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梁帝下詔,命董禎交於西門沽蓋印執行。沽曰:“告知天子,此事不可行。蜀地糧草豐足,若擒王建,必截其糧路,以挫其軍。而漢中棧道易守難攻,且王建有水陸三十萬大軍,守棧道者二十五萬。若伐蜀,則必敗也。今宜放棄巴蜀,僅命十萬兵馬戍守於邊界即可。此為上策。”禎告知梁帝。溫從之,既傳令此詔作廢。旋又下詔,命王彥章率本部十萬兵馬,赴梁蜀之界戍守。

    時開平二年七月十三日也。梁帝召董祁入寢宮。溫曰:“卿先祖乃何許人也?”祁曰:“稟陛下,臣先祖乃薛郡董氏也。”溫怒曰:“汝先祖乃漢奸賊董卓,安知董卓乃何許董氏?”祁亦怒曰:“無道昏君!吾自唐大順時應募從軍,投奔汝部,為汝立下汗馬功勞,不料汝今竟忘恩負義,侮辱吾也!汝視吾如何?當誅戮汝以謝吾祖宗及天下人!看先前汝重用吾之麵,汝複梁王之爵,請受、賞賜如同先前,即日便行,若無詔,不許入朝!”溫拜辭而去。此時,一騎突殺來,董祁毫無防備,率同僚五十人逃離宮城。原來,汪桓聞董祁廢主,即刻引騎七百人,自兵部尚書府殺入宮。次日,諸葛鬆獻董朗、董禎首級入京見桓。桓大喜,即於上陽宮大會群臣。桓曰:“逆臣董祁廢主,並欲殺大臣,取代大梁。今諸位文武應施妙計,以救梁室。請問如何?”王則旭曰:“可先立新君,後剿滅董祁一黨。此乃上策。”桓曰:“請中書令引禦林軍700人追殺董祁,吾自與群臣商議立新君之事。”則旭即引禦林軍去了。

    卻說董祁逃至清河郡,忽聞細作飛馬來報:“汪桓殺了董禎、董朗,又遣王則旭引700兵馬來了,欲擒殺主公,問廢主之罪。”祁大驚,即召部將商議。主薄胡昭曰:“主公可先遣使求和,然於清河屯田、募兵,自領清河節度使。待三月後,立清河郡王李祝為唐王,並以複唐為號,殺入京師,誅汪、王二人,命李祝歸國,然別立新君。”祁從之,即依計行事。

    卻說驛使至洛陽,見了汪桓。桓曰:“董祁欲反否?”答曰:“董祁欲告老還鄉,現已收聚兵馬,暫不反矣。”桓曰:“其日後欲反否?”驛使答曰:“今聞董祁老嶽母薨,其迴鄉吊喪後,永不反也。”桓大喜,即以天子名義,表封董祁為清河節度使,命其吊喪後即赴任所。

    且說董祁接表後,大喜,受職。並即刻招募清河勇士二萬人,又親赴霍縣屯田。次年正月,立李祝為唐王,加祁為大相國、都督清河諸軍事。二月,祝即命祁出征,號為複唐。渡黃河後,祁軍以增至五萬五千人。三月二十三日,董祁令攻開封城。胡昭曰:“可令大軍迴寨,主公親率五十人入開封令府,見開封令殷岱,娶其姊殷氏為妃,然編其軍,開封可不攻自破矣。此為上策。” 祁從之,即依計行事。果然殷岱獻城投降,董祁收編其軍。又令圍洛陽。此時因立新君之事未成,群臣推汪桓為議政尹,代理朝政。桓聞董祁來圍城了,急將王則旭召迴,並命其堅守孤城,自率輕騎一千人突圍,赴漢中請救兵去了。則旭揮刀與董祁決戰,戰不三合,則旭大敗,棄洛陽而走。祁率軍追趕,邊趕邊罵道:“反賊休走!汝昔日為吾將,今竟殺吾二弟,並欲擒殺吾也!”於是則旭換乘快馬,飛奔東方。董祁追不上,隻得迴宮。此時,梁太子朱友丹至。董祁曰:“此人乃逆主之子,當可誅之也。”友丹未及反抗,即被弑於玄武門。亡年二十三歲。

    卻說汪桓赴漢中,見了王彥章。彥章曰:“吾與汝合軍,然至滎陽,並與王則旭合軍。”桓從之,即乘戰車赴滎陽。汪虎曰:“兒聞叛軍守洛陽者,乃六萬人;守開封者,不過二萬人。可先收複開封,並迎天子至開封複位,遷都於此。待半年後,再收複洛陽。”桓即令攻開封。留守殷岱率軍來迎。戰了五十合,不分勝負。忽諸葛鬆引兵殺來,隨即潰敗殷岱軍。岱勉強逃入洛陽,入見董祁。祁責之曰:“若汝再敗即斬!”岱曰:“今梁兵勢大,恐主公不可戰勝。岱願用主公首級以祀吾祖宗,可否?”未知董祁性命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群雄逐鹿的五代十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鄧天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鄧天誠並收藏群雄逐鹿的五代十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