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花月,朦朧溫馨,柔枝輕搖,空氣傳香。
杏花村西側的清水河,由西向東,偏到了杏花村婚禮,又急轉向北。湯湯流淌的清水河,是我們孩子們的樂園。我們下河遊泳,遊夠了,就展展的躺在細細的柔沙上曬太陽。曬得渾身發熱、發癢,舒服坦然。曬了一會兒,又翻過身再曬另一麵。曬得發懶、發困,飄飄欲仙。反正我們都是小孩子赤條條的一點兒也不背人。在河邊洗衣服的女人很有興致的看著我們戲水。有時我們會突然冒出傻氣赤條條的站在沙灘上兩手拍著自己的屁股喊:“大姑娘,小媳婦都來看我的一嘟嚕。屁股屁股你快幹,幹了我好把衣穿。”婦女們有時笑罵,有時就追我們。可是,他們沒有追上,我們會一個猛子又撲到河裏。露著頭,還衝她們喊:“大姑娘,小媳婦都來看我的一嘟嚕。”
我們也常來河邊釣魚,摸鱉蛋。特別是摸鱉蛋,那可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鱉下蛋都下在沙窩裏 ,鱉也常常爬到岸邊曬鱉蓋。當你發現它的時候,它也就會發現你。它就立即把頭縮進殼裏,順勢就會滾到河裏,那速度快極了。我們就到老鱉曬蓋的地方去扒鱉蛋,準能找出一些鱉蛋來。可有一樣,就是防著老鱉咬著。大人們講要是不小心就老鱉咬住了那就麻煩了,它不到太陽落山是不會鬆口的。就是把它的頭剁下來,也不會鬆口。因此,在我們孩子們的心中又增加了一分怕的新奇,就更加具有誘惑性。
清水河的大堤上垂柳棵棵,杏樹株株,相間而植,錯落有致。真可謂是花紅柳綠。河水無聲的流淌著,泛起魚鱗似的波光。魚兒可能是耐不了水中的寂寞,或許是禁不住美好的花月夜的誘惑,不時的躍出水麵,來一個鯉魚打挺活動活動身子。聞一聞柔和溫馨的空氣。隻聽“拍”的一下,閃躍出一條銀白色的光;又見白光一閃“拍”的一響。荷!好大的興致,仿佛要與月色爭輝;嘿,好大的力氣,把水中的月亮都撞碎了。它們那麽活躍,那麽歡快,好像正在等待杏花村的孩子們的到來,也要看看今晚這場熱鬧的“戰爭”。
杏花村的孩子們,土生土長,一個個好像大蔥白一樣鮮嫩,好像水蘿卜一樣水靈,臉蛋兒都如杏花瓣一樣嬌豔。就在這個樹秀水悠的村子,不知為什麽,竟然沒有出過一個大人物。全村從前數到後,從左數到右,竟然沒有一個國家幹部,當工人的也不過四五家。他們對這種恬淡的生活也自得其樂,不與外人爭鬥。他們覺得勝敗都不值得,樂在自然美,任水東流。他們有他們的處世哲學,說什麽“不做高官不害怕,不享榮華不膽驚。”“無官一身輕,有子萬事足。”那些天真爛漫、淳樸無邪的孩子們是他們的最大安慰。當他們的生活不順溜的時候,他們也有排解的方法,用阿q的精神勝利法自我排解:“別人騎馬我騎驢,後麵還有步行的。”不算最壞,自然能過。隻要看到自己家的孩子,就會眉頭舒展,心頭甜潤。因為他們把一些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希望他們往上長,更聰明一點,更美麗一點,心靈更美好一點。憑著這些孩子一生下來就喝像青梅一樣純的清水河水,一生下來就聞到了杏花香和杏兒甜的味道,難道他們的模樣不應該像杏花那麽美嗎?他們的心靈不應該像河水一樣純嗎?這裏是可以與桃花源媲美的杏花園。
可是,我們孩子們並不滿足這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總想搞點帶有刺激意味的東西,隻有盡情的蹦跳,才能滿足我們的心。
杏花村的孩子在玩的時候也很逗人。不知是出於本心還是受教育的影響,玩打仗遊戲時,都想當正麵人物。如八路軍、解放軍、英雄之類。要叫他當敵人,什麽漢奸、叛徒、日本鬼子之類,就那會一百個不情願,會爭個臉紅脖子粗。可見好惡之心,人皆有之。如果遇到爭執不下的時候,我們也有解決的辦法,那就是抽簽決定。按照人數的多少,掐兩種柴火棍,一種長的,一種短的。誰抽到長的,就當正麵人物,誰抽到短的,就當反麵人物。結果往往是,抽到長簽的歡天喜地,拍屁股、打凹物(就是拍打身子上凹的地方,能發出很響的聲音);抽到短簽的會嘟嚕著臉,嘴噘得能拴著老叫驢(因為老叫驢嘴有強勁兒,能拴住它,說明孩子很不願意)。
隻有紅喜是一個不挑角色的人,這也是別人佩服的一點。如果有人不願意當“壞人”,那他就與他交換,隻要玩得開心,裝什麽角色都無所謂。
這一天夜裏要玩遊戲了,是前街和後街的孩子約好要玩的。紅喜就與小夥伴約法三章:第一,在家要吃飽飯,偷偷的跑出來,不許對大人說;第二,用柳條編個柳圈,戴頭上,當作偽裝;第三,毛蛋他們怎麽罵我們都不要急,不準帶刀、彈弓之類的東西。
大興一聽,麵上有些難色。從他母親死後,他覺得就沒有吃過飽飯。即使肚子撐得圓圓的,也是靠稀湯灌肚。紅喜上前拍拍大興說:“老夥計,不要愁,我拿幾個饃,足夠你和二興吃的。”
賴皮最喜歡第二條,笑嘻嘻的說:“這戴柳條帽有意思。清明不戴柳,死了變個老黃狗。”
賴皮大名叫茂德,人生的皮實,任憑打人怎麽逗他,也逗不哭他更逗不惱他。大人們都喊他“橡皮鼓輪橡皮臉”,他也不在乎。他玩的潑,玩的野,是個“識玩”的小家夥。
四勇與賴皮的爸爸是平輩,他叫賴皮的媽媽叫嫂子。他常常逗賴皮:
“賴皮,你應該是我的兒子。”
“你是我的兒子。”賴皮不示弱。
“你要不信就去問問你媽。”
“你不信問你媽!”
“媽身上趴個人,是你——”四勇故意指點著賴皮的鼻子。
“是你,是你——“賴皮頂著四勇。聽話的人都大笑起來,賴皮不知道他們為什麽大笑。可是,他覺得這一定是與自己不利,就一跑了隻之。過一會兒,他又忘得幹幹淨淨。其實四勇的話是大人授意的,是想故意逗賴皮玩。
長得像小姑娘的輝,聽了賴皮說清明不戴柳,死了變成老黃狗的話,直羞賴皮:“咦——迷信,虧得你還是少先隊員呢?“
常來接茬說:“這也不能算什麽迷信,這是風俗,懂嗎?是紀念介子推的。”於是大夥兒也就不再說什麽。其實,我們對古代的事情不是太清楚。直到去年我們在清明給烈士掃墓休息的時候請教了留美蘭老師,才懂得了一些。
杏花村西側的清水河,由西向東,偏到了杏花村婚禮,又急轉向北。湯湯流淌的清水河,是我們孩子們的樂園。我們下河遊泳,遊夠了,就展展的躺在細細的柔沙上曬太陽。曬得渾身發熱、發癢,舒服坦然。曬了一會兒,又翻過身再曬另一麵。曬得發懶、發困,飄飄欲仙。反正我們都是小孩子赤條條的一點兒也不背人。在河邊洗衣服的女人很有興致的看著我們戲水。有時我們會突然冒出傻氣赤條條的站在沙灘上兩手拍著自己的屁股喊:“大姑娘,小媳婦都來看我的一嘟嚕。屁股屁股你快幹,幹了我好把衣穿。”婦女們有時笑罵,有時就追我們。可是,他們沒有追上,我們會一個猛子又撲到河裏。露著頭,還衝她們喊:“大姑娘,小媳婦都來看我的一嘟嚕。”
我們也常來河邊釣魚,摸鱉蛋。特別是摸鱉蛋,那可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鱉下蛋都下在沙窩裏 ,鱉也常常爬到岸邊曬鱉蓋。當你發現它的時候,它也就會發現你。它就立即把頭縮進殼裏,順勢就會滾到河裏,那速度快極了。我們就到老鱉曬蓋的地方去扒鱉蛋,準能找出一些鱉蛋來。可有一樣,就是防著老鱉咬著。大人們講要是不小心就老鱉咬住了那就麻煩了,它不到太陽落山是不會鬆口的。就是把它的頭剁下來,也不會鬆口。因此,在我們孩子們的心中又增加了一分怕的新奇,就更加具有誘惑性。
清水河的大堤上垂柳棵棵,杏樹株株,相間而植,錯落有致。真可謂是花紅柳綠。河水無聲的流淌著,泛起魚鱗似的波光。魚兒可能是耐不了水中的寂寞,或許是禁不住美好的花月夜的誘惑,不時的躍出水麵,來一個鯉魚打挺活動活動身子。聞一聞柔和溫馨的空氣。隻聽“拍”的一下,閃躍出一條銀白色的光;又見白光一閃“拍”的一響。荷!好大的興致,仿佛要與月色爭輝;嘿,好大的力氣,把水中的月亮都撞碎了。它們那麽活躍,那麽歡快,好像正在等待杏花村的孩子們的到來,也要看看今晚這場熱鬧的“戰爭”。
杏花村的孩子們,土生土長,一個個好像大蔥白一樣鮮嫩,好像水蘿卜一樣水靈,臉蛋兒都如杏花瓣一樣嬌豔。就在這個樹秀水悠的村子,不知為什麽,竟然沒有出過一個大人物。全村從前數到後,從左數到右,竟然沒有一個國家幹部,當工人的也不過四五家。他們對這種恬淡的生活也自得其樂,不與外人爭鬥。他們覺得勝敗都不值得,樂在自然美,任水東流。他們有他們的處世哲學,說什麽“不做高官不害怕,不享榮華不膽驚。”“無官一身輕,有子萬事足。”那些天真爛漫、淳樸無邪的孩子們是他們的最大安慰。當他們的生活不順溜的時候,他們也有排解的方法,用阿q的精神勝利法自我排解:“別人騎馬我騎驢,後麵還有步行的。”不算最壞,自然能過。隻要看到自己家的孩子,就會眉頭舒展,心頭甜潤。因為他們把一些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希望他們往上長,更聰明一點,更美麗一點,心靈更美好一點。憑著這些孩子一生下來就喝像青梅一樣純的清水河水,一生下來就聞到了杏花香和杏兒甜的味道,難道他們的模樣不應該像杏花那麽美嗎?他們的心靈不應該像河水一樣純嗎?這裏是可以與桃花源媲美的杏花園。
可是,我們孩子們並不滿足這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總想搞點帶有刺激意味的東西,隻有盡情的蹦跳,才能滿足我們的心。
杏花村的孩子在玩的時候也很逗人。不知是出於本心還是受教育的影響,玩打仗遊戲時,都想當正麵人物。如八路軍、解放軍、英雄之類。要叫他當敵人,什麽漢奸、叛徒、日本鬼子之類,就那會一百個不情願,會爭個臉紅脖子粗。可見好惡之心,人皆有之。如果遇到爭執不下的時候,我們也有解決的辦法,那就是抽簽決定。按照人數的多少,掐兩種柴火棍,一種長的,一種短的。誰抽到長的,就當正麵人物,誰抽到短的,就當反麵人物。結果往往是,抽到長簽的歡天喜地,拍屁股、打凹物(就是拍打身子上凹的地方,能發出很響的聲音);抽到短簽的會嘟嚕著臉,嘴噘得能拴著老叫驢(因為老叫驢嘴有強勁兒,能拴住它,說明孩子很不願意)。
隻有紅喜是一個不挑角色的人,這也是別人佩服的一點。如果有人不願意當“壞人”,那他就與他交換,隻要玩得開心,裝什麽角色都無所謂。
這一天夜裏要玩遊戲了,是前街和後街的孩子約好要玩的。紅喜就與小夥伴約法三章:第一,在家要吃飽飯,偷偷的跑出來,不許對大人說;第二,用柳條編個柳圈,戴頭上,當作偽裝;第三,毛蛋他們怎麽罵我們都不要急,不準帶刀、彈弓之類的東西。
大興一聽,麵上有些難色。從他母親死後,他覺得就沒有吃過飽飯。即使肚子撐得圓圓的,也是靠稀湯灌肚。紅喜上前拍拍大興說:“老夥計,不要愁,我拿幾個饃,足夠你和二興吃的。”
賴皮最喜歡第二條,笑嘻嘻的說:“這戴柳條帽有意思。清明不戴柳,死了變個老黃狗。”
賴皮大名叫茂德,人生的皮實,任憑打人怎麽逗他,也逗不哭他更逗不惱他。大人們都喊他“橡皮鼓輪橡皮臉”,他也不在乎。他玩的潑,玩的野,是個“識玩”的小家夥。
四勇與賴皮的爸爸是平輩,他叫賴皮的媽媽叫嫂子。他常常逗賴皮:
“賴皮,你應該是我的兒子。”
“你是我的兒子。”賴皮不示弱。
“你要不信就去問問你媽。”
“你不信問你媽!”
“媽身上趴個人,是你——”四勇故意指點著賴皮的鼻子。
“是你,是你——“賴皮頂著四勇。聽話的人都大笑起來,賴皮不知道他們為什麽大笑。可是,他覺得這一定是與自己不利,就一跑了隻之。過一會兒,他又忘得幹幹淨淨。其實四勇的話是大人授意的,是想故意逗賴皮玩。
長得像小姑娘的輝,聽了賴皮說清明不戴柳,死了變成老黃狗的話,直羞賴皮:“咦——迷信,虧得你還是少先隊員呢?“
常來接茬說:“這也不能算什麽迷信,這是風俗,懂嗎?是紀念介子推的。”於是大夥兒也就不再說什麽。其實,我們對古代的事情不是太清楚。直到去年我們在清明給烈士掃墓休息的時候請教了留美蘭老師,才懂得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