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哥……”
楊嬋像最初落難時那樣撲在他懷裏哭泣。她永遠是他最親最愛的人,而她,不論他做過什麽對不起她的事,終究還是無法讓自己不原諒他。
楊戩輕輕撫著妹妹的頭髮,對她說:“三妹,二哥對不住你。”
“沒有。從來沒有。”
“不恨我嗎?”
“不。你永遠是我最親的二哥……”
聽心帶著寸心趕到時,看到的就是這兄妹情深的一幕。
“我不過去了,在這兒看他一眼就夠了。”寸心拉住聽心。聽心遠遠看楊戩抱著楊嬋,心想寸心不會又是老毛病犯了吧,不由急道:“什麽時候了,你還跟她妹妹吃醋啊?”
“你想哪裏去了?”寸心道,“我隻是覺得楊戩應該希望跟妹妹多呆一會兒罷了。”
“你……”聽心覺得寸心真的不一樣了,長大了,懂事了。
其實寸心並沒有聽心認為的那麽懂事,她隻是明白了:明白了在楊戩心中永遠是三界和三妹最重,明白了在楊戩的身邊也永遠環繞著兄弟,她永遠都比不上,她隻配遠遠的望他。
誰先愛了誰,誰愛誰更多,誰就輸了,而她一直輸,一直輸,輸到現在。
“走吧。”她不想看著他走,所以選擇先迴頭。
“迴西海吧。”聽心勸她。
“不,”寸心朝著灌江口的方向,“那是我和他的家,我會在家裏等他迴來。”
……
楊戩的目光,穿過風雪,望見那抹熟悉的背影。
讓人難過。
12.
楊戩縱身躍下雪窟,四周是下落的冰棱和時而一閃而過的雪片,就這樣墜落,仿佛永無盡頭。然而他很快就看出其中的蹊蹺——因為作為參照的冰壁、冰棱和雪花樣子都極為相似,不細心根本看不出其中有沒有區別,可這並逃不過楊戩的眼睛,所有的景象都是不斷重複的!
也就是說他從躍下去的那一刻就落入了一個詭異的空間,這個空間本身沒有什麽危害,但卻具有極大的迷惑性,它讓人產生不斷墜落的幻覺,但其實變化的隻是眼前的景象。如果困在裏麵的人沖不破這層迷障,就永遠到不了終點,而是陷入無始無終不生不死的永恆狀態。
楊戩緊握玄扇,翻身向下加速俯衝,眼前瞬間物換星移,他仿佛飛在三千年前的灌江口的上空,童年的一幕幕浮光掠影。他知道這是心魔,於是暫將五識封閉,再睜開眼時,便置身幽黑的空洞了。不知飛了多久——在這樣的地方是永遠都無法定義空間和時間的——連楊戩心中都不禁有些忐忑,他心下這樣想著,果然衝出黑暗,目見耳聞之下,寶樹婆娑,梵音渺渺。
又是幻覺!這陣法幾乎將對手的任何疏忽大意都利用到了極限。
楊戩知道他再不能有一絲分神了。果然心神收斂,便落腳在一處海島之上,海島上有一宏偉仙宮,上書“碧遊宮”三字。
楊戩才站了站,便有一人抱雌雄雙鞭出來,稽首道:“遠客來到,教主等候多時了。”
楊戩迴禮,他認得那個額生橫目的人是聞仲,但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卻不認得他了。
莫非也是幻覺?楊戩定了定神:如果陷入自我懷疑,就必輸無疑了。既然通天有重立地水火風,再開世界的能力,那麽再造一個碧遊宮想必隻是彈指之事吧。
楊戩跟隨“聞仲”進了碧遊宮,身邊行過許多封神“舊敵”,輩分低的一一朝聞仲及楊戩施禮。截教有教無類,門下多收飛禽走獸,那些修煉未成的狐兒狼崽兒也趴在牆頭瞧熱鬧。
楊戩與聞仲進了正殿,通天一襲黑色赤紋道袍,高高在上,瘦骨清像。身邊四大弟子,多寶道人、金靈聖母、無當聖母、龜靈聖母各執法寶,分列左右。聞仲退到一旁。
通天合眼問道:“楊戩,爾因何來到我碧遊宮?”
楊戩行禮道:“有一難題煩請教主解惑。”
通天冷笑:“這世上還有元始解不了的惑?需爾這闡教門人紆尊截教?”
楊戩道:“因此題乃教主所出。”
“噢。”通天睜開眼睛,饒有興致地打量麵前的青年,笑問他,“爾能勝我坐下四弟子嗎?”
楊戩顧左右道:“不能。”
他已看出那四弟子的本相竟是誅仙、戮仙、陷仙、絕仙四劍。封神之後,四仙劍沒了蹤跡,原以為是被鴻鈞老祖收了去,沒想到竟還是落在了通天手上,而他更用四仙劍煉化成了四位已經死去的弟子!若楊戩出手與這“四弟子”交戰,無異於獨闖一迴誅仙劍陣,那可是“劍光一晃,任縱他是萬劫神仙,難逃此難”的誅仙劍陣,楊戩當然不會硬碰。
通天聽楊戩說“不能”,哈哈大笑:“那爾憑甚來求碧遊宮?”
“那要楊戩先問一句,教主因何與天庭作對?”
通天頓時周身真氣勃發,鬚髮張揚,斥道:“爾明知故問!元始陰狠卑劣,害我門人,鴻鈞是非不分,囚禁弟子。通天何辜?異類何辜?竟要被趕盡殺絕。師尊啊,爾不公,爾不公!”
就在通天憤懣不公之時,電光火石之間,楊戩挺刀直刺通天,誅仙、戮仙、陷仙、絕仙四劍化出原形,緊追楊戩,保護主人。可仍是差了一點點,楊戩已穿過通天的幻象進入了另一層空間,四劍則被一道金光擋在了外麵,齊齊墜地。
楊戩懸立在空中,頭頂腳下皆是雲障。
“居然這麽容易就被你識破了。”那語氣倒不多麽驚訝。
其實楊戩看穿幻象的手段也並非多麽高明,一來是他相信不可能這麽快就能見到正主,之前必定有重重障礙,二來是他封神時與通天有過幾麵之緣,通天教主豁達隨性,對兩位師兄的莊嚴肅穆不屑一顧,斥其道貌岸然,自己又怎麽會文鄒鄒地爾來爾去?
楊戩微笑,“老熟人何不現身一見?”
對麵金光一閃,現出一人,手持九環錫杖,身披白色袈裟,不是別人,正是如來座下金蟬子。
那個西行路上的懦弱和尚是曾經和楊戩打得旗鼓相當、難分伯仲的佛門弟子。
……
楊戩第一次發現崑崙山封印,發現佛教插手的跡象是在他開始打開天神斧主意的時候。所以整件事跟楊戩忽悠寸心的“陣眼”沒什麽直接聯繫。劈開華山不是唯一的途徑,如果開天神斧果真關係重大,楊戩怎麽會輕易動它?
起初楊戩並不敢確定,畢竟事關兩教,況且西方佛教又一直與天庭交好,幾千年來從無矛盾——至少表象如此,所以他便去找師父玉鼎真人求證。玉鼎真人在崑崙十二仙中法術了了,但其博學與洞察卻無人能及。
楊戩在師父那裏得到了肯定的答覆。
“這件事除了師父和我,還有誰知道?”
</br>
……
“二哥……”
楊嬋像最初落難時那樣撲在他懷裏哭泣。她永遠是他最親最愛的人,而她,不論他做過什麽對不起她的事,終究還是無法讓自己不原諒他。
楊戩輕輕撫著妹妹的頭髮,對她說:“三妹,二哥對不住你。”
“沒有。從來沒有。”
“不恨我嗎?”
“不。你永遠是我最親的二哥……”
聽心帶著寸心趕到時,看到的就是這兄妹情深的一幕。
“我不過去了,在這兒看他一眼就夠了。”寸心拉住聽心。聽心遠遠看楊戩抱著楊嬋,心想寸心不會又是老毛病犯了吧,不由急道:“什麽時候了,你還跟她妹妹吃醋啊?”
“你想哪裏去了?”寸心道,“我隻是覺得楊戩應該希望跟妹妹多呆一會兒罷了。”
“你……”聽心覺得寸心真的不一樣了,長大了,懂事了。
其實寸心並沒有聽心認為的那麽懂事,她隻是明白了:明白了在楊戩心中永遠是三界和三妹最重,明白了在楊戩的身邊也永遠環繞著兄弟,她永遠都比不上,她隻配遠遠的望他。
誰先愛了誰,誰愛誰更多,誰就輸了,而她一直輸,一直輸,輸到現在。
“走吧。”她不想看著他走,所以選擇先迴頭。
“迴西海吧。”聽心勸她。
“不,”寸心朝著灌江口的方向,“那是我和他的家,我會在家裏等他迴來。”
……
楊戩的目光,穿過風雪,望見那抹熟悉的背影。
讓人難過。
12.
楊戩縱身躍下雪窟,四周是下落的冰棱和時而一閃而過的雪片,就這樣墜落,仿佛永無盡頭。然而他很快就看出其中的蹊蹺——因為作為參照的冰壁、冰棱和雪花樣子都極為相似,不細心根本看不出其中有沒有區別,可這並逃不過楊戩的眼睛,所有的景象都是不斷重複的!
也就是說他從躍下去的那一刻就落入了一個詭異的空間,這個空間本身沒有什麽危害,但卻具有極大的迷惑性,它讓人產生不斷墜落的幻覺,但其實變化的隻是眼前的景象。如果困在裏麵的人沖不破這層迷障,就永遠到不了終點,而是陷入無始無終不生不死的永恆狀態。
楊戩緊握玄扇,翻身向下加速俯衝,眼前瞬間物換星移,他仿佛飛在三千年前的灌江口的上空,童年的一幕幕浮光掠影。他知道這是心魔,於是暫將五識封閉,再睜開眼時,便置身幽黑的空洞了。不知飛了多久——在這樣的地方是永遠都無法定義空間和時間的——連楊戩心中都不禁有些忐忑,他心下這樣想著,果然衝出黑暗,目見耳聞之下,寶樹婆娑,梵音渺渺。
又是幻覺!這陣法幾乎將對手的任何疏忽大意都利用到了極限。
楊戩知道他再不能有一絲分神了。果然心神收斂,便落腳在一處海島之上,海島上有一宏偉仙宮,上書“碧遊宮”三字。
楊戩才站了站,便有一人抱雌雄雙鞭出來,稽首道:“遠客來到,教主等候多時了。”
楊戩迴禮,他認得那個額生橫目的人是聞仲,但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卻不認得他了。
莫非也是幻覺?楊戩定了定神:如果陷入自我懷疑,就必輸無疑了。既然通天有重立地水火風,再開世界的能力,那麽再造一個碧遊宮想必隻是彈指之事吧。
楊戩跟隨“聞仲”進了碧遊宮,身邊行過許多封神“舊敵”,輩分低的一一朝聞仲及楊戩施禮。截教有教無類,門下多收飛禽走獸,那些修煉未成的狐兒狼崽兒也趴在牆頭瞧熱鬧。
楊戩與聞仲進了正殿,通天一襲黑色赤紋道袍,高高在上,瘦骨清像。身邊四大弟子,多寶道人、金靈聖母、無當聖母、龜靈聖母各執法寶,分列左右。聞仲退到一旁。
通天合眼問道:“楊戩,爾因何來到我碧遊宮?”
楊戩行禮道:“有一難題煩請教主解惑。”
通天冷笑:“這世上還有元始解不了的惑?需爾這闡教門人紆尊截教?”
楊戩道:“因此題乃教主所出。”
“噢。”通天睜開眼睛,饒有興致地打量麵前的青年,笑問他,“爾能勝我坐下四弟子嗎?”
楊戩顧左右道:“不能。”
他已看出那四弟子的本相竟是誅仙、戮仙、陷仙、絕仙四劍。封神之後,四仙劍沒了蹤跡,原以為是被鴻鈞老祖收了去,沒想到竟還是落在了通天手上,而他更用四仙劍煉化成了四位已經死去的弟子!若楊戩出手與這“四弟子”交戰,無異於獨闖一迴誅仙劍陣,那可是“劍光一晃,任縱他是萬劫神仙,難逃此難”的誅仙劍陣,楊戩當然不會硬碰。
通天聽楊戩說“不能”,哈哈大笑:“那爾憑甚來求碧遊宮?”
“那要楊戩先問一句,教主因何與天庭作對?”
通天頓時周身真氣勃發,鬚髮張揚,斥道:“爾明知故問!元始陰狠卑劣,害我門人,鴻鈞是非不分,囚禁弟子。通天何辜?異類何辜?竟要被趕盡殺絕。師尊啊,爾不公,爾不公!”
就在通天憤懣不公之時,電光火石之間,楊戩挺刀直刺通天,誅仙、戮仙、陷仙、絕仙四劍化出原形,緊追楊戩,保護主人。可仍是差了一點點,楊戩已穿過通天的幻象進入了另一層空間,四劍則被一道金光擋在了外麵,齊齊墜地。
楊戩懸立在空中,頭頂腳下皆是雲障。
“居然這麽容易就被你識破了。”那語氣倒不多麽驚訝。
其實楊戩看穿幻象的手段也並非多麽高明,一來是他相信不可能這麽快就能見到正主,之前必定有重重障礙,二來是他封神時與通天有過幾麵之緣,通天教主豁達隨性,對兩位師兄的莊嚴肅穆不屑一顧,斥其道貌岸然,自己又怎麽會文鄒鄒地爾來爾去?
楊戩微笑,“老熟人何不現身一見?”
對麵金光一閃,現出一人,手持九環錫杖,身披白色袈裟,不是別人,正是如來座下金蟬子。
那個西行路上的懦弱和尚是曾經和楊戩打得旗鼓相當、難分伯仲的佛門弟子。
……
楊戩第一次發現崑崙山封印,發現佛教插手的跡象是在他開始打開天神斧主意的時候。所以整件事跟楊戩忽悠寸心的“陣眼”沒什麽直接聯繫。劈開華山不是唯一的途徑,如果開天神斧果真關係重大,楊戩怎麽會輕易動它?
起初楊戩並不敢確定,畢竟事關兩教,況且西方佛教又一直與天庭交好,幾千年來從無矛盾——至少表象如此,所以他便去找師父玉鼎真人求證。玉鼎真人在崑崙十二仙中法術了了,但其博學與洞察卻無人能及。
楊戩在師父那裏得到了肯定的答覆。
“這件事除了師父和我,還有誰知道?”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