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後唐同光三年,吳越王錢鏐因事與後唐斷交,改元寶正元年。寶正八年正月十七日,鏐幸臨安大哲園,忽覺頭暈腦漲,體力不支,口鼻皆流血,眩暈過去。文武急救之,送至貞毅宮養病。次日漸輕,能理朝政。然不久又昏厥於榻上,數日方醒。徐徐又昏,後又醒。二月初二日,錢鏐自知為日不多,遂召參知政事公孫樸、相國方檜、左牙指揮使董德忠、右牙指揮使李承建、臨安府留守王昌、王後劉氏及長、次、三、五子入內,囑以後事。鏐曰:“孤活了八十一歲,命終矣!今孤國強盛,太平無事,鄰國皆不敢小看,此乃孤欣慰之處。隻是孤恐歸西後,子孫守不住錢氏之基業。孤特訊孤子孫如下:
孤死後,子孫應善事中國,不得自稱帝號。孤之繼承人乃長子、台州刺史錢元灌,日後諸文武皆須聽命於其。若如此,孤死而無憾也!”言畢,大叫數聲,氣絕而亡。文武泣不成聲。
三月十八日,錢元灌率百官扶靈柩至王墓,安葬於此地,諡聖。四月初六日,錢元灌於安德宮繼吳王位,尊劉王後為王太後,並改諡父錢穆為武肅。大小官僚,各有封賞。時元灌四十八歲矣。九月,立子錢弘佐為太子。
錢元灌中年得位,君臨全國,事無大小,皆親自處理。元灌勤政愛民,兢兢業業,革錢穆晚期之弊政:廢苛捐雜稅,為錢穆冤殺之臣平反,罷奢侈之風,放宮女千餘。其作為深受士人、蒼生稱讚。
次年正月元旦,錢元灌於安德宮配殿舉行國宴,劉太後亦被請入。太後曰:“大王忘了先王之遺訓否?”元灌曰:“迴太後,兒未忘。其言乃‘孤死後,子孫應善事中國,不得自稱帝號。’太後問兒有何意?”太後答道:“汝父王與中朝斷交,行天子製,自建年號,如同一帝,固我國屏障失矣!其臨終知過,遂訓大王,不應再犯此過。汝立後,本應稟中國,求得封爵,恢複交往。但汝已即位近一年,仍未如此。大王願何時方行此事焉?”元灌曰:“太後所言極是。可惜我未能從先王遺訓,我有愧於先王。待天暖後,我即行此事。”遂於當年三月,遣使入中國求封爵,並恢複交往。是月,元灌又廢寶正年號,稱長興四年。
且說使者至後唐西京,見了明宗李嗣源,與其曰:“陛下,今吳越王錢鏐八十有一,壽終正寢,子元灌嗣其位,欲與陛下複交。”嗣源大喜曰:“朕又得一屬國耶!元灌小子能臣服於朕,故朕不是昏君!”即速召元灌入京。
錢元灌接旨後,即留參知政事公孫樸守臨安府,己率文武赴西京。元灌見了明宗,奏曰:“臣去歲父喪,剛繼父業,欲強吳越,遂乞為陛下臣屬。竊聞陛下聖明,德才兼備,臣自知中朝能做吳越之屏障,遂行此事。願陛下能承認吳越,授臣封爵,臣當感激不盡耳!”嗣源大喜曰:“卿真似高氏也!卿能識大體,看大局,主動歸朕,朕將謝卿。朕封卿為吳越國王,同平章事,加江浙兵馬元帥銜,但須取消天子製。即日便行。”元灌拜辭而退。
李從珂陷西京,錢元灌曾獻猛火油三石,佩劍五十把。清泰三年石敬塘起兵,元灌亦曾獻軍糧四百石。天福三年正月,石敬塘送貢物與契丹,契丹主覺不妥,將貢物退迴。此時,元灌獻吳越特產與石敬塘,奏請可將此物獻與契丹。敬塘大喜,將特產送與契丹,契丹主亦覺可。敬塘以為元灌有功,遂賜其“忠義大德文武孝仁天王”稱號。
卻說南漢主劉岩自中年後,始得誌,驕奢淫逸,不問政事,常遊宴嬉戲,文武勸諫皆不從。且大選宮女,大建宮室,蒼生苦不堪言。岩又設酷刑,名目有數十,以水獄為最慘。嗚唿!凡“罪重”者,即施此刑。將“犯人”投入熱水,任毒蛇咬,致其死。岩喜親自施此刑,喜“犯人”慘叫,其狂笑不止。嗚唿!南漢始衰。
劉岩有五子:長曰晟,乃恭妃徐氏生;次曰洪,乃哲妃王氏生;三曰玢,乃皇後張氏生;四曰洵,亦是哲妃生;五名不詳,早殤,生母亦不詳。
劉岩寵三子劉玢,於大有十一年正月,立玢為太子,封長子劉晟為桂王,次子劉洪為黎王,四子劉洵為代王。劉晟不服,曰:“咳!我本為長子,父皇為何不立吾為儲耶?”主薄張允曰:“殿下勿憂。汝父皇乃無道之君也,人神共討之,早晚有一日,必被義軍所俘。那時,殿下南麵稱帝,為時尚不晚矣。”晟曰:“我國安有此日乎?劉玢小子,無德無才,僅靠母之美,即得儲位,令人切齒。吾欲先發製人,圍攻東宮,殺劉玢,得太子之位。部將以為如何?”桂王府掌管著作事裴德俞曰:“殿下安想造第二個玄武門之變乎?”“汝言何意?”“昔唐太宗若不殺兄弟,安能奪位?但其殺同母兄弟,而殿下欲殺異母兄弟,阻力將大於太宗也。某不願我國兄弟相殘,生第二個玄武門之變。”晟不從,命參軍竇昭調一千精兵,乘夜圍攻東宮。
此時,劉玢已聞訊,命太子洗馬王玄昌操練兵馬,待桂王軍至。竇昭引兵至,喝道:“劉玢小子,吾乃桂王之人,奉命圍攻汝宅!快快讓位!若不如此,汝今日即死矣!汝無德無才,僅憑汝母美,即篡儲位,真是無法無天!吾今日來,堂堂正正!”王玄昌答道:“便是太子無德無才,其為太子,乃天子詔命,汝王不服詔命,即為謀反!”昭大怒,引兵殺至內,與太子軍溺戰。戰了十合,竇昭大敗而走。王玄昌引兵追擊,將昭生擒。劉玢授其為太子府參軍,昭被迫受之。
且說一使告知劉晟,晟大驚曰:“為之奈何?若劉玢登大位,我國必亡於其中!”即召文武商議。掌管副著作事馬玉祁曰:“今父皇以黎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兼南監察司長,命其駐雷州,以防越賊入侵。黎王有兵十萬,殿下為何不借兵於其耶?若黎王願借兵,劉玢豈不死乎?”晟從之,即命玉祁赴雷州去了。
劉洪聞訊,即召文武商議。參軍孫邈曰:“今太子與桂王已互動幹戈,水火不容,殿下若助其一方,皆性命難保矣。不如二虎相爭,殿下得利。”洪曰:“汝言何意?”“昔唐太子與秦王互動幹戈,齊王為求太弟之位而助太子,後玄武門之變,太子與齊王同歸於盡。吾不是第二個齊王,不可助桂王也。”洪曰:“汝言‘不如二虎相爭,殿下得利’乃何意?”邈答道:“殿下坐鎮雷州,有地千裏,士卒十萬,為何不行天子旗幟,行文稱詔耶?”“汝言獨立乎?不妥不妥。”洪曰。
邈曰:“今張天師舉義,自建年號永樂,有眾三十萬。若汝父皇討殿下罪,殿下可與張天師結盟,共拒官軍。”洪即納邈策,建年號天平,自行天子旗幟,行文稱詔,脫離朝廷。洪以王密廣為相國,孫邈為參知政事,黃承惲、李憲各為左、右牙指揮使。然馬玉祁至。洪以“私通奸臣”罪名,將玉祁囚於興聖驛,並秘密杖殺之。
卻說劉晟聞此訊,大怒曰:“劉洪小子竟殺吾將耶!吾欲報仇!”即留主薄張允守桂王府,自率一萬大軍討劉洪。
劉洪聞此訊,撫掌大笑,不備戰。文武皆勸之,洪笑曰:“孤不用矣!來討孤之人,不是父皇,是桂王!桂王來討孤,孤無憂,不必備戰!”“為何?”文武皆問。洪答道:“今桂王與太子互動幹戈,太子已初勝,其定會乘勝追擊也。而桂王親自來討孤,守將張允乃一書生,不通戰事。若太子乘機襲桂王府,張允豈不敗乎?桂王豈不退兵乎?”文武皆喝道:“大王聖明!”
果然劉玢遣竇昭襲桂王府。昭與張允溺戰,不一合,允即敗,降竇昭。餘部皆降。桂王府遂為太子所占。太子將桂王府改為得勝園。
此時,劉晟引兵攻雷州仙嶺城。其與仙嶺城守將湯浙溺戰,三合即大敗湯浙,浙自刎。仙嶺城遂陷。晟正欲迴營,休整後再戰,忽一使報道:“太子已占了王府,並改為得勝園。”晟大驚曰:“王府已陷,迴救怕是晚矣!為之奈何?”副將董興明曰:“今殿下已兩麵受敵,無計可施,隻得用某之下策。”“請卿道來。隻要可救吾命,吾即從之。”“殿下可向天子上一請罪表,請天子下詔,命太子歸還桂王府。但某恐天子治殿下罪,固言此為下策。”興明曰。晟歎道:“為何吾方三十一歲,今日即生死未卜耶?”即命文書官方成鈞草一請罪表,然班師至興王府外三十裏處,暫紮一營。請罪表曰:
罪臣劉晟表拜父皇帝陛下:臣雖乃陛下長子,但不是嫡子。祖製‘有嫡立嫡,無嫡立長’者是也。陛下封臣為桂王,即是厚待臣耳。臣本應安居王邸,但臣未如此。與兄弟相殘、逼反黎王,皆是臣之罪。今臣已知過,從此永不爭儲位。但願陛下治臣罪,以安我大漢。
大有十一年五月十九日表
劉岩覽此表,然下詔,免劉晟罪,封其為惠源郡公,另建私邸。晟謝恩而去。後宋陸遊有一詞歎曰:
哀哉!哀哉!一強朝廷,染著兄弟戰火,負著手足之爭,走著亡國之路,痛亂世哉。
痛哉!痛哉!一鼎立國,背著兄弟大戰,望著父子對立,含著亡國之痛,個個死哉。
惜哉!惜哉!一富庶朝,循著暴君之路,待著諸子對圓,盼著亡國之實,大廈倒哉。哀哉!痛哉!惜哉!
現南漢之事已敘畢,且聽下迴分解,敘馬楚事。
孤死後,子孫應善事中國,不得自稱帝號。孤之繼承人乃長子、台州刺史錢元灌,日後諸文武皆須聽命於其。若如此,孤死而無憾也!”言畢,大叫數聲,氣絕而亡。文武泣不成聲。
三月十八日,錢元灌率百官扶靈柩至王墓,安葬於此地,諡聖。四月初六日,錢元灌於安德宮繼吳王位,尊劉王後為王太後,並改諡父錢穆為武肅。大小官僚,各有封賞。時元灌四十八歲矣。九月,立子錢弘佐為太子。
錢元灌中年得位,君臨全國,事無大小,皆親自處理。元灌勤政愛民,兢兢業業,革錢穆晚期之弊政:廢苛捐雜稅,為錢穆冤殺之臣平反,罷奢侈之風,放宮女千餘。其作為深受士人、蒼生稱讚。
次年正月元旦,錢元灌於安德宮配殿舉行國宴,劉太後亦被請入。太後曰:“大王忘了先王之遺訓否?”元灌曰:“迴太後,兒未忘。其言乃‘孤死後,子孫應善事中國,不得自稱帝號。’太後問兒有何意?”太後答道:“汝父王與中朝斷交,行天子製,自建年號,如同一帝,固我國屏障失矣!其臨終知過,遂訓大王,不應再犯此過。汝立後,本應稟中國,求得封爵,恢複交往。但汝已即位近一年,仍未如此。大王願何時方行此事焉?”元灌曰:“太後所言極是。可惜我未能從先王遺訓,我有愧於先王。待天暖後,我即行此事。”遂於當年三月,遣使入中國求封爵,並恢複交往。是月,元灌又廢寶正年號,稱長興四年。
且說使者至後唐西京,見了明宗李嗣源,與其曰:“陛下,今吳越王錢鏐八十有一,壽終正寢,子元灌嗣其位,欲與陛下複交。”嗣源大喜曰:“朕又得一屬國耶!元灌小子能臣服於朕,故朕不是昏君!”即速召元灌入京。
錢元灌接旨後,即留參知政事公孫樸守臨安府,己率文武赴西京。元灌見了明宗,奏曰:“臣去歲父喪,剛繼父業,欲強吳越,遂乞為陛下臣屬。竊聞陛下聖明,德才兼備,臣自知中朝能做吳越之屏障,遂行此事。願陛下能承認吳越,授臣封爵,臣當感激不盡耳!”嗣源大喜曰:“卿真似高氏也!卿能識大體,看大局,主動歸朕,朕將謝卿。朕封卿為吳越國王,同平章事,加江浙兵馬元帥銜,但須取消天子製。即日便行。”元灌拜辭而退。
李從珂陷西京,錢元灌曾獻猛火油三石,佩劍五十把。清泰三年石敬塘起兵,元灌亦曾獻軍糧四百石。天福三年正月,石敬塘送貢物與契丹,契丹主覺不妥,將貢物退迴。此時,元灌獻吳越特產與石敬塘,奏請可將此物獻與契丹。敬塘大喜,將特產送與契丹,契丹主亦覺可。敬塘以為元灌有功,遂賜其“忠義大德文武孝仁天王”稱號。
卻說南漢主劉岩自中年後,始得誌,驕奢淫逸,不問政事,常遊宴嬉戲,文武勸諫皆不從。且大選宮女,大建宮室,蒼生苦不堪言。岩又設酷刑,名目有數十,以水獄為最慘。嗚唿!凡“罪重”者,即施此刑。將“犯人”投入熱水,任毒蛇咬,致其死。岩喜親自施此刑,喜“犯人”慘叫,其狂笑不止。嗚唿!南漢始衰。
劉岩有五子:長曰晟,乃恭妃徐氏生;次曰洪,乃哲妃王氏生;三曰玢,乃皇後張氏生;四曰洵,亦是哲妃生;五名不詳,早殤,生母亦不詳。
劉岩寵三子劉玢,於大有十一年正月,立玢為太子,封長子劉晟為桂王,次子劉洪為黎王,四子劉洵為代王。劉晟不服,曰:“咳!我本為長子,父皇為何不立吾為儲耶?”主薄張允曰:“殿下勿憂。汝父皇乃無道之君也,人神共討之,早晚有一日,必被義軍所俘。那時,殿下南麵稱帝,為時尚不晚矣。”晟曰:“我國安有此日乎?劉玢小子,無德無才,僅靠母之美,即得儲位,令人切齒。吾欲先發製人,圍攻東宮,殺劉玢,得太子之位。部將以為如何?”桂王府掌管著作事裴德俞曰:“殿下安想造第二個玄武門之變乎?”“汝言何意?”“昔唐太宗若不殺兄弟,安能奪位?但其殺同母兄弟,而殿下欲殺異母兄弟,阻力將大於太宗也。某不願我國兄弟相殘,生第二個玄武門之變。”晟不從,命參軍竇昭調一千精兵,乘夜圍攻東宮。
此時,劉玢已聞訊,命太子洗馬王玄昌操練兵馬,待桂王軍至。竇昭引兵至,喝道:“劉玢小子,吾乃桂王之人,奉命圍攻汝宅!快快讓位!若不如此,汝今日即死矣!汝無德無才,僅憑汝母美,即篡儲位,真是無法無天!吾今日來,堂堂正正!”王玄昌答道:“便是太子無德無才,其為太子,乃天子詔命,汝王不服詔命,即為謀反!”昭大怒,引兵殺至內,與太子軍溺戰。戰了十合,竇昭大敗而走。王玄昌引兵追擊,將昭生擒。劉玢授其為太子府參軍,昭被迫受之。
且說一使告知劉晟,晟大驚曰:“為之奈何?若劉玢登大位,我國必亡於其中!”即召文武商議。掌管副著作事馬玉祁曰:“今父皇以黎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兼南監察司長,命其駐雷州,以防越賊入侵。黎王有兵十萬,殿下為何不借兵於其耶?若黎王願借兵,劉玢豈不死乎?”晟從之,即命玉祁赴雷州去了。
劉洪聞訊,即召文武商議。參軍孫邈曰:“今太子與桂王已互動幹戈,水火不容,殿下若助其一方,皆性命難保矣。不如二虎相爭,殿下得利。”洪曰:“汝言何意?”“昔唐太子與秦王互動幹戈,齊王為求太弟之位而助太子,後玄武門之變,太子與齊王同歸於盡。吾不是第二個齊王,不可助桂王也。”洪曰:“汝言‘不如二虎相爭,殿下得利’乃何意?”邈答道:“殿下坐鎮雷州,有地千裏,士卒十萬,為何不行天子旗幟,行文稱詔耶?”“汝言獨立乎?不妥不妥。”洪曰。
邈曰:“今張天師舉義,自建年號永樂,有眾三十萬。若汝父皇討殿下罪,殿下可與張天師結盟,共拒官軍。”洪即納邈策,建年號天平,自行天子旗幟,行文稱詔,脫離朝廷。洪以王密廣為相國,孫邈為參知政事,黃承惲、李憲各為左、右牙指揮使。然馬玉祁至。洪以“私通奸臣”罪名,將玉祁囚於興聖驛,並秘密杖殺之。
卻說劉晟聞此訊,大怒曰:“劉洪小子竟殺吾將耶!吾欲報仇!”即留主薄張允守桂王府,自率一萬大軍討劉洪。
劉洪聞此訊,撫掌大笑,不備戰。文武皆勸之,洪笑曰:“孤不用矣!來討孤之人,不是父皇,是桂王!桂王來討孤,孤無憂,不必備戰!”“為何?”文武皆問。洪答道:“今桂王與太子互動幹戈,太子已初勝,其定會乘勝追擊也。而桂王親自來討孤,守將張允乃一書生,不通戰事。若太子乘機襲桂王府,張允豈不敗乎?桂王豈不退兵乎?”文武皆喝道:“大王聖明!”
果然劉玢遣竇昭襲桂王府。昭與張允溺戰,不一合,允即敗,降竇昭。餘部皆降。桂王府遂為太子所占。太子將桂王府改為得勝園。
此時,劉晟引兵攻雷州仙嶺城。其與仙嶺城守將湯浙溺戰,三合即大敗湯浙,浙自刎。仙嶺城遂陷。晟正欲迴營,休整後再戰,忽一使報道:“太子已占了王府,並改為得勝園。”晟大驚曰:“王府已陷,迴救怕是晚矣!為之奈何?”副將董興明曰:“今殿下已兩麵受敵,無計可施,隻得用某之下策。”“請卿道來。隻要可救吾命,吾即從之。”“殿下可向天子上一請罪表,請天子下詔,命太子歸還桂王府。但某恐天子治殿下罪,固言此為下策。”興明曰。晟歎道:“為何吾方三十一歲,今日即生死未卜耶?”即命文書官方成鈞草一請罪表,然班師至興王府外三十裏處,暫紮一營。請罪表曰:
罪臣劉晟表拜父皇帝陛下:臣雖乃陛下長子,但不是嫡子。祖製‘有嫡立嫡,無嫡立長’者是也。陛下封臣為桂王,即是厚待臣耳。臣本應安居王邸,但臣未如此。與兄弟相殘、逼反黎王,皆是臣之罪。今臣已知過,從此永不爭儲位。但願陛下治臣罪,以安我大漢。
大有十一年五月十九日表
劉岩覽此表,然下詔,免劉晟罪,封其為惠源郡公,另建私邸。晟謝恩而去。後宋陸遊有一詞歎曰:
哀哉!哀哉!一強朝廷,染著兄弟戰火,負著手足之爭,走著亡國之路,痛亂世哉。
痛哉!痛哉!一鼎立國,背著兄弟大戰,望著父子對立,含著亡國之痛,個個死哉。
惜哉!惜哉!一富庶朝,循著暴君之路,待著諸子對圓,盼著亡國之實,大廈倒哉。哀哉!痛哉!惜哉!
現南漢之事已敘畢,且聽下迴分解,敘馬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