準。】
【土司在內部自行征納賦役,僅向朝廷進貢少許銀物。】
【土司自定成文和不成文的法令,對屬民生殺予奪,朝廷概不過問,在這裏實現的是土司的意誌,而不是朝廷的政策。】
【還有一些地方,連朝廷承認的土司也沒有,隻受該族頭人的統治,可以說是土舍製。但他們往往受鄰近的土司控製。】
【土司、土舍是大大小小的“割據者”,因而產生朝廷要加強對他們轄區的統治與他們維護舊製度的矛盾。】
……
大宋。
趙匡胤仔細琢磨了一陣,恍然道:
“這不就是唐代羈縻的變種嗎?”
施行土官土司製度,利用他們內部的矛盾,使之相互牽製。
既能大體實現了對施治地區的有效調控,又授予了土司利用當地資源的某些合法性,同時掌握收迴其資源占有資格的權力。
能減少蠻夷首領獨占資源或為爭奪資源而爭鬥不已的情形。
還可以不引火燒身。
問題就是,鞭長莫及。
……
【明朝以來,朝廷在條件成熟的地區取消土司世襲製,設置府、廳、州、縣等地方政權,派遣一定時間進行調換的流官前往治理,這就是改土歸流。】
【但效果都不大。】
【因為土司逐漸掌握與朝廷打交道的方法,平時借多征稅收以自肥,條件具備時逐漸坐大,甚至憑借掌握的土軍分裂割據。】
【而朝廷允許土司沿用傳統的管理方式,客觀上也保護了落後社會及其舊俗,並使土司轄下的夷民難以得到國家法製的保護。】
【隨著這些地方的不停開發,土司製度保守、落後的一麵逐漸明顯。】
【例如,清初土司對屬民任情役使,賦稅是“一年四小派,三年一大派,小派計錢,大派計兩”】
【但他們掠奪的比向朝廷上貢的多得多。】
【如雲南鎮沅土知府刀瀚於雍正初年,每年進貢銀三十六兩,米一百石,而向土民征收銀兩千四百三十八兩,米一千兩百一十石,強征的比上貢的多幾十倍。】
【同時,土司恣意虐殺屬民,對犯其法而被殺害者的家屬,要征六十兩、四十兩、二十四兩不等的銀子,名之曰“墊刀銀”】
【康雍時人蘭鼎元說屬民對土司“無官民之禮,而有萬世奴仆之勢,子女財帛總非本人所自有”】
……
{感覺土司就是一種特殊的鄉紳氏族,中原地區都做不到皇權下縣,更別說邊遠地區了,隻要土司不自己作,像奢安那種,中央政權應該還是以保留利用為主。}
{根據朋友所說,他爺爺是廣西的土著,那一代打地主分田地才從山上下來的,因為平地能種田的土地是地主的,沒有土地的人要被迫到很山很山的半山腰是開田。而土司就是有暴力機構掠奪資源的地主。}
{據他說,他老家利川就有土司城,建在山上的,易守難攻。}
{自然環境惡劣,交通不便的地域,在沒有外來幹擾下,隻能誕生也隻適合低層次的社會形態,就像自然界裏惡劣環境下隻有更原始的生命生存一樣。}
……
大清·康熙時期
康熙眼皮子一跳。
打地主?分田地?
這是什麽第二個李自成嗎?
大清亡的跟大明一樣?
……
大清·乾隆時期
乾隆倒是對最後一句話挺感興趣。
他想到了自家朝代的發展史。
“確實有幾分道理。”
隨後又陷入沉思。
如果把這句話放眼四海是不是也能通行呢?
他想到海外諸國發生的那些事。
英國地方不大卻想進入中國貿易……
是不是他們找到了一個落後的地方從而降低貿易成本呢?
乾隆下意識的合上手裏的扇子。
……
【土司之間為了爭奪土地、人畜,互相廝殺,經年不解,世代為仇。】
【如廣西西隆州古隆地方土司王尚氏等與貴州普安州捧酢地方的土司阿九等常年爭奪歪染、烏舍、壩犁、魯磉等寨。】
【雍正二年(1724)告到官府,因事涉兩省,地方官互相推諉,到四年(1726)還沒有審理。】
【又如湖南永順地方的諸土舍,於雍正元年相互仇殺。】
【明代土司發動過對朝廷的戰爭,清代雖無此事,但土司、土舍也常到鄰近州縣搶劫,屠殺漢民的事屢屢發生。】
【於是雙重矛盾出現了,土司屬民與漢民對立,屬民往往成群結夥騷擾漢民,有的在夜間乘人不備,焚屋屠戮,但他們又害怕漢民,一離開村寨,就怕被漢人殺害。】
【土司與地方官府又矛盾重重。有的漢人犯罪,逃匿土司,受其保護,州縣官隻有“用銀錢買求”,才能得到,這就破壞了地方政府的司法權。】
【有的地方官無端欺淩土司,土司繼承,需要州縣官轉呈,有的州縣官借機勒索,否則多方刁難。】
【有的土司向州縣官送禮,若被上司知道,州縣官反誣土司行賄鑽營。若不送禮,“則加以傲抗之名,摭拾小事,申報上司”,使土司左右不是。】
【有的地方官向土司要錢,致使土司不敢到府縣城裏,怕被拘留勒逼。】
【這些弊病,令土、漢民遭殃,朝廷政令不能統一貫徹,同時還導致地方吏治敗壞。】
【雍正時期,土司製的弊病已暴露無遺,土民有脫離土司統治的強烈願望,有的全村離開土司、土舍,呈請改歸地方政府統轄。漢人也關心這樣的事情。】
……
大明·宣德時期
朱瞻基揣著手裏的暖爐若有所思。
羈縻治策與土官土司製度雖有區別,但核心思想也有相通之處,兩者的做法可稱為“羈縻之治”。
“製四夷如牛馬之受羈縻也。”
羈縻治策源自春秋戰國,秦朝以後,逐漸成為中原王朝施用於邊疆及其以遠地區的治邊之策。
延續了數千年,影響廣泛而深遠。
而土官土司製度與羈縻治策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經營思想、基本策略、施行的範圍及成效等方麵。
土官土司製度的形成與完善,既是時代變遷的產物,也與治理視角及行為方式也有關係。
朱瞻基摩挲著暖爐上麵的花紋,思索呢喃著:
“時代、發展、選擇……”
……
【雍正二年(1724),幕客蘭鼎元提出削奪土司的辦法:依據土司犯罪輕重,削減他的村落裏數,這如同官員的罰俸降級處分。】
【若罪情嚴重,則奪其土司,將地方改歸流官治理。】
【若不便改土歸流的地方,就將為惡的土司除掉,把他的領地分散給其子弟,以眾建土司,分其勢力。】
【雍正四年(1726),雲貴總督鄂爾泰也建議改土歸流,以流動的官吏,治理苗地,以代世襲的土司,雍正從之。】
【在改流方式上,雲貴兩省除一部分是以威力相威脅,借其他罪名對土司予以革職,大多通過戰爭方式解決。】
【事實上,也正是這種咄咄逼人的大規模用兵起了作用。】
【當地的土民“爭備糧請兵”,請求官軍前去幫助他們推翻當地酷虐的土舍。】
【在這股民意潮流的推動下,各地的改土歸流和設官建製全都得以順利展開。】
【西南改流的省份除了滇黔桂,還有與之接壤的湖北、湖南、四川。】
【湘鄂川比較接近內地,與地方政府的聯係多,漢、土民交往密切,土司、土舍的勢力也小,滇黔桂改流、建製的浩大聲勢給他們造成了猛烈衝擊。】
【處於這種強大的內外壓力之下,土司們相繼呈請交出世襲印信,讓出領地。】
【土司及其家屬便都被從西南遷往內地,尤以皖、蘇、贛三省最為集中,雍正要求各地督撫對他們予以關照,及時撥給房屋和土地,但不準他們再潛迴原籍。】
【雍正九年(1731),見改流已有頭緒,鄂爾泰奉詔進京任武英殿大學士。其間改流仍在進行,一直到雍正十三年(1735)】
【經過十年的不懈推進,滇黔桂湘鄂川等西南六省的改土歸流和設官建製才基本實現。】
【這次改土歸流曆時之長,涉及地區之廣,改流之徹底,影響之深遠,均為明清乃至有史以來所僅見。】
【它不單單是從政治上取消了世襲土司、土舍,鞏固了西南邊疆,還伴隨著一係列開發西南的經濟和文化措施,包括興修水利、開發交通、廣設學校、實行科舉等。】
【盡管其間也存在著許多缺憾和硬傷,但改土歸流仍不失為一個偉大的變革。】
【而這次改土歸流的運動,也西南邊疆地區的內地化,成為中國本部的一環。】
這一章應該是鋪墊,目的是為了引出《大義覺迷錄》
我對《大義覺迷錄》裏的什麽辯論不感興趣。
唯一感興趣的是雍正在裏麵透露出的思想理念。
而這種思想理念才是他改土歸流能徹底進行下去的根源動力。
也是他區別於其他清朝皇帝的根本。
{所以說,雖然隻是相對平等,但在帝製社會且集權巔峰的皇帝中,雍正確實不錯,就算是清黑頭子,一般都繞過雍正,甚至稱為四哥。}
{清黑是想黑不動,隻能造謠誹謗,但雍正做的事都能看到,所以實在黑不動。}
{想黑雍正還不簡單,親兒子登基以後第一件事兒就是把它改革的重點法案先廢了再說,唯一一個寫本書被下一個兒子給禁了的狠人。}
{你是不知道這兩件事幹了之後,那朝堂上有多支持乾小四,可見雍正治國之不得人心(狗頭)}
……
大秦。
嬴政笑了,笑得很開心。
笑得其他四人心裏直發毛。
“果然啊……”
嬴政正襟危坐,笑道:
“又是父慈子孝。”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不清楚那父子倆的關係如何。
但也得說雍正目前的內政挑不出一絲毛病。
這話哪怕是文帝在世也會認同。
那對比就出來了。
“乾隆……”
劉徹念著這兩個字,心下明白了。
他沒頂住士紳們反撲的壓力。
……
大唐·高祖時期
李淵有點惋惜。
“無仇不成父子啊。”
李建成端著茶盞表示與我無關。
畢竟腦袋掉的是我。
李世民則忍受著話裏的嘲諷。
沒辦法,一個名正言順的太子之位實在是太重要了!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當然了,不跳兩下也不是他的性格。
李淵聽著這句話立刻拉長了臉。
無力反駁。
……
大明。
朱元璋很想顯擺一下自己的父子情,想說標兒一定不會改自己的政策。
但腦子不由自主想到明朝皇帝的潛規則。
上位就改前位皇帝的政策。
而且……
坐在椅子上的朱元璋換了個姿勢。
標兒的主意可正了,自己製定的那些製度,他要上位了估計還真得改……
但這是咱的問題!
雖然不喜歡清朝,但實事求是的說,雍正的政策沒問題。
沒問題還改,那就是他兒子有問題!
這麽一對比……還是咱標兒好!
馬皇後就看著老朱在那裏變臉。
都不用問,又在那跟人虛空較勁呢。
……
大清·雍正時期
晴天大霹靂!
弘曆人都傻了。
什麽玩意兒啊?哪跟哪啊!
你話說清楚我改什麽了?!
至於那本書……
說起那本書啊……他腦瓜子都嗡嗡的!
那本書必須得禁!
不過此時此刻還得照顧眼前事,畢竟……
砰!
通透碧綠的十八子摔在弘曆身上。
雍正站起身指著弘曆,氣的臉色發紫。
“你個逆子!”
“古人雲: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剛登基就想著動手改政?你個不孝子!”
雍正氣的要死。
前麵還在自得,後麵就當頭一棒。
關鍵是,他廢的都是自己的心血啊!
雍正這人脾氣上來那是誰都攔不住,弘曆也明白他阿瑪的脾氣秉性,隨即搶先道:
“汗阿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自古新皇登基為權宜計者不計其數,兒臣許有難言之隱啊!”
說著,弘曆一個叩首。
雍正則沉著臉看著他。
他猶豫了。
朝野上的那些人有多處理他是知道的,就因為知道所以他才猶豫。
“那朕就看看,你到底有何難言之隱。”
弘曆叩首不言。
一切都拜托你了!
未來的我!
……
天幕上。
視角從宏大的清朝疆域縮小下拉至南方。
隨後,一片片七彩斑斕大小不一的勢力劃分鋪滿畫麵。
……
【雲南、貴州、廣西以及同它們鄰近的湖南、湖北、四川居住著許多少數民族。】
【因為這些地方的地理環境大多都是四周較平坦而中部突兀多山,所以經濟落後,生產方式不同,與中原朝廷的關係疏密不一。】
【自元明以來,這些地方就實行土司製度,土司管轄各該民族,他們的承繼行世襲法,然需朝廷批準。】
【土司在內部自行征納賦役,僅向朝廷進貢少許銀物。】
【土司自定成文和不成文的法令,對屬民生殺予奪,朝廷概不過問,在這裏實現的是土司的意誌,而不是朝廷的政策。】
【還有一些地方,連朝廷承認的土司也沒有,隻受該族頭人的統治,可以說是土舍製。但他們往往受鄰近的土司控製。】
【土司、土舍是大大小小的“割據者”,因而產生朝廷要加強對他們轄區的統治與他們維護舊製度的矛盾。】
……
大宋。
趙匡胤仔細琢磨了一陣,恍然道:
“這不就是唐代羈縻的變種嗎?”
施行土官土司製度,利用他們內部的矛盾,使之相互牽製。
既能大體實現了對施治地區的有效調控,又授予了土司利用當地資源的某些合法性,同時掌握收迴其資源占有資格的權力。
能減少蠻夷首領獨占資源或為爭奪資源而爭鬥不已的情形。
還可以不引火燒身。
問題就是,鞭長莫及。
……
【明朝以來,朝廷在條件成熟的地區取消土司世襲製,設置府、廳、州、縣等地方政權,派遣一定時間進行調換的流官前往治理,這就是改土歸流。】
【但效果都不大。】
【因為土司逐漸掌握與朝廷打交道的方法,平時借多征稅收以自肥,條件具備時逐漸坐大,甚至憑借掌握的土軍分裂割據。】
【而朝廷允許土司沿用傳統的管理方式,客觀上也保護了落後社會及其舊俗,並使土司轄下的夷民難以得到國家法製的保護。】
【隨著這些地方的不停開發,土司製度保守、落後的一麵逐漸明顯。】
【例如,清初土司對屬民任情役使,賦稅是“一年四小派,三年一大派,小派計錢,大派計兩”】
【但他們掠奪的比向朝廷上貢的多得多。】
【如雲南鎮沅土知府刀瀚於雍正初年,每年進貢銀三十六兩,米一百石,而向土民征收銀兩千四百三十八兩,米一千兩百一十石,強征的比上貢的多幾十倍。】
【同時,土司恣意虐殺屬民,對犯其法而被殺害者的家屬,要征六十兩、四十兩、二十四兩不等的銀子,名之曰“墊刀銀”】
【康雍時人蘭鼎元說屬民對土司“無官民之禮,而有萬世奴仆之勢,子女財帛總非本人所自有”】
……
{感覺土司就是一種特殊的鄉紳氏族,中原地區都做不到皇權下縣,更別說邊遠地區了,隻要土司不自己作,像奢安那種,中央政權應該還是以保留利用為主。}
{根據朋友所說,他爺爺是廣西的土著,那一代打地主分田地才從山上下來的,因為平地能種田的土地是地主的,沒有土地的人要被迫到很山很山的半山腰是開田。而土司就是有暴力機構掠奪資源的地主。}
{據他說,他老家利川就有土司城,建在山上的,易守難攻。}
{自然環境惡劣,交通不便的地域,在沒有外來幹擾下,隻能誕生也隻適合低層次的社會形態,就像自然界裏惡劣環境下隻有更原始的生命生存一樣。}
……
大清·康熙時期
康熙眼皮子一跳。
打地主?分田地?
這是什麽第二個李自成嗎?
大清亡的跟大明一樣?
……
大清·乾隆時期
乾隆倒是對最後一句話挺感興趣。
他想到了自家朝代的發展史。
“確實有幾分道理。”
隨後又陷入沉思。
如果把這句話放眼四海是不是也能通行呢?
他想到海外諸國發生的那些事。
英國地方不大卻想進入中國貿易……
是不是他們找到了一個落後的地方從而降低貿易成本呢?
乾隆下意識的合上手裏的扇子。
……
【土司之間為了爭奪土地、人畜,互相廝殺,經年不解,世代為仇。】
【如廣西西隆州古隆地方土司王尚氏等與貴州普安州捧酢地方的土司阿九等常年爭奪歪染、烏舍、壩犁、魯磉等寨。】
【雍正二年(1724)告到官府,因事涉兩省,地方官互相推諉,到四年(1726)還沒有審理。】
【又如湖南永順地方的諸土舍,於雍正元年相互仇殺。】
【明代土司發動過對朝廷的戰爭,清代雖無此事,但土司、土舍也常到鄰近州縣搶劫,屠殺漢民的事屢屢發生。】
【於是雙重矛盾出現了,土司屬民與漢民對立,屬民往往成群結夥騷擾漢民,有的在夜間乘人不備,焚屋屠戮,但他們又害怕漢民,一離開村寨,就怕被漢人殺害。】
【土司與地方官府又矛盾重重。有的漢人犯罪,逃匿土司,受其保護,州縣官隻有“用銀錢買求”,才能得到,這就破壞了地方政府的司法權。】
【有的地方官無端欺淩土司,土司繼承,需要州縣官轉呈,有的州縣官借機勒索,否則多方刁難。】
【有的土司向州縣官送禮,若被上司知道,州縣官反誣土司行賄鑽營。若不送禮,“則加以傲抗之名,摭拾小事,申報上司”,使土司左右不是。】
【有的地方官向土司要錢,致使土司不敢到府縣城裏,怕被拘留勒逼。】
【這些弊病,令土、漢民遭殃,朝廷政令不能統一貫徹,同時還導致地方吏治敗壞。】
【雍正時期,土司製的弊病已暴露無遺,土民有脫離土司統治的強烈願望,有的全村離開土司、土舍,呈請改歸地方政府統轄。漢人也關心這樣的事情。】
……
大明·宣德時期
朱瞻基揣著手裏的暖爐若有所思。
羈縻治策與土官土司製度雖有區別,但核心思想也有相通之處,兩者的做法可稱為“羈縻之治”。
“製四夷如牛馬之受羈縻也。”
羈縻治策源自春秋戰國,秦朝以後,逐漸成為中原王朝施用於邊疆及其以遠地區的治邊之策。
延續了數千年,影響廣泛而深遠。
而土官土司製度與羈縻治策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經營思想、基本策略、施行的範圍及成效等方麵。
土官土司製度的形成與完善,既是時代變遷的產物,也與治理視角及行為方式也有關係。
朱瞻基摩挲著暖爐上麵的花紋,思索呢喃著:
“時代、發展、選擇……”
……
【雍正二年(1724),幕客蘭鼎元提出削奪土司的辦法:依據土司犯罪輕重,削減他的村落裏數,這如同官員的罰俸降級處分。】
【若罪情嚴重,則奪其土司,將地方改歸流官治理。】
【若不便改土歸流的地方,就將為惡的土司除掉,把他的領地分散給其子弟,以眾建土司,分其勢力。】
【雍正四年(1726),雲貴總督鄂爾泰也建議改土歸流,以流動的官吏,治理苗地,以代世襲的土司,雍正從之。】
【在改流方式上,雲貴兩省除一部分是以威力相威脅,借其他罪名對土司予以革職,大多通過戰爭方式解決。】
【事實上,也正是這種咄咄逼人的大規模用兵起了作用。】
【當地的土民“爭備糧請兵”,請求官軍前去幫助他們推翻當地酷虐的土舍。】
【在這股民意潮流的推動下,各地的改土歸流和設官建製全都得以順利展開。】
【西南改流的省份除了滇黔桂,還有與之接壤的湖北、湖南、四川。】
【湘鄂川比較接近內地,與地方政府的聯係多,漢、土民交往密切,土司、土舍的勢力也小,滇黔桂改流、建製的浩大聲勢給他們造成了猛烈衝擊。】
【處於這種強大的內外壓力之下,土司們相繼呈請交出世襲印信,讓出領地。】
【土司及其家屬便都被從西南遷往內地,尤以皖、蘇、贛三省最為集中,雍正要求各地督撫對他們予以關照,及時撥給房屋和土地,但不準他們再潛迴原籍。】
【雍正九年(1731),見改流已有頭緒,鄂爾泰奉詔進京任武英殿大學士。其間改流仍在進行,一直到雍正十三年(1735)】
【經過十年的不懈推進,滇黔桂湘鄂川等西南六省的改土歸流和設官建製才基本實現。】
【這次改土歸流曆時之長,涉及地區之廣,改流之徹底,影響之深遠,均為明清乃至有史以來所僅見。】
【它不單單是從政治上取消了世襲土司、土舍,鞏固了西南邊疆,還伴隨著一係列開發西南的經濟和文化措施,包括興修水利、開發交通、廣設學校、實行科舉等。】
【盡管其間也存在著許多缺憾和硬傷,但改土歸流仍不失為一個偉大的變革。】
【而這次改土歸流的運動,也西南邊疆地區的內地化,成為中國本部的一環。】
這一章應該是鋪墊,目的是為了引出《大義覺迷錄》
我對《大義覺迷錄》裏的什麽辯論不感興趣。
唯一感興趣的是雍正在裏麵透露出的思想理念。
而這種思想理念才是他改土歸流能徹底進行下去的根源動力。
也是他區別於其他清朝皇帝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