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明自打哥哥趙文亮被擒而亡後,與老將石頵極力反對後主孟昶投降。可惜事與願違,後蜀後主孟昶不願百姓再受戰亂之禍,命李昊修降表,向宋稱臣。趙文明一怒之下,率領本部人馬,攜誌同道合的後蜀文武入駐巴郎山,自立為王。依舊以蜀國自稱,號蜀武帝。
與此同時,一麵招兵買馬,一麵與宋朝政府抗爭。時至今日,巴蜀一帶宋國將領多次圍剿,無一獲勝。
成都府路知府大人呂餘慶最是積極,一直想消滅這些後蜀餘孽,解除邊患。可是幾次發兵都是無功而返,還勞民傷財,讓太宗十分不悅。
若不是有這些個事情,以呂餘慶的能力,恐怕早就升為一二品的大員,在京城大展拳腳了。
不過這趙文明雖說反宋,卻從不危害百姓。而且還多此幫扶周邊民眾,每逢災害之年,時常發些糧食儲備,共巴郎山附近百姓過活。在當地也是頗有威望,受民眾愛戴。
但逢宋軍圍剿,周邊百姓主動上山通報,也是巴郎山久攻不下的原因之一。
呂餘慶百般無奈,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認了這巴郎山一夥存在。不過這巴郎山卻也有一好,雖反宋,卻也不於吐蕃相善。更是常常劫持吐蕃富商,讓吐蕃人苦不堪言。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吐蕃、大宋兩國交界處的緩衝帶,對於雙方互有利弊。
蓮花教教主郭長達,副教主馬道通逃匿於此,也是因為此地乃後蜀舊部,與宋不合,自然更適合立足於此,共謀討宋之事。
兩人初到巴郎山,表明了身份,便受到蜀武帝趙文明的盛情款待。更是授命,奉為國師,留在巴郎山。
聽聞後蜀主孟昶之子孟玄寶被宋擒獲,生死不明,勃然大怒。便要領兵五萬,發兵開封府,救出後主之子孟玄寶。兩位道長,文武百官好生勸慰,這才作罷。不過,也尋人商討了陷入開封,營救皇子的事宜,最終無果而終。
義俠吳廣等人聽罷範全來的介紹,自然也都有一些思量。次日又一同前往知府衙門,麵見知府大人呂餘慶。畢竟,這次緝拿兇犯,最主要的還是配合朝廷,以開封府為首,行事此事。
一番詳談後,定下主意。因巴郎山易守難攻,不易強攻,還是智取為妙。而且宋朝有令,但凡調兵,非朝廷下旨,領兵符不可。知府手中兵將隻可防禦,不可擅自離開駐地。
於是決定那個,先派義俠吳廣、食神範全來、活算盤秋魁等人上山協商,以和談的方式緝拿二賊人。此外,借由此事,若是內促成兩方和解,哪怕日後這趙文明依舊在巴郎山上,隻要稱臣,也算是大功一件。
可此時上山,確實兇險。若是敵人不從,痛下殺手,幾人也是兇多吉少。故此,才讓這些個武林中的高人上山,若是有個風險,脫困也是不難。
次日一早,幾人收拾行囊,一同前往巴郎山。一路無話,幾人抵達巴郎山腳下一座村莊。此地名叫驢驢店,是通往巴郎山的最後一座村落。再往西南走八九公裏,便是巴郎山入口鄧生溝。沿途群山聳立,唯有一條山道可通。過了這巴郎山,便是吐蕃國小金縣地界的四姑娘山。
可見這巴郎山乃兩國交界的咽喉要道,又是一處險地。在此盤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除非腹背受敵,否則很難殲滅。而大宋與吐蕃本就是貌合神離,怎可能共同舉兵討敵。
進一步說,即便兩國共擊之。隻要趙文明帶部潛入深山之中,打起遊擊戰。就算兩國百萬大軍,恐怕也得空手而迴。
可見虎父無犬子,將門無懦夫。這趙文明也是傳承了先祖之能,頗有將帥之才。單這一處棲身之地,便可見功力之深。若非有獨到軍事眼光,以及領兵才能,如何能在夾縫之中,生存如此之久。
這驢驢店,本就是個村落,漢藏兩族在此居住。十幾戶的人家,皆是以放牧、打獵為生。幾人到此,找了個人家借宿。借宿這家人男的是漢人叫徐三,四十來歲憨厚老實。女的是藏族姑娘叫卓瑪,三十多歲倒也是個能幹的媳婦。
兩人好客,便讓幾人住下。一問緣由,居然是為了來巴郎山找山中蜀武帝趙文明的,更是熱情,好生款待。拿了些野味、草果酒供其食用。
這邊徐三在前忙裏忙外,媳婦卓瑪卻借口再做幾個拿手菜,出了屋子。
這屋裏一眾人,除了秋子嫣沒什麽腦子,其餘的個個都是人精。尤其活算盤秋魁、黨項公主拓跋玉兒更是尤甚。一看卓瑪借口出去,再加上來前便知附近村民多是巴郎山眼線,自然也就明白了過來。
這秋魁原本沒有同往,結果剛到家中,發現女兒跟著拓跋玉兒跑了,知道定是找王猿、白少羽二人同往成都了。一想自己也算是初到大宋,受了聖恩。正好借此機會,立下一功,已報君恩。這才帶著要好的兄弟飛羽箭周元、入地鼠白昊一同趕來。
秋魁一看卓瑪借口要走,便給拓跋玉兒以及女兒秋子嫣打了個眼色。畢竟女人之間的事,男人若是出麵不太合適,還是這兩個姑娘家去最合不過。
拓跋玉兒也早有發現,一看秋魁眼色,拉起來秋子嫣就往外走。秋子嫣不明所以,手中的兔子腿還抓在手中,說:“幹嘛啊?我還沒吃飽呢!”
拓跋玉兒小聲道:“我尿急,外麵黑,不敢獨往,你陪陪我。”
秋子嫣不耐煩道:“女人就是麻煩!”全然忘了自己也是女兒身。不過也是麻利人,舔了舔手上的殘油,便起身同往。
結果出了屋門,拓跋玉兒拉著她沒往茅廁走,而是往屋後趕去。秋子嫣正在納悶,卻見卓瑪偷偷摸摸正要從後門而出。
秋子嫣“咦”了一聲,道:“卓瑪大姐,你不是說還要給俺們弄些好菜嗎?怎麽要走啊?我還沒吃飽呢!”
卓瑪一聽有人說話,嚇了一跳,迴頭支支吾吾半天,沒說出話來。
秋子嫣自作聰明道:“哦,我知道了,定是家中的野味、果子被我們吃完了,卓瑪大姐要出門買點。”
卓瑪一聽,忙道:“對對對,平日裏家中沒有這麽多客人,準備不足。我趕緊上外麵給你們借點。”
拓跋玉兒卻道:“我之前還見,廚房裏還有不少東西。卓瑪大姐怎說沒有啊?”
秋子嫣一聽,本想說我們啥時候去過廚房。結果剛要張嘴,被拓跋玉兒攔住,便沒說出來。
卓瑪一聽,又是慌亂起來。
拓跋玉兒道:“依我之見,卓瑪大姐,定是要夜會郎君,無意在此了!”
與此同時,一麵招兵買馬,一麵與宋朝政府抗爭。時至今日,巴蜀一帶宋國將領多次圍剿,無一獲勝。
成都府路知府大人呂餘慶最是積極,一直想消滅這些後蜀餘孽,解除邊患。可是幾次發兵都是無功而返,還勞民傷財,讓太宗十分不悅。
若不是有這些個事情,以呂餘慶的能力,恐怕早就升為一二品的大員,在京城大展拳腳了。
不過這趙文明雖說反宋,卻從不危害百姓。而且還多此幫扶周邊民眾,每逢災害之年,時常發些糧食儲備,共巴郎山附近百姓過活。在當地也是頗有威望,受民眾愛戴。
但逢宋軍圍剿,周邊百姓主動上山通報,也是巴郎山久攻不下的原因之一。
呂餘慶百般無奈,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認了這巴郎山一夥存在。不過這巴郎山卻也有一好,雖反宋,卻也不於吐蕃相善。更是常常劫持吐蕃富商,讓吐蕃人苦不堪言。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吐蕃、大宋兩國交界處的緩衝帶,對於雙方互有利弊。
蓮花教教主郭長達,副教主馬道通逃匿於此,也是因為此地乃後蜀舊部,與宋不合,自然更適合立足於此,共謀討宋之事。
兩人初到巴郎山,表明了身份,便受到蜀武帝趙文明的盛情款待。更是授命,奉為國師,留在巴郎山。
聽聞後蜀主孟昶之子孟玄寶被宋擒獲,生死不明,勃然大怒。便要領兵五萬,發兵開封府,救出後主之子孟玄寶。兩位道長,文武百官好生勸慰,這才作罷。不過,也尋人商討了陷入開封,營救皇子的事宜,最終無果而終。
義俠吳廣等人聽罷範全來的介紹,自然也都有一些思量。次日又一同前往知府衙門,麵見知府大人呂餘慶。畢竟,這次緝拿兇犯,最主要的還是配合朝廷,以開封府為首,行事此事。
一番詳談後,定下主意。因巴郎山易守難攻,不易強攻,還是智取為妙。而且宋朝有令,但凡調兵,非朝廷下旨,領兵符不可。知府手中兵將隻可防禦,不可擅自離開駐地。
於是決定那個,先派義俠吳廣、食神範全來、活算盤秋魁等人上山協商,以和談的方式緝拿二賊人。此外,借由此事,若是內促成兩方和解,哪怕日後這趙文明依舊在巴郎山上,隻要稱臣,也算是大功一件。
可此時上山,確實兇險。若是敵人不從,痛下殺手,幾人也是兇多吉少。故此,才讓這些個武林中的高人上山,若是有個風險,脫困也是不難。
次日一早,幾人收拾行囊,一同前往巴郎山。一路無話,幾人抵達巴郎山腳下一座村莊。此地名叫驢驢店,是通往巴郎山的最後一座村落。再往西南走八九公裏,便是巴郎山入口鄧生溝。沿途群山聳立,唯有一條山道可通。過了這巴郎山,便是吐蕃國小金縣地界的四姑娘山。
可見這巴郎山乃兩國交界的咽喉要道,又是一處險地。在此盤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除非腹背受敵,否則很難殲滅。而大宋與吐蕃本就是貌合神離,怎可能共同舉兵討敵。
進一步說,即便兩國共擊之。隻要趙文明帶部潛入深山之中,打起遊擊戰。就算兩國百萬大軍,恐怕也得空手而迴。
可見虎父無犬子,將門無懦夫。這趙文明也是傳承了先祖之能,頗有將帥之才。單這一處棲身之地,便可見功力之深。若非有獨到軍事眼光,以及領兵才能,如何能在夾縫之中,生存如此之久。
這驢驢店,本就是個村落,漢藏兩族在此居住。十幾戶的人家,皆是以放牧、打獵為生。幾人到此,找了個人家借宿。借宿這家人男的是漢人叫徐三,四十來歲憨厚老實。女的是藏族姑娘叫卓瑪,三十多歲倒也是個能幹的媳婦。
兩人好客,便讓幾人住下。一問緣由,居然是為了來巴郎山找山中蜀武帝趙文明的,更是熱情,好生款待。拿了些野味、草果酒供其食用。
這邊徐三在前忙裏忙外,媳婦卓瑪卻借口再做幾個拿手菜,出了屋子。
這屋裏一眾人,除了秋子嫣沒什麽腦子,其餘的個個都是人精。尤其活算盤秋魁、黨項公主拓跋玉兒更是尤甚。一看卓瑪借口出去,再加上來前便知附近村民多是巴郎山眼線,自然也就明白了過來。
這秋魁原本沒有同往,結果剛到家中,發現女兒跟著拓跋玉兒跑了,知道定是找王猿、白少羽二人同往成都了。一想自己也算是初到大宋,受了聖恩。正好借此機會,立下一功,已報君恩。這才帶著要好的兄弟飛羽箭周元、入地鼠白昊一同趕來。
秋魁一看卓瑪借口要走,便給拓跋玉兒以及女兒秋子嫣打了個眼色。畢竟女人之間的事,男人若是出麵不太合適,還是這兩個姑娘家去最合不過。
拓跋玉兒也早有發現,一看秋魁眼色,拉起來秋子嫣就往外走。秋子嫣不明所以,手中的兔子腿還抓在手中,說:“幹嘛啊?我還沒吃飽呢!”
拓跋玉兒小聲道:“我尿急,外麵黑,不敢獨往,你陪陪我。”
秋子嫣不耐煩道:“女人就是麻煩!”全然忘了自己也是女兒身。不過也是麻利人,舔了舔手上的殘油,便起身同往。
結果出了屋門,拓跋玉兒拉著她沒往茅廁走,而是往屋後趕去。秋子嫣正在納悶,卻見卓瑪偷偷摸摸正要從後門而出。
秋子嫣“咦”了一聲,道:“卓瑪大姐,你不是說還要給俺們弄些好菜嗎?怎麽要走啊?我還沒吃飽呢!”
卓瑪一聽有人說話,嚇了一跳,迴頭支支吾吾半天,沒說出話來。
秋子嫣自作聰明道:“哦,我知道了,定是家中的野味、果子被我們吃完了,卓瑪大姐要出門買點。”
卓瑪一聽,忙道:“對對對,平日裏家中沒有這麽多客人,準備不足。我趕緊上外麵給你們借點。”
拓跋玉兒卻道:“我之前還見,廚房裏還有不少東西。卓瑪大姐怎說沒有啊?”
秋子嫣一聽,本想說我們啥時候去過廚房。結果剛要張嘴,被拓跋玉兒攔住,便沒說出來。
卓瑪一聽,又是慌亂起來。
拓跋玉兒道:“依我之見,卓瑪大姐,定是要夜會郎君,無意在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