穎兒聽得如此不堪,渾身發麻。
梅姨娘被送到鄉下莊子上去了,趕在方其瑞迴家之前。
何家賢苦苦求情未果,方老爺到最後連她的麵都不見,也不許她見梅姨娘。
何家賢想托人帶個話都不成。
時間不過就差兩天而已。
何家賢暗想,隻怕這次方老爺是動了真怒,因此趕在方其瑞迴家之前把人送走,省得到時候更多人求情。
誰知道,方其瑞迴來後,聽何家賢說了此事,一句反對的話都不曾。
反倒是笑眯眯的一個是答應送鋪子給何家,作為謝師禮,這個黑鍋他願意背。
另外一個,就是跟方老爺言明,他一定好好進學,考中進士,光耀門楣。至於家裏的生意,以後他不想管,那個小鋪子送給何家,正是他棄商從文的第一步。
就連方老爺也暗暗稱奇,不知道京城這一趟是否有奇遇,徹底改變了方其瑞的心誌。
當天晚上小夫妻好一陣熱絡,纏綿過後,方其瑞才道:“梅姨娘在莊子上才好呢,何必求情讓她迴來。人多事雜,避過了這一次,下一次又來,永不消停。”
何家賢知道她說的沒錯,可是梅姨娘自己願意在莊子上嗎?若是過的清苦日子,她能不能習慣?會不會埋怨兒子不救她?
隻是既然方其瑞不發話,她也不好胡亂做主,到底折騰累了,昏昏沉沉睡過去。
既然方其瑞打定主意不學經商了,倒是讓方老爺鬆了一口氣,光明正大的帶著方其業開始會見各行生意的客戶,接班繼承的意圖顯而易見。
陳氏自然是大為開心。
方其瑞又是一頭埋進書中,再也不聞窗外事。似乎身邊除了書本、老師,妻子,女兒,再無旁騖。
端午節時,方玉靜卻收到了梅姨娘的求救書信。
“二嫂,我人微言輕,實在想不到什麽辦法救梅姨娘。如今是你管著家,隻能求助於你了。”方玉靜聲淚俱下。
何家賢接了那封信,看時,發覺不過是一封平淡的問候家信,倒是每段最開頭幾個字連在一起,是“救我迴去”四個字,暗道藏頭信母子兩個都如出一轍。
晚上拿給方其瑞看,方其瑞想了半響,借著燭火燒了。
何家賢不解:“你不是最重孝道的嗎?平素口口聲聲把孝字掛在嘴邊……姨娘如今在莊子上生活的水深火熱……”
方其瑞拍拍她的頭:“你不用管,照顧好自己和然然就行。等今年秋闈會考後,就會有結果的了。”
何家賢到底不忍,不知道梅姨娘在莊子上受了多大的苦。
想當初,她剛進方家走投無路的時候,梅姨娘幫了她不少。知恩不報,視為卑鄙。
可是此去莊子上,山高路遠,據說來迴車程得三天,她委實又走不開。
跟方玉靜商量了之後,方玉靜跑去跟方老爺說,她昨日夢見老太太托夢,大概是她在家裏念經不管用了,須得到庵裏給老太太添香油,點一盞大海燈才行。
方老爺應允。
方玉靜帶著銀子,卻一去不曾迴來。
何家賢滿心驚慌,命人去尼姑庵裏問,沿路打聽,甚至去莊子上,沒人見過她。
事情捅開了,整個方家上下都亂起來。
何家賢已經無計可施,將此事跪著稟告了方老爺,讓他報官尋人。
方老爺否定,隻派了家丁出去草草尋了幾天了事。又罰了她三個月月例,不許她胡說。
何家賢茶飯不思,日夜祈禱,到底方玉靜像是消失不見了。
隔了快一個月,才有衙門的人過來,說端了一窩土匪,招認說曾經一個月前搶劫了一個帶著大量金銀的小姐,擄了上山去做壓寨夫人,誰知道那小姐誓死不從,一時衝動便將人殺了埋在山腳下。
方老爺去認完屍體迴來,蒼老的臉上帶著哀傷,一病不起。
何家賢得知消息,當場就暈厥過去。待醒過來時,跪在方家大院裏,聽候發落。
這一跪就是一天一夜,水米未進,眼淚流幹。
方老爺醒後卻並未過多責怪何家賢,叫她起來,好好料理家事。
陳氏不依不饒,衝方老爺怒吼:“你還慣著她,五丫頭一條命呀!若不是她膽大妄為,讓五丫頭帶著銀子孤身上路,怎麽會有這種意外發生……”
方老爺依靠在背靠上,氣得連著嗆了好幾聲:“你還有臉怪別人。若不是州府大人私底下告訴我,我竟然還不知道你瞞著我,讓業兒拿十萬兩銀子去買字畫,誰知道被人搶了!說起來,也是咱們方家的劫難,那搶業兒的人,和殺五丫頭的人,是同一夥子人,人家全都招認了!”
“咳咳。你可知道,是你給的玉婷選的好女婿,是侯府的二爺派人去的!”方老爺越說越氣,氣得胡子亂抖,上氣不接下氣。
陳氏聽了噤若寒蟬,內心恨不能撕碎了方玉婷。
難怪,難怪!方玉婷過來跟她告知這個好消息,然後再派人去打劫方其業,隻撿她的銀子拿。
好呀,真是好呀!
方老爺見陳氏不說話,攸地丟過一個枕頭砸過去:“你這樣不知體統,慣子如殺子,你還有沒有一點兒理智?”
陳氏想再說什麽,方老爺已經不聽她解釋,顫巍巍指著她手都在發抖:“滾出去,別說任何話,我看見你就惡心。方富呢,叫方富來,我要拿紙筆,我要寫休書!”
陳氏本能的嚇了一跳,渾身一個激靈,抖如篩糠,撲上去:“老爺,老爺,我知道錯了。你再給我一次機會呀,老爺,我以後再不管事了,也不管孩子們了,任由你教養,都聽你的話,你千萬別休我呀老爺。我跟著你含辛茹苦幾十年,好容易保住方家的家業……”
方老爺不理會她的哭號,對著衝進門的方富大喊:“把夫人拖出去,我不想看見她。叫她在鶴壽堂好好反省,沒有我的命令,誰也不許放她出來。”
陳氏失魂落魄跌坐在地上,神思惘然。
方家亂成一鍋粥。
何家賢自責愧疚於方玉靜的死,根本無心管理。
陳氏被囚禁。
周氏被方其宗嗬斥不許沾手方家的事務。
林姨娘孩子還小,離不開她。加上她性子怯懦,根本不得用。
沈姨娘倒是躍躍欲試,卻失望至極。
因為方老爺命人將梅姨娘接了迴來。
梅姨娘給方玉靜好生發送,辦了喪事。
方家屋頂上,籠罩了一層厚厚的陰霾。
方老爺休養了幾日,身體漸漸好轉起來,比以往更費心的去教方其業承接家業,巴不得他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立起來。
何家賢手上的權限係數交給了梅姨娘,倒是落得輕鬆許多,眼看著然然一天比一天會走,會說話,會吃,會笑,方其瑞也一天比一天用功。
何儒年說,若是堅持這樣,今年的科考鐵定榜上有名。
方其瑞說,若是中舉了,就和方老爺提分家的事情。
何家賢吃了一驚,忙問為什麽。她以為老人在,是不可以分家的。再者,方其瑞肯定還要再繼續讀書參加科考的,此刻並不是分家的時候。
方其瑞歎了一口氣:“老爺的意思,你還沒看出來嗎?他嘴上說著一視同仁,心裏麵,到底還是尊嫡輕庶的。三弟再混賬,他對他還是存著繼承人的心思。我再上進,他不過是略微欣慰,卻從未想過把家業交給我。這也是我突然棄商從文的原因。”
方其瑞悠悠的歎了一口氣:“那一日的事情我從未對外人講過,但是老爺和我心知肚明。我們在賬房裏麵爭吵,我想開拓疆土,將生意做出燕州城和京城,開到西北那邊去。老爺聽了很是讚賞,說叫三弟過來商量。”
方其瑞陷入迴憶,他那時聽了此話一愣,反問方老爺:“為何讓三弟商量,這事隻要您做主就可以了。”
方老爺沒有明說,卻換了一種委婉的方式:“我怕生意撲得太大太遠,到時候你三弟還是照看不住,反而白費了你如今的功夫,白白做了這些事情。莫不如還是保留現在的生意為好。”
方其瑞有些不舍得:“那西北那邊我去就是。”
方老爺一臉震驚,下意識怒道:“不可!”
待反應過來,不無愧色道:“那邊人生地不熟,又是苦寒之地,你何苦……”
方其瑞當下心裏一墜,有些寒涼,卻猶自不死心,多問了一句:“可若是三弟連京城的生意都守不住……”
方老爺自然而然的接過話茬:“那也是他的事情。他是方家的嫡子,就該擔起責任。自然,虧損也該由他一力承擔。”
方其瑞怒道:“您的意思是,不論我怎麽努力,怎麽上進,怎麽心思裏全在咱們家的生意上,可這份家業,都是三弟的,是嗎?”
方老爺愧色道:“我這也是為你好,咱們家的家訓你知道。而且,我這不也是提醒你,別為他人做嫁衣裳麽?你放心,若是我百年之後,自然也會保你這房衣食無憂……”
方其瑞憤然:“你明知道三弟扶不起來……”
“可是嫡庶有別……他尊你卑……”方老爺也惱火了,理直氣壯的說了出來:“當年若非我是嫡出,我怎麽能接管方家偌大的家業?如今你五叔三叔,哪個不是衣食無憂?公中的幾萬兩銀子,就是給他們花的!這是祖訓,誰也不能篡改!所以你母親動了公中的銀子,她以為我不知道,我知道。不過是為了她的體麵,我沒有明著處罰。暗地裏她受的委屈也不少!這就是公中給你們這些庶出子女的保障,你還要為父怎麽樣?”
方其瑞聽到此處算是徹底明白,這輩子,隻因為他托生在梅姨娘肚子裏,那麽,方家的產業,他是別想沾手了。
說到此節,方其瑞笑笑:“迴來後我就跟你說了,隻是沒說這麽細,你便和我吵。那時候梅姨娘又想我繼續讀書……”
“其實,我到現在還是一樣的觀念,你若是愛做生意,不論父親給不給你,我們還是可以另起爐灶……”何家賢依偎在他懷裏:“我知道你喜歡做生意。”
“是。可是,夫人打了你。”方其瑞摸摸她的頭:“不管我做什麽生意,短時間之內,都不可能超過方家,也不可能脫離方家。你就永遠在夫人之下,仰她鼻息。”
他的眼神看向飄跳著的燭火:“那時我便下定決心,要考功名,要掙前程,要為你請封誥命,要你高高在上,要夫人以後隻能仰望於你,卻不敢再動你半根指頭!”
何家賢聽得眼眶濕潤,她沒想到方其瑞做了這樣決定終生的決定,前提居然是為了她不再受欺負……
一時也不知道說什麽話,隻能將頭在他懷裏蹭了蹭:“我再給你生個兒子吧……”
方其瑞兩眼放光。
一夜春光。
時局已經明了,剩下的就是韜光養晦,隻等方其瑞考完試中舉了,就跟方老爺提分家。
何家賢過了嫁入方家三年以來,最舒心最愜意的一個夏天。在這舒適的夏天,她又懷孕了。方其瑞便將兩個人手上剩下的所有的銀子,買了一處小宅子,悄悄藏了起來。
家務事是梅姨娘操勞,自然不會虧待她們,雖然不是頂好,但是要什麽有什麽。
周氏和林姨娘時常帶著兒子過來跟然然說笑,兩姐弟玩鬧在一處倒是不錯。
沈姨娘則討好梅姨娘,成了管家的副手。
可以說,除了陳氏,大家都相安無事。
她因為梅姨娘管家,心生不忿,比何家賢管家時更能鬧騰,三天兩頭就在鶴壽堂指桑罵槐,含沙射影。
梅姨娘心胸寬廣,並不與她計較。也情知此番方老爺動了真怒,陳氏不敢鬧大。
小打小鬧雖然頭疼,忍忍也就過去了。
方玉荷身體漸漸好些,方家已經能四處看到她活動的身影了。隻是,身子一好,她卻時常去侯府候著,就為看一眼翰哥兒。
肖金平已經另娶,據說還是個商戶家的大小姐,帶了不少嫁妝銀子過來。
隻是侯夫人已經無福消受,她在這個夏天去世了。
梅姨娘被送到鄉下莊子上去了,趕在方其瑞迴家之前。
何家賢苦苦求情未果,方老爺到最後連她的麵都不見,也不許她見梅姨娘。
何家賢想托人帶個話都不成。
時間不過就差兩天而已。
何家賢暗想,隻怕這次方老爺是動了真怒,因此趕在方其瑞迴家之前把人送走,省得到時候更多人求情。
誰知道,方其瑞迴來後,聽何家賢說了此事,一句反對的話都不曾。
反倒是笑眯眯的一個是答應送鋪子給何家,作為謝師禮,這個黑鍋他願意背。
另外一個,就是跟方老爺言明,他一定好好進學,考中進士,光耀門楣。至於家裏的生意,以後他不想管,那個小鋪子送給何家,正是他棄商從文的第一步。
就連方老爺也暗暗稱奇,不知道京城這一趟是否有奇遇,徹底改變了方其瑞的心誌。
當天晚上小夫妻好一陣熱絡,纏綿過後,方其瑞才道:“梅姨娘在莊子上才好呢,何必求情讓她迴來。人多事雜,避過了這一次,下一次又來,永不消停。”
何家賢知道她說的沒錯,可是梅姨娘自己願意在莊子上嗎?若是過的清苦日子,她能不能習慣?會不會埋怨兒子不救她?
隻是既然方其瑞不發話,她也不好胡亂做主,到底折騰累了,昏昏沉沉睡過去。
既然方其瑞打定主意不學經商了,倒是讓方老爺鬆了一口氣,光明正大的帶著方其業開始會見各行生意的客戶,接班繼承的意圖顯而易見。
陳氏自然是大為開心。
方其瑞又是一頭埋進書中,再也不聞窗外事。似乎身邊除了書本、老師,妻子,女兒,再無旁騖。
端午節時,方玉靜卻收到了梅姨娘的求救書信。
“二嫂,我人微言輕,實在想不到什麽辦法救梅姨娘。如今是你管著家,隻能求助於你了。”方玉靜聲淚俱下。
何家賢接了那封信,看時,發覺不過是一封平淡的問候家信,倒是每段最開頭幾個字連在一起,是“救我迴去”四個字,暗道藏頭信母子兩個都如出一轍。
晚上拿給方其瑞看,方其瑞想了半響,借著燭火燒了。
何家賢不解:“你不是最重孝道的嗎?平素口口聲聲把孝字掛在嘴邊……姨娘如今在莊子上生活的水深火熱……”
方其瑞拍拍她的頭:“你不用管,照顧好自己和然然就行。等今年秋闈會考後,就會有結果的了。”
何家賢到底不忍,不知道梅姨娘在莊子上受了多大的苦。
想當初,她剛進方家走投無路的時候,梅姨娘幫了她不少。知恩不報,視為卑鄙。
可是此去莊子上,山高路遠,據說來迴車程得三天,她委實又走不開。
跟方玉靜商量了之後,方玉靜跑去跟方老爺說,她昨日夢見老太太托夢,大概是她在家裏念經不管用了,須得到庵裏給老太太添香油,點一盞大海燈才行。
方老爺應允。
方玉靜帶著銀子,卻一去不曾迴來。
何家賢滿心驚慌,命人去尼姑庵裏問,沿路打聽,甚至去莊子上,沒人見過她。
事情捅開了,整個方家上下都亂起來。
何家賢已經無計可施,將此事跪著稟告了方老爺,讓他報官尋人。
方老爺否定,隻派了家丁出去草草尋了幾天了事。又罰了她三個月月例,不許她胡說。
何家賢茶飯不思,日夜祈禱,到底方玉靜像是消失不見了。
隔了快一個月,才有衙門的人過來,說端了一窩土匪,招認說曾經一個月前搶劫了一個帶著大量金銀的小姐,擄了上山去做壓寨夫人,誰知道那小姐誓死不從,一時衝動便將人殺了埋在山腳下。
方老爺去認完屍體迴來,蒼老的臉上帶著哀傷,一病不起。
何家賢得知消息,當場就暈厥過去。待醒過來時,跪在方家大院裏,聽候發落。
這一跪就是一天一夜,水米未進,眼淚流幹。
方老爺醒後卻並未過多責怪何家賢,叫她起來,好好料理家事。
陳氏不依不饒,衝方老爺怒吼:“你還慣著她,五丫頭一條命呀!若不是她膽大妄為,讓五丫頭帶著銀子孤身上路,怎麽會有這種意外發生……”
方老爺依靠在背靠上,氣得連著嗆了好幾聲:“你還有臉怪別人。若不是州府大人私底下告訴我,我竟然還不知道你瞞著我,讓業兒拿十萬兩銀子去買字畫,誰知道被人搶了!說起來,也是咱們方家的劫難,那搶業兒的人,和殺五丫頭的人,是同一夥子人,人家全都招認了!”
“咳咳。你可知道,是你給的玉婷選的好女婿,是侯府的二爺派人去的!”方老爺越說越氣,氣得胡子亂抖,上氣不接下氣。
陳氏聽了噤若寒蟬,內心恨不能撕碎了方玉婷。
難怪,難怪!方玉婷過來跟她告知這個好消息,然後再派人去打劫方其業,隻撿她的銀子拿。
好呀,真是好呀!
方老爺見陳氏不說話,攸地丟過一個枕頭砸過去:“你這樣不知體統,慣子如殺子,你還有沒有一點兒理智?”
陳氏想再說什麽,方老爺已經不聽她解釋,顫巍巍指著她手都在發抖:“滾出去,別說任何話,我看見你就惡心。方富呢,叫方富來,我要拿紙筆,我要寫休書!”
陳氏本能的嚇了一跳,渾身一個激靈,抖如篩糠,撲上去:“老爺,老爺,我知道錯了。你再給我一次機會呀,老爺,我以後再不管事了,也不管孩子們了,任由你教養,都聽你的話,你千萬別休我呀老爺。我跟著你含辛茹苦幾十年,好容易保住方家的家業……”
方老爺不理會她的哭號,對著衝進門的方富大喊:“把夫人拖出去,我不想看見她。叫她在鶴壽堂好好反省,沒有我的命令,誰也不許放她出來。”
陳氏失魂落魄跌坐在地上,神思惘然。
方家亂成一鍋粥。
何家賢自責愧疚於方玉靜的死,根本無心管理。
陳氏被囚禁。
周氏被方其宗嗬斥不許沾手方家的事務。
林姨娘孩子還小,離不開她。加上她性子怯懦,根本不得用。
沈姨娘倒是躍躍欲試,卻失望至極。
因為方老爺命人將梅姨娘接了迴來。
梅姨娘給方玉靜好生發送,辦了喪事。
方家屋頂上,籠罩了一層厚厚的陰霾。
方老爺休養了幾日,身體漸漸好轉起來,比以往更費心的去教方其業承接家業,巴不得他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立起來。
何家賢手上的權限係數交給了梅姨娘,倒是落得輕鬆許多,眼看著然然一天比一天會走,會說話,會吃,會笑,方其瑞也一天比一天用功。
何儒年說,若是堅持這樣,今年的科考鐵定榜上有名。
方其瑞說,若是中舉了,就和方老爺提分家的事情。
何家賢吃了一驚,忙問為什麽。她以為老人在,是不可以分家的。再者,方其瑞肯定還要再繼續讀書參加科考的,此刻並不是分家的時候。
方其瑞歎了一口氣:“老爺的意思,你還沒看出來嗎?他嘴上說著一視同仁,心裏麵,到底還是尊嫡輕庶的。三弟再混賬,他對他還是存著繼承人的心思。我再上進,他不過是略微欣慰,卻從未想過把家業交給我。這也是我突然棄商從文的原因。”
方其瑞悠悠的歎了一口氣:“那一日的事情我從未對外人講過,但是老爺和我心知肚明。我們在賬房裏麵爭吵,我想開拓疆土,將生意做出燕州城和京城,開到西北那邊去。老爺聽了很是讚賞,說叫三弟過來商量。”
方其瑞陷入迴憶,他那時聽了此話一愣,反問方老爺:“為何讓三弟商量,這事隻要您做主就可以了。”
方老爺沒有明說,卻換了一種委婉的方式:“我怕生意撲得太大太遠,到時候你三弟還是照看不住,反而白費了你如今的功夫,白白做了這些事情。莫不如還是保留現在的生意為好。”
方其瑞有些不舍得:“那西北那邊我去就是。”
方老爺一臉震驚,下意識怒道:“不可!”
待反應過來,不無愧色道:“那邊人生地不熟,又是苦寒之地,你何苦……”
方其瑞當下心裏一墜,有些寒涼,卻猶自不死心,多問了一句:“可若是三弟連京城的生意都守不住……”
方老爺自然而然的接過話茬:“那也是他的事情。他是方家的嫡子,就該擔起責任。自然,虧損也該由他一力承擔。”
方其瑞怒道:“您的意思是,不論我怎麽努力,怎麽上進,怎麽心思裏全在咱們家的生意上,可這份家業,都是三弟的,是嗎?”
方老爺愧色道:“我這也是為你好,咱們家的家訓你知道。而且,我這不也是提醒你,別為他人做嫁衣裳麽?你放心,若是我百年之後,自然也會保你這房衣食無憂……”
方其瑞憤然:“你明知道三弟扶不起來……”
“可是嫡庶有別……他尊你卑……”方老爺也惱火了,理直氣壯的說了出來:“當年若非我是嫡出,我怎麽能接管方家偌大的家業?如今你五叔三叔,哪個不是衣食無憂?公中的幾萬兩銀子,就是給他們花的!這是祖訓,誰也不能篡改!所以你母親動了公中的銀子,她以為我不知道,我知道。不過是為了她的體麵,我沒有明著處罰。暗地裏她受的委屈也不少!這就是公中給你們這些庶出子女的保障,你還要為父怎麽樣?”
方其瑞聽到此處算是徹底明白,這輩子,隻因為他托生在梅姨娘肚子裏,那麽,方家的產業,他是別想沾手了。
說到此節,方其瑞笑笑:“迴來後我就跟你說了,隻是沒說這麽細,你便和我吵。那時候梅姨娘又想我繼續讀書……”
“其實,我到現在還是一樣的觀念,你若是愛做生意,不論父親給不給你,我們還是可以另起爐灶……”何家賢依偎在他懷裏:“我知道你喜歡做生意。”
“是。可是,夫人打了你。”方其瑞摸摸她的頭:“不管我做什麽生意,短時間之內,都不可能超過方家,也不可能脫離方家。你就永遠在夫人之下,仰她鼻息。”
他的眼神看向飄跳著的燭火:“那時我便下定決心,要考功名,要掙前程,要為你請封誥命,要你高高在上,要夫人以後隻能仰望於你,卻不敢再動你半根指頭!”
何家賢聽得眼眶濕潤,她沒想到方其瑞做了這樣決定終生的決定,前提居然是為了她不再受欺負……
一時也不知道說什麽話,隻能將頭在他懷裏蹭了蹭:“我再給你生個兒子吧……”
方其瑞兩眼放光。
一夜春光。
時局已經明了,剩下的就是韜光養晦,隻等方其瑞考完試中舉了,就跟方老爺提分家。
何家賢過了嫁入方家三年以來,最舒心最愜意的一個夏天。在這舒適的夏天,她又懷孕了。方其瑞便將兩個人手上剩下的所有的銀子,買了一處小宅子,悄悄藏了起來。
家務事是梅姨娘操勞,自然不會虧待她們,雖然不是頂好,但是要什麽有什麽。
周氏和林姨娘時常帶著兒子過來跟然然說笑,兩姐弟玩鬧在一處倒是不錯。
沈姨娘則討好梅姨娘,成了管家的副手。
可以說,除了陳氏,大家都相安無事。
她因為梅姨娘管家,心生不忿,比何家賢管家時更能鬧騰,三天兩頭就在鶴壽堂指桑罵槐,含沙射影。
梅姨娘心胸寬廣,並不與她計較。也情知此番方老爺動了真怒,陳氏不敢鬧大。
小打小鬧雖然頭疼,忍忍也就過去了。
方玉荷身體漸漸好些,方家已經能四處看到她活動的身影了。隻是,身子一好,她卻時常去侯府候著,就為看一眼翰哥兒。
肖金平已經另娶,據說還是個商戶家的大小姐,帶了不少嫁妝銀子過來。
隻是侯夫人已經無福消受,她在這個夏天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