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希德確實得到了楊潮的賞識,但是得到的機會不是他想象的機會,而是楊潮的邀請,邀請他到齊柏林—楊潮公司去擔任設計師。
雖然不是洛克希德想象的那樣,但是這樣一個機會,實在不是一個汽車修理工能夠拒絕的,不僅僅是高薪的問題,加入齊柏林—楊潮飛艇公司這樣的明星公司,跟齊柏林這樣的偶像一起工作,從事喜愛的航空事業,這些理由對一個他這樣的年輕人來說,簡直是做夢一般,於是他都沒有考慮,結結巴巴中就答應了。
不過洛克希德暫時還不能去中國,而是負責留在美國,楊潮聯係了美國的富強dang分部,讓他們挑選人員,組成一個團隊,專門吸引一些美國設計人才到飛艇公司工作,最好有輝煌的工作資曆,比如有豐富的設計經驗,無論是設計汽車的,還是設計其他什麽玩意的,隻要有相關的經驗,或者有非常顯赫的學曆背景,比如麻省、哥倫比亞這樣的大學畢業,然後有十年以上的工程師資格。
這樣的人才放在哪個國家都是精英,但是此時是經濟危機時期,這樣的人不至於餓死,但是失業者還是比比皆是,他們有豐厚的積蓄,可以度過這一段時期,然後在下一輪經濟擴張中找到更好的機會,但現在卻閑著。
所以楊潮才讓洛克希德留下,幫忙招募這些人才,當然不是太多人願意遠離美國去中國工作的,但是如果是齊柏林公司,那就另當別論了,齊柏林在工程界的號召力不是一般的強,後世德國人製造的許多奇奇怪怪的東西。比如噴氣式火車之類的,都冠以齊柏林的名字,就是在向齊柏林致敬。
在紐約有多留了一段時間,發現還真的吸引了不少工程師,甚至癡迷於科技的科學家,楊潮不由欣喜。這也算是一種抄底吧,抄底科技人才。至於付出,還真的不算多,兵工廠聘請那些技術人員都還拿雙倍工資呢,這些人不過是一般工資,甚至還比以前要低,就願意簽合同去中國工作三年時間,真是賺了。
同時更賺的是,橫掃了加勒比海。讓飛艇中的黃金儲量增加到了八百噸,這簡直太瘋狂了,也正是因為對海底沉船黃金有信心,楊潮這次才敢大規模的開戰工業合作,畢竟在其中楊潮基本上都是占股一半上下的。
橫掃了加勒比海的黃金之後,楊潮繼續啟程往歐洲走,一路上同樣收獲頗豐,不是有黃金船被發現。尤其是到了西班牙的維哥灣的時候,更是發了一大筆財。竟然一次撈到了一百多噸黃金。
楊潮不知道的是,他能在維哥灣這裏得到大量的黃金,還得感謝英國人。
1702年由於跟英國人的戰爭,西班牙財政狀況日漸窘困,國王菲利普五世命令南美洲西班牙殖民政府把上繳和進貢的金銀財寶用船火速送往西班牙塞維利亞。
殖民地為了讓宗主國打贏這場仗,將幾百年積攢下來的黃金全都搜刮到了一起。用十七艘大帆船拉著朝西班牙領海進發,但他們早就被英國人盯上了,眼睜睜在西班牙海岸邊,被英國人給擊沉了。
之後英國人審訊俘虜,被俘的西班牙海軍上將恰孔交代。船上有5000輛馬車的黃金珠寶,但都沉入了海底。
這就是後世著名的西班牙黃金船,可惜一直都沒有打撈出來,這次便宜楊潮了。
打撈了西班牙黃金船後,讓楊潮打撈的黃金達到了一千噸!
但這一千噸黃金,也基本上將數個世紀深埋海底的黃金一網打盡了,飛船的探測能力,可不是蓋的,被掃過之後,不敢說一根針都不會遺漏,但是想要撿漏也不是那麽容易的,起碼別想一次打撈上成噸的黃金了,頂多找到一些遺漏的金沙和一些落難船員首飾罷了。
打撈趕緊這些黃金之後,楊潮就蹬上了歐洲大陸。
這次金融危機連日本都波及到了,沒道理波及不到跟美國聯係更緊密的歐洲,尤其是歐洲金融業大受損失,他們很多銀行也參與了美國的信托投機,結果損失慘重。
工業可以說,完全是被連累的,英國和法國這兩個有大量殖民地可以傾銷商品的還好,德國這個後起之秀,偏生工業又最為發達的國家,那可就太無辜了。
不過也有一些例外,那就是跟中國關係緊密的一些企業,在這次經濟危機中情況就比較好一些,比如向中國那批正在大力建設的企業提供機器設備的,或者本身就在中國有投資的,他們情況稍微好轉一些。
這讓德國經濟界出現這樣一種論調,那就是跟殖民地平衡木假說,他們認為,在沒有大量可供傾銷的殖民地的情況下,在小型殖民地,比如青島這樣的殖民地,建立一定規模的企業,可以如同平衡木一樣,跟德國工業進行起落平衡,有效的化解德國的經濟危機。
當德國經濟危機的時候,可以抽調殖民地的資金和利潤來穩定,當德國經濟良好的時候,又可以繼續投資殖民地,讓殖民地經濟進一步發展,經濟學家認定殖民地可以成為母國經濟的平衡舵,如同天平那一端的砝碼一樣,互相起落互相穩定。
因此經濟學家開始發表觀點,支持殖民地的經濟發展,尤其是能跟德國工業互動的經濟發展,並把這叫做添加砝碼行動。
這個假說還真有市場,德國政府已經在考慮,支持鼓勵一部分工業企業到殖民地投資了。
而作為以招商引資為目的得楊潮,在這種輿論環境下,突然變得空前重要起來,楊潮的一舉一動在歐洲都受到關注,但是在德國卻幾乎是一種現象了。
不過楊潮還是打算在調調德國人的胃口,他第一站去的不是德國,而是英國。
他首先解決鐵路融資的問題,上次答應了英國人發行一千萬英鎊債券的鐵路債券。這次就是來兌現的,當然駐英公使也可以處理這種事,但是作為為楊潮外交活動添磚加碼的考慮,中國鐵路總公司授權楊潮負責這次債券發行活動。
並且楊潮跟英國簽訂了一份新的鐵路修建計劃,英國想要修建一條從緬甸到中國雲南的鐵路,此前的清政府一直都不答應。但是楊潮答應了,後世中國想修一條從雲南通往印度洋的鐵路有多難,楊潮可是很清楚的。
隻不過那個時代,中國希望從緬甸通往印度洋,而這個時代,英國人想從印度洋通往中國罷了,說白了就是國力更強的國家更傾向於擴張。清政府是保守的,擔心英國人滲透到雲南,但是楊潮可不擔心。他有信心擋得住英國人。
除了鐵路合作,楊潮還決定跟英國造船業進行一次互動,不過不是引入英國造船企業,而是在英國訂購了兩艘無畏級,英國人給了一個優惠價,總價一千萬美元,要知道英國人建造無畏號可是花了一百八十萬英鎊的,折合九百萬美元呢。現在兩艘才一千萬。
但誰叫現在是經濟危機時期,鋼材、人工價格都大大降低。隻要能不賠錢,英國人巴不得白白做工呢,至少還能讓他們的船台不空著,讓他們的造船工人有活幹,不至於失業,出於保護英國造船工業的目的。這個合同也是不虧的。
楊潮的還有附加條款,英國人必須派人幫中國訓練海軍,英國人沒有任何理由拒絕。
之後去了法國,跟法國液化空氣公司簽訂了一份合資合同,雙方在中國合作生產壓力空氣罐。這個合作是有基礎的。楊潮的飛艇公司現在可是液化空氣公司最大的客戶,這兩年采購了數百個空氣罐用來存儲氦氣。在楊潮今後幾年建造百艘飛艇的大市場刺激下,即便不合資,液化空氣公司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去中國投資了。
還跟法國人確定了成昆鐵路的具體協議,這也是此前楊潮答應法國人的,當時是為了讓法國在正太鐵路問題上讓步,楊潮答應法國人修建雲南通往四川的鐵路,並且雇傭法國人,這次來就是落實這個問題的。而且楊潮表示,將全部使用法國技術人員,並且在中國自己材料和設備無法滿足條件的情況下,將優先采購法國材料和設備。鐵路的融資則全部在巴黎進行。
楊潮這次來,可謂給英法都送來了大禮,但是重頭戲則是在德國。
早在楊潮離開美國之前,就已經讓富強dang柏林分部成立了招募科學人員的團隊,在楊潮到達德國前,他們就已經招募到了一千多人的技術人才,其中不乏普朗特這樣的重量級物理學家,普朗特接受了飛艇公司的邀請,將到山東去從事飛艇空氣動力學的研究工作。
能夠吸引到普朗特這樣級別的人物,楊潮其實並不是很吃驚,齊柏林在美國都有那麽大的號召力,在德國如果不能吸引一批重量級人物,那就不正常了。
不過能吸引到普朗特還是得天時地利人和,普朗特1904年發表了低速流動的邊界層理論,其實就是空氣動力學一種理論,空氣動力學目前還是一門前沿學術,而目前跟空氣動力學最貼近的毫無疑問就是齊柏林飛艇,因此他去飛艇公司做研究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這樣的人物,當然不能隻讓他們去研究,楊潮打算給他配一批顧問,比如從德國畢業的一些物理學學生,讓他們給普朗特做助手,同時跟隨普朗特完成碩士教育。
隻可惜楊潮大力邀請的哈珀沒有答應去山東,作為首屈一指的化學家,正在著手進行研究用氮氣和氫氣直接合成氨研究的科學家,德國人可不舍得讓他去中國,因為合成氨可是關乎到能否直接從空氣中得到硝,而硝是製造zha藥的必要原材料,硝礦貿易可是一直被英國人壟斷的,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德**事工業就會一直受製於英國,一旦跟英國打仗,一年內德國就會消耗完所有zha藥,隻能投降了。
一戰德國之所以能堅持三四年之久,正是因為哈珀完成了合成氨工藝,德國人直接可以以空氣為原料,生產tntzha藥。不過楊潮資助了哈珀的研究,在德國政府默許下,哈珀答應一旦研究成功,將跟楊潮共享合成氨技術。
哈珀不知道的是,他的研究將在幾個月內就完成,當然楊潮此時也不知道,隻是機緣巧合罷了。
這隻是小插曲,小到德國人在後世的曆史中都沒有多過記載,不是不重要,而是跟接下來楊潮跟德國人的合作來說,簡直不值一提。
因為楊潮之後跟德國人達成的一係列合作,轟動了整個世界,被稱為改變世界格局的一次合作。(未完待續。)
雖然不是洛克希德想象的那樣,但是這樣一個機會,實在不是一個汽車修理工能夠拒絕的,不僅僅是高薪的問題,加入齊柏林—楊潮飛艇公司這樣的明星公司,跟齊柏林這樣的偶像一起工作,從事喜愛的航空事業,這些理由對一個他這樣的年輕人來說,簡直是做夢一般,於是他都沒有考慮,結結巴巴中就答應了。
不過洛克希德暫時還不能去中國,而是負責留在美國,楊潮聯係了美國的富強dang分部,讓他們挑選人員,組成一個團隊,專門吸引一些美國設計人才到飛艇公司工作,最好有輝煌的工作資曆,比如有豐富的設計經驗,無論是設計汽車的,還是設計其他什麽玩意的,隻要有相關的經驗,或者有非常顯赫的學曆背景,比如麻省、哥倫比亞這樣的大學畢業,然後有十年以上的工程師資格。
這樣的人才放在哪個國家都是精英,但是此時是經濟危機時期,這樣的人不至於餓死,但是失業者還是比比皆是,他們有豐厚的積蓄,可以度過這一段時期,然後在下一輪經濟擴張中找到更好的機會,但現在卻閑著。
所以楊潮才讓洛克希德留下,幫忙招募這些人才,當然不是太多人願意遠離美國去中國工作的,但是如果是齊柏林公司,那就另當別論了,齊柏林在工程界的號召力不是一般的強,後世德國人製造的許多奇奇怪怪的東西。比如噴氣式火車之類的,都冠以齊柏林的名字,就是在向齊柏林致敬。
在紐約有多留了一段時間,發現還真的吸引了不少工程師,甚至癡迷於科技的科學家,楊潮不由欣喜。這也算是一種抄底吧,抄底科技人才。至於付出,還真的不算多,兵工廠聘請那些技術人員都還拿雙倍工資呢,這些人不過是一般工資,甚至還比以前要低,就願意簽合同去中國工作三年時間,真是賺了。
同時更賺的是,橫掃了加勒比海。讓飛艇中的黃金儲量增加到了八百噸,這簡直太瘋狂了,也正是因為對海底沉船黃金有信心,楊潮這次才敢大規模的開戰工業合作,畢竟在其中楊潮基本上都是占股一半上下的。
橫掃了加勒比海的黃金之後,楊潮繼續啟程往歐洲走,一路上同樣收獲頗豐,不是有黃金船被發現。尤其是到了西班牙的維哥灣的時候,更是發了一大筆財。竟然一次撈到了一百多噸黃金。
楊潮不知道的是,他能在維哥灣這裏得到大量的黃金,還得感謝英國人。
1702年由於跟英國人的戰爭,西班牙財政狀況日漸窘困,國王菲利普五世命令南美洲西班牙殖民政府把上繳和進貢的金銀財寶用船火速送往西班牙塞維利亞。
殖民地為了讓宗主國打贏這場仗,將幾百年積攢下來的黃金全都搜刮到了一起。用十七艘大帆船拉著朝西班牙領海進發,但他們早就被英國人盯上了,眼睜睜在西班牙海岸邊,被英國人給擊沉了。
之後英國人審訊俘虜,被俘的西班牙海軍上將恰孔交代。船上有5000輛馬車的黃金珠寶,但都沉入了海底。
這就是後世著名的西班牙黃金船,可惜一直都沒有打撈出來,這次便宜楊潮了。
打撈了西班牙黃金船後,讓楊潮打撈的黃金達到了一千噸!
但這一千噸黃金,也基本上將數個世紀深埋海底的黃金一網打盡了,飛船的探測能力,可不是蓋的,被掃過之後,不敢說一根針都不會遺漏,但是想要撿漏也不是那麽容易的,起碼別想一次打撈上成噸的黃金了,頂多找到一些遺漏的金沙和一些落難船員首飾罷了。
打撈趕緊這些黃金之後,楊潮就蹬上了歐洲大陸。
這次金融危機連日本都波及到了,沒道理波及不到跟美國聯係更緊密的歐洲,尤其是歐洲金融業大受損失,他們很多銀行也參與了美國的信托投機,結果損失慘重。
工業可以說,完全是被連累的,英國和法國這兩個有大量殖民地可以傾銷商品的還好,德國這個後起之秀,偏生工業又最為發達的國家,那可就太無辜了。
不過也有一些例外,那就是跟中國關係緊密的一些企業,在這次經濟危機中情況就比較好一些,比如向中國那批正在大力建設的企業提供機器設備的,或者本身就在中國有投資的,他們情況稍微好轉一些。
這讓德國經濟界出現這樣一種論調,那就是跟殖民地平衡木假說,他們認為,在沒有大量可供傾銷的殖民地的情況下,在小型殖民地,比如青島這樣的殖民地,建立一定規模的企業,可以如同平衡木一樣,跟德國工業進行起落平衡,有效的化解德國的經濟危機。
當德國經濟危機的時候,可以抽調殖民地的資金和利潤來穩定,當德國經濟良好的時候,又可以繼續投資殖民地,讓殖民地經濟進一步發展,經濟學家認定殖民地可以成為母國經濟的平衡舵,如同天平那一端的砝碼一樣,互相起落互相穩定。
因此經濟學家開始發表觀點,支持殖民地的經濟發展,尤其是能跟德國工業互動的經濟發展,並把這叫做添加砝碼行動。
這個假說還真有市場,德國政府已經在考慮,支持鼓勵一部分工業企業到殖民地投資了。
而作為以招商引資為目的得楊潮,在這種輿論環境下,突然變得空前重要起來,楊潮的一舉一動在歐洲都受到關注,但是在德國卻幾乎是一種現象了。
不過楊潮還是打算在調調德國人的胃口,他第一站去的不是德國,而是英國。
他首先解決鐵路融資的問題,上次答應了英國人發行一千萬英鎊債券的鐵路債券。這次就是來兌現的,當然駐英公使也可以處理這種事,但是作為為楊潮外交活動添磚加碼的考慮,中國鐵路總公司授權楊潮負責這次債券發行活動。
並且楊潮跟英國簽訂了一份新的鐵路修建計劃,英國想要修建一條從緬甸到中國雲南的鐵路,此前的清政府一直都不答應。但是楊潮答應了,後世中國想修一條從雲南通往印度洋的鐵路有多難,楊潮可是很清楚的。
隻不過那個時代,中國希望從緬甸通往印度洋,而這個時代,英國人想從印度洋通往中國罷了,說白了就是國力更強的國家更傾向於擴張。清政府是保守的,擔心英國人滲透到雲南,但是楊潮可不擔心。他有信心擋得住英國人。
除了鐵路合作,楊潮還決定跟英國造船業進行一次互動,不過不是引入英國造船企業,而是在英國訂購了兩艘無畏級,英國人給了一個優惠價,總價一千萬美元,要知道英國人建造無畏號可是花了一百八十萬英鎊的,折合九百萬美元呢。現在兩艘才一千萬。
但誰叫現在是經濟危機時期,鋼材、人工價格都大大降低。隻要能不賠錢,英國人巴不得白白做工呢,至少還能讓他們的船台不空著,讓他們的造船工人有活幹,不至於失業,出於保護英國造船工業的目的。這個合同也是不虧的。
楊潮的還有附加條款,英國人必須派人幫中國訓練海軍,英國人沒有任何理由拒絕。
之後去了法國,跟法國液化空氣公司簽訂了一份合資合同,雙方在中國合作生產壓力空氣罐。這個合作是有基礎的。楊潮的飛艇公司現在可是液化空氣公司最大的客戶,這兩年采購了數百個空氣罐用來存儲氦氣。在楊潮今後幾年建造百艘飛艇的大市場刺激下,即便不合資,液化空氣公司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去中國投資了。
還跟法國人確定了成昆鐵路的具體協議,這也是此前楊潮答應法國人的,當時是為了讓法國在正太鐵路問題上讓步,楊潮答應法國人修建雲南通往四川的鐵路,並且雇傭法國人,這次來就是落實這個問題的。而且楊潮表示,將全部使用法國技術人員,並且在中國自己材料和設備無法滿足條件的情況下,將優先采購法國材料和設備。鐵路的融資則全部在巴黎進行。
楊潮這次來,可謂給英法都送來了大禮,但是重頭戲則是在德國。
早在楊潮離開美國之前,就已經讓富強dang柏林分部成立了招募科學人員的團隊,在楊潮到達德國前,他們就已經招募到了一千多人的技術人才,其中不乏普朗特這樣的重量級物理學家,普朗特接受了飛艇公司的邀請,將到山東去從事飛艇空氣動力學的研究工作。
能夠吸引到普朗特這樣級別的人物,楊潮其實並不是很吃驚,齊柏林在美國都有那麽大的號召力,在德國如果不能吸引一批重量級人物,那就不正常了。
不過能吸引到普朗特還是得天時地利人和,普朗特1904年發表了低速流動的邊界層理論,其實就是空氣動力學一種理論,空氣動力學目前還是一門前沿學術,而目前跟空氣動力學最貼近的毫無疑問就是齊柏林飛艇,因此他去飛艇公司做研究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這樣的人物,當然不能隻讓他們去研究,楊潮打算給他配一批顧問,比如從德國畢業的一些物理學學生,讓他們給普朗特做助手,同時跟隨普朗特完成碩士教育。
隻可惜楊潮大力邀請的哈珀沒有答應去山東,作為首屈一指的化學家,正在著手進行研究用氮氣和氫氣直接合成氨研究的科學家,德國人可不舍得讓他去中國,因為合成氨可是關乎到能否直接從空氣中得到硝,而硝是製造zha藥的必要原材料,硝礦貿易可是一直被英國人壟斷的,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德**事工業就會一直受製於英國,一旦跟英國打仗,一年內德國就會消耗完所有zha藥,隻能投降了。
一戰德國之所以能堅持三四年之久,正是因為哈珀完成了合成氨工藝,德國人直接可以以空氣為原料,生產tntzha藥。不過楊潮資助了哈珀的研究,在德國政府默許下,哈珀答應一旦研究成功,將跟楊潮共享合成氨技術。
哈珀不知道的是,他的研究將在幾個月內就完成,當然楊潮此時也不知道,隻是機緣巧合罷了。
這隻是小插曲,小到德國人在後世的曆史中都沒有多過記載,不是不重要,而是跟接下來楊潮跟德國人的合作來說,簡直不值一提。
因為楊潮之後跟德國人達成的一係列合作,轟動了整個世界,被稱為改變世界格局的一次合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