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悅的選擇是。

    離開這裏。

    目的地。

    其一,香格裏拉。

    那個夢開始的地方。

    其二,布達拉宮。

    雅魯藏布江。將內心洗清,雪山之巔。把靈魂喚醒。

    悅悅坐在顛簸的火車上,聽著火車與鐵軌摩擦產生的聲音,鏗鏘有力。

    愛其實是一種習慣,你習慣生活中有他,他習慣生活中有你。擁有的時候不覺得什麽,一旦失去,卻仿佛失去了所有。

    做人何必執著。既然無夢,何必尋夢,既然無緣,何必續緣。

    耳邊導遊小姐正在介紹著有關香格裏拉的一些情況。悅悅把mp3的聲音關小了。

    各位朋友,歡迎大家來到西藏觀光旅遊,在這個旅程中,你們將能愉快地領略到西藏獨特的風光和文化。我們此次主要的行程香格裏拉,它是來自泛香格裏拉地區藏民遠古時期的詞匯,意思為‘心中的日月’。

    藏經中的香巴拉王國,在藏傳佛教的發展史上一直作為淨王的最高境界而被廣泛提及,在現代詞語中,它又是伊甸園,理想國,世外桃源,烏托邦的代名詞。

    據藏經記載,香巴拉隱藏在青藏高原深處的某個隱秘之處,整個王國被雙層雪山環抱,由8個成蓮花瓣狀的地域組成,中央聳立的同環雪山,除成為卡拉巴王宮,宮內居住著香巴拉王國的最高領袖。傳說中的香巴拉王國裏有著具有最高智慧的聖人,他們身材高大,擁有自然力量,至今仍從人們看不到的地方借助於高度發達的文明通過一種名為‘地之肚臍’的隱秘通道與世界進行溝通和聯係,並牢牢的控製著世界。事實上,長期以來,這條‘地之肚臍’的神秘通道,一直作為到達香巴拉王國的惟一途徑而成為尋找香巴拉的關鍵。

    悅悅對麵坐著一位老者,看上去似乎有50來歲了。他穿著厚厚的羽絨服,眯著眼睛懶洋洋的倚著車背,悅悅感覺他在聽導遊敘述的時候,思想或許已經神遊到了那個美麗的香格裏拉。

    車上隨行的遊客,除了悅悅和那位老者以外,其他人都在問東問西或激烈論。導遊小姐繼續講述。

    在藏傳佛教浩繁的經文中,依稀可以看到香巴拉王國的輝煌,它不但創造並主宰了世界,同時又是達賴喇嘛和班禪的轉世地,並且那裏還是一個雪山,冰川,峽穀,森林,草甸,湖泊,金礦及純淨空氣的薈萃地,是美,明朗,安然,閑逸,知足,寧靜,和諧等一切人類最美好理想的歸宿,那裏沒有貧窮,沒有困苦,沒有疾病,沒有仇恨與死亡,隻有花常開水常綠,莊稼總在等待收割,甜蜜的果子總掛在枝頭。正因為擁有這些,香巴拉的傳說,才像謎一樣吸引著千千萬萬的信徒。

    悅悅也在幻想著,那個美麗的香格裏拉究竟是什麽樣子的。在她的背包裏,有一些簡單的衣物,還有她的日記本。每天寫日記是悅悅多年來的習慣。記得李珂說過,他最討厭記日記了,不管開心的還是傷心的,他都不想記錄下來。他把開心的都記在心裏,不開心的全部過濾掉。他不想一篇一篇去迴憶那些過往的喜怒哀樂。這是悅悅和李珂之間最不同的地方。悅悅喜歡的被李珂討厭!

    悅悅拿出日記本。記錄下此時的心情。

    現在的我正在開始追夢的旅途,那個叫香格裏拉的地方將會淨化我煩亂的心境。我渴望迅速到達!看著穿的厚厚的自己,像隻懶惰的大熊般。無意之間,還是想起了李珂。此時的李珂在做什麽呢?或許為了成功而喜悅吧。真的都結束了啊!哦,我沒有注意時間。現在已經深夜了。李珂應該進入夢鄉了。我真傻,明明為了忘記他才來旅行,可現在才發現,離開的想念更加深刻。溫柔,寒桑,這兩個丫頭在做什麽呢?她們又出席了哪個pub呢!累了,我需要休息了。

    在記錄下時間時候,悅悅合上日記本,閉上雙眼準備迎接次日的晨曦。

    ……

    一日目。

    宜賓—成都—雅安—瀘定—康定

    淩晨5點,天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悅悅隨團一行的14人‘騎上’兩匹‘馬兒’在睡夢中出發了。在寂靜中飛馳的車輛把熟悉的城市和風景拋向某種過去的時空中。興奮的,新鮮的,幾近幸福。那種前行有點兒像生命的節奏,隨著景物的倒退而前移,隻牽涉到一種神示。

    20世紀50年代,一曲二郎山唱遍全國,再加上其陡峭險峻,氣候惡劣,使二郎山聞名於世。當地有諺語說,車過二郎山,像進鬼門關,僥幸不翻車,也要凍3天。悅悅懷著不安的心情,把在下午3:00通過二郎山隧道定為今天行程的重點。這裏有全國最長的公路隧道—二郎山隧道,全長4。1km。不知道是否會遇上冰雪,暴雨,濃霧,泥石流,滑坡等險情。結果情況比悅悅想象的要好得多,一路上伴著青衣江的濤聲,奔流的溪泉,茂密的鬆林,不時飄過的一片白雲,遠處出現的雪峰的身影,一行人於下午3:43順利通過二郎山隧道,向瀘定和康定出發。

    遵循著傳統的,既定的,唯一的路線,旅行團到達了瀘定,那地方真小,仿佛它隻是為了那座舉世聞名的鐵索橋而存在。瀘定橋建於1750年,由清朝乾隆皇帝為溝通漢藏文化,經濟的交流,推行國家統一政策而修建,淨跨100米,由13根鐵鏈組成。1935年,中國紅軍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北上抗日,為這座古老的索橋增添了更多的故事。現在橋兩頭都是旅遊服務設施。10塊錢一張票,另加一塊可以在票上加蓋一個當地旅遊部門粗製濫造的紀念戳。盡管如此,悅悅還是花錢去蓋了個戳。紀念嘛,人人內心都在尋求某種印記可以代表些什麽。正如米蘭昆德拉說,人的記憶,可憐的記憶,真的能做些什麽呢?

    到達康定橋已經是傍晚了,折多河把康定城大致分為兩部分。

    折多河彎曲跳躍,被兩旁的城市簇擁在中間,顯得不那麽寧靜和安分,所以,在房屋與房屋之間偶爾會蹦出一座山崖來。山和水,天空和雄鷹,才能相互和諧映襯。悅悅立即喜歡上這座城,入夜時分,和驢友帶著風雪帽,像愛斯基摩人一樣混跡在模糊的人流中遊蕩。

    康巴大舞台是一個表演藏族歌舞的地方,但他們去的時候,人們卻在跳恰恰。沒有鉉子,鍋莊和情歌,悅悅有些遺憾。但還是舞起來,人群中有藏族哥哥的眼神飄來,那羞澀的一瞥,讓人靈魂出竅,悅悅很想用剛學會的康定藏語阿秋瑪嘎多(我愛你)對李珂大聲說出來。對所有一切大聲說出來。她愛這別樣的生活,她更渴望隱藏在明日行程後更遠處的香格裏拉。

    二日目。

    康定—新都橋—雅江—理塘—稻城

    悅悅一直把下雪視為一種最能打動她的神秘現象。一場突如其來的雪及其緩慢降落的姿態,以其鋪天蓋地的氣勢將她折服。折多山的雪最初是極小的雨滴,當落到眼前時,仿佛才突然化作六角的雪花,而後又在頃刻間迷茫成一片,仿佛它們從宇宙深處經過了漫長的時間和距離而來,最終塵埃落定在悅悅眼前。它比遠處連綿的雪山更接近自己,或許它是來告訴遠處的風景正是像現在這樣編織出來的。悅悅所乘坐的車不時停下來,雪仗在四處打起來,再噗噗爆開的雪球聲中,她聽到了一種快感。

    在新疆,在內蒙都有著關於尋找的歌。一路上悅悅穿過了新都橋的藏式民居和楊樹林,她的心墜落在赤士河穀的深度裏,執意的以為路邊美麗的康巴女人應該是自己的前生或來世,她看到了寬闊無邊的草場和散落在草場上的星星點點的犛牛和羊,遇見眼神憂鬱的牧人或無所事事的漫遊者,站在海拔4000米的理塘,感到有一種東西越來越近,但就像是那首關於尋找的歌,最終找到的卻又不是。

    夜色中到達稻城,那是一個很現代化的城市,大致呈丁字形布局,住宿很緊張,要去的人最好提前預訂。悅悅買了一些馬鈴薯和手鐲,還找了一條色彩鮮豔的披肩,但這些都不是香格裏拉。直到那個叫雪狼子的康巴男人,聽他講起亞丁山,這才相信追尋了兩天的傳說就在前麵不遠的地方靜靜存在。就像梭羅說的,必須憑借自己的翅膀才能到達那裏。

    三日目。

    稻城—日瓦—亞丁—稻城

    沿著那條幽密的小路,進入香格裏拉的峽穀。悅悅反而沒有太興奮的感覺,隻覺得自然。向穀內延伸的路,路旁蒼茫的森林,蛇形的溪流,千年瑪尼堆,前行的馬幫,甚至風和雲,都有著明確的指向,都向著神的方向。心情也不是喧囂,而是靜默,一種知道以後的靜默。就像生活在這裏的人,他們並不在臉上表露生活在這裏有多幸福,他們大多眼神憂鬱,以馬和牛一樣的姿態把嘴湊到溪流邊喝水,他們也不多說什麽,隻單調的重複著,要馬嗎?要馬嗎?悅悅看到遊人的陶醉完全與他們的幸福無關。讓他們感到幸福的不是風景,而是隨著馬蹄節奏的一天的生計,一天的收獲和迴家的喜悅,也許還有對神的感恩。隻有衝古寺河邊坐著的一位喇嘛無憂的笑著,小的人心裏很溫暖又很漂浮,像極了這山裏的陽光,遊移而隱秘。這裏的馬也極溫馴,累得都不想走了卻還是沿著危險的邊緣前行,這也是神的功勞嗎?

    在這裏,悅悅不知道自己算不算真的找到了夢中的香格裏拉。她既不像一個遊人也不像一個本地人,仿佛更像一個進入夢境的邊緣人。但無論如何,悅悅在這場夢中感到了一種沉靜的幸福,並重新理解了生活的含義,甚者更清晰的觸到了內心的孤獨。當眼睛被連綿的雪山灼傷,當一隻鷹的身影投射在視線裏,當高原的暮色在高別的車後更加像海市蜃樓般美麗,悅悅恣意的哭了。她思念家鄉,思念那裏的每一個人,思念,李珂。

    悅悅不一定找到了神仙居住的地方,但她是真的遺失在了這個美麗而靜默的地方。

    她學會了一首藏族民歌。歌詞是這樣寫的。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人們都把它向往。

    那裏四季常青。

    那裏鳥語花香。

    那裏沒有痛苦。

    那裏沒有憂傷。

    它的名字叫香巴拉。

    傳說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哦香巴拉並不遙遠。

    它就是我們。

    我們的家鄉。

    四日目。

    輾轉至布達拉宮。

    經過長途跋涉,終於撲進了布達拉宮的懷抱。

    進入拉薩市區,悅悅特地提醒司機師傅,在經過布達拉宮時,提前告訴自己一聲,說話間,車就到了布達拉宮廣場。頓時,一座宏大的紅白相間的建築出現在悅悅的眼前。她很虔誠地注視著這一多次在媒體上見過,也能夢見過的神秘建築。

    布達拉宮在西藏拉薩西北的瑪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藏族古建築藝術的精華。

    將車停在廣場上,一種無以倫比的舒暢感油然而生,就像爬一座山,曆盡艱辛後終於站在群山之巔,胸懷四野,躊躇滿誌的感覺蕩漾於胸。

    沿色拉路至林廊路漫步,不知不覺間走進了布達拉宮後宗角祿康公園。公園裏藏族同胞在音樂聲中跳著鍋莊鍛煉身體,自帶相機拍照的,打手機的藏胞和喇嘛隨處可見。

    布達拉廣場上,解放紀念碑雄踞中央,映襯得布達拉宮越加雄偉高大起來。

    紅山是西藏首府拉薩市西南部的一座小山,在當地信仰藏傳佛教的人們心中,它猶如觀音菩薩居住的普陀山,因而藏語稱之為布達拉(普陀的意思)。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就依據此山山勢蜿蜒修建,直至山頂。

    傳說這座輝煌的宮殿緣起於公元7世紀,公元631年藏曆鐵兔年,始建於鬆讚幹布時期,當時叫‘頗章瑪爾布赤子。當時西藏的吐蕃王鬆讚幹布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地在紅山之上修建了9層樓,占地41萬平方米,宮殿1000間,取名布達拉宮。宮堡之間複道行空,甚為壯觀。東宮門外,有寬18丈,長300丈的跑馬場,砌磚為基,鋪木而就,馬行其上蹄聲囂囂。雖僅一馬或數馬飛馳,卻有萬馬奔騰之勢。後被雷電及戰亂毀壞,成為一般寺廟,一直未得到認真的恢複。

    由鬆讚幹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滅亡之後,古老的宮殿也大部分被毀於戰火,直至公元17世紀,五世達賴建立噶丹頗章王朝並被清朝政府正式封為西藏地方政教首領後,才開始了重建布達拉宮,時年為公元1645年,藏曆木雞年,五世達賴在青海蒙古酋長因始法武力扶持下取得了政權,為鞏固政孝合一的封建農奴製度,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宣布重建布達拉宮,並由第悉索朗熱登主事。以後曆代達賴又相繼進行過擴建,於是布達拉宮就形成了今天的規模。 5座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偉。

    宮宇疊砌,迂迴曲折,同山體有機的融合,這是布達拉宮黑我們最為直接的感受。布達拉宮的建築藝術顯示了藏族傳統的建築形式和石木結構等風格,同時也吸收了漢族方麵的梁架,鬥拱,金頂,藻井等特色。它不僅是藏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藏漢人民團結協作的佐證。

    布達拉宮城包括四大部分。紅山之一的紅宮,白宮,山後的龍王潭和山腳下的‘雪’。居中央是紅宮,隻要用於供奉神佛和處理宗教事務,紅宮內安放前世達賴遺體的靈塔,在這些靈塔中,以五世達賴的靈塔最為壯觀,兩旁是白宮,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動主要場所就在這裏。從山腳仰望,更覺得其建築巍峨雄偉,氣勢磅礴。宮牆由花崗岩砌成,潔白的白宮環護上座的紅宮,在藍天和雪山的陪襯下,顯得格外壯麗,仿佛是聖潔和莊嚴的化身。顯然是須彌佛土的境界。宇宙中心。

    白宮合抱紅宮,有曆世達賴的宮殿,大經堂,噶廈政府機構和僧官學校等。達賴的寢宮位於白宮最高處,又稱日光殿。龍王潭為布達拉宮後園,方圓公裏,中為湖,湖中有小島,島上建有龍王宮和大象房等。

    ‘雪’在布達拉宮腳下,安置有噶廈政府的監獄,印經所,作坊,馬廄,周圍是宮牆和碉堡。

    在藏傳佛教中宣傳的有‘三界’之說。三界即,‘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我們可以看到布宮的整體布局,把紅宮,白宮和‘雪’由上而下分作三個層次段縱向排列,充分體現了藏傳佛教的‘三界’之說。布宮又通過建築藝術體積的無限誇張和極度渲染,布局的強烈對比和互相陪襯,盡情表現了佛法神威,告誡人們,惟有超脫塵世,皈依佛門,才是通向天國的境地。

    沿著台階一步一步的向上爬,到了一個很普通的大門—布達拉宮後門。一進去就要低頭彎腰,從存放著藏文丹珠爾經的書架下麵的一個1米多高的廊下穿行,然後才看到第一大殿“衝熱拉康”。映入眼簾的是鑲滿紅寶石和綠鬆石的純金靈塔,千姿百態分不清彼此,花花綠綠的萬國紙幣厚厚的堆貼在佛像四周,唐卡,罕見的藏經冊印和法器,供器等大量珍貴文物林列在殿堂各處,撲鼻而來的是濃鬱的酥油味,令人有唿吸窒息,血液凝固的感覺。

    走進布達拉宮後,發現其有一個特點,就是每一座殿堂的四壁和走廊裏幾乎都繪有壁畫,這些壁畫構成一座巨大的繪畫藝術長廊。壁畫題材豐富,畫筆精細,色彩鮮豔,其中有豐富多彩的神話傳說,也有許多珍貴的曆史資料。有一幅是描繪當年興建布達拉宮的情景。畫麵上有成千上萬的農奴,他們開山采石,順水放木,彎腰弓背運石上山。他們在沒有任何施工機械的情況下,全用人力完成這樣一件浩大的工程,實在令人驚歎。壁畫還生動地記載了文成公主與鬆讚幹布成婚的故事。記載了五世達賴和十三世達賴先後到北京朝見清順治皇帝和光緒皇帝的情景。

    300餘年來,布達拉宮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極為豐富的曆史文物。其中有2500餘平方米的壁畫,近千座佛塔,上萬座塑像,上萬幅唐卡卷軸畫。還有貝葉經,甘珠爾經等珍貴經文典籍。表時曆史上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關係的明清兩代皇帝封賜達賴喇嘛的金冊,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銀品,瓷器,琺琅器,玉器,錦鍛品及工藝珍玩,這些文物絢麗多彩,題材豐富。

    曲竹普和帕巴拉康是布達拉宮建築群中吐蕃時期保留下來的僅的建築。曲結竹普建於7世紀,是布達拉宮最古老的建築之一,裏邊保存有鬆讚幹布,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公主及其大臣的塑像,是吐蕃時期的雕塑品。這些塑像表情生動,衣褶流暢,手法與風格與晚期鬆讚幹布及妃臣像迥異,極有可能是吐蕃時期留下的藝術珍品。這個室淨高3。7米,原有的兩柱現保存完好,柱上正麵的獸麵雕刻有明顯的吐蕃時代的風格,為加固梁椽屋頂,後世先後添加了粗細不等的9根柱子,從而使這間不足27平方米的建築內竟密布11根柱子,但整個建築卻留下較多的原貌。再上一層樓這便是帕巴拉康。帕巴拉康也是早期建築,已經維修已失原貌。主供像是帕巴洛桑夏燃佛,相傳為鬆讚布的本尊佛像,亦是布達拉宮的主要供佛。殿內四麵的佛櫥內供的是五世,八世,九世達賴,宗喀巴的造像以及蓮花生,宗喀巴,幼年十二世達賴的腳石印。佛殿前掛的是‘福田妙果’的匾額,乃清朝同治皇帝親筆題書所賜。

    上到布達拉宮最高的殿堂,這裏被稱為薩鬆朗傑,意為勝界,宮殿內供的是乾隆皇帝的畫像,畫像前供有皇帝‘萬歲’的牌位,牌位用漢,藏,滿,蒙4種文字書寫。自七世達賴桑嘉措起,各世達賴每年藏曆正月初三淩晨到這裏向皇帝牌位進行朝拜,以表明對皇帝的臣屬關係。由薩鬆朗傑向西便到其甘丹,此殿建於1690年,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經堂。六世達賴是西藏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出生在門隅拉沃宇鬆,從小資質聰穎,曾拜五世班禪為師,落發受戒,取法名羅桑仁青結嘉措的直接培養下,學習天文曆法,醫學,文學等,對詩的造詣很深。25歲時,成為上層統治階級爭權犧牲品的倉央嘉措,開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先後流浪到青海,甘肅,蒙古,四川,印度,尼泊爾等地,曾當過乞丐,送過屍體,生活極為艱苦。由於接觸過廣大的勞動人民,有豐富的生活實踐,他從而寫出著名的<倉央嘉措情歌>,情歌優美動人,廣為流傳,已被譯成英,法,俄,日,印地等文字。

    離開那裏的當晚,一行人住在了一戶樸實的藏民的家中。終於嚐到了地地道道的藏族青稞酒還羊酥奶茶,雖然飲食方麵不太習慣,但是藏民的熱情和熱鬧溫馨的氣氛,悅悅很快便融入了其中。甚至一想到馬上就要離開了,還有些傷感,獨自躲在房間流了很多舍不得的淚水。

    五日目。

    原路返迴。

    悅悅帶迴一些拉薩當地特產。流行於城鎮和農區的金寶頂小帽。所有藏族人的必備之物—藏刀。那藏刀是那麽的秀氣。精美的銀飾刀鞘是主要特色,刻工之細致,很難模仿。還有藏語中稱為‘巴’的麵具。是從宗教藝術派生出來的一種工藝品,頗有收藏價值,有跳神麵具,懸掛麵具和藏戲麵具。悅悅買了一個名為吉祥天女的麵具。可謂滿載而歸。

    最終。

    帶著傷感和意猶未盡,悅悅的旅程結束了。

    悅悅喜歡但不習慣這城市!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走色屋,霓花錯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幹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幹幹並收藏走色屋,霓花錯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