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明在大坪壩呆了一天,到附近兩個村看了旱情,又拐迴大坪壩見談和興的房子修好了,聽取了村上召開兩委會、廣泛征求群眾修不修麻柳灣水庫意見後才迴到鄉上。
天色已經傍晚,滿西天的火燒雲,三根藍幽幽的抬天扛,從太陽正要落下的一大團雲團裏,向無邊的太空伸去;遠山近水金璧輝煌,蜻蜓像喝醉了酒,飛得偏偏倒倒的;成團的小蚊子,直撞人的眼睛。竺可明走得興頭匆匆,經過鄉派出所時,轉身拐了進去,見一個青年警官把腳翹在辦公桌上看電視,他扇了一下鼻頭子,問:你叫啥子名字?
青年警官一看是才調來的竺鄉長,收腳站起身迴答道:李貌。
焉所長在不在?
他迴家去了。
竺可明沉默了幾秒鍾道:大坪壩談和興的房子燒了,我托陽站長讓你們去查一查,陽站長把信帶到沒有?
帶到了。
你們去查了沒有呢?
焉所長說這兩天案子多,稍微鬆一點就去。
竺可明想說現場都破壞了你們還去查啥子呢?出口卻是請你們抓緊一點去查一下。他離開派出所,迴到辦公室,剛把鑰匙插進鎖穴,鄉黨政辦公室秘書王慧喊住他:竺鄉長,你迴來了?
嗯。有事?
剛才接到縣政府通知,明天下午兩點半,縣政府召開旱情工作匯報會,通知鄉長、分管鄉長、農技站長參加。還有,賈書記找你。他在辦公室。
明白了。竺可明說,你給龍鄉長和陽站長講一聲,抽一個時間把全鄉旱情、抗旱措施湊一下好匯報。
好。
竺可明開門進屋,下意識地看看全身上下,幾天沒有洗臉洗澡換衣裳褲子,灰巴攏聳一身臭味。他想先洗個澡,換了衣裳褲子再到賈德遠辦公室去,怕找他有急事等久了,就改變了主意,放下提包,摸出筆記本就去了賈德遠辦公室。
賈德遠正在看報,似乎被精彩的消息吸引住了,頭仍埋在報紙上,聽見竺可明招唿,鼻音很重地嗯了一聲。
這次下村社走了一趟,收獲不小。竺可明嘴皮幹起了殼殼,見賈德遠沒有起身倒開水的意思,主動找了一個杯子,從茶幾上的鐵皮子溫瓶裏倒了半盅水,蕩了蕩,吹了吹,動作誇張地喝了一口,咂咂舌頭,心頭很感慨地說,好嚴重的旱情哦,最惱火的是大坪壩,吃水都困難,生活在那裏的老百姓,好艱難哦。
我說啊竺鄉長,我這個人是直腸子,有啥說啥。人嘛,一生短暫,有啥子裝在肚皮頭嘰嘰咕咕的沒有用。給你提一個醒,一個鄉的主要領導,幹事情要分清楚輕重緩急,從麵上著手,大處著眼。現在鄉上很有幾件急事等著辦,比如小煤窯治理整頓,扶貧攻堅,示範村建設等等。旱情固然需要了解,但隻要一場雨來,啥子問題都解決了,用得著為了幹旱的事,一跑就是幾天?
竺可明正想說他下村社看到的典型幹旱情況,沒想到賈德遠會毫不客氣地批評他的工作方法有問題,感到很意外。怪不得我調綠林鄉時,同賈德遠一起共過事的老張說,這個人不好處,得理不讓人,錯了不服輸;和他搭班子,沒有彌勒佛的肚量,非栽跟鬥不可。竺可明性格外柔內剛,原則問題不讓步,一般小事小非不計較,也就沒把老張的話的放在心頭。來綠林鄉後,他同賈德遠隻有兩次接觸,第一次是鄉黨委擴大會,縣委組織部送他來報到。第二次兩個交換工作意見。盡管隻有兩次接觸,他也隱隱察覺到賈德遠真如老張說的不很好處。這是第三次接觸,就像矛盾很深地這樣談話,確實讓一般人很難接受。竺可明來時反複告誡自己:綠林鄉去一定要注重團結,顧全大局。因此,聽了賈德遠的批評,他微微一笑,大度地說:你是班長,提醒得好。我有啥子不對的地方,不管是現在還是今後,不管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你盡管提出批評,我一定虛心接受。
從內心講,賈德遠並沒把竺可明放在眼裏。竺可明原來在涼橋鄉當鄉長時,通過辦企業、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經濟,把鄉財政搞活了,縣裏還在那裏召開過現場會,縣委裴書記在會上讓與會幹部反思,為啥子條件異常艱苦、環境十分惡劣的涼橋鄉經濟能發展上去,其他鄉鎮大多數都比涼橋鄉好,為啥子發展不上去?賈德遠等少數幹部不服縣委書記的咄咄逼問,對涼橋鄉很有看法,正如一個幹部說的那樣:涼橋鄉顯屁股白淨,挾帶我們挨罵。他和部份鄉鎮幹部對竺可明很不服氣。後來竺可明搞稅費改革受到撤職處分,很多鄉鎮幹部又為竺可明鳴不平:那樣的事給他這樣重的處分,不僅不公平,也不合理。很多人想摔擔子不幹了。賈德遠看了縣紀委通報後暗自高興,在鄉黨委擴大會上一字一頓、字正腔圓地讀了通報,滿以為這下竺可明被撂倒了,他們在縣裏開會就少挨一點罵了。湯鄉長調走,準確地說是被他擠走後,他推薦同心鄉的一個副鄉長來當鄉長。賈德遠在同心鄉工作時,那位副鄉長是他分管的財政所工作員,很聽話;但縣委組織部沒有采納他的意見,竟然把一個受了處分的人安排了來。他如鯁在喉,心存抵觸,但又沒有辦法改變組織的意圖,隻好接受現實。這都不說了,關鍵是竺可明一來,就給害得他調縣委辦公室當主任沒調成的人說話辦事,這不是有意給我作對,有意給我過不去嗎?必須鎮住竺可明,把他絕對置於黨委領導之下。說穿了,是把竺可明的一言一行,嚴格控製在他的意誌範圍內。他把雙手的十個指頭交叉一插放在小肚子上,兩腿一伸,身子往椅子上一靠,有點居高臨下地說,今後你到哪裏去了,要給黨委打一句招唿,說清楚要去的時間和地點,以便有啥子事情好給你聯係。
竺可明又是一驚:給我下禁令來了?作為一個鄉長,工作無疑要服從黨委的統一安排,但在這個前提下,政府工作有自己的靈活性和機動性。要是黨委叫吆雞才吆雞,叫吆鵝才吆鵝,咋個開展工作?更不要說去開拓創新地工作了。他想申明這個觀點,但這個時候說會傷害到賈德遠的感情。於是,他點點頭,誠懇謙虛地說:今後我注意給你溝通,有啥事多給你請示匯報。出去這幾天,有很多收獲和想法,現在還沒來得及整理,等整理好了再給你匯報。但有一個想法和兩個事想先給你匯報一下。扶貧攻堅縣上不是要求每一個幹部都要聯係貧困村和貧困戶嗎?我問過陽林,大坪壩還沒有鄉幹部聯係,我準備把這裏作為我的聯係村,把特困戶談和興作為我的聯係戶。這是一個想法。兩個事一個是談和興的房子燒了,是否通過鄉民政這條線給他千把元錢的救濟;再一個是根據大坪壩群眾意見,準備在麻柳灣修一座水庫,我覺得可以,是不是列為鄉裏的扶貧開發項目,給予大力支持。
賈德遠鼻梁骨有一些塌的臉驀地皺了起來,眼睛、鼻子、嘴巴幾乎皺在了一起,顯出極為不滿的神色。他說:我不反對你把大坪壩、把談和興作為你的聯係點和聯係戶,但你一聯係,就要給村上修一個水庫,給聯係戶救濟一千元錢。那麽,綠林鄉另外幾個村、上萬人咋個辦呢?你要記住,你是綠林鄉的鄉長,不是大坪壩一個村的鄉長,更不是談和興一個人的鄉長。
竺可明震驚地望著賈德遠,情緒急劇變化著,心裏產生了本能的抵觸:我當然記得住我是綠林鄉的鄉長,不是大坪壩一個村,談和興一個人的鄉長。但是,綠林鄉是由六個大坪壩這樣的村、九千七百三十個談和興這樣的人組成的;解決大坪壩、談和興的問題,就是解決綠林鄉的一個個具體問題;將一個個具體的村和人分開,綠林鄉不成空殼了?我們不就沒有工作對象了?那我們還做啥子工作呢?一個老百姓,兒子受害,法院枉判,他有冤無處伸,成了老上訪戶,偏偏又雪上加霜,把房子燒了;一個一千多口人的村子,被幹旱困擾著,水都找不到吃,村民苦不堪言,這麽典型性的事,我作為鄉長,能坐視不管?不要說作為一方領導,守土有則;也不要說黨中央反複告誡每一位幹部,要十分關心群眾疾苦;就是從傳統道德、天地良心上講,對弱者也應該具有起碼的同情和憐憫之心。看來這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問題。但他不想把話往深裏說,隻把話限定在工作方法上:很多工作方法,我一定認真向你學習;但對大坪壩修水庫和對談和興遇到特殊困難給予適應救濟,我認識是對的。至於你說的另外幾個村,上萬人咋個辦?我在下鄉的路上也想過這個問題,就是想要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針對每個村的具體情況,一村一策幫助他們發展經濟。比如青龍村,有煤炭資源,能不能實行資源整合,關小礦,股份聯合辦大礦?既符合上級整頓小煤窯政策精神,又幫助他們發展了經濟。又比如黃桷坪村,森林資源好,產黃桷樹、桂花樹、茶樹,還有一些名貴花卉,現在城市綠化大量需要樹木花卉,能不能廣泛發展群眾種植銷售呢?再比如爛田坎村,我看那個土質,很適合種水果,能不能動員他們種桃子、枇杷、蒼溪雪梨、江安夏橙呢?
賈德遠五官針尖刺著似地緊縮了一下,剜了竺可明一眼,心想,我到綠林鄉幾年了,情況還沒有你清楚?沒想過幫助各村社發展經濟?譏諷著說:喲,給我洗腦殼了?
竺可明一臉茫然,看著賈德遠沒有開腔。
賈德遠想,你這些誇誇其談,哪個都談得來。你談這一些的目的,不外乎掩飾給談和興救濟,大坪壩修水庫的實質。救濟談和興,救濟好了又好一天到晚扭著上訪?大坪壩修水庫,那天晚上聽了袁月書的匯報,我料定你竺可明是一時頭腦發燒,圖政績,量你也修不起來。可是,看竺可明完全是要把這當成一件大事來一抓到底的樣子,又撿起桌上的報紙看了起來,拉長聲音綿裏藏針地說:我不給你倆個扯遠了。救濟談和興,你看著辦。大坪壩有雨小幹,無雨大幹,這是眾所周知的事,那裏能修一座水庫,當然好得很啊。但是,很多東西,不是你我想辦就辦得成的。
竺可明聽賈德遠的話中有話,說:我分析了能修成水庫的有利條件,現在正是幹旱嚴重時期,這個時候提出來,肯定會得到縣上的大力支持,這就是大家平時說的把困難當機遇,現在正是不可多得的機遇。下麵群眾的積極性也很高。我準備把修水庫作為建立抗旱的長效機製的重要舉措,在明天縣政府召開的旱情匯報會上投石問路,會後再找縣上有關領導和部門匯報,得到認可,才正式提到工作議事日程上來。
賈德遠說:我不反對。但提醒你一句,辦事想問題要從國情、鄉情上多加考慮,不能想當然,太激進,你在涼橋鄉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假如不改那個革,你能受到影響嗎?
竺可明嘴唇明顯地一顫,臉色突然變得蠟黃。他咬了咬嘴唇,努力控製著自己的感情,聲音平和地說:這樣吧,賈書記,我才從鄉下迴來,三天沒洗澡,渾身膠水沾著了一樣不舒服,想洗一個澡。嫂子也怕在家等你吃飯了,修水庫的事,我到縣上摸摸情況再說。
好啊。賈德遠似乎在看報紙,其實他的眼光和心思全部都集中在了竺可明身上。竺可明突變的臉色和說話時略帶的顫音,一滴不漏地收進他的大腦。他為自己找準穴位輕輕地紮下的這一針收到的效果感到滿意。竺可明背影消失在門口後,他把報紙往桌上一丟,小聲說:給我鬥,還嫩了點。
天色已經傍晚,滿西天的火燒雲,三根藍幽幽的抬天扛,從太陽正要落下的一大團雲團裏,向無邊的太空伸去;遠山近水金璧輝煌,蜻蜓像喝醉了酒,飛得偏偏倒倒的;成團的小蚊子,直撞人的眼睛。竺可明走得興頭匆匆,經過鄉派出所時,轉身拐了進去,見一個青年警官把腳翹在辦公桌上看電視,他扇了一下鼻頭子,問:你叫啥子名字?
青年警官一看是才調來的竺鄉長,收腳站起身迴答道:李貌。
焉所長在不在?
他迴家去了。
竺可明沉默了幾秒鍾道:大坪壩談和興的房子燒了,我托陽站長讓你們去查一查,陽站長把信帶到沒有?
帶到了。
你們去查了沒有呢?
焉所長說這兩天案子多,稍微鬆一點就去。
竺可明想說現場都破壞了你們還去查啥子呢?出口卻是請你們抓緊一點去查一下。他離開派出所,迴到辦公室,剛把鑰匙插進鎖穴,鄉黨政辦公室秘書王慧喊住他:竺鄉長,你迴來了?
嗯。有事?
剛才接到縣政府通知,明天下午兩點半,縣政府召開旱情工作匯報會,通知鄉長、分管鄉長、農技站長參加。還有,賈書記找你。他在辦公室。
明白了。竺可明說,你給龍鄉長和陽站長講一聲,抽一個時間把全鄉旱情、抗旱措施湊一下好匯報。
好。
竺可明開門進屋,下意識地看看全身上下,幾天沒有洗臉洗澡換衣裳褲子,灰巴攏聳一身臭味。他想先洗個澡,換了衣裳褲子再到賈德遠辦公室去,怕找他有急事等久了,就改變了主意,放下提包,摸出筆記本就去了賈德遠辦公室。
賈德遠正在看報,似乎被精彩的消息吸引住了,頭仍埋在報紙上,聽見竺可明招唿,鼻音很重地嗯了一聲。
這次下村社走了一趟,收獲不小。竺可明嘴皮幹起了殼殼,見賈德遠沒有起身倒開水的意思,主動找了一個杯子,從茶幾上的鐵皮子溫瓶裏倒了半盅水,蕩了蕩,吹了吹,動作誇張地喝了一口,咂咂舌頭,心頭很感慨地說,好嚴重的旱情哦,最惱火的是大坪壩,吃水都困難,生活在那裏的老百姓,好艱難哦。
我說啊竺鄉長,我這個人是直腸子,有啥說啥。人嘛,一生短暫,有啥子裝在肚皮頭嘰嘰咕咕的沒有用。給你提一個醒,一個鄉的主要領導,幹事情要分清楚輕重緩急,從麵上著手,大處著眼。現在鄉上很有幾件急事等著辦,比如小煤窯治理整頓,扶貧攻堅,示範村建設等等。旱情固然需要了解,但隻要一場雨來,啥子問題都解決了,用得著為了幹旱的事,一跑就是幾天?
竺可明正想說他下村社看到的典型幹旱情況,沒想到賈德遠會毫不客氣地批評他的工作方法有問題,感到很意外。怪不得我調綠林鄉時,同賈德遠一起共過事的老張說,這個人不好處,得理不讓人,錯了不服輸;和他搭班子,沒有彌勒佛的肚量,非栽跟鬥不可。竺可明性格外柔內剛,原則問題不讓步,一般小事小非不計較,也就沒把老張的話的放在心頭。來綠林鄉後,他同賈德遠隻有兩次接觸,第一次是鄉黨委擴大會,縣委組織部送他來報到。第二次兩個交換工作意見。盡管隻有兩次接觸,他也隱隱察覺到賈德遠真如老張說的不很好處。這是第三次接觸,就像矛盾很深地這樣談話,確實讓一般人很難接受。竺可明來時反複告誡自己:綠林鄉去一定要注重團結,顧全大局。因此,聽了賈德遠的批評,他微微一笑,大度地說:你是班長,提醒得好。我有啥子不對的地方,不管是現在還是今後,不管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你盡管提出批評,我一定虛心接受。
從內心講,賈德遠並沒把竺可明放在眼裏。竺可明原來在涼橋鄉當鄉長時,通過辦企業、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經濟,把鄉財政搞活了,縣裏還在那裏召開過現場會,縣委裴書記在會上讓與會幹部反思,為啥子條件異常艱苦、環境十分惡劣的涼橋鄉經濟能發展上去,其他鄉鎮大多數都比涼橋鄉好,為啥子發展不上去?賈德遠等少數幹部不服縣委書記的咄咄逼問,對涼橋鄉很有看法,正如一個幹部說的那樣:涼橋鄉顯屁股白淨,挾帶我們挨罵。他和部份鄉鎮幹部對竺可明很不服氣。後來竺可明搞稅費改革受到撤職處分,很多鄉鎮幹部又為竺可明鳴不平:那樣的事給他這樣重的處分,不僅不公平,也不合理。很多人想摔擔子不幹了。賈德遠看了縣紀委通報後暗自高興,在鄉黨委擴大會上一字一頓、字正腔圓地讀了通報,滿以為這下竺可明被撂倒了,他們在縣裏開會就少挨一點罵了。湯鄉長調走,準確地說是被他擠走後,他推薦同心鄉的一個副鄉長來當鄉長。賈德遠在同心鄉工作時,那位副鄉長是他分管的財政所工作員,很聽話;但縣委組織部沒有采納他的意見,竟然把一個受了處分的人安排了來。他如鯁在喉,心存抵觸,但又沒有辦法改變組織的意圖,隻好接受現實。這都不說了,關鍵是竺可明一來,就給害得他調縣委辦公室當主任沒調成的人說話辦事,這不是有意給我作對,有意給我過不去嗎?必須鎮住竺可明,把他絕對置於黨委領導之下。說穿了,是把竺可明的一言一行,嚴格控製在他的意誌範圍內。他把雙手的十個指頭交叉一插放在小肚子上,兩腿一伸,身子往椅子上一靠,有點居高臨下地說,今後你到哪裏去了,要給黨委打一句招唿,說清楚要去的時間和地點,以便有啥子事情好給你聯係。
竺可明又是一驚:給我下禁令來了?作為一個鄉長,工作無疑要服從黨委的統一安排,但在這個前提下,政府工作有自己的靈活性和機動性。要是黨委叫吆雞才吆雞,叫吆鵝才吆鵝,咋個開展工作?更不要說去開拓創新地工作了。他想申明這個觀點,但這個時候說會傷害到賈德遠的感情。於是,他點點頭,誠懇謙虛地說:今後我注意給你溝通,有啥事多給你請示匯報。出去這幾天,有很多收獲和想法,現在還沒來得及整理,等整理好了再給你匯報。但有一個想法和兩個事想先給你匯報一下。扶貧攻堅縣上不是要求每一個幹部都要聯係貧困村和貧困戶嗎?我問過陽林,大坪壩還沒有鄉幹部聯係,我準備把這裏作為我的聯係村,把特困戶談和興作為我的聯係戶。這是一個想法。兩個事一個是談和興的房子燒了,是否通過鄉民政這條線給他千把元錢的救濟;再一個是根據大坪壩群眾意見,準備在麻柳灣修一座水庫,我覺得可以,是不是列為鄉裏的扶貧開發項目,給予大力支持。
賈德遠鼻梁骨有一些塌的臉驀地皺了起來,眼睛、鼻子、嘴巴幾乎皺在了一起,顯出極為不滿的神色。他說:我不反對你把大坪壩、把談和興作為你的聯係點和聯係戶,但你一聯係,就要給村上修一個水庫,給聯係戶救濟一千元錢。那麽,綠林鄉另外幾個村、上萬人咋個辦呢?你要記住,你是綠林鄉的鄉長,不是大坪壩一個村的鄉長,更不是談和興一個人的鄉長。
竺可明震驚地望著賈德遠,情緒急劇變化著,心裏產生了本能的抵觸:我當然記得住我是綠林鄉的鄉長,不是大坪壩一個村,談和興一個人的鄉長。但是,綠林鄉是由六個大坪壩這樣的村、九千七百三十個談和興這樣的人組成的;解決大坪壩、談和興的問題,就是解決綠林鄉的一個個具體問題;將一個個具體的村和人分開,綠林鄉不成空殼了?我們不就沒有工作對象了?那我們還做啥子工作呢?一個老百姓,兒子受害,法院枉判,他有冤無處伸,成了老上訪戶,偏偏又雪上加霜,把房子燒了;一個一千多口人的村子,被幹旱困擾著,水都找不到吃,村民苦不堪言,這麽典型性的事,我作為鄉長,能坐視不管?不要說作為一方領導,守土有則;也不要說黨中央反複告誡每一位幹部,要十分關心群眾疾苦;就是從傳統道德、天地良心上講,對弱者也應該具有起碼的同情和憐憫之心。看來這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問題。但他不想把話往深裏說,隻把話限定在工作方法上:很多工作方法,我一定認真向你學習;但對大坪壩修水庫和對談和興遇到特殊困難給予適應救濟,我認識是對的。至於你說的另外幾個村,上萬人咋個辦?我在下鄉的路上也想過這個問題,就是想要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針對每個村的具體情況,一村一策幫助他們發展經濟。比如青龍村,有煤炭資源,能不能實行資源整合,關小礦,股份聯合辦大礦?既符合上級整頓小煤窯政策精神,又幫助他們發展了經濟。又比如黃桷坪村,森林資源好,產黃桷樹、桂花樹、茶樹,還有一些名貴花卉,現在城市綠化大量需要樹木花卉,能不能廣泛發展群眾種植銷售呢?再比如爛田坎村,我看那個土質,很適合種水果,能不能動員他們種桃子、枇杷、蒼溪雪梨、江安夏橙呢?
賈德遠五官針尖刺著似地緊縮了一下,剜了竺可明一眼,心想,我到綠林鄉幾年了,情況還沒有你清楚?沒想過幫助各村社發展經濟?譏諷著說:喲,給我洗腦殼了?
竺可明一臉茫然,看著賈德遠沒有開腔。
賈德遠想,你這些誇誇其談,哪個都談得來。你談這一些的目的,不外乎掩飾給談和興救濟,大坪壩修水庫的實質。救濟談和興,救濟好了又好一天到晚扭著上訪?大坪壩修水庫,那天晚上聽了袁月書的匯報,我料定你竺可明是一時頭腦發燒,圖政績,量你也修不起來。可是,看竺可明完全是要把這當成一件大事來一抓到底的樣子,又撿起桌上的報紙看了起來,拉長聲音綿裏藏針地說:我不給你倆個扯遠了。救濟談和興,你看著辦。大坪壩有雨小幹,無雨大幹,這是眾所周知的事,那裏能修一座水庫,當然好得很啊。但是,很多東西,不是你我想辦就辦得成的。
竺可明聽賈德遠的話中有話,說:我分析了能修成水庫的有利條件,現在正是幹旱嚴重時期,這個時候提出來,肯定會得到縣上的大力支持,這就是大家平時說的把困難當機遇,現在正是不可多得的機遇。下麵群眾的積極性也很高。我準備把修水庫作為建立抗旱的長效機製的重要舉措,在明天縣政府召開的旱情匯報會上投石問路,會後再找縣上有關領導和部門匯報,得到認可,才正式提到工作議事日程上來。
賈德遠說:我不反對。但提醒你一句,辦事想問題要從國情、鄉情上多加考慮,不能想當然,太激進,你在涼橋鄉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假如不改那個革,你能受到影響嗎?
竺可明嘴唇明顯地一顫,臉色突然變得蠟黃。他咬了咬嘴唇,努力控製著自己的感情,聲音平和地說:這樣吧,賈書記,我才從鄉下迴來,三天沒洗澡,渾身膠水沾著了一樣不舒服,想洗一個澡。嫂子也怕在家等你吃飯了,修水庫的事,我到縣上摸摸情況再說。
好啊。賈德遠似乎在看報紙,其實他的眼光和心思全部都集中在了竺可明身上。竺可明突變的臉色和說話時略帶的顫音,一滴不漏地收進他的大腦。他為自己找準穴位輕輕地紮下的這一針收到的效果感到滿意。竺可明背影消失在門口後,他把報紙往桌上一丟,小聲說:給我鬥,還嫩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