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就是那個一己之力改變大宋會試還會淘汰規則的人。


    以前通過最終殿試才算金榜題名,可以做官。


    但是張元屢試不第,終於有次在通過了會試,卻在殿試落選了,未能做官。


    一氣之下,直接轉投了西夏。


    要是此人沒能力就罷了,偏偏此人能力很不錯。


    當時西夏還未立國,此人得到了西夏開國皇帝的看重,不僅在西夏立國上多有功勞,宋夏之戰時,還大敗宋軍,最後成為西夏國師。


    為此大宋沒少被遼夏嘲諷,說大宋識人不明。


    自此以後,大宋隻要通過會試就是官了,殿試的結果並不會產生淘汰。


    這個官員提張元,意思是要按照趙興定的規矩,那麽一些本來可以授職,卻因為沒有通過考試,說不定就會一怒之下轉投遼夏。


    “官員治理一方,要是連這些都不會,全靠師爺和小吏輔佐,那麽朕還不如直接讓師爺和小吏來做這個官。”


    趙興冷笑道:“要是有人因此怒而投靠遼夏,那就讓他們投靠就是了。”


    大宋從未明文規定重文輕武,樞密院使這個職位也沒有禁止武將擔任。


    甚至在國子監之中還增添了武學,教導兵法韜略和騎射。


    這是在曆史上那些重武的朝代都沒有發生的。


    任何一個朝代,天下太平以後,文官權勢大於武將這都是一定的。


    畢竟沒有了戰爭,武將的價值和作用就得不到體現。


    而文臣打壓武將也是必然的。


    當然了,大宋形成文貴武輕,曆代皇帝也算是默許的,並非一點責任都沒有。


    可皇帝的默許,雖然和忌憚武將擁兵自重有關,但是和文臣勢大也不是沒有關係。


    在趙興看來,張元投靠西夏之事,固然說明科舉存在一些弊端。


    可世上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絕對公平。


    現實之中本來就充斥著很多不公。


    即便張元當時沒有被刷下去,以他的出身,也很難被直接授予實職。


    從張元的表現來看,若是不能授予實職,或者是做了官遭受了什麽不公,還是有很大可能會憤而投靠西夏。


    世上遭受不公的多了,張元投靠西夏,本身就說明此人人品有問題。


    並不是說遭受了不公就要逆來順受,不能反抗。


    可是這和叛國是兩碼事。


    因為張元從此殿試不產生淘汰,在趙興看來並不能避免這種事情的再次發生,反而是對文人的再一次妥協。


    若是趙興在授官前增加一道考試,就有人不滿選擇叛國,在趙興看來反而是好事。


    這種人,能指望他對朝廷忠心麽?


    若是有一天遼國和西夏打過來,這種人說不定就直接投降了。


    韓章出列道:“陛下,臣認為裁剪一些部門和精簡官員十分不妥。一旦這麽做,就會出現大量官員無法安置,必然會引起大亂!”


    “臣附議!”


    之前質疑的官員並不多,但是在這件事上,在場的官員全都出列附議。


    在場之人家中親族不少人都在官場之中,若是按照趙興製定的章程,裁剪掉一些部門,誰知道自家親族所在的部門會不會裁剪,甚至自己會不會被精簡掉?


    “既然諸位愛卿都覺得這條不妥,那就暫時擱置,先議別的吧。”趙興說道。


    其實精簡官員,裁撤一些部門,這件事才是他最想做的。


    大宋官僚體製過於臃腫,不僅是負擔,還讓運轉效率變差。


    可是趙興也知道此事的阻力,暫時是行不通的。


    他之所以還是提到了,目的就是為了求上得中。


    趙興製定了許多整頓吏治的政策,必然會有一些遭遇強烈抵觸。


    可是這些官員也清楚,不可能全部阻止,否則隻會激怒趙興。


    因此他們隻能選擇一部分反對,因此在之前有官員反對的時候,許多人都沒有開口,為的就是反對對他們影響最大的那幾項。


    趙興也清楚這一點,所以在其中特意製定了幾條反對阻力大的,就是留給官員們反對的。


    事情果然如趙興所想的去發展,他故意拋出來的那些,遭到了極大的反對,不得不‘妥協’。


    而因為他的妥協,在其他的‘小’事情上,這些官員反對阻力並不大。


    他製定的政策有十幾條,最終沒有通過的隻有四條。


    不過趙興製定的隻是大致框架,具體如何實行,還得仔細商議,製定詳細的製度章程。


    小朝會一直持續了一個上午,中午趙興直接在垂拱殿設宴,飯後才讓眾人迴去,卻單獨留下了曾公亮。


    “今年武舉朕準備親自前去觀看,對於入選的賞賜也提高一些。另外,讓各地官府進行初選,入選的由官府提供路費,到了汴京後,朝廷負責他們在武舉期間的食宿!”趙興說道。


    “陛下,若是如此做,花費有些太大了。”曾公亮皺眉道。


    武舉和科舉不同,武舉沒有層層選拔,而是參與之人直接到汴京來,參與初選,篩選掉一些碰運氣的和湊熱鬧的。


    剩下的再經過最終選拔,然後授予武職,充入軍中。


    窮文富武,很多人理解為窮人讀書富人練武,其實有些片麵了。


    讀書並不是窮人的專利,相反在紙張和印刷術沒有普及前,讀書的代價非常之大。


    即便如今書籍紙張便宜了,要想供應子嗣讀書,也是一筆不小的花費。


    畢竟一人讀書,就意味著家裏少了一個勞動力,多了個吃白飯的。


    同時束脩和筆墨紙硯都需要錢。


    窮文富武的真正意思是,文可以窮讀,武卻不能窮練。


    肚子都吃不飽,別說武藝增長了,身體都能練廢。


    但是民間不乏一些家道中落的將門。


    有著家傳武藝,靠著打獵也能練下去,有著不俗的武藝。


    除此外,武舉並非隻考武藝,還考兵法韜略。


    這些人都比較窮,即便朝廷舉辦武舉,因為路途的原因,也不會前來參加。


    畢竟武舉不像科舉,有官府提供路費。


    一旦去了,又沒有能夠得到名次,來迴路費吃住,就不是他們能夠承受的。


    趙興親自觀看,是為了表示重視,提高賞賜是為了誘惑。


    而各地選拔,官府提供路費,就是為了解決這些人的後顧之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知否:我是皇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冰霜戀舞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冰霜戀舞曲並收藏知否:我是皇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