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按照顧偃開的指點,練習了一柱香左右,就被他叫停了。
“殿下,一開始練得循序漸進,不宜練的時間過長。今日時間已經夠了。”顧偃開說道。
他本以為趙興堅持不了多久就會叫苦,沒想到趙興性子竟然如此堅韌。
趙興聞言收了動作,笑道:“辛苦寧遠侯了,你先迴去把,顧小侯爺在這稍等,等我去給母後請安迴來,你隨我一同上課去。”
“是!”顧廷燁父子連忙應道。
……
趙興迴了明仁殿,給曹皇後請了安後,迴到永寧殿,帶上顧廷燁往資善堂而去。
“顧小侯爺,你可有表字?”
趙興沒有乘坐步輦,一邊走一邊問道。
“臣還沒有取表字。”顧廷燁拱手道。
顧廷燁作為勳爵子弟,雖然年紀還小,也是有武散官在身,自然能自稱為臣。
“那我為你賜個表字如何?”趙興有些惡趣味道。
“殿下若是能為臣賜字,是臣的榮幸!”顧廷燁有些激動道。
字一般都是父母長輩取的,趙興雖然年紀小,但他可是皇子,未來很可能成為皇帝。
趙興為他賜字,不管好不好聽,那也是光宗耀祖的事。
趙興故作沉吟了一會說道:“你排行老二,就叫仲懷吧,顧家不僅是勳爵也是將門,祖上屢立戰功,希望你不要墜了祖宗聲名,心懷天下,為國盡忠!”
將門不一定是勳爵,勳爵也不一定是將門。
太祖皇帝杯酒釋兵權的那些武將,都是勳爵,但是被太祖奪了兵權後,曆代都沒有後人進入軍中,那些人隻剩下一個爵位了。
不過朝中有不少勳爵是太祖皇帝南征北戰,一統天下的過程中因功封爵的。
這些人家,有一部分早已經沒落了,在軍中沒了影響力。
也有一些世代都有人在軍中任職,且官職不低的。
張家顧家就在其中,因此顧家不僅是勳爵,也是將門,在軍中有很高的威望。
趙興看重顧廷燁,不僅是因為顧廷燁的能力,他的家世也是一方麵。
隻要顧家堅定的支持他,英國公又是他未來的老丈人,等他登基後,掌控軍權就會容易很多。
“多謝殿下賜字,臣定不負殿下所望!”顧廷燁單膝下跪,聲音洪亮中帶著激動。
顧廷燁如今才剛剛十歲,縱然聰慧,心裏也沒那麽多彎彎繞繞。
加上古人從小所受的教育,趙興為他賜字,讓他有種出士為知己者死的衝動。
古人的觀念和想法,後世之人很難了解。
一些在後世之人看來隻是小恩小惠的恩德,甚至在明知道對方是特意施恩的情況下,依舊有許多人為此忠心不二,至死不渝。
趙興還不知道自己隻是賜個字,就讓顧廷燁感動不已,見他跪下,連忙將其攙扶了起來。
“仲懷,不用行此大禮!”
宋朝不興跪禮,平常下人即便見了主人,也隻是躬身行禮。
兩人來到資善堂時,齊衡已經到了。
如今的齊衡,也才剛剛五歲,見到顧廷燁和趙興一同進來,很是驚訝,連忙起身行禮道:“拜見殿下。”
“表兄不必多禮。”趙興微笑著虛扶了一下。
齊衡起身後,又向顧廷燁行了一禮,喚了一聲二叔。
齊顧兩家祖上有親,論輩分齊衡要晚一輩。
顧廷燁看到齊衡也在,驚愕後很快反應了過來,以平寧郡主和官家的關係,齊衡能來伴讀,倒也正常。
趙興和齊衡撈了撈家常,想拉進拉進關係。
兩人之前也見過幾次,不過那時候長輩都在,齊衡十分規矩。
趙興本以為現在沒了長輩,齊衡會放鬆些。
然而齊衡麵對他,十分拘謹,趙興問什麽他答什麽,一板一眼的十分無趣。
聊了一會,外麵傳來了腳步聲。
不一會,海文優走了進來。
“見過夫子!”
趙興三人連忙起身行禮。
古人講究天地君親師,即便趙興是皇子,海文優作為老師,他也得行禮。
不過海文優等趙興行完禮,又給他迴了一禮。
海文優簡單的叮囑了幾句,就開始正式上課了。
趙興原本以為古代沒有拚音,識字完全靠記憶硬記。
等正式開始學的時候,才發現古人智慧真不容小視。
顧廷燁和齊衡都已經開始蒙學了,齊衡雖然蒙學不久,卻也認識一些字了。
不過教導的主要目標是趙興,自然以他為主。
顧廷燁和齊衡,隻能教什麽聽什麽了。
海文優教導趙興識字的方法是直音法。
所謂的直音法,就是從所有字音中,各挑選一個最簡單的字教會,然後以那個字為注音,教導別的字。
簡單來說,yi讀音就用衣字表示,隻要是yi音的字,全用衣來注音教導。之所以不用一,是因為宋代是繁體字,一還是壹,筆劃太多。
當然了,這個方式也有一些弊端,首先都隻有一個音,後麵還要區分,其次一些生僻字沒有同音的字,就沒法用了。
不過這樣確實能夠認識大多數通用漢字。
一堂課教導幾個字,然後再簡單解釋一下每個字的意思,第二堂課則是讓趙興練習書寫。
下午也是一樣,認字書寫。
從這日開始,趙興每日都是如此。
早上跟顧偃開學武半個時辰,然後來資善堂這邊上課,十天才休一日。
而官家那邊也開始為趙興補充陪讀團,陸陸續續學堂這邊又來了十幾人。
短短三個月時間,學堂算上他本人,已經有十八個學生了。
這些人都是汴京勳爵子弟,和文官中位高權重或聲望很高的官員子嗣。
年齡從五歲到十二歲不等。
但是除了顧廷燁和齊衡外,趙興也就和其中少數幾個關係比較近,其餘的都懶得搭理。
從平常的表現來看,那些人要麽才能平平,要麽就是草包。
而且還刻意巴結他,趙興對於這種人自然沒有好感。
隨著這些人的到來,趙興的神童之名,也傳出了宮,從汴京往天下傳播。
都說趙興有過目不忘之能,任何字一學就會。
趙興聽到這些傳聞,微微一笑。
沒辦法,他本來就識字,雖然宋朝是繁體字,但是大多數繁體字和簡體字差距並不大,一看就能認出來。
即便認不出來,海文優一教,趙興也記下來了。
過目不忘有些誇張了,不過一些東西趙興看個三兩遍幾乎都能記住。
或許因為孩童記憶力本就好,也有可能是因為他是重生的原因,他的記憶力才變的這麽好。
不過他是皇子又不用考科舉,對此並沒有覺得多高興。
時間匆匆流逝,轉眼趙興進學已經一年了。
這一年,趙興已經學完了這個時代的那些啟蒙書籍,認識並學會書寫了大多數的常見字。
完成了蒙學,便開始正式學習《論語》。
四書五經是古代教育中,儒家重要的九部經典典籍,若是要參加科舉,四書五經是必學的。
而之前一直未出現的韓章,也開始為趙興授課了。
韓章是大相公,自然沒時間天天來給趙興授課,每隔一天才會來講一堂課。
講的則是史書。
李世民曾說以史為鑒,可以明得失。
對於趙興來說,史書是必學的。
“殿下,一開始練得循序漸進,不宜練的時間過長。今日時間已經夠了。”顧偃開說道。
他本以為趙興堅持不了多久就會叫苦,沒想到趙興性子竟然如此堅韌。
趙興聞言收了動作,笑道:“辛苦寧遠侯了,你先迴去把,顧小侯爺在這稍等,等我去給母後請安迴來,你隨我一同上課去。”
“是!”顧廷燁父子連忙應道。
……
趙興迴了明仁殿,給曹皇後請了安後,迴到永寧殿,帶上顧廷燁往資善堂而去。
“顧小侯爺,你可有表字?”
趙興沒有乘坐步輦,一邊走一邊問道。
“臣還沒有取表字。”顧廷燁拱手道。
顧廷燁作為勳爵子弟,雖然年紀還小,也是有武散官在身,自然能自稱為臣。
“那我為你賜個表字如何?”趙興有些惡趣味道。
“殿下若是能為臣賜字,是臣的榮幸!”顧廷燁有些激動道。
字一般都是父母長輩取的,趙興雖然年紀小,但他可是皇子,未來很可能成為皇帝。
趙興為他賜字,不管好不好聽,那也是光宗耀祖的事。
趙興故作沉吟了一會說道:“你排行老二,就叫仲懷吧,顧家不僅是勳爵也是將門,祖上屢立戰功,希望你不要墜了祖宗聲名,心懷天下,為國盡忠!”
將門不一定是勳爵,勳爵也不一定是將門。
太祖皇帝杯酒釋兵權的那些武將,都是勳爵,但是被太祖奪了兵權後,曆代都沒有後人進入軍中,那些人隻剩下一個爵位了。
不過朝中有不少勳爵是太祖皇帝南征北戰,一統天下的過程中因功封爵的。
這些人家,有一部分早已經沒落了,在軍中沒了影響力。
也有一些世代都有人在軍中任職,且官職不低的。
張家顧家就在其中,因此顧家不僅是勳爵,也是將門,在軍中有很高的威望。
趙興看重顧廷燁,不僅是因為顧廷燁的能力,他的家世也是一方麵。
隻要顧家堅定的支持他,英國公又是他未來的老丈人,等他登基後,掌控軍權就會容易很多。
“多謝殿下賜字,臣定不負殿下所望!”顧廷燁單膝下跪,聲音洪亮中帶著激動。
顧廷燁如今才剛剛十歲,縱然聰慧,心裏也沒那麽多彎彎繞繞。
加上古人從小所受的教育,趙興為他賜字,讓他有種出士為知己者死的衝動。
古人的觀念和想法,後世之人很難了解。
一些在後世之人看來隻是小恩小惠的恩德,甚至在明知道對方是特意施恩的情況下,依舊有許多人為此忠心不二,至死不渝。
趙興還不知道自己隻是賜個字,就讓顧廷燁感動不已,見他跪下,連忙將其攙扶了起來。
“仲懷,不用行此大禮!”
宋朝不興跪禮,平常下人即便見了主人,也隻是躬身行禮。
兩人來到資善堂時,齊衡已經到了。
如今的齊衡,也才剛剛五歲,見到顧廷燁和趙興一同進來,很是驚訝,連忙起身行禮道:“拜見殿下。”
“表兄不必多禮。”趙興微笑著虛扶了一下。
齊衡起身後,又向顧廷燁行了一禮,喚了一聲二叔。
齊顧兩家祖上有親,論輩分齊衡要晚一輩。
顧廷燁看到齊衡也在,驚愕後很快反應了過來,以平寧郡主和官家的關係,齊衡能來伴讀,倒也正常。
趙興和齊衡撈了撈家常,想拉進拉進關係。
兩人之前也見過幾次,不過那時候長輩都在,齊衡十分規矩。
趙興本以為現在沒了長輩,齊衡會放鬆些。
然而齊衡麵對他,十分拘謹,趙興問什麽他答什麽,一板一眼的十分無趣。
聊了一會,外麵傳來了腳步聲。
不一會,海文優走了進來。
“見過夫子!”
趙興三人連忙起身行禮。
古人講究天地君親師,即便趙興是皇子,海文優作為老師,他也得行禮。
不過海文優等趙興行完禮,又給他迴了一禮。
海文優簡單的叮囑了幾句,就開始正式上課了。
趙興原本以為古代沒有拚音,識字完全靠記憶硬記。
等正式開始學的時候,才發現古人智慧真不容小視。
顧廷燁和齊衡都已經開始蒙學了,齊衡雖然蒙學不久,卻也認識一些字了。
不過教導的主要目標是趙興,自然以他為主。
顧廷燁和齊衡,隻能教什麽聽什麽了。
海文優教導趙興識字的方法是直音法。
所謂的直音法,就是從所有字音中,各挑選一個最簡單的字教會,然後以那個字為注音,教導別的字。
簡單來說,yi讀音就用衣字表示,隻要是yi音的字,全用衣來注音教導。之所以不用一,是因為宋代是繁體字,一還是壹,筆劃太多。
當然了,這個方式也有一些弊端,首先都隻有一個音,後麵還要區分,其次一些生僻字沒有同音的字,就沒法用了。
不過這樣確實能夠認識大多數通用漢字。
一堂課教導幾個字,然後再簡單解釋一下每個字的意思,第二堂課則是讓趙興練習書寫。
下午也是一樣,認字書寫。
從這日開始,趙興每日都是如此。
早上跟顧偃開學武半個時辰,然後來資善堂這邊上課,十天才休一日。
而官家那邊也開始為趙興補充陪讀團,陸陸續續學堂這邊又來了十幾人。
短短三個月時間,學堂算上他本人,已經有十八個學生了。
這些人都是汴京勳爵子弟,和文官中位高權重或聲望很高的官員子嗣。
年齡從五歲到十二歲不等。
但是除了顧廷燁和齊衡外,趙興也就和其中少數幾個關係比較近,其餘的都懶得搭理。
從平常的表現來看,那些人要麽才能平平,要麽就是草包。
而且還刻意巴結他,趙興對於這種人自然沒有好感。
隨著這些人的到來,趙興的神童之名,也傳出了宮,從汴京往天下傳播。
都說趙興有過目不忘之能,任何字一學就會。
趙興聽到這些傳聞,微微一笑。
沒辦法,他本來就識字,雖然宋朝是繁體字,但是大多數繁體字和簡體字差距並不大,一看就能認出來。
即便認不出來,海文優一教,趙興也記下來了。
過目不忘有些誇張了,不過一些東西趙興看個三兩遍幾乎都能記住。
或許因為孩童記憶力本就好,也有可能是因為他是重生的原因,他的記憶力才變的這麽好。
不過他是皇子又不用考科舉,對此並沒有覺得多高興。
時間匆匆流逝,轉眼趙興進學已經一年了。
這一年,趙興已經學完了這個時代的那些啟蒙書籍,認識並學會書寫了大多數的常見字。
完成了蒙學,便開始正式學習《論語》。
四書五經是古代教育中,儒家重要的九部經典典籍,若是要參加科舉,四書五經是必學的。
而之前一直未出現的韓章,也開始為趙興授課了。
韓章是大相公,自然沒時間天天來給趙興授課,每隔一天才會來講一堂課。
講的則是史書。
李世民曾說以史為鑒,可以明得失。
對於趙興來說,史書是必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