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正禮自府衙迴府,英颯的麵龐帶著酒紅,腳步沉緩,霍氏瞧出飲過酒,忙迎上去攙扶:“老爺又喝了不少。”扶著傅正禮坐下,倒了清茶醒酒。
傅正禮端起桌上的白瓷浮紋茶盞淺啜一口,慢慢道:“新帝派遣的左都督邵謙前來賑災,他今日剛到,我去迎了,少不得設宴接風,多吃了幾巡酒。”
霍氏聽出奇:“這賑災往日全是文官,這會子怎麽來了個武將?還有五軍左都督不是周大人嗎?什麽時候出了位邵謙?”
霍氏一連幾個問題,傅正禮呷下一口茶,細細說起道:“你也知道,前年瓦剌入犯,太上皇禦駕親征,之後兵敗被俘。孫太後與朝廷重臣即刻擁立太上皇的弟弟郕王為帝。郕王這才登基兩年,去年鬧洪水,今年又是雪災,百姓怨聲載道,怕是他登基名不正言不順,惹怒天神。如今民憤四起,太上皇又被釋放迴朝,新帝遙尊他為太上皇,可百姓都言重立太上皇為帝,新帝大發雷霆,一麵開壇祈福,一麵改革內政。暗地裏還授意太監去賄賂權臣,甚至把擁立太上皇的老臣致仕罷黜,周大人也難例外,新帝扶持自己的親衛兵,升了那後生將領邵謙為左都督。年紀輕輕,就升了正一品,急於立功,這才請纓親自來賑災。”
聽了這麽多,霍氏暗暗點頭,心底突又一緊:“老爺,新帝改革內政,會不會波及你啊?”
傅正禮歎氣搖頭,不語。
霍氏急道:“你看季伯父不就是因著教過太上皇念書,才想著避諱離開京城嗎?而你可是當年太上皇登基後,欽點的狀元啊,還做過太上皇的侍讀,與他總算有過淵源,新帝改革,會不會把你也革職了?”
霍氏說得心驚肉跳,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傅正禮忙道:“你先不要擔心,新帝改革內政,先從內閣六部等京城官員起始,我在滁州,還沒這麽快。再說當年我隻在翰林院任侍讀一年,之後也沒升任內閣,請辭來滁州為官。與太上皇那些情義早淡忘了,新帝未必記得。”
霍氏還自憂心:“新帝不記得,就怕底下那些權臣記得啊?與你同科進仕的,不少在吏部禮部任了郎中,曾經就眼紅你,就怕他們參你一本。不成,我得修書一封給我父親,讓他通融京中的人脈,到時候為你說說好話。”
“太太你別急。”傅正禮拉著霍氏,按捺住道,“做了這些年官,我如何在京中沒關係,若有消息,那些同僚會及時傳信給我。”
“隻怕遠水也救不了近火,他們在京中自是水深火熱,哪能顧及到你。老爺,小心駛得萬年船,咱們府可千萬不能有個好歹。我過會就寫信給我父親。”
傅正禮無可奈何地一笑:“隨著太太罷!”
霍氏稍安了心,想起景沫對徐恆有心之事,忙問道:“老爺,這新任左都督邵謙人品如何?”
傅正禮狐疑地睨了眼霍氏:“太太在想些什麽?”
霍氏緩緩道:“你說他是後生將領,想必不到三十歲,這麽年輕就任一品武將,自有些本事,說不定配我們沫兒正是應當。”
傅正禮嗤笑一聲道:“太太,那後生今年二十有五,端的氣宇軒昂,威風赫赫,相貌才學一等一地好,也還未娶妻。”
霍氏難得聽傅正禮這般誇讚,未能注意他神色,拍案道:“這樣說,這門親事還有希望……”
傅正禮當即冷笑一聲:“真是越發心高了,你也不仔細想想,那邵謙少年成將,京城多的是名門高官去他府邸說親,我還聽說就連長公主也有心傾慕,將來未必不是駙馬,沫兒如何與公主相較。這門親事高攀得不知多少,你還是少想些,沫兒的婚事我總有人選。”
“什麽人選?”霍氏在這門親事上頭次與傅正禮有分歧,“二丫頭嫁到戶部左侍郎林府,她是庶出就嫁入三品高官府裏,我們沫兒是嫡長女。我曾說過,不求她嫁入王侯伯府,但也絕不能嫁給低於三品的官員,不然你叫沫兒的麵子哪擱,我的麵子又哪擱,還有老爺你的臉麵也全沒了!”
傅正禮眉頭大皺,霍氏不顧他麵色,一口氣接著道:“沫兒的婚事,我斷斷不能委屈她。她從小蕙質蘭心、通情達理,就連二丫頭搶了她親事,她何曾在我們跟前哭過鬧過。單是這份大度,老爺也不憐惜憐惜她,還說什麽有了人選,這話來氣我。不是我心高,這滿滁州,不少公子想來結親,都被我拒絕,就是因為沒一個配得上沫兒,就算留她在家至十七,成了大姑娘,我也不能糟蹋她,隨意配人。”說著說著,抬了袖子揩眼角。
傅正禮忙勸道:“我從未想委屈沫兒,她是家中長女,這府裏的女兒我最心疼她。可是那邵謙不是咱們能攀得上的,他年輕,心高氣傲,就連我都不放在眼底。方才宴席上,你是沒瞧見,李員外郎一個勁給他敬酒,言語中有意無意有攀親的意思。邵謙也知他意,就笑著說起京中趣聞,說什麽兵部尚書的小女兒,貌美如花,卻有狐臭,一靠近,難聞至極。又說刑部右侍郎的妹妹,窈窕淑女,可惜無胸沒臀,怪沒意思。他這起混賬話都說得出口,真是有辱斯文!”說到這裏,氣得瞪眼捶桌:“還說文華殿大學士的嫡長女,人家那可是名門才女,他卻說,作的詩詞,附庸惡俗,當眾竟念起那詩篇,取笑不耳……太太您聽聽,他恨不得把京中高官小姐一一數落,就他這般放蕩不羈,在他眼底,天底下沒一位小姐配得上他!”
“這……”霍氏被傅正禮這通說,一時啞口無言,還想言道,“也許真是京中沒他中意的呢?再說你不也說不少官家想攀親嗎?才來滁州就有巴結,或許隻是敷衍之詞?老爺閱人無數,這點還看不出來。”
“你怎麽就是想不通,不管他是不是說的推托之詞,當著那麽多人的麵,他就敢出言不遜,我是斷斷瞧不上。”傅正禮肅然立起,毅然道,“原本我寫了請柬,請他做客,看太太這意思,還是不了,省得沫兒遭他羞辱。”
語罷,就往淨房去,霍氏趕緊跟上:“老爺,沫兒十七了,她是家中長女,婚事不可再拖下去了,免得延誤了其他女兒的婚事,就算你不為沫兒著想,也該為景月、景蝶想想啊!更何況,邵謙在新帝跟前受寵,若他成了你女婿,哪裏還怕被新帝革職,你便趁著他人在滁州,請他來府中做客,我看看他人品,果真那樣傲氣,我再不作念想。”
傅正禮看霍氏如此強硬,隻好道:“隨你。我寫了請柬,他要不來,你也妄作念想。”
霍氏這才笑開了眼:“如老爺所言。”又去叫外頭的小丫鬟打點淨房。
傅正禮當前想起一事,問:“對了,六丫頭的事,你怎麽還沒見動靜?”
霍氏道:“明日我就帶她去看景榮。”
傅正禮頷首,掀了簾子往淨房去。
次日一早,霍氏就和陳豐家的去清風閣,見景秀氣色不錯,便笑著道:“迴了這麽些日子,都沒去看看你大哥,你大哥早聽說你迴府,好幾次都跟我說想見你,擇日不如撞日,我看就今日吧!”
景秀微微驚訝,但又很快抿唇笑道:“是女兒不懂事,早該去看望大哥的。”
霍氏笑了笑,就和景秀坐了軟轎往外院去。
大少爺傅景榮住在外院靠東,出了內院,繞過一字大影壁,是一條磚砌碧瓦甬道,甬道盡處便是一個小小的二門,門左右三間廂房,廂房內有小廝出來迎,環著的三楹精舍開著穿堂隔扇門。景秀留心看那門上匾額,隸書“暮蒼院”三個大字。
落轎跨過隔扇門,往東首有三麵遊廊,中間擺著落地大理石屏風,地麵花磚砌成,兩邊別無雜樹,隻有道透空的花牆,偌大的院子安靜得仿若無人。
景秀就此遲疑了半日,連霍氏在她旁邊說這什麽也沒聽清,還是白蘇在旁邊輕輕碰了她,她才迴過神來,就看到霍氏眼睛睃在她臉上,她忙垂下臉,自有落落大方的從容低聲道:“我在想,為什麽大哥的院子裏看不到一棵樹?”
霍氏露出笑來:“以前這裏也是遍布植樹的,景榮喜歡安靜讀書,夏日裏嫌知了吵個沒停,冬日裏雪打在樹上,化雪的時候水滴聲,他也嫌煩,索性就把院子裏的樹都挪了。”
“大哥真是用功。”景秀神色自若地笑著,重新垂下臉時卻笑得苦澀而僵硬。
霍氏沒有多注意,拉著她往屋裏去。每走一步,景秀腳底如灌了鉛似的沉重,仿佛聽到自己的心跳怦怦的,跳在嗓子跟前。
到了主屋裏,門口有兩個小廝屈膝行禮,進去通稟。進了裏屋,接著來了兩個丫鬟,穿著一綠一紫的比甲,模樣隻是中等,給霍氏和景秀請安,才道:“徐大夫在為大少爺請脈,太太稍等會吧!”
霍氏卻抬了手:“我帶他六妹妹過來看他,徐恆也是為景秀看過脈的,別拘著禮了,去打簾子,我們進去。”
兩個丫鬟不敢怠慢,這就領著往酸枝木嵌琺琅絹素屏風裏麵去,簾子一撩開,景秀聞到一股刺鼻的藥味,這種味道熟悉卻又陌生,她屋裏也充斥著藥味,卻遠沒有這樣的濃烈。
入內室看到的第一眼就是徐恆的身影,他不慌不忙地起身給霍氏請安,朝著景秀頷首,算作問好。
而躺在帳子裏的人,突然喚道:“六妹。”聲音微弱卻帶著堅韌,讓人聽了心口一悸……
傅正禮端起桌上的白瓷浮紋茶盞淺啜一口,慢慢道:“新帝派遣的左都督邵謙前來賑災,他今日剛到,我去迎了,少不得設宴接風,多吃了幾巡酒。”
霍氏聽出奇:“這賑災往日全是文官,這會子怎麽來了個武將?還有五軍左都督不是周大人嗎?什麽時候出了位邵謙?”
霍氏一連幾個問題,傅正禮呷下一口茶,細細說起道:“你也知道,前年瓦剌入犯,太上皇禦駕親征,之後兵敗被俘。孫太後與朝廷重臣即刻擁立太上皇的弟弟郕王為帝。郕王這才登基兩年,去年鬧洪水,今年又是雪災,百姓怨聲載道,怕是他登基名不正言不順,惹怒天神。如今民憤四起,太上皇又被釋放迴朝,新帝遙尊他為太上皇,可百姓都言重立太上皇為帝,新帝大發雷霆,一麵開壇祈福,一麵改革內政。暗地裏還授意太監去賄賂權臣,甚至把擁立太上皇的老臣致仕罷黜,周大人也難例外,新帝扶持自己的親衛兵,升了那後生將領邵謙為左都督。年紀輕輕,就升了正一品,急於立功,這才請纓親自來賑災。”
聽了這麽多,霍氏暗暗點頭,心底突又一緊:“老爺,新帝改革內政,會不會波及你啊?”
傅正禮歎氣搖頭,不語。
霍氏急道:“你看季伯父不就是因著教過太上皇念書,才想著避諱離開京城嗎?而你可是當年太上皇登基後,欽點的狀元啊,還做過太上皇的侍讀,與他總算有過淵源,新帝改革,會不會把你也革職了?”
霍氏說得心驚肉跳,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傅正禮忙道:“你先不要擔心,新帝改革內政,先從內閣六部等京城官員起始,我在滁州,還沒這麽快。再說當年我隻在翰林院任侍讀一年,之後也沒升任內閣,請辭來滁州為官。與太上皇那些情義早淡忘了,新帝未必記得。”
霍氏還自憂心:“新帝不記得,就怕底下那些權臣記得啊?與你同科進仕的,不少在吏部禮部任了郎中,曾經就眼紅你,就怕他們參你一本。不成,我得修書一封給我父親,讓他通融京中的人脈,到時候為你說說好話。”
“太太你別急。”傅正禮拉著霍氏,按捺住道,“做了這些年官,我如何在京中沒關係,若有消息,那些同僚會及時傳信給我。”
“隻怕遠水也救不了近火,他們在京中自是水深火熱,哪能顧及到你。老爺,小心駛得萬年船,咱們府可千萬不能有個好歹。我過會就寫信給我父親。”
傅正禮無可奈何地一笑:“隨著太太罷!”
霍氏稍安了心,想起景沫對徐恆有心之事,忙問道:“老爺,這新任左都督邵謙人品如何?”
傅正禮狐疑地睨了眼霍氏:“太太在想些什麽?”
霍氏緩緩道:“你說他是後生將領,想必不到三十歲,這麽年輕就任一品武將,自有些本事,說不定配我們沫兒正是應當。”
傅正禮嗤笑一聲道:“太太,那後生今年二十有五,端的氣宇軒昂,威風赫赫,相貌才學一等一地好,也還未娶妻。”
霍氏難得聽傅正禮這般誇讚,未能注意他神色,拍案道:“這樣說,這門親事還有希望……”
傅正禮當即冷笑一聲:“真是越發心高了,你也不仔細想想,那邵謙少年成將,京城多的是名門高官去他府邸說親,我還聽說就連長公主也有心傾慕,將來未必不是駙馬,沫兒如何與公主相較。這門親事高攀得不知多少,你還是少想些,沫兒的婚事我總有人選。”
“什麽人選?”霍氏在這門親事上頭次與傅正禮有分歧,“二丫頭嫁到戶部左侍郎林府,她是庶出就嫁入三品高官府裏,我們沫兒是嫡長女。我曾說過,不求她嫁入王侯伯府,但也絕不能嫁給低於三品的官員,不然你叫沫兒的麵子哪擱,我的麵子又哪擱,還有老爺你的臉麵也全沒了!”
傅正禮眉頭大皺,霍氏不顧他麵色,一口氣接著道:“沫兒的婚事,我斷斷不能委屈她。她從小蕙質蘭心、通情達理,就連二丫頭搶了她親事,她何曾在我們跟前哭過鬧過。單是這份大度,老爺也不憐惜憐惜她,還說什麽有了人選,這話來氣我。不是我心高,這滿滁州,不少公子想來結親,都被我拒絕,就是因為沒一個配得上沫兒,就算留她在家至十七,成了大姑娘,我也不能糟蹋她,隨意配人。”說著說著,抬了袖子揩眼角。
傅正禮忙勸道:“我從未想委屈沫兒,她是家中長女,這府裏的女兒我最心疼她。可是那邵謙不是咱們能攀得上的,他年輕,心高氣傲,就連我都不放在眼底。方才宴席上,你是沒瞧見,李員外郎一個勁給他敬酒,言語中有意無意有攀親的意思。邵謙也知他意,就笑著說起京中趣聞,說什麽兵部尚書的小女兒,貌美如花,卻有狐臭,一靠近,難聞至極。又說刑部右侍郎的妹妹,窈窕淑女,可惜無胸沒臀,怪沒意思。他這起混賬話都說得出口,真是有辱斯文!”說到這裏,氣得瞪眼捶桌:“還說文華殿大學士的嫡長女,人家那可是名門才女,他卻說,作的詩詞,附庸惡俗,當眾竟念起那詩篇,取笑不耳……太太您聽聽,他恨不得把京中高官小姐一一數落,就他這般放蕩不羈,在他眼底,天底下沒一位小姐配得上他!”
“這……”霍氏被傅正禮這通說,一時啞口無言,還想言道,“也許真是京中沒他中意的呢?再說你不也說不少官家想攀親嗎?才來滁州就有巴結,或許隻是敷衍之詞?老爺閱人無數,這點還看不出來。”
“你怎麽就是想不通,不管他是不是說的推托之詞,當著那麽多人的麵,他就敢出言不遜,我是斷斷瞧不上。”傅正禮肅然立起,毅然道,“原本我寫了請柬,請他做客,看太太這意思,還是不了,省得沫兒遭他羞辱。”
語罷,就往淨房去,霍氏趕緊跟上:“老爺,沫兒十七了,她是家中長女,婚事不可再拖下去了,免得延誤了其他女兒的婚事,就算你不為沫兒著想,也該為景月、景蝶想想啊!更何況,邵謙在新帝跟前受寵,若他成了你女婿,哪裏還怕被新帝革職,你便趁著他人在滁州,請他來府中做客,我看看他人品,果真那樣傲氣,我再不作念想。”
傅正禮看霍氏如此強硬,隻好道:“隨你。我寫了請柬,他要不來,你也妄作念想。”
霍氏這才笑開了眼:“如老爺所言。”又去叫外頭的小丫鬟打點淨房。
傅正禮當前想起一事,問:“對了,六丫頭的事,你怎麽還沒見動靜?”
霍氏道:“明日我就帶她去看景榮。”
傅正禮頷首,掀了簾子往淨房去。
次日一早,霍氏就和陳豐家的去清風閣,見景秀氣色不錯,便笑著道:“迴了這麽些日子,都沒去看看你大哥,你大哥早聽說你迴府,好幾次都跟我說想見你,擇日不如撞日,我看就今日吧!”
景秀微微驚訝,但又很快抿唇笑道:“是女兒不懂事,早該去看望大哥的。”
霍氏笑了笑,就和景秀坐了軟轎往外院去。
大少爺傅景榮住在外院靠東,出了內院,繞過一字大影壁,是一條磚砌碧瓦甬道,甬道盡處便是一個小小的二門,門左右三間廂房,廂房內有小廝出來迎,環著的三楹精舍開著穿堂隔扇門。景秀留心看那門上匾額,隸書“暮蒼院”三個大字。
落轎跨過隔扇門,往東首有三麵遊廊,中間擺著落地大理石屏風,地麵花磚砌成,兩邊別無雜樹,隻有道透空的花牆,偌大的院子安靜得仿若無人。
景秀就此遲疑了半日,連霍氏在她旁邊說這什麽也沒聽清,還是白蘇在旁邊輕輕碰了她,她才迴過神來,就看到霍氏眼睛睃在她臉上,她忙垂下臉,自有落落大方的從容低聲道:“我在想,為什麽大哥的院子裏看不到一棵樹?”
霍氏露出笑來:“以前這裏也是遍布植樹的,景榮喜歡安靜讀書,夏日裏嫌知了吵個沒停,冬日裏雪打在樹上,化雪的時候水滴聲,他也嫌煩,索性就把院子裏的樹都挪了。”
“大哥真是用功。”景秀神色自若地笑著,重新垂下臉時卻笑得苦澀而僵硬。
霍氏沒有多注意,拉著她往屋裏去。每走一步,景秀腳底如灌了鉛似的沉重,仿佛聽到自己的心跳怦怦的,跳在嗓子跟前。
到了主屋裏,門口有兩個小廝屈膝行禮,進去通稟。進了裏屋,接著來了兩個丫鬟,穿著一綠一紫的比甲,模樣隻是中等,給霍氏和景秀請安,才道:“徐大夫在為大少爺請脈,太太稍等會吧!”
霍氏卻抬了手:“我帶他六妹妹過來看他,徐恆也是為景秀看過脈的,別拘著禮了,去打簾子,我們進去。”
兩個丫鬟不敢怠慢,這就領著往酸枝木嵌琺琅絹素屏風裏麵去,簾子一撩開,景秀聞到一股刺鼻的藥味,這種味道熟悉卻又陌生,她屋裏也充斥著藥味,卻遠沒有這樣的濃烈。
入內室看到的第一眼就是徐恆的身影,他不慌不忙地起身給霍氏請安,朝著景秀頷首,算作問好。
而躺在帳子裏的人,突然喚道:“六妹。”聲音微弱卻帶著堅韌,讓人聽了心口一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