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乃九卿之一,掌刑獄案件審理。為最高刑事機構,掌刑獄案件審理。隻有重大案件才在大理寺審理。如當地官員發生刑事案件無法處理,或是因過於重大,應上報大理寺處理,最後交於刑部判決。
蕭妃對蕭嘉樹想入大理寺為官倒沒什麽反對,隻是她打聽過了,大理寺事務繁重,且辛苦勞累,哪怕上至大理寺少卿都要經常外出辦案,到各州府地去。她有些心疼蕭嘉樹罷了。
寺正一職本是掌議獄,正科條。若是寺丞斷罪不當,則以法正之。蕭函並不急於審案,她這初來乍到的又年紀輕輕,那些經驗豐富的寺丞就算不排斥她,也未必會信服。
蕭函先是花了些時間通讀大理寺內書庫的律書典籍,之前雖然也有了解一些大寧的律法,但論齊全絕對當屬大理寺的書庫。
要不是蕭函進了大理寺為官,還未必能接觸得到呢。
這日董少卿迴來,碰巧見蕭函在書案邊讀著厚厚的律例,考較了蕭函幾條律法,皆能答得上來,且熟知法度,量刑之準。
董少卿一揚眉,“不愧是狀元郎,這記性就是好。”
這才幾天的工夫。
別看董雲看似冷硬勇猛的武人,實則心細如塵,對這些繁瑣的律條也銘記於心。對此董雲擺了擺手,“辦的案子多了,自然熟悉,再說了,大理寺的人怎麽能連律條都一無所知。”
這點蕭函也很認可,大理寺雖是不如現代科技知識先進,但對律條的鑽研認真也讓人驚歎。大理寺中多的七八品小吏對大寧律法的熟識程度勝過她,她不過是仗了些穿越多世的積累和記性好罷了。
董少卿還指點了她可以結合卷宗一起看,否則書庫裏上千卷的律書典籍就是不眠不休看上三年,也看不完。
用過午飯後,董少卿還帶蕭函去了大理寺內的練武校場,“我大理寺不似六部等官署,除了文職還有武職。而前者就算不能緝兇捕盜,也還得有個好腳力,不能太文弱了。”
結果單單騎馬射箭一項,靶靶正中紅心,董少卿聽蕭函說在家中平時也有習武練箭,不免驚訝,這位六元及第的狀元郎竟還是文武雙全。
董雲當然不會覺得這文武雙全的人才到他這大理寺來是浪費了,
雖年輕了些,但還是能好好培養的。
董少卿也越發看重蕭函,也開始讓人將一些刑獄卷宗交到她手上。
若身為九卿之一的白鬆白大人是大理寺的定海神針,那麽負責大部分事務,還擁有調動人馬權力的少卿董雲就是主要管事人了。
這也是為什麽蕭函主動給他留下好印象,董雲人品不錯,也不是嫉賢妒能之輩,比起年紀家世背景,更注重能力,隻要能讓他看到價值,他也會主動提拔,所以在大理寺受眾人信服愛戴。
有了董少卿的看重,蕭函日後行事也會更加方便。
董雲因為洛州一件押送犯官的案子暫離了三日,迴來後問起,“蕭寺正那的案子如何了?”
原本董雲想著讓蕭嘉樹在大理寺先學兩年看卷宗再說,這才來不到半月就讓她審案,還是蕭嘉樹的表現給董雲留下了值得培養的好印象。
才有了移交到蕭嘉樹手上的幾件案卷。
當然若是判錯了,有冤假錯案出現,董雲也不會因為蕭嘉樹是誰的弟弟而留情。
結果手下滔滔不絕的讚揚聲,說蕭寺正三天連破多案。
比起手下那些官吏跟茶樓裏說書一樣匪夷所思,董少卿還是讓人調來卷宗,親自查看破案詳情。
兩盞茶的時間過後,董少卿才壓下心頭的震驚,指著卷宗的某些紙頁,“可讓人確認過了?”
手下都是跟了多年的人,知道他的意思,“蕭寺丞說的都是真的。”
那一平民男子溺水的案件,死者父母說是失足溺水,但此案仍存有疑點。
蕭寺丞去過死者的房間,通過房內的物件擺設一眼便看出了死者是左撇子,以此為證據推翻了意外死亡,而是他殺,最後查明是死者弟弟將人推入水中,偏愛幼子的父母不惜偽造假象想要蒙騙官府,結果自然是三人都被下獄。
那件富戶盜竊案更是簡單,單單從掉落在角落的散碎珍珠顏色,就查出了犯人是在廚房幫傭。
整個過程不到半個小時,連事主都沒想到破得這麽快。
蕭寺正當時說道,“名貴的珍珠時,一定要手帕拿或包著,因為若不用的話,會使珍珠碰到手上的油漬,使珍珠表麵光澤消失得更快。”
曾隨行的官吏向董少卿繪聲繪色講述道。
董少卿沉聲道,“這幾處地方命人記下,交給我。”
日後遇到案件,說不定也能派上用場。
除了一些新奇卓有成效的技巧方法,從案卷中,董少卿還看出蕭嘉樹此人極為細心,見微知著,思維敏捷甚於常人,僅憑犯人家屬衣著上的細節,就能查出昨晚去了何處,找到案件中的重要證據。
這讓董雲更加放心地將多的案子交到蕭嘉樹手上,大理寺就沒有缺過案子過,不僅是京城及其附近州縣,還有常有天下各地的重案,常常還要抽調人手外出,人手再多也是不夠的。
連在科技發達的現代,許多非重大案子的警力還猶有不足,何況是在這個單靠人力的時代。
蕭函與大理寺第一次接觸的涉及鎮武侯府的案子,她雖然有隨行陪同,但不像現在,時機身份都合適,可以盡情施為,主導案件。
蕭函連破數案,這其中有小如盜竊,大到殺人,都讓她在大理寺內聲名鵲起,而且名聲有往外擴散的跡象。蕭函依舊如故,認認真真看經手的每件案子,外出勘驗現場,查訪追蹤疑犯。
無論在哪裏,能力都是值得令人敬重的,盡管可能會有人因為蕭嘉樹來到大理寺沒多久就深受少卿大人看重,心生不滿嫉妒,但誰讓蕭嘉樹不僅破案神速,而且不吝惜教授自己查案斷案中的方法技巧。
比如不同案件中自殺和他殺的區別,通過足跡判斷身高,以牙齒看出大致年齡等等。
這些東西連大字不識的衙役都能學會,卻又十分實用有效,連帶著許多小案子的破案速度都快了許多。這些看起來累贅瑣碎小案子雖無法上達天聽,也不被朝中高位的人關注,但卻令董少卿很欣慰。
大理寺在京城民間的名聲也好了許多。
董少卿對蕭嘉樹的才能也有些眼饞,但以她現在的表現,獨當一麵審案都夠了,要是為了學會這些東西將人帶在身邊,不免有些浪費,隻讓人記下每次案件過程筆記。
————
蕭嘉樹那日說的話,在韓瑾瑜心中停留了很久,但蕭嘉樹入大理寺後,就沒有碰麵的機會,韓瑾瑜也沒有什麽心思關注。
但沒想過僅僅過了幾個月,他又再次聽到了蕭嘉樹的名聲。
本朝第一個六元及第的狀元,韓瑾瑜當年也是在做了不少實事政績後,才漸漸淡化這些光環。
要想蓋過一個大的名頭,隻能用更大的名聲。
蕭嘉樹做的比他還要成功。
坊間的百姓不像大理寺內的官吏,會了解知曉查案中的技巧方法,在他們看來,還隻是個唇紅齒白,麵如冠玉翩翩少年郎的蕭大人,隻看了一眼,問了幾句話,就找出了真兇。
因著許多案子都是京城和附近州縣發生的,不少人親眼目睹辦案過程,說的有鼻子有眼的。
傳來傳去,竟成了大理寺的蕭大人天生一雙慧目,能辨忠奸善惡,任什麽樣的人,隻要是犯了事,都能被蕭大人看出來。
至於年紀輕輕什麽的,在有天賦異稟這樣的說辭麵前都算不得什麽了。
信的人還挺多的。
“這不會是真的吧。”這日董少卿還盯著蕭嘉樹看了半天。
倒是一雙俊俏明亮的眼睛。
蕭函無奈道,“少卿大人說笑了。”
“前幾日不還有犯人一見你就招供了,都不用上刑的。”董少卿可是聽底下人詳細說了,本來還隻是外麵傳天生慧眼的事,現在連大理寺的官吏都有些信了。
要不然怎麽一見到蕭寺正就坦白了,而還有個坦白得不完全,都被蕭嘉樹看出來。當時記錄文書的官吏都驚呆了。
董少卿饒有興致道,“不是傳說還有神獸獬豸,能通人言,辨別忠奸曲直。見人鬥,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帝堯的刑官皋陶曾飼有獬豸,凡遇疑難不決之事,悉著獬豸裁決,均準確無誤。”
見頂頭上司越說越起勁,蕭函嘴角微抽了抽。
除非是窮兇極惡之徒,否則一般的案子,犯人又是普通百姓,心理素質都沒那麽好。說話技巧得到,又掌握了不少線索,自然容易突破心理防線。
在現代簡單的原理,放在古代多是信鬼神的百姓中,就顯得神乎其神了。
蕭函用董少卿能夠理解的方式簡單解釋其中道理。
他們平時審案其實也有這些經驗,隻是沒有蕭函這種簡而化之的規則技巧。
比如如何看出犯人最懼怕的什麽,犯案的心理動機等等。
雖然蕭函也沒想到她在京城的名聲都快成惡人聞風喪膽了,但之前審問的其中一個竊賊那麽容易就招供了,而且看似害怕實則是慶幸,顯然是有隱瞞的,稍加審問就發現他犯案不止一起,而且去年其中一迴還失手打死了人。
在蕭函的解釋下,董少卿終於沒有揪著神獸獬豸的話題說下去,隻道,“你懂的這些,迴頭再和薑主簿說說,讓他記下,也讓其他審案的人學學。”
說著董少卿還從衣袍裏拿出一個黑色的書簿,遞給蕭嘉樹。
蕭函翻開看了看,有點眼熟。
董少卿一臉嚴肅神情道:“這是你平日查案斷案的一些方法和知識,我讓人搜集記錄了一下,編成了小冊。”
大理寺人手一本。
蕭函也覺得挺好的,她忙著斷案,董少卿倒是有心了,而且這種事也不適合蕭函來做,董少卿主動安排為好。
這書冊不僅方便攜帶,而且內容詳實,將蕭函查案過程中的隻言片語總結歸納起來,還配合了圖畫,簡潔易懂。
看來這大理寺內也多的是人才。
董少卿也說了,“薑主簿的筆墨工夫好,雖不比你這個狀元郎,但也是舉人出身。”
董少卿事務繁忙,能為件小事抽出時間來找蕭函都屬難得,臨走時,他頓了頓,神情十分正經地道,“其實天生慧目,獬豸下凡這名聲也不錯,不正是說明我大寧有福,陛下乃聖明之君,得神獸庇佑嗎?”
蕭函:“……”
獬豸下凡是你說的吧,董少卿。
這些名聲其實都是大量的案子堆積起來的,要知道她兩個月查過的案子比尋常官吏五年所審理的還要多。
更重要的是,凡是蕭嘉樹經手的案子,沒有不破的,而且證據確鑿,無人喊冤。
莫說外麵的人將蕭嘉樹半神仙話了,就是大理寺內的官吏都無不敬佩有加。
之前董少卿還想著勸誡警示蕭嘉樹幾句,在他看來,蕭嘉樹年少有才,又是難得頂頂聰明敏秀的人,就怕年輕氣盛,經不起挫折或是為求保名聲,在查案中失了穩重,輕忽以待。
但在聽了傳聞,又正好有類似的‘實事’後,哪怕掌管刑獄,不信鬼神的董雲,也有些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了。
畢竟他信的又不是什麽神佛鬼怪,那可是上古聖賢君主帝堯的刑官皋陶所養的獬豸,他們大理寺信這個不理所當然麽。
蕭函在和董少卿告別後,就去找了他口中說的薑主簿,在大理寺的這幾個月,雖不熟識,但也見過一兩麵,是個相貌普通,帶著儒雅之氣略微清瘦的文官。
蕭函去的時候,薑主簿正在讓人印著小冊子,一見蕭函便起身來,眸子還有些發亮。
“蕭寺正到我這來,可是有什麽要緊事?”
“也沒什麽。”蕭函主要也是因為董少卿說的,過來一趟,倒是薑主簿態度略微熱情了些,不僅聽的認真,持筆記錄,還問了許多細節問題。
幾句話下來,蕭函對薑主簿也了解了七七八八。他在考上舉人後,在家鄉縣官那做小吏,卻不怎麽受重視,董少卿在一次外地查案時,發現他擅長文書,後就使了點工夫將他調來大理寺,至於他前任上司,那縣官因為收受賄賂草菅人命,被董少卿派人押送進京下獄處斬了。
薑主簿對董少卿也很感激,像他這種沒什麽家世人脈又無餘財的小舉人,能到京中掌天下刑獄的大理寺為官,哪怕隻是從七品主簿,也是青雲直上了。
董少卿讓人記下蕭嘉樹查案過程中的推理方法後,就送到了薑主簿這裏,本來一心埋頭文書的薑主簿在認真閱讀過後,也覺得神奇,偏偏言之有物,令人驚歎。
對蕭嘉樹,他也是慕名已久。
薑主簿年過三十,還是從七品主簿,蕭函一進來就是從五品寺丞,縱使有狀元功名,但說沒走什麽後門,蕭函自己也不信。
雖位卑官低,但薑主簿在大理寺也是十分盡心,比如為了編寫好這本書冊,蕭函經手的每件案子他都尋人仔細問過。對斷案查案能力平平,薑主簿便在他所擅長的方麵盡力。
言語間,薑主簿還提出一個問題,“能編寫這樣的書冊,是下官之幸,也是大理寺之福,有助治管天下刑獄案件,但若是有朝一日,不慎流傳出去被惡人所用,反而逃脫罪責,這可如何是好,還請蕭寺正同少卿大人說一聲,能否嚴加管製書冊數量,非官府中人不得翻閱。”
薑主簿是真的憂心忡忡,他初編寫時,還沒想起,後來越發覺得蕭寺正查案的見解方法精絕神奇,就是查出所有天下間隱藏的犯人也可期,但若是被人學去做犯案,掩去罪證,那便是大禍了。
這當然不能杜絕,但蕭函還是對薑主簿,“我會同少卿大人說一聲的。”
薑主簿聞言,心下稍安。
本就因為蕭嘉樹查案中的才能有的好感,又增加了許多。
官位比他高,卻不敷衍了事,態度和氣。
雖年紀輕輕,卻沉著穩重,清正嚴明,沒有一絲浮華嬌矜之氣,就是他那比蕭大人小兩歲的兒子還會調皮搗蛋呢,比不上蕭大人十分之一。
薑主簿也有些覺得外麵的傳聞未必沒有道理。
蕭函又對薑主簿道,“這世間的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隻要犯了案,就總會有無數的線索留下,這些方法也許能助他們抹去一些,但永遠不可能抹的幹幹淨淨。”
薑主簿微捋短須,若有所思。
————
那幾件還未開始審犯人就主動招供的案子,都傳到了董少卿耳中,更何況是外麵,還令人無語的是,那個被查出曾失手殺人的竊賊自己也深信不疑,果然什麽罪都逃不過蕭大人的慧眼,他這不就是明擺的例子。
什麽天生慧眼,神獸獬豸,流傳得更廣,不單單隻是京城。
無人不知大理寺的蕭大人斷案如神,明辨善惡。
不好的一麵是蕭函有些受傳言困擾,出外都為人注目之外,好的一麵京城及附近州縣出現的大小案件比以往也少了許多。
然後又傳出了京中神獸獬豸坐鎮的流言。
除了蕭函微微無語之外,大多數人是樂見其成的,比如皇帝。
就像董少卿說的,這是好事,有神獸庇佑就證明本朝君主仁德賢明,得上天認可,否則亡國之君,哪來什麽神獸,有得都是妖孽叢生。
而且皇帝知曉,不是某地官員特地為了討好他弄虛作假出來的,而是百姓自發認為的祥瑞。
這就是民心啊。
皇帝一高興,連白大人在朝堂上也受到陛下誇讚。
這誇讚還是有理由的,大理寺最近不止破案效率極高,而且許多擠壓的案件也被清理一空,這是實打實的政績啊。
這自然不是蕭函一個人就能做到的,但大理寺也沒什麽庸碌之輩,又有董少卿這樣盡職盡責的,她教授的那些方法,還人手一本,自然整體的破案效率都高了,名聲大的都沒什麽人敢頂風作案了。
除了金口玉言的誇讚,皇帝還讓人打造了一個祥瑞的銅鎏雕塑。
這個祥瑞,就是獬豸。
白鬆老大人挺高興的,親眼看著放在大理寺正堂,作為鎮守此方的神獸象征,凡是被押入大理寺的犯人進來第一眼便能看到獬豸。
既是彰顯了陛下的榮寵,也能起到震懾天下奸惡之徒的作用。
滿朝官員也沒人說什麽,畢竟大理寺是比較出風頭。
除了禦史台比較有意見,神獸獬豸主要是辨忠奸,那是他們管的,禦史所戴的帽子也被稱為獬豸冠,官袍衣服上還繡有獬豸的圖案。
禦史們有點小憋屈。
韓瑾瑜也知曉平時不怎麽出眾的大理寺被陛下讚賞的緣由,蕭嘉樹明斷秋毫,破案如神,甚至被許多百姓當成神獸獬豸。
他還關注到連帶著宮中的蕭妃名聲也好了許多。
以往驕橫跋扈,後宮獨寵,這些似乎都被淡忘了,民間都快把蕭大人當成神獸祥瑞化身了,何況是他的同胞姐姐。
蕭嘉樹在大理寺所為,韓瑾瑜真心沒想到。他知道蕭嘉樹有才,但似乎還是低估了他。
換成是他,審案斷案也許不難,但做到蕭嘉樹這種程度卻是不可能的,韓瑾瑜也有自知之明。
韓瑾瑜想起了那日蕭嘉樹說的話,要管這天下的不平事。
聽起來令人可笑,匪夷所思。
但如今這京城中的名聲,讓韓瑾瑜忽然產生了一絲想法,也許不是不可能。
至少他是認真的。
比起因為蕭妃盛寵不衰,蕭嘉樹又崛起名聲甚好而焦躁不安的鎮武侯府,韓瑾瑜靜觀其變,何況他又能做什麽呢。
積壓的案件一空,犯案少了,風氣隨之一肅,大理寺也輕鬆了許多,也隻是稍稍而已。畢竟也還有每月天下各地移交上來的重案。
最近白鬆白老大人看蕭函和看正堂前的獬豸,是一樣的慈愛目光,以致於她都盡量少出現在白鬆老大人麵前。
蕭函也轉而看起了庫房裏陳年舊案的卷宗。
蕭妃對蕭嘉樹想入大理寺為官倒沒什麽反對,隻是她打聽過了,大理寺事務繁重,且辛苦勞累,哪怕上至大理寺少卿都要經常外出辦案,到各州府地去。她有些心疼蕭嘉樹罷了。
寺正一職本是掌議獄,正科條。若是寺丞斷罪不當,則以法正之。蕭函並不急於審案,她這初來乍到的又年紀輕輕,那些經驗豐富的寺丞就算不排斥她,也未必會信服。
蕭函先是花了些時間通讀大理寺內書庫的律書典籍,之前雖然也有了解一些大寧的律法,但論齊全絕對當屬大理寺的書庫。
要不是蕭函進了大理寺為官,還未必能接觸得到呢。
這日董少卿迴來,碰巧見蕭函在書案邊讀著厚厚的律例,考較了蕭函幾條律法,皆能答得上來,且熟知法度,量刑之準。
董少卿一揚眉,“不愧是狀元郎,這記性就是好。”
這才幾天的工夫。
別看董雲看似冷硬勇猛的武人,實則心細如塵,對這些繁瑣的律條也銘記於心。對此董雲擺了擺手,“辦的案子多了,自然熟悉,再說了,大理寺的人怎麽能連律條都一無所知。”
這點蕭函也很認可,大理寺雖是不如現代科技知識先進,但對律條的鑽研認真也讓人驚歎。大理寺中多的七八品小吏對大寧律法的熟識程度勝過她,她不過是仗了些穿越多世的積累和記性好罷了。
董少卿還指點了她可以結合卷宗一起看,否則書庫裏上千卷的律書典籍就是不眠不休看上三年,也看不完。
用過午飯後,董少卿還帶蕭函去了大理寺內的練武校場,“我大理寺不似六部等官署,除了文職還有武職。而前者就算不能緝兇捕盜,也還得有個好腳力,不能太文弱了。”
結果單單騎馬射箭一項,靶靶正中紅心,董少卿聽蕭函說在家中平時也有習武練箭,不免驚訝,這位六元及第的狀元郎竟還是文武雙全。
董雲當然不會覺得這文武雙全的人才到他這大理寺來是浪費了,
雖年輕了些,但還是能好好培養的。
董少卿也越發看重蕭函,也開始讓人將一些刑獄卷宗交到她手上。
若身為九卿之一的白鬆白大人是大理寺的定海神針,那麽負責大部分事務,還擁有調動人馬權力的少卿董雲就是主要管事人了。
這也是為什麽蕭函主動給他留下好印象,董雲人品不錯,也不是嫉賢妒能之輩,比起年紀家世背景,更注重能力,隻要能讓他看到價值,他也會主動提拔,所以在大理寺受眾人信服愛戴。
有了董少卿的看重,蕭函日後行事也會更加方便。
董雲因為洛州一件押送犯官的案子暫離了三日,迴來後問起,“蕭寺正那的案子如何了?”
原本董雲想著讓蕭嘉樹在大理寺先學兩年看卷宗再說,這才來不到半月就讓她審案,還是蕭嘉樹的表現給董雲留下了值得培養的好印象。
才有了移交到蕭嘉樹手上的幾件案卷。
當然若是判錯了,有冤假錯案出現,董雲也不會因為蕭嘉樹是誰的弟弟而留情。
結果手下滔滔不絕的讚揚聲,說蕭寺正三天連破多案。
比起手下那些官吏跟茶樓裏說書一樣匪夷所思,董少卿還是讓人調來卷宗,親自查看破案詳情。
兩盞茶的時間過後,董少卿才壓下心頭的震驚,指著卷宗的某些紙頁,“可讓人確認過了?”
手下都是跟了多年的人,知道他的意思,“蕭寺丞說的都是真的。”
那一平民男子溺水的案件,死者父母說是失足溺水,但此案仍存有疑點。
蕭寺丞去過死者的房間,通過房內的物件擺設一眼便看出了死者是左撇子,以此為證據推翻了意外死亡,而是他殺,最後查明是死者弟弟將人推入水中,偏愛幼子的父母不惜偽造假象想要蒙騙官府,結果自然是三人都被下獄。
那件富戶盜竊案更是簡單,單單從掉落在角落的散碎珍珠顏色,就查出了犯人是在廚房幫傭。
整個過程不到半個小時,連事主都沒想到破得這麽快。
蕭寺正當時說道,“名貴的珍珠時,一定要手帕拿或包著,因為若不用的話,會使珍珠碰到手上的油漬,使珍珠表麵光澤消失得更快。”
曾隨行的官吏向董少卿繪聲繪色講述道。
董少卿沉聲道,“這幾處地方命人記下,交給我。”
日後遇到案件,說不定也能派上用場。
除了一些新奇卓有成效的技巧方法,從案卷中,董少卿還看出蕭嘉樹此人極為細心,見微知著,思維敏捷甚於常人,僅憑犯人家屬衣著上的細節,就能查出昨晚去了何處,找到案件中的重要證據。
這讓董雲更加放心地將多的案子交到蕭嘉樹手上,大理寺就沒有缺過案子過,不僅是京城及其附近州縣,還有常有天下各地的重案,常常還要抽調人手外出,人手再多也是不夠的。
連在科技發達的現代,許多非重大案子的警力還猶有不足,何況是在這個單靠人力的時代。
蕭函與大理寺第一次接觸的涉及鎮武侯府的案子,她雖然有隨行陪同,但不像現在,時機身份都合適,可以盡情施為,主導案件。
蕭函連破數案,這其中有小如盜竊,大到殺人,都讓她在大理寺內聲名鵲起,而且名聲有往外擴散的跡象。蕭函依舊如故,認認真真看經手的每件案子,外出勘驗現場,查訪追蹤疑犯。
無論在哪裏,能力都是值得令人敬重的,盡管可能會有人因為蕭嘉樹來到大理寺沒多久就深受少卿大人看重,心生不滿嫉妒,但誰讓蕭嘉樹不僅破案神速,而且不吝惜教授自己查案斷案中的方法技巧。
比如不同案件中自殺和他殺的區別,通過足跡判斷身高,以牙齒看出大致年齡等等。
這些東西連大字不識的衙役都能學會,卻又十分實用有效,連帶著許多小案子的破案速度都快了許多。這些看起來累贅瑣碎小案子雖無法上達天聽,也不被朝中高位的人關注,但卻令董少卿很欣慰。
大理寺在京城民間的名聲也好了許多。
董少卿對蕭嘉樹的才能也有些眼饞,但以她現在的表現,獨當一麵審案都夠了,要是為了學會這些東西將人帶在身邊,不免有些浪費,隻讓人記下每次案件過程筆記。
————
蕭嘉樹那日說的話,在韓瑾瑜心中停留了很久,但蕭嘉樹入大理寺後,就沒有碰麵的機會,韓瑾瑜也沒有什麽心思關注。
但沒想過僅僅過了幾個月,他又再次聽到了蕭嘉樹的名聲。
本朝第一個六元及第的狀元,韓瑾瑜當年也是在做了不少實事政績後,才漸漸淡化這些光環。
要想蓋過一個大的名頭,隻能用更大的名聲。
蕭嘉樹做的比他還要成功。
坊間的百姓不像大理寺內的官吏,會了解知曉查案中的技巧方法,在他們看來,還隻是個唇紅齒白,麵如冠玉翩翩少年郎的蕭大人,隻看了一眼,問了幾句話,就找出了真兇。
因著許多案子都是京城和附近州縣發生的,不少人親眼目睹辦案過程,說的有鼻子有眼的。
傳來傳去,竟成了大理寺的蕭大人天生一雙慧目,能辨忠奸善惡,任什麽樣的人,隻要是犯了事,都能被蕭大人看出來。
至於年紀輕輕什麽的,在有天賦異稟這樣的說辭麵前都算不得什麽了。
信的人還挺多的。
“這不會是真的吧。”這日董少卿還盯著蕭嘉樹看了半天。
倒是一雙俊俏明亮的眼睛。
蕭函無奈道,“少卿大人說笑了。”
“前幾日不還有犯人一見你就招供了,都不用上刑的。”董少卿可是聽底下人詳細說了,本來還隻是外麵傳天生慧眼的事,現在連大理寺的官吏都有些信了。
要不然怎麽一見到蕭寺正就坦白了,而還有個坦白得不完全,都被蕭嘉樹看出來。當時記錄文書的官吏都驚呆了。
董少卿饒有興致道,“不是傳說還有神獸獬豸,能通人言,辨別忠奸曲直。見人鬥,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帝堯的刑官皋陶曾飼有獬豸,凡遇疑難不決之事,悉著獬豸裁決,均準確無誤。”
見頂頭上司越說越起勁,蕭函嘴角微抽了抽。
除非是窮兇極惡之徒,否則一般的案子,犯人又是普通百姓,心理素質都沒那麽好。說話技巧得到,又掌握了不少線索,自然容易突破心理防線。
在現代簡單的原理,放在古代多是信鬼神的百姓中,就顯得神乎其神了。
蕭函用董少卿能夠理解的方式簡單解釋其中道理。
他們平時審案其實也有這些經驗,隻是沒有蕭函這種簡而化之的規則技巧。
比如如何看出犯人最懼怕的什麽,犯案的心理動機等等。
雖然蕭函也沒想到她在京城的名聲都快成惡人聞風喪膽了,但之前審問的其中一個竊賊那麽容易就招供了,而且看似害怕實則是慶幸,顯然是有隱瞞的,稍加審問就發現他犯案不止一起,而且去年其中一迴還失手打死了人。
在蕭函的解釋下,董少卿終於沒有揪著神獸獬豸的話題說下去,隻道,“你懂的這些,迴頭再和薑主簿說說,讓他記下,也讓其他審案的人學學。”
說著董少卿還從衣袍裏拿出一個黑色的書簿,遞給蕭嘉樹。
蕭函翻開看了看,有點眼熟。
董少卿一臉嚴肅神情道:“這是你平日查案斷案的一些方法和知識,我讓人搜集記錄了一下,編成了小冊。”
大理寺人手一本。
蕭函也覺得挺好的,她忙著斷案,董少卿倒是有心了,而且這種事也不適合蕭函來做,董少卿主動安排為好。
這書冊不僅方便攜帶,而且內容詳實,將蕭函查案過程中的隻言片語總結歸納起來,還配合了圖畫,簡潔易懂。
看來這大理寺內也多的是人才。
董少卿也說了,“薑主簿的筆墨工夫好,雖不比你這個狀元郎,但也是舉人出身。”
董少卿事務繁忙,能為件小事抽出時間來找蕭函都屬難得,臨走時,他頓了頓,神情十分正經地道,“其實天生慧目,獬豸下凡這名聲也不錯,不正是說明我大寧有福,陛下乃聖明之君,得神獸庇佑嗎?”
蕭函:“……”
獬豸下凡是你說的吧,董少卿。
這些名聲其實都是大量的案子堆積起來的,要知道她兩個月查過的案子比尋常官吏五年所審理的還要多。
更重要的是,凡是蕭嘉樹經手的案子,沒有不破的,而且證據確鑿,無人喊冤。
莫說外麵的人將蕭嘉樹半神仙話了,就是大理寺內的官吏都無不敬佩有加。
之前董少卿還想著勸誡警示蕭嘉樹幾句,在他看來,蕭嘉樹年少有才,又是難得頂頂聰明敏秀的人,就怕年輕氣盛,經不起挫折或是為求保名聲,在查案中失了穩重,輕忽以待。
但在聽了傳聞,又正好有類似的‘實事’後,哪怕掌管刑獄,不信鬼神的董雲,也有些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了。
畢竟他信的又不是什麽神佛鬼怪,那可是上古聖賢君主帝堯的刑官皋陶所養的獬豸,他們大理寺信這個不理所當然麽。
蕭函在和董少卿告別後,就去找了他口中說的薑主簿,在大理寺的這幾個月,雖不熟識,但也見過一兩麵,是個相貌普通,帶著儒雅之氣略微清瘦的文官。
蕭函去的時候,薑主簿正在讓人印著小冊子,一見蕭函便起身來,眸子還有些發亮。
“蕭寺正到我這來,可是有什麽要緊事?”
“也沒什麽。”蕭函主要也是因為董少卿說的,過來一趟,倒是薑主簿態度略微熱情了些,不僅聽的認真,持筆記錄,還問了許多細節問題。
幾句話下來,蕭函對薑主簿也了解了七七八八。他在考上舉人後,在家鄉縣官那做小吏,卻不怎麽受重視,董少卿在一次外地查案時,發現他擅長文書,後就使了點工夫將他調來大理寺,至於他前任上司,那縣官因為收受賄賂草菅人命,被董少卿派人押送進京下獄處斬了。
薑主簿對董少卿也很感激,像他這種沒什麽家世人脈又無餘財的小舉人,能到京中掌天下刑獄的大理寺為官,哪怕隻是從七品主簿,也是青雲直上了。
董少卿讓人記下蕭嘉樹查案過程中的推理方法後,就送到了薑主簿這裏,本來一心埋頭文書的薑主簿在認真閱讀過後,也覺得神奇,偏偏言之有物,令人驚歎。
對蕭嘉樹,他也是慕名已久。
薑主簿年過三十,還是從七品主簿,蕭函一進來就是從五品寺丞,縱使有狀元功名,但說沒走什麽後門,蕭函自己也不信。
雖位卑官低,但薑主簿在大理寺也是十分盡心,比如為了編寫好這本書冊,蕭函經手的每件案子他都尋人仔細問過。對斷案查案能力平平,薑主簿便在他所擅長的方麵盡力。
言語間,薑主簿還提出一個問題,“能編寫這樣的書冊,是下官之幸,也是大理寺之福,有助治管天下刑獄案件,但若是有朝一日,不慎流傳出去被惡人所用,反而逃脫罪責,這可如何是好,還請蕭寺正同少卿大人說一聲,能否嚴加管製書冊數量,非官府中人不得翻閱。”
薑主簿是真的憂心忡忡,他初編寫時,還沒想起,後來越發覺得蕭寺正查案的見解方法精絕神奇,就是查出所有天下間隱藏的犯人也可期,但若是被人學去做犯案,掩去罪證,那便是大禍了。
這當然不能杜絕,但蕭函還是對薑主簿,“我會同少卿大人說一聲的。”
薑主簿聞言,心下稍安。
本就因為蕭嘉樹查案中的才能有的好感,又增加了許多。
官位比他高,卻不敷衍了事,態度和氣。
雖年紀輕輕,卻沉著穩重,清正嚴明,沒有一絲浮華嬌矜之氣,就是他那比蕭大人小兩歲的兒子還會調皮搗蛋呢,比不上蕭大人十分之一。
薑主簿也有些覺得外麵的傳聞未必沒有道理。
蕭函又對薑主簿道,“這世間的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隻要犯了案,就總會有無數的線索留下,這些方法也許能助他們抹去一些,但永遠不可能抹的幹幹淨淨。”
薑主簿微捋短須,若有所思。
————
那幾件還未開始審犯人就主動招供的案子,都傳到了董少卿耳中,更何況是外麵,還令人無語的是,那個被查出曾失手殺人的竊賊自己也深信不疑,果然什麽罪都逃不過蕭大人的慧眼,他這不就是明擺的例子。
什麽天生慧眼,神獸獬豸,流傳得更廣,不單單隻是京城。
無人不知大理寺的蕭大人斷案如神,明辨善惡。
不好的一麵是蕭函有些受傳言困擾,出外都為人注目之外,好的一麵京城及附近州縣出現的大小案件比以往也少了許多。
然後又傳出了京中神獸獬豸坐鎮的流言。
除了蕭函微微無語之外,大多數人是樂見其成的,比如皇帝。
就像董少卿說的,這是好事,有神獸庇佑就證明本朝君主仁德賢明,得上天認可,否則亡國之君,哪來什麽神獸,有得都是妖孽叢生。
而且皇帝知曉,不是某地官員特地為了討好他弄虛作假出來的,而是百姓自發認為的祥瑞。
這就是民心啊。
皇帝一高興,連白大人在朝堂上也受到陛下誇讚。
這誇讚還是有理由的,大理寺最近不止破案效率極高,而且許多擠壓的案件也被清理一空,這是實打實的政績啊。
這自然不是蕭函一個人就能做到的,但大理寺也沒什麽庸碌之輩,又有董少卿這樣盡職盡責的,她教授的那些方法,還人手一本,自然整體的破案效率都高了,名聲大的都沒什麽人敢頂風作案了。
除了金口玉言的誇讚,皇帝還讓人打造了一個祥瑞的銅鎏雕塑。
這個祥瑞,就是獬豸。
白鬆老大人挺高興的,親眼看著放在大理寺正堂,作為鎮守此方的神獸象征,凡是被押入大理寺的犯人進來第一眼便能看到獬豸。
既是彰顯了陛下的榮寵,也能起到震懾天下奸惡之徒的作用。
滿朝官員也沒人說什麽,畢竟大理寺是比較出風頭。
除了禦史台比較有意見,神獸獬豸主要是辨忠奸,那是他們管的,禦史所戴的帽子也被稱為獬豸冠,官袍衣服上還繡有獬豸的圖案。
禦史們有點小憋屈。
韓瑾瑜也知曉平時不怎麽出眾的大理寺被陛下讚賞的緣由,蕭嘉樹明斷秋毫,破案如神,甚至被許多百姓當成神獸獬豸。
他還關注到連帶著宮中的蕭妃名聲也好了許多。
以往驕橫跋扈,後宮獨寵,這些似乎都被淡忘了,民間都快把蕭大人當成神獸祥瑞化身了,何況是他的同胞姐姐。
蕭嘉樹在大理寺所為,韓瑾瑜真心沒想到。他知道蕭嘉樹有才,但似乎還是低估了他。
換成是他,審案斷案也許不難,但做到蕭嘉樹這種程度卻是不可能的,韓瑾瑜也有自知之明。
韓瑾瑜想起了那日蕭嘉樹說的話,要管這天下的不平事。
聽起來令人可笑,匪夷所思。
但如今這京城中的名聲,讓韓瑾瑜忽然產生了一絲想法,也許不是不可能。
至少他是認真的。
比起因為蕭妃盛寵不衰,蕭嘉樹又崛起名聲甚好而焦躁不安的鎮武侯府,韓瑾瑜靜觀其變,何況他又能做什麽呢。
積壓的案件一空,犯案少了,風氣隨之一肅,大理寺也輕鬆了許多,也隻是稍稍而已。畢竟也還有每月天下各地移交上來的重案。
最近白鬆白老大人看蕭函和看正堂前的獬豸,是一樣的慈愛目光,以致於她都盡量少出現在白鬆老大人麵前。
蕭函也轉而看起了庫房裏陳年舊案的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