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哇”的一聲,被楊戩拎起時已化作一枚芙蓉玉玉玨,竹舍和敖玨也消失了,隻他一人置身石洞。將玉玨小心收好,楊戩順著石洞向裏走去。豁然開朗處,抬頭仰望,一尊高二三十丈的坐佛身披金色袈裟,腳踏七彩蓮花,麵上是凝固的慈悲。
一股強大氣場封印了大佛,然而卻有漸消的跡象,因為在佛像青螺髮式中間有一枚逆轉的法丵輪,正不斷化解封印的力量。楊戩忽然間想到之前的推測可能是有偏誤的,因為崑崙山封印的根本不是通天教主,而是彌勒真身——如來的分丵身之一!
何謂彌陀?曰無量壽,施藥則無量壽,即藥師如來之延壽。何謂彌陀?曰無量光,毗盧遮那佛則無量光也。故知諸佛同體異名,皆為眾生善巧化現也。
諸佛同體異名,米勒即是如來。
封神之後佛道爭奪門人,瓜分勢力,或許那時鴻鈞老祖就已經察覺了,他將如來真身之一彌勒封印在崑崙山,意圖便是遏製佛教勢力的發展。從這幾千年來佛教雖對道教不斷蠶食,但並無大舉動來看,老祖這一招確實奏效。而如來曾預言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彌勒降世,或許指的就是鴻鈞老祖的封印在自然狀態下消解需要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吧。隻是如來是不會坐等這五十六億七千萬年的,他已經迫不及待地要放出自己的真身了。
這不由讓楊戩想起二百多年前,在凡間也算一樁不小的事:蜀中嘉州,如今稱嘉定府的,唐開元年間在僧人海通的主持下開鑿了一尊巨大的彌勒佛像,大佛建造歷經百年,氣勢恢宏,正與麵前佛像一模一樣。如今想來,不正是佛教在凡間造勢的結果嗎?
當年戰況如何楊戩已無從得知,但結果是如來真身之一被封印,而鴻鈞自此離開三界——焉知不是受了重創?如今以他崑崙三代弟子的修為對抗如來,楊戩還真是樂觀不起來。但也不必太悲觀,他並不需要打敗如來,他要做的隻是破壞法丵輪,保護封印。
楊戩張開神目,一道不強的法力試探性地擊向法丵輪正中,輕易地便被法丵輪彈開。
佛光閃現。如來身披袈裟,端坐蓮台,寶相莊嚴。事到如今,倒也不必刻意掩飾了。他慈悲地俯視楊戩:“顯聖真君,你有大覺大悟,當知米勒降生,普度世人,奈何螳臂當車?”
楊戩拔地淩空,與如來對視。佛道歸一,其間利害不需楊戩拆解,佛家既一意孤行也不會因他一言就改了主意,此時縱然多說亦是無益。既然如來冠冕堂皇地打著“普度眾生”的幌子,楊戩也就虛言虛,道:“凡人真正需要的是自身的度化,而不是神佛的普度。”
“如此說來,真君是執迷不悟了。”
“不悟之人並非楊戩。”
如來微微一笑,問道:“顯聖真君與鬥戰勝佛相比,則何如?”
“伯仲之間。”
“鬥戰勝佛不曾翻出我的掌心,顯聖真君以為自己如何?”
“可我對麵隻是如來的幻影。”
楊戩將三尖兩刃刀斜插一旁,因為接下來麵臨的任何對抗都有可能毀了這把兵器。而它又不僅僅是把兵器,他還是三首蛟。楊戩不想他來陪葬。
如來食指一點,一道金光射了出去,楊戩閃身避開,金光打在石洞上,石洞崩塌,空間變換。如來身長二三十丈,楊戩也隨之變化。兩人並沒有近身交戰,隻是隔空鬥法。
黃白二色光暈將兩人包圍,看似波瀾不驚,實則兇險萬分。玉鼎說過愛恨情仇皆可為法力之源泉,而楊戩此刻心中卻是無愛無恨,至混沌卻又至清明。因為他早知道在這場實力絕不對等的鬥法中,但有一個分神便是灰飛煙滅。
幻影的法力確實有限,卻依然不容小覷,應是介於幻象與分丵身之間。不知過了多久,法力消耗中楊戩漸落下風。如來仍就一副慈悲麵容,楊戩卻倏睜雙目,化掌為刀劈向如來,如來微微一笑:顯聖真君這麽快就要做拚死一搏了嗎?
然而當如來將楊戩的身體擊飛時,連佛祖的笑容都要凝固——那隻是一具身軀而已!
楊戩的元神已化為一柄白色利刃,如咆哮的巨龍一般以雷霆之勢沖向逆轉的法丵輪。巨大的撞擊下,法丵輪瞬間碎為齏粉,爆破出圓形金光,終灑落成點點螢火。如來的幻影隨之消失。
楊戩端坐大佛眉心,額上神目閃現,流溢出萬縷銀絲,春蠶作繭一般將自己和封印包裹在厚厚的蠶衣之下。封印彌勒真身的山洞中隻剩下巨大的“蠶繭”,豎在地上的三尖兩刃刀和撞擊到岩石又反彈迴來的、嘴邊吐出一大口鮮血的毫無生機的一具軀體。
靈山。
如來亙古不變的慈悲眼眸深底裏掠過一絲失望和惋惜。
……
……
二十七重天上的黑洞消失了,崑崙山上的雪窟也崩塌了,天庭歡慶,崑崙祥和,可楊戩卻再沒有迴來。他們都說他不會迴來了。
聽心勸寸心說:“別再死心眼兒了,你這不是跟自己過不去嗎?”
寸心不聰明,所以她也不知道該相信他們還是繼續堅持,然而這對她的生活有什麽所謂呢?
寶囡越來越調皮搗蛋不好管了,但書讀得很好,好奇心和求知慾也是出奇的——至少寸心小時候沒這麽好學上進;哮天犬整日帶著六隻狗在園子裏胡打瘋鬧,他那樣傻乎乎的,寸心挺羨慕;寸心得空就去“收拾”楊戩的書房——她從小不愛讀書,因是公主,龍王都對她放縱,也無人敢管,可現在為了應付小孩子種種稀奇古怪的問題,她是讀得通、讀不通的通通讀了。寸心想,要是楊戩在,她哪裏要受這份兒罪?
有時攤開卷本對著那些古奧的文字頭腦發昏,趴在案上就睡了,夢裏她看見楊戩打著扇、喝著茶,就會氣急敗壞地叉腰吼他:“還不迴家教你閨女!”夢著夢著就笑醒了。發現是夢。
夢到楊戩自然是好的,但夢醒後的空虛失落又是無法填埋的。寸心開始害怕做夢,害怕夢見楊戩。她整夜整夜不敢睡,就去收拾楊戩留下來的東西,翻看他在竹橋鎮時隨意塗抹的一些字畫。她發現了一句詩,雖然原本是悼亡妻的,但用在她和他身上卻也那麽合適——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她從西海救出他,第一眼起,他就是擰著眉的。像是註定了一樣,她這輩子就很少能見到他眉頭舒展的樣子。在一起時被她鬧得整日心煩,離了,做了司法天神,又殫精竭慮、忍辱負重。再後來,在凡間的三年倒還舒心,隻是寸心想,被妹妹、兄弟誤會得那麽深,楊戩是不會快樂的吧。而這一切的起因卻又都是西海邊那個擰著眉的男子擄獲了一個任性刁蠻、不懂事的龍族公主的心:沒有她,就沒有楊嬋出走華山,沒有她,就沒有楊戩上任司法天神。她就是這輩子都再不合眼,也恐怕無以償還。
楊戩這句詩又是寫給誰的呢?寸心不知道,但無論是誰她也不計較了。
其實在楊戩心中,真正“未展眉”的人是寸心,她愛麵子,愛在外人麵前說說笑笑、假裝幸福,卻從沒得到過想要的幸福。那些爭吵的日子常常是他將哭睡過去的她抱到床上,看她在睡夢中才漸漸舒展眉頭。可他終究看不懂她,給不了她,這是他曾經作為一個丈夫的失敗。
</br>
一股強大氣場封印了大佛,然而卻有漸消的跡象,因為在佛像青螺髮式中間有一枚逆轉的法丵輪,正不斷化解封印的力量。楊戩忽然間想到之前的推測可能是有偏誤的,因為崑崙山封印的根本不是通天教主,而是彌勒真身——如來的分丵身之一!
何謂彌陀?曰無量壽,施藥則無量壽,即藥師如來之延壽。何謂彌陀?曰無量光,毗盧遮那佛則無量光也。故知諸佛同體異名,皆為眾生善巧化現也。
諸佛同體異名,米勒即是如來。
封神之後佛道爭奪門人,瓜分勢力,或許那時鴻鈞老祖就已經察覺了,他將如來真身之一彌勒封印在崑崙山,意圖便是遏製佛教勢力的發展。從這幾千年來佛教雖對道教不斷蠶食,但並無大舉動來看,老祖這一招確實奏效。而如來曾預言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彌勒降世,或許指的就是鴻鈞老祖的封印在自然狀態下消解需要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吧。隻是如來是不會坐等這五十六億七千萬年的,他已經迫不及待地要放出自己的真身了。
這不由讓楊戩想起二百多年前,在凡間也算一樁不小的事:蜀中嘉州,如今稱嘉定府的,唐開元年間在僧人海通的主持下開鑿了一尊巨大的彌勒佛像,大佛建造歷經百年,氣勢恢宏,正與麵前佛像一模一樣。如今想來,不正是佛教在凡間造勢的結果嗎?
當年戰況如何楊戩已無從得知,但結果是如來真身之一被封印,而鴻鈞自此離開三界——焉知不是受了重創?如今以他崑崙三代弟子的修為對抗如來,楊戩還真是樂觀不起來。但也不必太悲觀,他並不需要打敗如來,他要做的隻是破壞法丵輪,保護封印。
楊戩張開神目,一道不強的法力試探性地擊向法丵輪正中,輕易地便被法丵輪彈開。
佛光閃現。如來身披袈裟,端坐蓮台,寶相莊嚴。事到如今,倒也不必刻意掩飾了。他慈悲地俯視楊戩:“顯聖真君,你有大覺大悟,當知米勒降生,普度世人,奈何螳臂當車?”
楊戩拔地淩空,與如來對視。佛道歸一,其間利害不需楊戩拆解,佛家既一意孤行也不會因他一言就改了主意,此時縱然多說亦是無益。既然如來冠冕堂皇地打著“普度眾生”的幌子,楊戩也就虛言虛,道:“凡人真正需要的是自身的度化,而不是神佛的普度。”
“如此說來,真君是執迷不悟了。”
“不悟之人並非楊戩。”
如來微微一笑,問道:“顯聖真君與鬥戰勝佛相比,則何如?”
“伯仲之間。”
“鬥戰勝佛不曾翻出我的掌心,顯聖真君以為自己如何?”
“可我對麵隻是如來的幻影。”
楊戩將三尖兩刃刀斜插一旁,因為接下來麵臨的任何對抗都有可能毀了這把兵器。而它又不僅僅是把兵器,他還是三首蛟。楊戩不想他來陪葬。
如來食指一點,一道金光射了出去,楊戩閃身避開,金光打在石洞上,石洞崩塌,空間變換。如來身長二三十丈,楊戩也隨之變化。兩人並沒有近身交戰,隻是隔空鬥法。
黃白二色光暈將兩人包圍,看似波瀾不驚,實則兇險萬分。玉鼎說過愛恨情仇皆可為法力之源泉,而楊戩此刻心中卻是無愛無恨,至混沌卻又至清明。因為他早知道在這場實力絕不對等的鬥法中,但有一個分神便是灰飛煙滅。
幻影的法力確實有限,卻依然不容小覷,應是介於幻象與分丵身之間。不知過了多久,法力消耗中楊戩漸落下風。如來仍就一副慈悲麵容,楊戩卻倏睜雙目,化掌為刀劈向如來,如來微微一笑:顯聖真君這麽快就要做拚死一搏了嗎?
然而當如來將楊戩的身體擊飛時,連佛祖的笑容都要凝固——那隻是一具身軀而已!
楊戩的元神已化為一柄白色利刃,如咆哮的巨龍一般以雷霆之勢沖向逆轉的法丵輪。巨大的撞擊下,法丵輪瞬間碎為齏粉,爆破出圓形金光,終灑落成點點螢火。如來的幻影隨之消失。
楊戩端坐大佛眉心,額上神目閃現,流溢出萬縷銀絲,春蠶作繭一般將自己和封印包裹在厚厚的蠶衣之下。封印彌勒真身的山洞中隻剩下巨大的“蠶繭”,豎在地上的三尖兩刃刀和撞擊到岩石又反彈迴來的、嘴邊吐出一大口鮮血的毫無生機的一具軀體。
靈山。
如來亙古不變的慈悲眼眸深底裏掠過一絲失望和惋惜。
……
……
二十七重天上的黑洞消失了,崑崙山上的雪窟也崩塌了,天庭歡慶,崑崙祥和,可楊戩卻再沒有迴來。他們都說他不會迴來了。
聽心勸寸心說:“別再死心眼兒了,你這不是跟自己過不去嗎?”
寸心不聰明,所以她也不知道該相信他們還是繼續堅持,然而這對她的生活有什麽所謂呢?
寶囡越來越調皮搗蛋不好管了,但書讀得很好,好奇心和求知慾也是出奇的——至少寸心小時候沒這麽好學上進;哮天犬整日帶著六隻狗在園子裏胡打瘋鬧,他那樣傻乎乎的,寸心挺羨慕;寸心得空就去“收拾”楊戩的書房——她從小不愛讀書,因是公主,龍王都對她放縱,也無人敢管,可現在為了應付小孩子種種稀奇古怪的問題,她是讀得通、讀不通的通通讀了。寸心想,要是楊戩在,她哪裏要受這份兒罪?
有時攤開卷本對著那些古奧的文字頭腦發昏,趴在案上就睡了,夢裏她看見楊戩打著扇、喝著茶,就會氣急敗壞地叉腰吼他:“還不迴家教你閨女!”夢著夢著就笑醒了。發現是夢。
夢到楊戩自然是好的,但夢醒後的空虛失落又是無法填埋的。寸心開始害怕做夢,害怕夢見楊戩。她整夜整夜不敢睡,就去收拾楊戩留下來的東西,翻看他在竹橋鎮時隨意塗抹的一些字畫。她發現了一句詩,雖然原本是悼亡妻的,但用在她和他身上卻也那麽合適——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她從西海救出他,第一眼起,他就是擰著眉的。像是註定了一樣,她這輩子就很少能見到他眉頭舒展的樣子。在一起時被她鬧得整日心煩,離了,做了司法天神,又殫精竭慮、忍辱負重。再後來,在凡間的三年倒還舒心,隻是寸心想,被妹妹、兄弟誤會得那麽深,楊戩是不會快樂的吧。而這一切的起因卻又都是西海邊那個擰著眉的男子擄獲了一個任性刁蠻、不懂事的龍族公主的心:沒有她,就沒有楊嬋出走華山,沒有她,就沒有楊戩上任司法天神。她就是這輩子都再不合眼,也恐怕無以償還。
楊戩這句詩又是寫給誰的呢?寸心不知道,但無論是誰她也不計較了。
其實在楊戩心中,真正“未展眉”的人是寸心,她愛麵子,愛在外人麵前說說笑笑、假裝幸福,卻從沒得到過想要的幸福。那些爭吵的日子常常是他將哭睡過去的她抱到床上,看她在睡夢中才漸漸舒展眉頭。可他終究看不懂她,給不了她,這是他曾經作為一個丈夫的失敗。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