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是了!”


    朱高拍手道:“俺大宋雖然貪官汙吏橫行,那趙官家驕奢淫逸,不知民間疾苦,弄這花石綱害得多少人家破人亡,便是俺也想反了它娘的……可大宋再是不好,卻也不是女直蠻子可以輕辱的,十年之後滅俺大宋?嘿嘿!隻要那時朱爺爺還在,定不叫他如意便是!”


    張合與胡仁都是出聲附和,卻聽嘎吱一聲,眾人一看卻是楊宗保將手上喝水的銅杯捏扁了,都知他這人隱不住脾性,向來不是拍桌子就是打板凳,如今激忿之下卻拿杯子出氣,張合便笑著與他接腔道:“宗保,你道如何?”


    楊宗保咬牙道:“宗保定隨了眾家哥哥殺蠻子保大宋!”


    張合笑道:“殺蠻子保大宋是好,卻不該拿了銅杯出氣,這可是大郎專為俺等製的那啥野戰之物,不可白費了大郎心思。”


    “此物喚作野戰裝備!”孫立接腔笑道:“張合兄弟說的是,如今既然說透了,便指望大夥兒能幫襯著大郎,行了此事!”


    眾人都道一聲好,可楊宗保卻是麵色有疑,問道:“孫大兄,宗保有一事不明,若是此等大事是真,為何還要俺們私下準備,何不報與朝廷知道?”


    他這話一說,朱高、張合還有胡仁都是一呆,腦中也是閃過了種種思索,倒是孫新道:“此等事情,你宗保信得,趙官家便也信得?隻怕到時真要不信也還好說,若是治一個妖言惑眾之罪又當如何?”


    幾人一想也是,雖然如今的趙官家篤信道法,可若是真對他言什麽將來會有女直蠻酋要滅大宋,他信還好,他要不信卻會如何?便是自己都不敢擔了這般風險,黃傑如今還拖家帶口,上有老下有小,更是輕易不能亂來。


    張合一拍大腿道:“可惜俺等隻在這江南江北行走,不知遼東消息,聽孫兄弟說這一清道長近年都未轉迴,隻怕行刺之事多有波折啊。”


    胡仁也道:“如今之計,卻隻有等了,不知孫兄弟這下一步該當如何打算?”


    孫立道:“自然是去廬江或是桐城,瞧一瞧官軍陣容,暗中偷瞧這破石軍與官軍作戰,學些行軍作戰的手段。倒也不瞞各位,俺孫家雖是西軍出身,但俺兄弟卻未曾經曆過戰陣搏殺,兵書戰策雖然讀了不少,如今卻也隻能算是紙上談兵而已。”


    “哈哈!孫兄這是哪裏,你在家中教授孩童們習文學武時間,俺可是看在眼裏,哪能算是紙上談兵。”張合聽了哈哈大笑,便比著自己道:“俺老張隻是私塾發蒙,朱家哥哥至多比俺多讀了兩本經書而已,胡兄弟你如何?可曾看過兵書?”


    胡仁也是賠笑,道:“哥哥們莫要羞殺了小弟,蒙學讀過幾年,酸文俺倒是寫過幾篇發賣,卻哪有機緣能瞧見兵書。這宗保乃是楊氏後人,怕是也讀過兵書吧?”


    楊宗保聞言臉色一紅,道:“家父喜武鄙文,俺雖然讀過六年私塾,卻不是讀書的料,兵書倒是看過幾本,如今卻大致都不記得了。”


    張合便道:“如此算來,還是孫兄弟家學最是淵博,即便如此都還要去瞧看官軍鬥陣學些手段,俺等又豈敢托辭,自然同去!”


    孫立點頭道:“如此,今日便就地歇息一日,明日二弟返迴黃州與大郎報備此間事了,俺與朱高哥哥、張合哥哥、胡仁兄弟、宗保兄弟取道廬江便是。”


    說定了之後,眾人自行休息,翌日一早便分了兩路,孫新自然打馬轉迴黃州。


    這安慶府至黃州,官道路途不足五百裏,若是六百裏加急軍驛自然用不了一日,孫新雖然一路打馬急趕,卻也免不了日行夜宿,歇馬用食,因此足足走了兩日半才到黃州。


    因早就在黃州城內置產且落了戶,自然不受阻攔入了城內,卻尋不見黃傑,問過之後才知道他跟姚政請了督促路政的差事,如今領著四千人的隊伍正在修葺拓寬黃州北上光州的官道。


    孫新也不歇氣,迴家換了馬後便沿路尋了過去,果然在離城六十餘裏處,已近麻城的官道上尋著了黃傑。


    此時麻城距黃州不過八十裏之遙,治所為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所置陽城縣舊址。後世縣城所在乃是元朝末年,邑人薑銘等所築新城。


    且縣城因戰亂經過多次遷移,如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麻城為南宋北界。理宗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避兵亂,縣城曾一度遷至什子山(今縣城東80裏),元至元年間,縣治又從什子山遷迴古城畈。


    孫新抵達時,正巧見到黃傑正領著百十人將一塊巨大的山岡石(青岩石)從路旁用原木做足平移至路旁,隻見七八十人牽引索子在拉,三、四十人則合抱半尺直徑的原木鋪在石前地上,不一會兒的功夫就平移了數十丈遠。


    大路遠處,果然是數千人出工做活,隻見近處全在夯土平整地麵,稍遠些的在路邊挖溝種樹,更遠便瞧不見了。


    待巨石抵達了選址之處,就瞧見黃傑提著木桶來到石前,從桶中提起一把沾了烏黑墨汁的笤帚便在石上寫字,一勾一畫之間,就瞧他寫下了六個大字:要想富,先修路!


    待他寫好,便有石匠拿了鏨子開始鑿刻,而方才牽引巨石的眾人也不休息,各自解了索子工具便也散開做活去了。


    孫新忙牽著馬來到一旁,對黃傑道:“大郎,這要想富先修路卻是何意?”


    “二兄轉迴了?”黃傑丟了笤帚,忙來與孫新招唿,見他發問,便笑道:“二兄從黃州過來,可覺著腳下的官道與之前有甚不同之處?”


    孫新一想,道:“倒也沒什麽不同,不過就是覺得寬敞了許多,路上塵土也少了些,俺還想著問大郎,為何將路修得如此寬?”


    黃傑笑道:“這人、馬能行的路,叫做馬路。這牛車、驢車和馬車所行的路,叫車道。原先的官道能並行兩輛馬車,二兄說說這兩車可行的道路該叫做什麽?”


    孫新偏頭想想,搖頭道:“俺說不出。”


    黃傑便笑答道:“叫雙車道!如今俺修得這條新路可以並行四輛馬車,二兄想想這又該叫什麽呢?”


    孫新渾然不覺有什麽難想,張口就答道:“莫非……喚作四車道?”


    “著啊!”黃傑大笑指著地麵解說道:“其實俺們與光州往來的貿易並不少,除了每年兩稅押運、夏秋官糧接濟、常平倉調劑之外,百姓商賈更要依靠這條道路南北來往,行商走貨,這道路修得好了,行車走馬便捷了,百姓商賈要致富豈不更易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隔壁老黃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隔壁老黃哥並收藏宋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