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九年即1920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

    s省西南部一個名叫槐樹塬的鄉鎮。

    正當朝日初升,整個槐樹塬連同它四周的田間地頭上一排排一叢叢的槐樹林,碧綠的枝葉上或托著或掛著一串串一蓬蓬潔白鮮嫩的槐花兒,與碧藍的天空中點綴的白雲交相輝映,輕柔溫潤的春風拂麵,絲絲縷縷的香氣撲鼻,正可渭“豔陽祥春,天地流香”,使得正在急急趕路的人們一個個都是心曠神怡,歡快輕鬆。

    在通往槐樹塬的一條條大小道路上,三五成群的人們在匆匆地趕路。這些人大都是懷著同一個目的——參加槐塬曹家的開祠祭祖,購買曹家獨有的商品。

    曹家的開祠祭祖每隔五年舉行一次,由東房上曹家和西場裏曹家輪流主持,到現在大概已有三百多年的曆史。

    當初的祭祖,參加的僅限於曹氏的族親,越往後來規模就越大了,不僅包括了塬上的所有百姓,而且周圍數十裏的村堡也都有許多人家參加進來。

    百姓們參加曹家的祭祖活動不僅僅是一個必須遵守的規矩,而且是人們自覺自願唯恐錯過的必做之事,因為他們還有另一個目的——購買曹家的槐花糯米棕子和槐花糯米窖酒。

    這兩樣商品是槐塬曹家獨有的,非但在其他地方購買不到,就連在這槐樹塬上的平常日子裏也見不到它的蹤影——隻有這槐塬曹家才有這套工藝技術和製作經營的權利,這也充分顯示了曹家的不同俗常的權勢和地位。

    曹家的祖上嚴格規定,平常年月絕不允許製作和出售,隻有在開祠祭祖的這幾天由輪值的主家製作出來用以招待貴客、款待族人和外售一部分。

    同時祖上還規定了這兩大係列產品的定價原則:持本舍利,惠澤百姓,恩報宗祖,擁獲民心。

    此二商品,真正算得上物美價廉,深得鄉民百姓的喜愛。曆經三世五代,盛名不衰。每隔五年才上一迴市,引得眾鄉民皆翅首盼待。

    所以,當這一天在眾所期盼中到來開禁的時候,周圍十裏八村的人們是起五更爬半夜地往塬上趕來……

    此時,負責這次開祠祭祖的主家——東房上曹家的幾個人早已經站在了“槐蔭祠”大門前的石階上,正居高臨下興致高漲地觀看著。

    按照正規的輪次,這次開祠祭祖的主家應當是西場裏的族長曹仕德,但是由於他多年來那“歪強死理”和不“順天應時”的臭毛病而喪失了“大多數人的信任”,所以,今天這場開祠祭祖的主家就“順理成章”地變成了東房上的族長曹仕仁。

    歡喜不盡得意萬分的曹仕仁充分開動了腦筋,做了極為周密的設計和安排。

    他的長子曹威和人稱“白臉兒小諸葛”的女婿王克群帶領著族內親眾經過了八個多月的辛苦勞作,建起了一座嶄新的祠堂,並把開祠祭祖的所有準備和所有程序都搞得妥妥貼貼。又早早地通知了十裏八村的頭人族長。可謂萬事俱備,隻待時刻到來一聲鑼響了。

    今天,早早地吃完早飯後,曹威、曹武、王克群就帶領手下人簇擁著父母親朋往祠堂來了……

    此刻,這槐樹塬的大街小巷以至坡下那條三裏多長的槐蔭路上早已經是人潮如流喧鬧不已。

    商販們的叫賣聲、店鋪裏夥計們的應酬聲,人們唿朋引伴爭相購物的喊叫聲,先買到者的歡唿聲、分著品嚐時的叫好聲,未買到者豔羨的嘖嘖聲、咽口水的咕嚕聲以及後麵人對前麵人的催促聲混雜在一起,讓人感到喧囂熱烈而不煩躁鬧心……

    巳時(上午十點)將至,人們就開始湧向槐樹塬的半坡處,聚集在香槐掩映著的那座青磚陶瓦的“槐蔭祠”前,一邊分吃食物,一邊談天說地。

    不多時候,隻聽一陣銅鑼躁響,緊接著“嘩隆”一聲,朱漆銅環的雙扣大門向內打開,全塬人乃至從周圍各個村堡趕來的頭人族長、富賈豪紳以及普通的鄉民百姓就跟在主人的後麵魚貫而入。

    此時院裏院外鼓樂喧天,鞭炮齊鳴,歡聲震動整個槐樹塬……

    在曹威按例讀完祭詞之後,眾人就自然有序地跟隨著主家安排的引導人走進祠堂正殿。

    曹仕仁攜同他的家人族親敬香祈禱完畢之後,就站到門前興致高昂地看著正在等候入殿的隊伍,心裏真是樂開了花兒。

    這個場麵簡直不亞於皇朝大試發績揭榜,密密麻麻的人從正殿門外直排到坡下的槐蔭路上,就連剛才還在經營著的商販店主們也都收攤關店紛紛加入到行列裏來。

    入殿的次序也是相當的規範,先是塬上的頭麵人物以及周圍各村堡的頭人族長和富顯豪紳,接下來是曹家的近交親屬,再下來是塬上普通百姓中的尊者長輩,最後排上的則是最一般的平民百姓,就連那一些窮困潦倒的單身漢和流浪兒,在今天也會得到特許進到裏麵。

    殿內莊嚴肅靜,人們依次走近正中的佛翕,對著上麵的一尊佛像焚香許願鞠躬叩拜。

    這尊佛像就是一直以來“聖靈仁愛”令人萬分尊崇的“槐神爺”,它慈眉善目,滿麵含笑如同綻陽五月的槐花般燦爛,集聚了天佛德澤與祖德宗功佑護著槐塬萬般生靈。

    人們一個接一個地燃香行禮,並虔誠萬分地鞠上一躬。據說這一躬是至關重要千萬不能落過的。“無論是哪個人,不管你是幹什麽的,也不管你出身何家是貧還是富,隻要鞠了躬、許了願,‘槐神爺’就會保佑你福順平安、家道興盛。而沒來鞠躬的人家,不管是故意不屑或是有因未來的,則一定會遭到‘槐神’的懲罰”,在一年裏百事不順,甚至有的家破人亡。

    所以多少年來一到這一天,槐樹塬上以及周圍各個村堡,凡是東西二曹勢力所及區域內的人家,無一不是爭先恐後地派出代表趕來參加曹家的“開祠祭祖”。

    而那一些當天未排上或是有事未趕來的,都要在初六至初九這四天內叩拜曹府,獻上大禮,懇求主人打開祠門,讓他們得以進到“槐神爺”麵前懺悔祈禱,並誠惶誠恐地鞠上那一躬……

    典禮完畢後即舉行“槐花大宴”。

    首輪鞠過躬的當然是主人的貴賓就由主人親自做陪進入曹府最高檔次的“恩德廳”,中等級別的則相應地排在府內的大餐廳。

    席間,賓主獻禮謝辭,談笑風生,暢飲佳釀,豪嚼美味。

    那些普通的鄉民百姓則進入院內臨時搭建的“槐蔭棚”,十個八個人坐成一桌是盡興餐飲,一輪下來不下三五十桌。

    而主人的準備也實在是豐裕,一輪接一輪地往下排,直排到了天時大黑。就連那位最窮困潦倒隻剩一副笑臉和一張乖嘴的家夥也得到了一碗聖酒、一盆魚肉……

    星月高照,排排盞盞的各式彩燈環照著寬闊的大麥場,一台經過長期而精心準備的大戲上演了。

    這道程序是整個慶典中最為壯觀最吸引人的,正所謂“壓軸好戲在最後頭”。

    財高勢大的曹大族長花重金費大力氣請來了一個大戲班子上演著一出古裝大戲。

    台上優美的唱腔精彩的戲詞和精湛的功夫,引得台下的掌聲和歡叫聲一浪高過一浪……

    大戲演完後又將自家組織排練的地方戲也抖出來壯威添彩:“五月裏來五端陽啊,家家戶戶喜洋洋。祭祖拜佛多保佑啊,百業興旺人安康……”

    鼓樂聲聲,歡歌笑語。東房上的族親都沉浸在翻天撼地的喜樂中……

    這歡聲自然也一陣陣地飄揚到了西場裏曹仕德的家裏,但對他們來說非但不是喜樂,反而猶如鋒芒刺耳、亂箭穿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槐塬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槐鄉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槐鄉子並收藏槐塬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