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玉婷見陳氏在這裏發威,隻怕當真還以為姐妹和諧,對她孝順呢,心下冷笑,卻不違拗,派了婆子過來。
陳氏讓那轎子直接停在眼前,夾著腳小心翼翼的上去,用裙擺遮住鞋子。
待上了轎,狠狠瞪了方玉婷一眼,說道:“好好照顧你大姐,若是再不好,拿你是問。”
方玉婷斜著眼瞧著她,不置可否。
陳氏待出了侯府的大門,離了約莫二裏路遠,這才低下身將方玉荷裹進她鞋裏的東西拿出來,卻見是一方絲帕的一個角,上麵深褐色的四個字:“玉婷下毒”。
陳氏見了隻駭了一大跳,忙握在掌心裏不敢再看。片刻後卻終究難受,又展開看時,發覺那褐色被掌心裏的汗**,居然濃了幾分,顏色鮮豔一些。
陳氏這才發覺,這幾個字竟然是用血寫的,心裏更是震驚,忙翻來覆去又看了幾次,發覺怎麽看都是那四個字,便難受的哭了出來。
血跡幹涸,成了褐色,那就是許久之前寫的。可見方玉荷被方玉婷下毒暗害,已經是早前的事情了。
迴到鶴壽堂,陳氏見幾個丫鬟都戰戰兢兢,連周氏都跪在院外,心裏警鈴大作。
周氏小聲道:“兒媳放母親出府,父親知道了大怒……”
陳氏得了提醒,進門看見方老爺滿臉怒容,頭一次沒有害怕。
方老爺果然怒得摔了杯子:“你……”
陳氏不等他說話,撲上去跪在他腳邊:“老爺,若是我不出府,隻怕咱們女兒就沒命了呀!”
方老爺一腳將她踢開,怒目圓瞪:“別胡說八道!”
陳氏對周圍人等怒斥道:“都滾出去。”
周圍人麵麵相覷,到底見方老爺沒有反駁,還是依次退了出去。
陳氏這才哭得眼淚鼻涕都出啦,拿出手中的帕子,把上麵的字給方老爺看,又把今日去侯府的所見所聞添油加醋說了一遍。
方老爺便問:“那你為何收到消息時,不先來迴我?”
陳氏急著道:“當時女兒危在旦夕,做母親的一聽哪裏還有理智,頓時是要去看看的了。”她想了想,才道:“我那時候跟老大媳婦說,叫她轉告你的。否則,她聽你的命令,又怎麽會輕易放我出府?”
“事急從權,老爺,咱們還是先想辦法救玉荷吧。你是沒看到她那個樣子,若是再拖下去,隻怕要被方玉婷折磨死了。”陳氏央求。
方老爺也動容,到底是親生女兒,又是疼在手心長大的,想了一會兒才問道:“肖金平呢,怎麽他媳婦兒病成這樣,他一聲不吭,連個人影兒都瞧不見。”
陳氏見他一下子就問過關鍵節點,嚇得不敢再說話。
當初方玉婷見她失勢,過來侯府跟她對質時,曾經說過,方玉荷趁侯夫人生病時,在藥裏動手腳。若是此事真的被證實,隻怕肖金平早已經厭棄了女兒,壓根就不會管了。
她心裏卻存在疑惑,覺得方玉荷即便怨恨侯夫人克扣她的嫁妝,卻也不至於下毒害人這樣明目張膽。
如今事情發生在侯府,卻是如何也辯白不得,隻能作此推測。
見方老爺問起,更加不敢說明原委,隻能支支吾吾:“玉荷生翰哥兒時就落下病根,一直拖著吃藥,是老毛病了,根本治不好。我這次去見,若不是玉荷悄悄給我塞字條,我哪裏會知道還有這樣惡毒的事情!想來女婿也是覺得玉荷是老毛病,壓根沒放在心上。”
陳氏想到方玉婷的手段,有些不寒而栗:“再說,女婿隻吃個空餉,又不如他弟弟有實權,一向窩囊怕事,他就算知道了,能頂什麽用?難道還能指望他去查明真相,逼肖金安休妻?”
陳氏所推測的沒有錯,侯夫人藥裏被動手腳一事暴露後,所有的矛頭直指方玉荷,她百口莫辯。
方玉婷便趁此機會管起家事,有意無意在肖金平麵前說一些有深意的話,時間一久,肖金平對方玉荷生厭,不怎麽理會,反而在外頭包養了一個戲子,不怎麽迴家了。
待方玉荷病重,也曾有人稟告過他,方玉婷保證會好好照料,加上兒子也被養得白白胖胖,肖金平迴來瞧了一眼,方玉荷見他與方玉婷挺熱絡,什麽話都能說,隻能將滿腹委屈藏起來,再不敢說。
方老爺聽完陳氏的分析,目光悠長,問她可有主意。
陳氏眼裏閃出希翼之光:“若是查方玉婷,侯府上下一條舌頭……根本不會認。為今之計,隻能強行去接人。老爺,咱們派一些得力的打手和護院……”
“糊塗!”方老爺沒聽完她激動的表述,立刻起身怒道:“好生歇著吧,此事你不用再管了。”
可即便是陳氏不管,方老爺自己想管,也是一籌莫展。
待梅姨娘聽明原委後,想了想,才道:“民不跟官鬥,何況他們是侯府。隻是如今,是看老爺想維護方家的聲譽,還是想保住姑娘的性命了。”
方老爺納悶道:“此話怎講?”
梅姨娘說道:“以大姑奶奶的性格,我不大相信她會對侯夫人下手。隻是既然侯府全部都信了,事情也過去了這麽久,要想翻案是不大可能。為今之計,要麽自請下堂,承認這些罪狀,我們將她接迴來,從此以後在方家。要麽不管不顧,維護方家姑娘的聲譽,任由大姑奶奶被她們搓圓捏扁……”
方老爺隻聽得心疼不已,猶豫著問:“沒有兩全的法子嗎?”
“您做生意,最懂得利害關係,怎麽到如今卻貪心了?”梅姨娘道:“若是想兩全,必須在侯夫人死之前,扳倒二姑奶奶,可我憑良心說,我沒有這個本事。二姑奶奶在侯府一手遮天,足見侯府的幾個人對她的信任,想拿她的錯處,且是一招致命的錯處,我瞧著基本沒有。再說侯府裏麵的事情,不是我們的手可以伸得進去的。退一萬步說,萬一有一天有這個機會,公布了她給大姐下毒的罪行,那又有什麽用?保全了大姑娘,又折了咱們二姑娘的名聲,說咱們方家的姐妹們自相殘殺,毫無教養和恩情可言!”
梅姨娘說得有理有據:“在夫人麵前,大姑奶奶是親閨女,她自然是不顧二姑奶奶的。可在您麵前,都是一樣的女兒。真說起來,您不是還多疼二姑奶奶些嗎?若是真的扳倒了二姑奶奶,方家又有什麽好處?您應該站在大局上考慮才是。”
方老爺咬牙想了半響,才長長的歎口氣,幾乎有一盞茶那樣漫長:“既如此,那就保命吧。說起來,是我對不住玉婷的母親,當初若不是我……”
“老爺!”梅姨娘難得露出生氣的表情:“說好了此事咱們都不再提,您忘了嗎?當初您力排眾議,讓她嫁到侯府,已然補償了她,在我看來,你的罪過已經償還的幹幹淨淨,不必再愧疚。再說,麗娘本就有錯再先。若非如此,您一向樂善好施,又怎麽會放任別人欺負她不管?”
方老爺道:“也罷也罷,我隻是想起陳年舊事,沒得連累了你。”
“我是為了方家,問心無愧。”梅姨娘正色道:“她真要追究,便舍了我的命去。”
方老爺忙按住她的嘴巴:“不許胡說八道。陳年舊事,過去便算了。說起來,當初也怪我心軟,若是肯果斷些,不至於受牽連至此……”
“誰都沒有錯,錯的是她自己。”梅姨娘勸了半天,方老爺這才下定決心,半響又猶豫:“若侯府不肯放人怎麽辦?”
“不會的。若是不肯放人,那他們隻能故作大度,當場宣布原諒大姑奶奶。那日後咱們就可以時常去探望,再發覺她被人虐待生病之事,更可以借機接迴來調養,還免了一紙休書!”梅姨娘暗想了一會,才道:“再說,當初他們娶大姑奶奶,是為了嫁妝。如今嫁妝已經被她們搜刮的幹幹淨淨,本就沒什麽價值,白養著一個人,隻怕巴不得咱們接迴來呢。”
三日後,方家捧著請罪書,上了侯府的門。
方老爺率先對侯爺跪下磕頭:“方某聽說女兒病重,如今請迴去教育!”
侯爺大驚,忙親自上前扶起:“親家公,這是何故?”
“不敢當您這一聲親家公啊。”方老爺老淚縱橫,滿臉愧色,跟著侯爺進了府之後,不像再外麵遮遮掩掩,直言不諱道:“方某教女無方,竟因泄私憤對婆婆不敬,特此請賜休書一封,這就接迴去。”
侯爺嚇了一跳,忙道:“這竟是怎麽迴事?快去叫世子迴來。”又對方老爺說:“一切等世子迴來再定奪罷。”
方老爺見他客氣的話也不說兩句,想來真的被梅姨娘言中:休了方玉荷,還可以再憑世子的名頭娶一填房,又是雪花銀子飄進侯府。
隻是,肖金平居然迴也不迴來,遣人告訴方老爺:“世子說,請大姑奶奶來。讓嶽父帶迴去。”想來一切都是成竹在胸,意料之中的。
方老爺見他連讓都不讓,老臉實在擱不住,卻又惦記女兒的性命要緊,隻恨恨瞪一眼方玉婷,這才命人把病重的方玉荷接迴家中。
陳氏見方玉荷被接迴來,先是喜出望外,以為方老爺隻是接女兒迴來,便好吃好喝好藥材伺候著。
兩日後,燕州城滿城風雨,皆是在傳方玉荷毒害婆婆,被侯府休棄的事情。
陳氏聽聞後氣得大慪,不知道聽誰說的這主意是梅姨娘出的,便衝到她的院子,指著破口大罵。
“我就知道你沒安好心!你個殺千刀的這樣害我的女兒!你教她以後怎麽做人?怎麽再嫁人啊?”陳氏撲到梅姨娘身上就要跟她拚命。
梅姨娘知道她愛女心切,跟她什麽道理都講不通,沒有還一句嘴。隻等陳氏罵完了,才淡淡的道:“那依夫人說,還有什麽更好的辦法?”
“自然是公布方玉婷那個賤人的惡行,叫她被侯府休棄,也別想迴方家來!”陳氏怒道:“她逼死了金媽媽,還想害死我女兒,我饒不了她。她給了你多少銀子,你護著她?包庇她?她可不是你的女兒!你別搞錯了!”
“自然不是我的女兒,都是夫人的兒女,怎麽能厚此薄彼?夫人想必是病了,胡言亂語,你們扶夫人迴去吧。省得老爺聽到了又生氣。”梅姨娘對芍藥說道:“夫人大概是忘記了,上次老爺為什麽生了氣,為什麽把夫人關到佛堂裏去?”
芍藥自然是記得的。夫人說然然不是她的孫女。
思及此,嚇了一跳,對梅姨娘感激的笑笑,正要勸導陳氏,陳氏一把將她推開,衝到梅姨娘麵前:“梅雅茹,你忍了你這麽多年。你恃寵而驕,不將我放在眼裏,我看在老爺的麵子上,從未苛待於你。如今,你居然落井下石,借刀殺人,想害我玉荷,這口氣我絕對忍不下!”
說完伸出手就要打梅姨娘。
梅姨娘一把就將她的手握住,冷笑著道:“夫人,這些年你我相安無事,我以為你是良心有愧呢。沒想到,你居然覺得是在忍耐我。”
陳氏掙紮幾下,發覺梅姨娘力氣不小,倒是她生病了又情緒激動,力氣沒有往日的大,虛弱了許多。口中卻不甘示弱:“我有什麽好愧疚的?我對得起任何人!我救方家於水火,對方家有大恩。我管家幾十年,讓你們穿金戴銀榮華富貴,我虧欠誰了?”
“那您想想麗姨娘罷。”梅姨娘將她手一鬆一推,陳氏忍不住便趔趄幾步,差點摔倒,被芍藥扶著,隻覺得陳氏的身軀抖得厲害,像是樹上凋零的葉子,幾乎掛不住的要跌落下來。
“麗姨娘什麽?關我什麽事!”陳氏強撐著懟迴去。她想到金媽媽臨死前的那些話,心裏不由得有了底氣,對梅姨娘道:“說到麗姨娘,那咱們就好好說說,你且讓她們都退下!”
梅姨娘不知道她葫蘆裏賣的什麽藥,到底讓人都退下,隻剩下她們兩個人。
“當初麗姨娘難產,你說你剛生過孩子有經驗,可以先行瞧瞧。”
陳氏讓那轎子直接停在眼前,夾著腳小心翼翼的上去,用裙擺遮住鞋子。
待上了轎,狠狠瞪了方玉婷一眼,說道:“好好照顧你大姐,若是再不好,拿你是問。”
方玉婷斜著眼瞧著她,不置可否。
陳氏待出了侯府的大門,離了約莫二裏路遠,這才低下身將方玉荷裹進她鞋裏的東西拿出來,卻見是一方絲帕的一個角,上麵深褐色的四個字:“玉婷下毒”。
陳氏見了隻駭了一大跳,忙握在掌心裏不敢再看。片刻後卻終究難受,又展開看時,發覺那褐色被掌心裏的汗**,居然濃了幾分,顏色鮮豔一些。
陳氏這才發覺,這幾個字竟然是用血寫的,心裏更是震驚,忙翻來覆去又看了幾次,發覺怎麽看都是那四個字,便難受的哭了出來。
血跡幹涸,成了褐色,那就是許久之前寫的。可見方玉荷被方玉婷下毒暗害,已經是早前的事情了。
迴到鶴壽堂,陳氏見幾個丫鬟都戰戰兢兢,連周氏都跪在院外,心裏警鈴大作。
周氏小聲道:“兒媳放母親出府,父親知道了大怒……”
陳氏得了提醒,進門看見方老爺滿臉怒容,頭一次沒有害怕。
方老爺果然怒得摔了杯子:“你……”
陳氏不等他說話,撲上去跪在他腳邊:“老爺,若是我不出府,隻怕咱們女兒就沒命了呀!”
方老爺一腳將她踢開,怒目圓瞪:“別胡說八道!”
陳氏對周圍人等怒斥道:“都滾出去。”
周圍人麵麵相覷,到底見方老爺沒有反駁,還是依次退了出去。
陳氏這才哭得眼淚鼻涕都出啦,拿出手中的帕子,把上麵的字給方老爺看,又把今日去侯府的所見所聞添油加醋說了一遍。
方老爺便問:“那你為何收到消息時,不先來迴我?”
陳氏急著道:“當時女兒危在旦夕,做母親的一聽哪裏還有理智,頓時是要去看看的了。”她想了想,才道:“我那時候跟老大媳婦說,叫她轉告你的。否則,她聽你的命令,又怎麽會輕易放我出府?”
“事急從權,老爺,咱們還是先想辦法救玉荷吧。你是沒看到她那個樣子,若是再拖下去,隻怕要被方玉婷折磨死了。”陳氏央求。
方老爺也動容,到底是親生女兒,又是疼在手心長大的,想了一會兒才問道:“肖金平呢,怎麽他媳婦兒病成這樣,他一聲不吭,連個人影兒都瞧不見。”
陳氏見他一下子就問過關鍵節點,嚇得不敢再說話。
當初方玉婷見她失勢,過來侯府跟她對質時,曾經說過,方玉荷趁侯夫人生病時,在藥裏動手腳。若是此事真的被證實,隻怕肖金平早已經厭棄了女兒,壓根就不會管了。
她心裏卻存在疑惑,覺得方玉荷即便怨恨侯夫人克扣她的嫁妝,卻也不至於下毒害人這樣明目張膽。
如今事情發生在侯府,卻是如何也辯白不得,隻能作此推測。
見方老爺問起,更加不敢說明原委,隻能支支吾吾:“玉荷生翰哥兒時就落下病根,一直拖著吃藥,是老毛病了,根本治不好。我這次去見,若不是玉荷悄悄給我塞字條,我哪裏會知道還有這樣惡毒的事情!想來女婿也是覺得玉荷是老毛病,壓根沒放在心上。”
陳氏想到方玉婷的手段,有些不寒而栗:“再說,女婿隻吃個空餉,又不如他弟弟有實權,一向窩囊怕事,他就算知道了,能頂什麽用?難道還能指望他去查明真相,逼肖金安休妻?”
陳氏所推測的沒有錯,侯夫人藥裏被動手腳一事暴露後,所有的矛頭直指方玉荷,她百口莫辯。
方玉婷便趁此機會管起家事,有意無意在肖金平麵前說一些有深意的話,時間一久,肖金平對方玉荷生厭,不怎麽理會,反而在外頭包養了一個戲子,不怎麽迴家了。
待方玉荷病重,也曾有人稟告過他,方玉婷保證會好好照料,加上兒子也被養得白白胖胖,肖金平迴來瞧了一眼,方玉荷見他與方玉婷挺熱絡,什麽話都能說,隻能將滿腹委屈藏起來,再不敢說。
方老爺聽完陳氏的分析,目光悠長,問她可有主意。
陳氏眼裏閃出希翼之光:“若是查方玉婷,侯府上下一條舌頭……根本不會認。為今之計,隻能強行去接人。老爺,咱們派一些得力的打手和護院……”
“糊塗!”方老爺沒聽完她激動的表述,立刻起身怒道:“好生歇著吧,此事你不用再管了。”
可即便是陳氏不管,方老爺自己想管,也是一籌莫展。
待梅姨娘聽明原委後,想了想,才道:“民不跟官鬥,何況他們是侯府。隻是如今,是看老爺想維護方家的聲譽,還是想保住姑娘的性命了。”
方老爺納悶道:“此話怎講?”
梅姨娘說道:“以大姑奶奶的性格,我不大相信她會對侯夫人下手。隻是既然侯府全部都信了,事情也過去了這麽久,要想翻案是不大可能。為今之計,要麽自請下堂,承認這些罪狀,我們將她接迴來,從此以後在方家。要麽不管不顧,維護方家姑娘的聲譽,任由大姑奶奶被她們搓圓捏扁……”
方老爺隻聽得心疼不已,猶豫著問:“沒有兩全的法子嗎?”
“您做生意,最懂得利害關係,怎麽到如今卻貪心了?”梅姨娘道:“若是想兩全,必須在侯夫人死之前,扳倒二姑奶奶,可我憑良心說,我沒有這個本事。二姑奶奶在侯府一手遮天,足見侯府的幾個人對她的信任,想拿她的錯處,且是一招致命的錯處,我瞧著基本沒有。再說侯府裏麵的事情,不是我們的手可以伸得進去的。退一萬步說,萬一有一天有這個機會,公布了她給大姐下毒的罪行,那又有什麽用?保全了大姑娘,又折了咱們二姑娘的名聲,說咱們方家的姐妹們自相殘殺,毫無教養和恩情可言!”
梅姨娘說得有理有據:“在夫人麵前,大姑奶奶是親閨女,她自然是不顧二姑奶奶的。可在您麵前,都是一樣的女兒。真說起來,您不是還多疼二姑奶奶些嗎?若是真的扳倒了二姑奶奶,方家又有什麽好處?您應該站在大局上考慮才是。”
方老爺咬牙想了半響,才長長的歎口氣,幾乎有一盞茶那樣漫長:“既如此,那就保命吧。說起來,是我對不住玉婷的母親,當初若不是我……”
“老爺!”梅姨娘難得露出生氣的表情:“說好了此事咱們都不再提,您忘了嗎?當初您力排眾議,讓她嫁到侯府,已然補償了她,在我看來,你的罪過已經償還的幹幹淨淨,不必再愧疚。再說,麗娘本就有錯再先。若非如此,您一向樂善好施,又怎麽會放任別人欺負她不管?”
方老爺道:“也罷也罷,我隻是想起陳年舊事,沒得連累了你。”
“我是為了方家,問心無愧。”梅姨娘正色道:“她真要追究,便舍了我的命去。”
方老爺忙按住她的嘴巴:“不許胡說八道。陳年舊事,過去便算了。說起來,當初也怪我心軟,若是肯果斷些,不至於受牽連至此……”
“誰都沒有錯,錯的是她自己。”梅姨娘勸了半天,方老爺這才下定決心,半響又猶豫:“若侯府不肯放人怎麽辦?”
“不會的。若是不肯放人,那他們隻能故作大度,當場宣布原諒大姑奶奶。那日後咱們就可以時常去探望,再發覺她被人虐待生病之事,更可以借機接迴來調養,還免了一紙休書!”梅姨娘暗想了一會,才道:“再說,當初他們娶大姑奶奶,是為了嫁妝。如今嫁妝已經被她們搜刮的幹幹淨淨,本就沒什麽價值,白養著一個人,隻怕巴不得咱們接迴來呢。”
三日後,方家捧著請罪書,上了侯府的門。
方老爺率先對侯爺跪下磕頭:“方某聽說女兒病重,如今請迴去教育!”
侯爺大驚,忙親自上前扶起:“親家公,這是何故?”
“不敢當您這一聲親家公啊。”方老爺老淚縱橫,滿臉愧色,跟著侯爺進了府之後,不像再外麵遮遮掩掩,直言不諱道:“方某教女無方,竟因泄私憤對婆婆不敬,特此請賜休書一封,這就接迴去。”
侯爺嚇了一跳,忙道:“這竟是怎麽迴事?快去叫世子迴來。”又對方老爺說:“一切等世子迴來再定奪罷。”
方老爺見他客氣的話也不說兩句,想來真的被梅姨娘言中:休了方玉荷,還可以再憑世子的名頭娶一填房,又是雪花銀子飄進侯府。
隻是,肖金平居然迴也不迴來,遣人告訴方老爺:“世子說,請大姑奶奶來。讓嶽父帶迴去。”想來一切都是成竹在胸,意料之中的。
方老爺見他連讓都不讓,老臉實在擱不住,卻又惦記女兒的性命要緊,隻恨恨瞪一眼方玉婷,這才命人把病重的方玉荷接迴家中。
陳氏見方玉荷被接迴來,先是喜出望外,以為方老爺隻是接女兒迴來,便好吃好喝好藥材伺候著。
兩日後,燕州城滿城風雨,皆是在傳方玉荷毒害婆婆,被侯府休棄的事情。
陳氏聽聞後氣得大慪,不知道聽誰說的這主意是梅姨娘出的,便衝到她的院子,指著破口大罵。
“我就知道你沒安好心!你個殺千刀的這樣害我的女兒!你教她以後怎麽做人?怎麽再嫁人啊?”陳氏撲到梅姨娘身上就要跟她拚命。
梅姨娘知道她愛女心切,跟她什麽道理都講不通,沒有還一句嘴。隻等陳氏罵完了,才淡淡的道:“那依夫人說,還有什麽更好的辦法?”
“自然是公布方玉婷那個賤人的惡行,叫她被侯府休棄,也別想迴方家來!”陳氏怒道:“她逼死了金媽媽,還想害死我女兒,我饒不了她。她給了你多少銀子,你護著她?包庇她?她可不是你的女兒!你別搞錯了!”
“自然不是我的女兒,都是夫人的兒女,怎麽能厚此薄彼?夫人想必是病了,胡言亂語,你們扶夫人迴去吧。省得老爺聽到了又生氣。”梅姨娘對芍藥說道:“夫人大概是忘記了,上次老爺為什麽生了氣,為什麽把夫人關到佛堂裏去?”
芍藥自然是記得的。夫人說然然不是她的孫女。
思及此,嚇了一跳,對梅姨娘感激的笑笑,正要勸導陳氏,陳氏一把將她推開,衝到梅姨娘麵前:“梅雅茹,你忍了你這麽多年。你恃寵而驕,不將我放在眼裏,我看在老爺的麵子上,從未苛待於你。如今,你居然落井下石,借刀殺人,想害我玉荷,這口氣我絕對忍不下!”
說完伸出手就要打梅姨娘。
梅姨娘一把就將她的手握住,冷笑著道:“夫人,這些年你我相安無事,我以為你是良心有愧呢。沒想到,你居然覺得是在忍耐我。”
陳氏掙紮幾下,發覺梅姨娘力氣不小,倒是她生病了又情緒激動,力氣沒有往日的大,虛弱了許多。口中卻不甘示弱:“我有什麽好愧疚的?我對得起任何人!我救方家於水火,對方家有大恩。我管家幾十年,讓你們穿金戴銀榮華富貴,我虧欠誰了?”
“那您想想麗姨娘罷。”梅姨娘將她手一鬆一推,陳氏忍不住便趔趄幾步,差點摔倒,被芍藥扶著,隻覺得陳氏的身軀抖得厲害,像是樹上凋零的葉子,幾乎掛不住的要跌落下來。
“麗姨娘什麽?關我什麽事!”陳氏強撐著懟迴去。她想到金媽媽臨死前的那些話,心裏不由得有了底氣,對梅姨娘道:“說到麗姨娘,那咱們就好好說說,你且讓她們都退下!”
梅姨娘不知道她葫蘆裏賣的什麽藥,到底讓人都退下,隻剩下她們兩個人。
“當初麗姨娘難產,你說你剛生過孩子有經驗,可以先行瞧瞧。”