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潮是帶著沉重的心情離開上海的。↗頂點小說,


    因為潘訓雖然很客氣,但是卻委婉的拒絕了楊潮的建議,他打定主意要競選這次總統了。


    而潘訓的實力太強,因為他拉攏到了張謇的支持,他許諾張謇一個總理地位,讓張謇答應他幫他拉農民的選票。


    有這個底氣,潘訓對自己的當選十分自信,對楊潮的建議自然不肯答應。


    楊潮又跟張謇溝通,張謇的農會已經覆蓋了大部分內陸省份,因此他在中國農民中最有影響力,可以說幾乎就能拉倒半數的票數,這讓楊潮太被動了。


    張謇不合作,才是最讓楊潮頭痛的事情。張謇的農會,最大程度的模仿了富強黨工會,無論從組織上,還是從製度上都是如此,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保護農民利益,而張謇所在的立憲黨借此一舉成為一個全國性大黨。


    之前立憲黨不過是一個地方性小黨派,成員不到十萬人,沒有太大的野心,最大的目標第一是控製地方政權,第二是爭取國會席位,從來不爭當總統。


    像這樣的小黨,全國有數百家之多,但真正成了氣候,有自己的dang綱,比較正規的不過30多家,比如湖北的共和黨,四川的民盟,青幫習氣濃厚的上海光複會等。


    這些黨派有的是開了黨禁之後建立的,比如立憲黨等,有的是從地下轉白的,比如參與組成過同盟會的光複會、興中會、華興會等。


    有的能夠在地方上掌握政權,在國會中爭取議席,比如張謇領導的立憲黨地方上控製江蘇,國會中擁有大把議員。有的甚至超出一省之限製,橫跨數省。比如梁啟超領導的進步黨,在雲南、貴州始終能夠控製政局,在四川也時常能達到統治地位,在國會中更是第二大黨。


    但大多數其實非常小,九成以上人員都在百人一下,甚至個位數的。完全就是玩票的,真正能取得政權的,不過七、八個黨派而已。


    所以在張謇借助農會勢力,將立憲黨擴張起來前,富強黨是打著燈籠都好不到對手,所以每次大選,都是富強黨自己跟自己玩。


    楊潮不由猜測,是不是張謇這貨看到自己實力強大了,耐不住寂寞了。


    真是作繭自縛。讓張謇組建農會,楊潮是費了大勁幫忙的。


    但是楊潮知道,張謇是控製不了的,他跟潘訓一樣,都是有自己思想的人。


    這種du立思考的人,雖然他們的du立的思想很寶貴,但有時候還是很讓人討厭的。


    幸好楊潮不是史達林那樣的人物,否則就該拿起屠刀殺人了。


    放下不快。楊潮趕往江西,因為國家複興開發公署第一個大型項目。粵贛運河開通了。


    這條運河的修建,是得到江西和廣東兩省大力支持的,這個時代的人對水運還是很看重的,要知道後世21世紀這條運河都沒有修通,當然主要是因為觀念問題。


    後世的中國,承襲了蘇俄經驗。蘇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內陸國家,缺乏覆蓋麵積廣大的河流,俄羅斯的母親河伏爾加河顯然不能跟密西西比河和長江這樣的超級河流相比,連萊茵河、多瑙河的條件恐怕都比伏爾加河要好。


    因此蘇俄的交通主要得依靠鐵路,於是中國就大力發展鐵路建設。成昆鐵路等翻山越嶺的鐵路線確實很有霸氣,但真跟水運相比,可就差了太多了,一條長江相當於17條高標準的京廣鐵路,就這還是因為南京長江大橋限製了萬噸級輪船開往上遊,有人說如果炸毀了南京長江大橋,長江運力相當於70條鐵路。


    有沒有那麽誇張楊潮不知道,但一條千噸級同行的運河,怎麽也比得上一條鐵路線了。


    運力還在其次,關鍵是運費低廉,隻有鐵路運輸的三分之一的成本,這得是多大的效益啊,後世美帝中部的大豆,通過密西西比河進入墨西哥灣,然後穿過巴拿馬運河,再橫穿太平洋到中國,運輸到山東、江蘇一帶的沿海地區,價格竟然還要比東北的大豆走鐵路到這裏要便宜,導致很多豆油廠都在用美國大豆,憑什麽?


    還不是靠著密西西比河水運運費低廉,美國將農產品從大平原最北端經過密西西比河運到墨西哥灣,貨物價格隻提高十分之一,而同樣的貨物從巴西內陸地區運輸到海岸線,價格會提高三分之一。


    當然水運在速度上是輸給鐵路一籌,但在那些對時間不敏感,對價格很看重的大宗商品,比如棉紗、皮革等物資,運費的降低,對他們是生死攸關的,因為這些貨物往往都是薄利多銷,價格每個百分比的變動,都意味著是賺錢還是虧錢。


    對於客運當然可以選擇鐵路,對於食品、水果等時效性強的貨物,當然也應該選擇鐵路,因此鐵路還是不可取代的。


    因此,盡管江西跟廣東之間有鐵路相通,跟長江還有贛江水道相通,江西人還是很希望得到一個南方的出海口,從而做到通江達海,徹底解除江西的交通困局。


    江西山清水秀,但這還是一個農業大省,看看明清時期這裏的賦稅就知道了,在中國排名前五,僅次於江蘇、山西和四川等要麽富庶,要麽龐大的省份。


    可到了現代社會,豐富的農產品運不出去,江西真是窮的要死。而且,到了工業社會,農業地位大大下降,光有豐富的農產品是致不了富的,交通製約最大的,還是江西的工業,到了21世紀,周邊幾乎所有省份都比江西發達。


    所以21世紀才將修建粵贛鐵路提上了日程,可是那時候對環境的顧慮太大,最大的問題是江西的水資源問題。


    江西水資源十分豐富,而且都集中在江西境內,90%的江西河流屬於潘陽湖水係,所以後世江西河流汙染治理非常成功,因為所有河流都在境內,不需要跨省溝通,但是江西水資源自給自足綽綽有餘,因此很多水都流入了外省,是外省的水源供應,那麽開發江西水力,就牽扯到了外省的利益,所以反對聲音很大。


    如果修通粵贛運河,江西的水就會多一條流出渠道,造成的結果很可能是潘陽湖水量下降,帶來難以估量的神態災難。


    楊潮覺得這完全是杞人憂天,江西所有的河流聯動,即便全都降低個幾公分,不會有什麽太大的影響。


    而且運河是可以調節的,水量下降的時候,大不了關閉船閘而已。


    這道巨閘站在山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在深山溝壑之間,築起的一道混凝土大壩,其中有電力驅動的閘門,旁邊還有船閘,供來往船舶通航。


    楊潮問了那個關於贛江之水泄廣東的問題。


    陪同的運河總督辦譚學衡表示完全是無稽之談。


    “秦時修靈渠,既有此語,時言:三分入漓,七分歸湘。其後,靈渠通,嶺南定。”


    譚學衡說的是秦始皇時期修建從湖南通往廣西的靈渠的故事,靈渠溝通了湘江水係和珠江水係,讓中原勢力可以通過水路直達南越之地,為秦始皇平定嶺南立下了汗馬功勞。


    可當時修建的時候,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認為會導致湘江水三分流入漓江,導致湘水外漏。當然結局沒有發生這種悲劇,或許發生了,隻是隨著時代的推移,生態自己調整了過來,導致後人根本就沒有察覺。


    譚學衡是一個清朝家庭官僚出身,他父親是清朝進士,他自幼在廣東水陸師學堂讀書,畢業後進入英國海軍學校,之後一直在海軍任職,直到1914年的時候,廣東發大水,各界要求治理河道,當時的袁世凱政府任命了賦閑在家的譚學衡為治水督辦。


    譚學衡設立了廣東治河處,雇傭了瑞典籍工程師,在上海疏通黃浦江水道的海德生、柯維廉二人,在譚學衡治理期間,詳細測繪了龐大的珠江水係,後來米青在廣東搞建設,重點就是航運,繼續用譚學衡,在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下,他用了十年時間,將廣東的水道修建成了中國最好的航運水道,兼顧灌溉和防洪。


    當然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的團隊中,始終有英國人、荷蘭人、瑞典人等歐洲人。


    比如這次的贛粵運河工程,總工程師是張謇建立的河海工行學校校長李儀祉,但是團隊中的一半工程師都是世界團隊,甚至包括了三個日本人。


    很顯然中國目前的水力技術力量,還不足以應對如此大型的工程技術,這不丟人,因為畢竟是一個後發的國家,目前能在鐵路工程和機械製造領域自給自足就已經難能可貴了,不可能在所有的領域都趕上發達國家,不然真當人家幾百年積累是****的。


    楊潮並不反對國家團隊,甚至大度的喊出了“要大力利用全球智力來為中國服務”的口號。


    不過對於譚學衡說的,不會影響江西水位一事,楊潮卻有八分懷疑,覺得譚學衡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說話的,江西的水流入廣東,怎麽可能不影響水位。


    看到楊潮狐疑的眼神,譚學衡立刻就解釋起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崛起190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狂人阿Q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狂人阿Q並收藏大國崛起190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