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齊玄素的收獲還算不錯,不談「奢比屍毒」、「玄玉」、佛陀舍利,僅僅是對「長生石之心」的調查進度就已經很讓齊玄素滿意了。
君以此興,必以此亡。
齊玄素不想因為「長生石之心」走上巔峰,最終又因「長生石之心」跌落塵埃。
這次靈山之行,其實就是齊玄素借力打力,借天師的力打地師的力。
具體分析事情切忌刻舟求劍,用過往經驗生搬硬套。
都是架空大掌教,如今的形勢已經與過去大不相同。六代大掌教上位的時候,三位副掌教大真人剛剛經曆了五代大掌教乾綱獨斷的時代,所以三位副掌教大真人在心有餘悸的同時能夠有著較大的共識,算是齊心協力,六代大掌教自然是無從借力打力。而經過了幾十年的共事之後,三師之間積累了大量的矛盾,共識越來越少。不再牢不可破,而是有了縫隙。
而且三師時日無多了,隨著以三師為首的六代弟子陸續飛升離世,七代弟子會逐漸遺忘五代大掌教時期的記憶,甚至很多七代弟子根本沒有親身經曆過五代大掌教時期,八代弟子就更不用說了,不再刻骨銘心,也不再發自內心地恐懼,隻是聽老輩人用嘴說,自然不會再過分警惕大掌教集權。
各種條件綜合之下,齊玄素所說的通過借力打力來實現權力平衡並非不可實現,其難度和阻力要遠遠小於六代大掌教時期。
當然,哪怕阻力減小,仍舊不意味著能夠簡單做到,對於個人能力的要求仍舊很高。
接下來,齊玄素和齊教瑤原路離開這處地下遺跡之後,又關閉了「陰陽門」,也就是把姚祖的畫恢複原樣,從巫鹹撥迴到姚祖,陣法便再次關閉,恢複到黯淡無光的死寂狀態。
然後兩人等到血月消失,繼續踏上前往靈山的路途。
另一邊,關於昆侖道府的調查還未有明確結果,張月鹿便接到了前往玉京參加議事的通知。
當然不是要以議事為借口抓捕張月鹿,隻是有關九堂聯席議事的後續,上次代為主持議事的是慈航真人,這次則變成了正主清微真人。
地點也變成了北辰堂。
關於北辰堂,張月鹿不可謂不熟悉,畢竟是她的第一個堂,不過就如齊玄素最早是進入天罡堂供職卻被別人認為是紫微堂出身,張月鹿則是最早進入北辰堂供職卻被認為是天罡堂出身。
總之,張月鹿對北辰堂的印象並不怎麽好。
議事正式開始之後,清微真人先是總結了近兩年來的成績,是可喜的,也是振奮人心的。經過大家的不懈努力,大部分「釘子」都被拔除,海外各洲和沿海各州的情況大為好轉,其中著重表揚了婆羅洲道府——因為齊玄素閉關,所以是徐教容代為參加議事,而且這本就是次席副府主的職責。
總結完成績之後,清微真人並沒有直接切入本次議事的正題,而是談起了看似無關的題外話,大秦帝國的滅亡。
所謂大秦,就是安息以西,西大陸的大一統王朝,其首都名為「七丘之城」。有許多諺語,如七丘之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條條大路通七丘等等。
隻是隨著大秦的覆滅,西大陸再次變為諸國並存的狀態,再也未能像東方這樣建立起一個大統一的帝國。在座的都是二品太乙道士,都係統地學過西方曆史,知道這段曆史。
清微真人著重講了西秦帝國的滅亡,在西秦帝國末期的幾百年,帝國公民們已經不再去軍隊服役,因為帝國的軍隊需要長達十年的苦役,駐紮邊境不得返迴,而且軍餉不高,還要出生入死。因此,西秦帝國眼中的蠻族逐漸把持了軍隊,這與大齊王朝後期的胡人把持軍隊頗有幾分相似。在此過程中,西秦帝國的文官和武官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條
路線。
西秦晚期,各支蠻族軍閥內訌不斷,皇帝朝不保夕,近乎於傀儡,各地軍閥成為實權者,依靠帝國的「將軍」封號進行統治,各路野心家你方唱罷我登場,大搞挾天子以令諸侯那一套,像極了大齊末年的藩鎮勢力。
這些將軍們,皆是西秦帝國眼中的蠻族,真正的西秦人視從軍為粗鄙之事,從不參軍。
此時的文官政府已經瓦解,帝國已經失去了對底層行政區的控製,那麽這些西秦人在做什麽?
他們選擇了另一條大道,那就是進入教會。
在文官政府崩潰的同時,掌握了巨量財富的教會日益承擔了地方政府的職能,教士們成為了地方城市的實際統治者。因此,西秦的世家望族都會將孩子送入教堂,與聖廷融為一體,以保證香火綿延,在這亂世之中生存下去。
這便是聖廷走向西大陸統治者的開始。
由此便產生一個問題,在西秦帝國文官政府崩潰的時候,為什麽是聖廷承擔起了政府職責?這就不得不提到聖廷的大學製度。
中學是貴族、紳士、體麵階層所需要的教育。大學是教士、醫生、法官、律師的培訓班。
大學的全稱是「主教座堂學校」,目的是培養神職者,因為聖廷主張對《聖典》的解釋必須以聖廷認可的正統神學觀點為標準,所以聖廷要求所有教士都必須接受神學教育。而主教座堂學校就是讓培養教士的。
隨著世道的發展,為了滿足傳教的需要,又開展了醫學和法學的課程。
醫學不必說了,任何地方都需要治療。關於這一點,道門的理解十分深刻,亂世造反需要符水治病救人,如此才能收攏人心,其效果僅次於發放糧食,盛世顯貴也要靠煉丹取悅帝王貴族,從而平步青雲,成為國師之流。其本質都是祛病消災。至多是在健康的基礎上尋求長生。
法學更多是教士走上層路線的必要手段,精通法學的教士們能夠更好地服務於各地君主,接近君主,從而掌握權力,並影響君主,從而實現傳播教義的最終目的。其本質上與儒門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是殊途同歸。
正因如此,教士們越來越多承擔官僚的職責,乃至於在文官政府崩潰後,取代官僚。
這也讓大學變為三門基本學科,即神學、醫學、法學。
再後來,貴族們不再滿足於中學的教育,還有許多尋求進身之階的平民,都紛紛湧入大學,於是大學的學科越來越豐富,不過如今的大學中仍舊是隻有神學、醫學、法學這三個學科的學生才能得到各種特權。
萬象道宮本質上也是效仿了聖廷的大學製度,不過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萬象道宮不局限於三門基本學科,而是綜合性質的「大學」,目的並非單純為了培養道士或者技術性官僚,如果能走到最後,那麽已經涉及到了領袖的範疇。
用儒門的話來說,屠龍之技和帝王心術,全都教。
明白了聖廷的崛起曆程,就會發現,他們與道門的崛起並不是一個路數,反而更類似於儒門,從依附君主到控製君主。
道門的崛起是什麽路數?
其實就是造反的路數,在獨尊儒術之後,道門大敗,由廟堂退至江湖,然後便開始了孜孜不倦的造反之旅,發動百姓,對抗朝廷,反對儒門。直到大魏末年,終於成功,取代儒門成為天下之主。
兩條路線決定了聖廷和道門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聖廷熱衷於傳教,其本質上是在複刻當年的勝利經驗,潤物細無聲,蠱惑人心,從內部瓦解取代,所以各種女幹細、策反、滲透層出不窮,妄圖靠念經讓道門自亂陣腳。
道門同樣也在複刻當年的勝利經驗,於是道門在新大陸推動
了聲勢浩大的反抗運動,幫助新大陸的原住民們推翻聖廷的統治,爭取獨立自主,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度。
所以在不熟悉的領域,道門是毫無疑問的防守方,道門需要不斷清理內部的叛徒,拔除各種「釘子」。這便是北辰堂召開九堂聯席議事針對聖廷勢力滲透的原因。
而在熟悉的領域,道門則是進攻方,比如說新大陸,道門成功幫助原住民建立起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度,與聖廷形成南北分庭抗禮之勢,聖廷忙於鎮壓各路起義,則成了防守方。
張月鹿聽到這裏,不由精神一振,她有些明白清微真人要講什麽了。
果不其然,就聽清微真人說道:「我們經過兩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個不錯的局麵,這就像是把聖廷打過來的一拳給防住了。不過大家不能高興太早,不是說我們擋下了這一拳就算勝利了,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他們打了我一拳,我們也還一拳迴去,這才公平。」
「至於如何還迴去,我們當然不能像他們一樣,偷偷摸摸地搞什麽傳教或者滲透,我們要另外開辟戰場,而這個戰場,就在新大陸。」
清微真人話音落下,在他身後便有一張巨大帷幕徐徐降下,上麵繪製了整個新大陸的地圖。
君以此興,必以此亡。
齊玄素不想因為「長生石之心」走上巔峰,最終又因「長生石之心」跌落塵埃。
這次靈山之行,其實就是齊玄素借力打力,借天師的力打地師的力。
具體分析事情切忌刻舟求劍,用過往經驗生搬硬套。
都是架空大掌教,如今的形勢已經與過去大不相同。六代大掌教上位的時候,三位副掌教大真人剛剛經曆了五代大掌教乾綱獨斷的時代,所以三位副掌教大真人在心有餘悸的同時能夠有著較大的共識,算是齊心協力,六代大掌教自然是無從借力打力。而經過了幾十年的共事之後,三師之間積累了大量的矛盾,共識越來越少。不再牢不可破,而是有了縫隙。
而且三師時日無多了,隨著以三師為首的六代弟子陸續飛升離世,七代弟子會逐漸遺忘五代大掌教時期的記憶,甚至很多七代弟子根本沒有親身經曆過五代大掌教時期,八代弟子就更不用說了,不再刻骨銘心,也不再發自內心地恐懼,隻是聽老輩人用嘴說,自然不會再過分警惕大掌教集權。
各種條件綜合之下,齊玄素所說的通過借力打力來實現權力平衡並非不可實現,其難度和阻力要遠遠小於六代大掌教時期。
當然,哪怕阻力減小,仍舊不意味著能夠簡單做到,對於個人能力的要求仍舊很高。
接下來,齊玄素和齊教瑤原路離開這處地下遺跡之後,又關閉了「陰陽門」,也就是把姚祖的畫恢複原樣,從巫鹹撥迴到姚祖,陣法便再次關閉,恢複到黯淡無光的死寂狀態。
然後兩人等到血月消失,繼續踏上前往靈山的路途。
另一邊,關於昆侖道府的調查還未有明確結果,張月鹿便接到了前往玉京參加議事的通知。
當然不是要以議事為借口抓捕張月鹿,隻是有關九堂聯席議事的後續,上次代為主持議事的是慈航真人,這次則變成了正主清微真人。
地點也變成了北辰堂。
關於北辰堂,張月鹿不可謂不熟悉,畢竟是她的第一個堂,不過就如齊玄素最早是進入天罡堂供職卻被別人認為是紫微堂出身,張月鹿則是最早進入北辰堂供職卻被認為是天罡堂出身。
總之,張月鹿對北辰堂的印象並不怎麽好。
議事正式開始之後,清微真人先是總結了近兩年來的成績,是可喜的,也是振奮人心的。經過大家的不懈努力,大部分「釘子」都被拔除,海外各洲和沿海各州的情況大為好轉,其中著重表揚了婆羅洲道府——因為齊玄素閉關,所以是徐教容代為參加議事,而且這本就是次席副府主的職責。
總結完成績之後,清微真人並沒有直接切入本次議事的正題,而是談起了看似無關的題外話,大秦帝國的滅亡。
所謂大秦,就是安息以西,西大陸的大一統王朝,其首都名為「七丘之城」。有許多諺語,如七丘之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條條大路通七丘等等。
隻是隨著大秦的覆滅,西大陸再次變為諸國並存的狀態,再也未能像東方這樣建立起一個大統一的帝國。在座的都是二品太乙道士,都係統地學過西方曆史,知道這段曆史。
清微真人著重講了西秦帝國的滅亡,在西秦帝國末期的幾百年,帝國公民們已經不再去軍隊服役,因為帝國的軍隊需要長達十年的苦役,駐紮邊境不得返迴,而且軍餉不高,還要出生入死。因此,西秦帝國眼中的蠻族逐漸把持了軍隊,這與大齊王朝後期的胡人把持軍隊頗有幾分相似。在此過程中,西秦帝國的文官和武官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條
路線。
西秦晚期,各支蠻族軍閥內訌不斷,皇帝朝不保夕,近乎於傀儡,各地軍閥成為實權者,依靠帝國的「將軍」封號進行統治,各路野心家你方唱罷我登場,大搞挾天子以令諸侯那一套,像極了大齊末年的藩鎮勢力。
這些將軍們,皆是西秦帝國眼中的蠻族,真正的西秦人視從軍為粗鄙之事,從不參軍。
此時的文官政府已經瓦解,帝國已經失去了對底層行政區的控製,那麽這些西秦人在做什麽?
他們選擇了另一條大道,那就是進入教會。
在文官政府崩潰的同時,掌握了巨量財富的教會日益承擔了地方政府的職能,教士們成為了地方城市的實際統治者。因此,西秦的世家望族都會將孩子送入教堂,與聖廷融為一體,以保證香火綿延,在這亂世之中生存下去。
這便是聖廷走向西大陸統治者的開始。
由此便產生一個問題,在西秦帝國文官政府崩潰的時候,為什麽是聖廷承擔起了政府職責?這就不得不提到聖廷的大學製度。
中學是貴族、紳士、體麵階層所需要的教育。大學是教士、醫生、法官、律師的培訓班。
大學的全稱是「主教座堂學校」,目的是培養神職者,因為聖廷主張對《聖典》的解釋必須以聖廷認可的正統神學觀點為標準,所以聖廷要求所有教士都必須接受神學教育。而主教座堂學校就是讓培養教士的。
隨著世道的發展,為了滿足傳教的需要,又開展了醫學和法學的課程。
醫學不必說了,任何地方都需要治療。關於這一點,道門的理解十分深刻,亂世造反需要符水治病救人,如此才能收攏人心,其效果僅次於發放糧食,盛世顯貴也要靠煉丹取悅帝王貴族,從而平步青雲,成為國師之流。其本質都是祛病消災。至多是在健康的基礎上尋求長生。
法學更多是教士走上層路線的必要手段,精通法學的教士們能夠更好地服務於各地君主,接近君主,從而掌握權力,並影響君主,從而實現傳播教義的最終目的。其本質上與儒門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是殊途同歸。
正因如此,教士們越來越多承擔官僚的職責,乃至於在文官政府崩潰後,取代官僚。
這也讓大學變為三門基本學科,即神學、醫學、法學。
再後來,貴族們不再滿足於中學的教育,還有許多尋求進身之階的平民,都紛紛湧入大學,於是大學的學科越來越豐富,不過如今的大學中仍舊是隻有神學、醫學、法學這三個學科的學生才能得到各種特權。
萬象道宮本質上也是效仿了聖廷的大學製度,不過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萬象道宮不局限於三門基本學科,而是綜合性質的「大學」,目的並非單純為了培養道士或者技術性官僚,如果能走到最後,那麽已經涉及到了領袖的範疇。
用儒門的話來說,屠龍之技和帝王心術,全都教。
明白了聖廷的崛起曆程,就會發現,他們與道門的崛起並不是一個路數,反而更類似於儒門,從依附君主到控製君主。
道門的崛起是什麽路數?
其實就是造反的路數,在獨尊儒術之後,道門大敗,由廟堂退至江湖,然後便開始了孜孜不倦的造反之旅,發動百姓,對抗朝廷,反對儒門。直到大魏末年,終於成功,取代儒門成為天下之主。
兩條路線決定了聖廷和道門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聖廷熱衷於傳教,其本質上是在複刻當年的勝利經驗,潤物細無聲,蠱惑人心,從內部瓦解取代,所以各種女幹細、策反、滲透層出不窮,妄圖靠念經讓道門自亂陣腳。
道門同樣也在複刻當年的勝利經驗,於是道門在新大陸推動
了聲勢浩大的反抗運動,幫助新大陸的原住民們推翻聖廷的統治,爭取獨立自主,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度。
所以在不熟悉的領域,道門是毫無疑問的防守方,道門需要不斷清理內部的叛徒,拔除各種「釘子」。這便是北辰堂召開九堂聯席議事針對聖廷勢力滲透的原因。
而在熟悉的領域,道門則是進攻方,比如說新大陸,道門成功幫助原住民建立起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度,與聖廷形成南北分庭抗禮之勢,聖廷忙於鎮壓各路起義,則成了防守方。
張月鹿聽到這裏,不由精神一振,她有些明白清微真人要講什麽了。
果不其然,就聽清微真人說道:「我們經過兩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個不錯的局麵,這就像是把聖廷打過來的一拳給防住了。不過大家不能高興太早,不是說我們擋下了這一拳就算勝利了,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他們打了我一拳,我們也還一拳迴去,這才公平。」
「至於如何還迴去,我們當然不能像他們一樣,偷偷摸摸地搞什麽傳教或者滲透,我們要另外開辟戰場,而這個戰場,就在新大陸。」
清微真人話音落下,在他身後便有一張巨大帷幕徐徐降下,上麵繪製了整個新大陸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