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楊潮在德國的商業活動,英國人發表了一篇《中國人工業大屠殺!》為標題的報道,瞬間這篇報道就傳遍了世界。←頂點小說,


    因為楊潮跟德國人達成的商業協議,實在是太驚人了。


    楊潮跟德國達成了化學工業、電力工業、機車製造、機床生產、鍾表工業、造船、冶金、采礦設備,等幾乎涵蓋所有現代工業部門的合作。


    楊潮將這叫做全方位合作,而且跟與美國的合作不同,這些企業將全部是德國獨資。


    這份計劃牽扯到的資金總額達到了40億馬克,折合2億英鎊,10億美元,這是前所未有的大合作!


    德國人之所以願意接受這種程度的合作,第一是因為最近的輿論,第二是因為楊潮願意讓他們獨資,讓他們在青島投資等等優惠條件,最重要的一點是,楊潮給德國銀行拉來了整整兩百噸黃金。


    這筆黃金,足夠買下一個小型工業體係了。


    楊潮自己也被自己的大手筆感到滿意,認為這是前無古人的,如果楊潮知道,德國擁有的剩餘資本會有多麽驚人,後世的曆史上德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向海外輸出的總資本額有440億馬克,楊潮就該知道自己貸這點貸款不過是小兒科。


    當然楊潮拉來的這兩百噸黃金,價值5億5千八百多萬馬克,1億3千三百多萬美元,顯然不足以啟動40億馬克的投資,但是如果隻是作為利息抵押的話,那麽就足夠了,楊潮以兩百噸黃金為抵押,貸款40億馬克。稱作工業化貸款,將為德國合作企業提供貸款。


    這筆巨大的貸款,德國銀行團甚至感覺到有些一口氣吃不下的意思,不過到了嘴邊的肥肉,怎麽可能放過,於是他們動員了全國銀行的力量。硬生生承銷了這筆債券,在這筆巨大的利益下,德國政府也完全喪失了理智,完全接受了經濟學家的新理論,開始出台各種政策大量支持德國工業走出去,去山東,去中國。


    並且他們放出聲音,隻有中國這麽大體量的的經濟體,才有潛力發展成為能平衡德國經濟的天平另一端的砝碼。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在皇宮中為楊潮舉辦了最為盛大的歡迎舞會。據說規模比當年李鴻章到來的時候還要龐大。


    德國外交部長重新跟楊潮討論中德結盟可能性問題,他們在前年,日俄戰爭結束的時候,曾經由德皇提議過,在東方由中國、美國和德國進行結盟。


    顯然德國人看到英國跟日本結盟後,在東亞擁有了一個好打手,更方便擴張勢力了,之所以拉上美國。是因為德國人覺得美國人對中國沒有多少政治野心,更多的方麵集中在經濟利益。因此是最無害的。


    日俄戰爭後,德國人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擴張他們在東方的利益了,更不用說現在了。


    楊潮對這個盟約也十分熱情,雙方熱烈的商討了一番,但是表示自己不負有外交職責,自己此行隻是一次商務出行罷了。


    但是卻跟德國人達成類似美國那樣的協議。如果德國企業在商業中跟山東當地發生衝突,將以合同和協議為標準裁定,德國人不謀求商業治外法權,德資企業也將在必要的時候,積極配合山東政府。服從山東政府的管理。


    同時德國人還發表了一份措辭強硬的聲明,表示中國與德國這次工業合作,完全是商業性質的,德國絕對不允許任何國家,以此為借口,向中國政府施壓。


    好吧,某些人又要罵楊潮又認了一個幹爹了。


    有楊潮的兩百噸黃金的注入,40億馬克工業計劃立刻啟動,大量的德國工廠得到了新的訂單,大量的失業人員得到了新的工作,大量的貨船開始裝載人員物資前往中國,德國的經濟危機竟然就此結束,開始以一種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複蘇。


    其實所謂的經濟危機,不過是工業化後的剩餘資本找不到出路,大量滯留在本國的市場中尋求短期利潤,從而不斷的推高各種股份、債券的價格,製造出來了泡沫而已。


    可是由於楊潮用兩百噸黃金,撬動了高大一千多噸黃金的投資,與這些黃金對應的貨幣開始從德國的市場中抽離出來,顯然暫時解決了資本過剩的問題,接著工廠又接到了訂單,工業走上正軌是正常的,繼續深陷危機的泥潭才是不正常的。


    但是德國人,尤其是經濟界人士,卻認定這種情況,正是對他們經濟平衡木理論最大的支持,甚至連其他國家都開始接受他們這種理論了,德國政府更是深信不疑,極其熱情的招待楊潮在德國各地遊玩,但是楊潮留了不到一個月,就不得不離開了,因為他遇到麻煩了,有人攻擊了他,準確的說說他的產業,更準確的說是攻擊了他的銀行。


    “果然不對勁,要是早注意就好了,還是小看匯豐的野心。”


    楊潮盯著大屏幕上的數據分析表自言自語道。


    這是謝冠輝通過電報發過來的數據,是最近一個月來,位於上海的楊子工業化銀行總部票據進出數據。


    楊潮發現,從大概一個月前開始,也就是自己剛到德國,剛跟德國人宣布了合作開始,就開始有不正常的數據進出了。


    去年經過擠兌之後,楊潮讓謝冠輝一口氣在漢口等口岸開設了十來家銀行,同時開始大肆印刷新的銀行券。


    楊子銀行新的銀行券分為兩種,一種是銀兩券,一種是金元券,銀兩券對應的自然是白銀,而金元券對應的在是黃金,一元金元券的含金量定為一克。


    以目前的金銀家比例,一元金元券跟一兩銀兩券價值差不多,在上下浮動,因為一兩黃金的價格基本上一直維持在37克左右白銀,也就是一兩的樣子。


    楊潮這樣改變的目的,當然是方便金銀兌換,用來從洋人銀行手裏搶生意,將洋人把持的外貿進出口匯兌業務拿過來,讓中國參與進出口貿易的商人,將金銀之間的匯兌交給楊子銀行。


    之前一直都很正常,每個月從事金銀之間兌換的數額都在二三十萬兩黃金上下,可是一個半月前,突然開始出現不正常數據,兌換額度開始緩慢攀升,一個月後竟然達到了五十萬金元。


    之後曲線上又開始出現,某一天兌換額猛然暴增的情況。


    楊潮從已經做成曲線的圖形上看到,每日兌換額基本上形成一條平直的曲線,包括增長那一端曲線都比較平直的上升,顯然是有人在悄悄不斷的吸納楊子銀行的金元券,做的很隱蔽,之後再突然兌換,讓這條曲線上很紮眼的出現了幾個不正常的峰值和穀底波動,就好像心電圖上心髒突然跳了一下的樣子。


    很顯然這是不正常的,而且出現這種跳動的日子也沒有規律,有時候隔一兩天,有時候隔三五天,根據謝冠輝的記錄,來兌換的人倒是很正常,就是平時一些經營進出口的客戶,因此他也沒有留心,以為是對方突然有大額生意了。


    可是最近市麵上流傳出一種消息,那就是楊子銀行將黃金都運到德國去了,楊子銀行的金庫其實已經空了,於是凡是在楊子銀行存黃金的客戶,開始了擠兌,要把存金提走。


    楊子銀行的黃金儲備隻有二十萬兩,可是也都借給客戶周全去了,日常兌換用的,全是其他客戶的存金,一旦被擠兌,還真的付不出來,作為一個銀行,一旦資金斷裂,那就意味著破產,這是毫無疑問的。


    “金融戰啊!”


    楊潮冷笑一聲,事情恐怕沒有那麽簡單,匯豐銀行還真是不死心。


    “這怕是看上我的黃金了!”


    楊潮突然又想到,這次可能跟以前不一樣了,自己在歐美大肆灑金,尤其是在德國拋出了兩百噸黃金的壯舉,如果說英法銀行不眼紅,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年頭各國的黃金儲備都還沒有後世那麽龐大,數據記載,一戰前,英國的黃金儲備有1萬2千噸,而俄國是1千2、3百噸的樣子,美國官方儲備不到200噸,但是摩根這些銀行家的金庫中卻有1千多噸,而德法兩國的黃金儲備,都是2千噸多點。


    現在已經是1908年了,距離第一次世界大戰6年時間,英國人主要的黃金來源地南非一年產金量不過100多噸,顯然他們的黃金儲備短期內增加不多,也就是說現在英國人就擁有1萬噸上下的黃金儲備。


    這1萬噸黃金,就是英國人稱霸世界的底氣,就是英鎊作為國際貨幣的資本,是倫敦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的原因。


    這也是德國人會為了200噸黃金瘋狂的原因,因為楊潮等於將他們的黃金儲備,提高了一成,金本位製度下,這意味著他們的資本更雄厚,可以印刷出更多的馬克,有能力在金融危機中對更多的企業進行救助,總之這意味著他們的國力提升。


    可是德國人瘋狂的原因,也是其他野狼眼紅的原因,當所有人都看到楊潮手裏有黃金的時候,他們不動心才怪了,這是一個叢林法則大行其道的時代,動心自然就要動手。


    所以匯豐先動手了,他們看到楊潮在歐洲拋出去那麽多黃金後,認定楊潮手裏不可能擁有更多的黃金,所以開始狙殺楊子銀行,想要一口氣將楊子銀行吞下。(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崛起190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狂人阿Q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狂人阿Q並收藏大國崛起190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